焦點評論軍事

混合戰

2005年美國海軍陸戰隊中將馬堤斯(James Mattis,2017年成為國防部長)提出《未來作戰:混合戰的興起》。圖為2007年他在伊拉克向陸戰隊官兵講話。

文/ RFA亓樂義

今天來談一個重要的戰爭形態:「混合戰」。

超限戰

混合戰已經成為現代戰爭的主流,它打破傳統戰爭的界線,游走於戰爭與非戰爭之間;手段從常規到非常規;除了軍事行動,它融合更多的政治、外交、經濟、網路、心理、宣傳等多重手段,試圖以最小代價,達到不戰或小戰而屈人之兵。台海安全是眼下最明顯的例子。

5月19日,日本退役將領,曾擔任陸上幕僚監部裝備部長的渡部悅和,接受《日經business》新聞網專訪時說:中國正以「超限戰」謀求統一台灣。這是一種混合戰,不以強攻與台灣正面交鋒,而採取軍事和非軍事等混合手段威逼台灣屈服。

他提出中國對台攻略的8種想定。一、影響台灣選舉,建立親中政權,美國就沒有理由介入。二、網路攻擊造成社會混亂,削弱人民對民進黨政府的支持,實現政黨輪替。三、以特工暗殺引發台灣內亂,瓦解民心士氣。四、侵佔台灣外島如東沙島、太平島等,迫使台灣談判。五、對台灣實施海空封鎖。六、發動空降快速突襲總統府,聯合特工奪取政權。七、以彈道導彈發動攻擊,癱瘓台灣。八、發動大規模登陸作戰奪取台灣。

以上是中國利用混合戰試圖統一台灣的縮影,還有很多手段如強制性經濟措施、針對性的軍事演訓與威懾,以及用切香腸戰術壓縮台灣國際與防衛空間等等。從大國競爭的角度看,中國運用混合戰已對美國構成意識形態、供應鏈、國家安全、技術、經濟與能源,以及競爭力等六大挑戰。

在拜登(Joseph Biden)總統眼中,中國發動的混合戰還朝向控制全球共同市場或關鍵地區,並且成為世界唯一有潛力結合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實力,持續挑戰穩定和開放的國際社會的競爭者。他還說:世界已經走到一個新的拐點,今後的世界將是獨裁與民主之爭。拜登不是危言聳聽。習近平曾多次提到,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

灰色地帶衝突

2019年美國副國家情報總監吉布森(Karen Gibson)呼籲美軍,必須做好應對和威懾混合戰的準備

可以毫不質疑地說,中國是混合戰的最大受益者,而這些都是不費一兵一卒、一槍一彈,透過非軍事手段達成。其威力遠超過冷戰時期的美蘇博弈。

2019年9月,美國副國家情報總監吉布森(Karen Gibson)在國防新聞發佈會公開呼籲,混合戰-也可稱為灰色地帶衝突(grey zone conflict)或低強度衝突-是一個現實,美國軍方必須做好應對和威懾混合戰的準備。這位女將軍說:混合戰是在不使用強大武力的情況下實現戰略目標,它是一種無定形戰略(amorphous strategy),包括資訊作戰、部隊調動、發送假資訊、網路攻擊或所有這些的組合,也使用武力,就像俄羅斯在烏克蘭危機中的做法。

混合戰有多種形式。中國在南海島礁的軍事化,以及破壞太平洋地區的聯盟,都包括在內。

從歷史的實踐看,混合戰不是新鮮事。納粹德國在二戰前就使用混合戰。吉布森特別提到,2,500多年前,中國兵法家孫子說過:「不戰而屈人之兵」、「兵者,詭道也」。都是混合戰的經典名言。

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還說:用兵的原則是「上兵伐謀(謀略),其次伐交(外交),其次伐兵(臨敵對陣),其下攻城(攻堅城池)。攻城之法,為不得已。」由此看出,孫子把軍事手段視為最次的選擇,謀略第一、外交第二,後面還可以延伸一些非軍事手段,以較低傷亡和成本達成戰略目標。混合戰的戰略精髓即在於此。

所謂「兵者,詭道也」,就是兵不厭詐。一旦用兵,孫子列出12項原則,強調隱藏意圖和實力,遇強敵則退、遇敵亂則取,達到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決不正面迎敵,強攻強取,像流水一樣,繞過險阻,順勢而下。混合戰的戰術指導也在於此。

但是人類的戰爭往往反向而行。以大規模殺傷為常態,以幾次大戰役決定一國的興衰。外交、經濟等非軍事手段不過是輔助工具。直到資訊化時代來臨,混合戰逐漸從戰爭配角走上歷史的舞台中心。

如今的混合戰有何不同呢?吉布森說,它以前所未有的能力,以更大的資料、速度、廣度、深度和精確度,把信息作為戰爭的一個要素,因為全球資訊技術(IT)系統使人類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聯網和自動化,並且允許更精確地傳輸資訊。此一發展使對手能夠發佈大量資訊,精確傳給他的受眾。隨著人工智慧(AI)的發展和物聯網的成熟,混合戰帶來的機會和風險都會增加。

吉布森指出,混合戰對那些想要挑戰美國的國家或團體很有吸引力。當她們看到美國在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中的作戰方式,就知道不能與美國抗衡,而需要改變策略,以低風險和低成本的混合戰,混淆美國對敵人發動灰色地帶衝突的判斷。混合戰已經成為美國面對的世紀挑戰。

車臣戰爭

1994年第一次車臣戰爭是混合戰經典戰例。圖為車臣戰士俘獲俄軍米-8直升機

其實,美國對混合戰的警覺始于本世紀初。2002年美國海軍陸戰隊少校聶梅(William Nemeth)在美國海軍研究院提交他的碩士論文,題目為《未來戰爭與車臣:混合戰的一個案例》(Future war and Chechnya : a case for hybrid warfare)。他關注俄羅斯與車臣進行的兩次實力懸殊的戰爭中,為何敗的灰頭土臉?以此作為美國的借鏡。

他的結論是,車臣人靈活運用混合戰。戰略上雖未得到西方國家的支援或認可,戰術上則可圈可點,尤其在心理作戰和資訊作戰方面,車臣人的手法比俄軍更為出色。

在心理作戰方面,車臣人使用詭計,裝扮成俄羅斯士兵、紅十字會成員或其他非政府組織,混入俄羅斯的陣地,俄軍防不勝防。車臣人甚至宣稱擁有幾枚核彈頭,並且把1個醫療用的放射性裝置放到莫斯科的1個公園,造成莫斯科民眾極大恐慌。俄羅斯政府不相信車臣人有此能力,但是始終揮不去隨時可能面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攻擊的陰影。

車臣人的通信設備有限,但他們善於利用無線電,用俄語模仿俄軍指揮官的聲音,發送假指令讓俄軍相互殘殺。自己卻用母語通訊,俄軍即使截獲也聽不懂。車臣人還使用帶有中繼器的掌上型收音機、移動電視發射機和短波無線電,指揮戰士進行非對稱作戰,同時向車臣及其周圍的俄羅斯平民和軍隊發送假資訊,以宣傳攻勢,動搖對方民心士氣。車臣人的資訊作戰能力簡單而高效,俄軍吃盡苦頭。

中東戰場

除了研究車臣戰爭。2005年美國海軍陸戰隊中將馬堤斯(James Mattis,2017年成為國防部長)和退役陸戰隊中校霍夫曼(Frank Hoffman),在《美國海軍學會月刊》(Proceedings)共同發表一篇名為《未來作戰:混合戰的興起》(Future Warfare: The Rise of Hybrid Wars)的文章,反省美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戰爭經驗,指出敵人已經不按照美軍的規則作戰,而以恐怖攻擊和超限戰等非常規手段,削弱美國的決心,成為美國未來最難纏的對手。直到今天,美國尚未克服混合戰帶來的挑戰。

經過車臣戰爭的教訓,俄羅斯改弦更張,2014年烏克蘭危機發生期間,運用混合戰收效顯著。當時俄羅斯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Valery Gerasimov)公開宣稱:「使用非軍事手段實現政治和戰略目標,被證明遠比使用武力更加有效。包括使用非對稱手段,派遣特種部隊滲透,利用敵國內部分歧,以及廣用宣傳工具等。」

除此,2018年普京(Vladimir Putin)總統批准成立國防部軍事政治管理總局,強化資訊戰、心理戰和輿論戰,成為俄軍改革的重點,使得俄軍資訊戰部隊在中東戰場和烏克蘭東部衝突地區起到重要作用。

和平演變

1999年中國兩名空軍大校共同寫了一本《超限戰》,被外界視為中國發動混合戰的代表作。作者之一王湘穗,目前是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教授。他認為,混合戰是當前國際政治博弈的重要工具,美國雖有壓倒性的軍事優勢,卻無法贏得反恐戰爭,完全控制局面。但從大國博弈的角度看,真正運用混合戰最好的國家還是美國,以隱蔽手法、外交、心理、科技、情報乃至壓低油價等非軍事手段,搞垮軍力強大的蘇聯。

同樣的,北京也很擔心美國用類似手法搞垮中國,為此提出「和平演變」一說。王湘穗指出,目前美國的戰略決策者對混合戰有高度認識,中美貿易戰有可能發展成為混合戰。中國要以總體安全觀應對,奉行毛澤東提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戰略指導原則,以體系對體系,以混合戰對混合戰,因應美國的挑戰。

習近平多次強調,戰爭指導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在敵人期待的時間和地點,不採用敵人預想的方法和樣式與敵人作戰。下一步如何進行?也許可以從今後一段時間中美大國競爭中看出一些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