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貝爾:美中關係「接觸」時代已經結束
文/RFA
自拜登年初就任美國總統以來,外界一直在觀察他的對華政策與川普時期存在哪些異同。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Kurt Campbell)週三就此做了明確的對比,同時強調應對中國的最佳方式是聯合盟友,進行穩定競爭,美中「接觸」時代已經結束。
川普政府時期的最後一段時間,美中關係陷入了全面僵局:多名美國高官接連發佈對中「檄文」,聲討中共的種種惡行;兩國互關對方領館,外交衝突一觸即發;美國還制裁了在新疆、香港等地犯下侵犯人權行為的一系列中方實體和官員,引發北京當局反制。
拜登年初就任美國總統後,雖然白宮平常少了些讓人感到意外的對中政策,但種種跡象表明,華盛頓並沒有放鬆對北京施加的壓力。在新政府上台後的首場美中高層會談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明確強調,中國對新疆、香港等地採取的行動、對美國盟友的經濟脅迫行為等做法都威脅到了基於國際規則的全球秩序,而美國會在必要時與中國進行對抗。
美國不能獨自應對中國挑戰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Kurt Campbell)週三在斯坦福大學沃爾特·舒思深亞太研究中心(Walter H. Shorenstein Asia-Pacific Research Center)舉辦的一場會議上說,美國只有團結其全球盟友,才能更有效地應對中國挑戰。
「我們認為應對一個更強硬的中國的最佳方式是聯合盟友及合作夥伴,我們知道沒有國家願意作出某種關鍵抉擇,他們都希望與中國保持盡可能好的關係,但他們相信達到這個目標的最好方式是與華盛頓保持穩固的溝通,而這也是我們希望為其提供的。」
說到中國帶來的全球性挑戰,兩國在新冠疫情溯源上,仍然針鋒相對。拜登週三在一份聲明中說,他已經要求美國情報官員「加倍」努力地調查疫情起源,包括病毒可能來自中國實驗室的可能性,並呼籲中方配合關於疫情溯源的國際調查。而中方週二在世衛組織最高決策機構的年度會議上說,他們認為外界在中國展開的溯源調查已經完成,現在應該將注意力轉向其他國家。
坎貝爾本月初在出席《華爾街日報》主辦的一場活動時說,拜登的對華政策融合了來自前任總統奧巴馬和特朗普的不同元素:一方面他們可以在氣候變化、朝鮮核問題等一些美中雙方共同關注的議題上開展合作,另一方面美國也希望團結盟友,共同反制中國的一些不當行為。
他週三就此強調,美中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接觸」(engagement)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而競爭將是兩國關係新時代的主旋律。
「美中關係的主導格局將會是競爭,我們的目標是確保這是一場展現美國最佳風采的穩定、和平的競爭。冷戰中的一些元素曾促使我們加速創新,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務,而我們現在同樣希望這麼做。」
拜登對華政策有三大核心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與台灣事務資深主任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週三在同場會議上說,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有三大核心:第一,美國將加強國內投資,確保美國在科技創新領域能夠持續領先於中國;第二,美國將團結其盟友及合作夥伴,共同解決全球性問題,並聯合反制中國的惡劣行為;第三,美國將在必要時反制中國,在符合美國利益的議題上與中國合作,以確保兩國不走向衝突。
羅森伯格表示,美方會確保兩國溝通管道暢通,並以解決問題為目標與中方對話,而不只是為了對話而對話。她還重申,美國的一系列對中政策絕非是為了「圍堵」中國。
「我們無意建立一個『反中聯盟』,而是像拜登總統所說,希望證明民主國家造福人類,證明當民主國家團結起來應對全球最嚴峻的問題時,我們能給予美國人乃至全人類巨大幫助。」
而坎貝爾在會議臨近尾聲時補充說,拜登政府認為,前任政府過去幾年間刻畫的中國挑戰中有不少元素是準確的,但特朗普為此制定的對華政策大多是雙邊的、而非多邊的,這孤立了不少美國盟友,他們並不認為這樣的做法是恰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