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軍事

拜登首提停火,以色列:繼續炸

16日「最致命一天」,一名巴勒斯坦人抱著從廢墟中救出的女兒

文/觀察者網

此輪烈度頗高的巴以衝突進入第二周,美國方面,總統拜登終於公開表示支援以色列和哈馬斯在加薩地帶停火。

剛過去的周日(5月16日)成為本輪衝突以來「最致命」的一天,至少42名巴勒斯坦人喪生,其中包括10名兒童。而在15日,以色列國防軍轟炸了加薩地帶一棟大樓,美聯社也在此大樓辦公。哈馬斯設立的加薩地帶衛生部門的官員稱,過去一周內,已經有212名巴勒斯坦人在衝突中喪生,包括61名兒童和36名女性。

必須指出的是,雖然拜登擺出了支持停火的姿態,但不止一家美國媒體看出,拜登的措辭中非但缺少對於停火止暴的直接呼籲,而且繼續重申「支持以色列自衛」。就在拜登支持停火的同一天(17日),以色列國防軍繼續在加薩地帶連續發起空襲,總理內塔尼亞胡公開表示要「繼續發起打擊,直到哈馬斯的軍事能力被削弱」。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當地時間5月17日報導,美國總統拜登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通話。白宮對於電話內容的介紹中表示,「拜登表達了對停火的支持,並討論了美方與埃及和其他夥伴的參與,促成(此輪巴以衝突的)結束。」

這是6天之內,拜登第3次與內塔尼亞胡通話。而美國政府在措辭方面的明顯轉變,顯示了其對於持續升級的衝突愈發擔憂。

必須指出,CNN點明這是白宮方面首次在此輪衝突中提及停火,但是措辭並沒有強烈地呼籲止暴。《華爾街日報》也發現,白宮對於電話的描述中,拜登並沒有明確地呼籲兩方停止交戰。另外,有一位高級政府官員對CNN表示,拜登仍然沒有明確地呼籲雙方停火。

在此輪巴以衝突中,美方顯示出明顯的偏向性立場。白宮17日稱,拜登(在支持停火的通話中)「重申了支持以色列應對無差別導彈攻擊進行自衛」,還「鼓勵以色列盡一切努力確保保護無辜平民的生命。」

據CNN報導,民主黨人一直對拜登施壓,要求其明確呼籲巴以雙方停火止暴,但拜登此前尋求的是使用外交方式終結衝突,並未明確要求以色列讓步。CNN批評稱,拜登在批判以色列行動方面的猶豫不決,以及起先不願意支持停火的態度,引起了人們對於其中東戰略的質疑。

截至目前,以色列尚未停止在加薩地帶的攻擊。據CNN17日最新報導,以軍週一繼續在加薩地帶連續發起空襲,目標集中在哈馬斯的隧道等基建設施及成員的住址。內塔尼亞胡17日公開表示將「繼續對恐怖主義目標發起打擊」,直到哈馬斯的軍事能力被削弱。以色列國防軍(IDF)稱,哈馬斯的導彈襲擊已經造成以色列境內至少10人死亡,包括兩名孩童。

加薩地帶人口最稠密的加薩市市長雅亞·薩拉吉(Yahya Al-Sarraj)表示,襲擊並未針對軍事設施,而是打擊了道路和基建,讓經濟倒退多年。他呼籲國際社會讓對於加薩市基建的襲擊停下來。

聯合國方面,美國對於巴以衝突的立場,站在了國際社會的「對立面」。16日,在聯合國安理會巴以衝突問題緊急公開會上,主持會議的中國外長王毅呼籲立即停火止暴,表示中方強烈譴責針對平民的暴力行徑,再次敦促衝突雙方立即停止軍事和敵對行動。

王毅還歡迎巴以雙方談判代表在華舉行直接談判。

然而,美國卻不斷阻撓安理會發聯合聲明。10日,由於美國反對,安理會磋商後未能發表主席新聞談話;12日,美國繼續獨家阻撓安理會發聲音;16日也是由於美國的阻礙,安理會沒能發出敦促停火的聯合聲明。王毅外長16日在會上再次敦促美國承擔應盡責任,採取公正立場,支持安理會為緩解局勢、重建信任、政治解決發揮應有作用。

加拉赫教長街區的和平運動

在耶路撒冷加拉赫教長街區,見證巴以衝突的縮影

文/ 觀察者網范鴻達(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

加薩武裝人員5月10日發動火箭彈襲擊以色列的直接導火索,是當天巴勒斯坦民眾在自己的宗教聖地阿克薩清真寺區與以色列爆發嚴重衝突,造成300餘人受傷。而在三天前的5月7日,以色列員警和巴勒斯坦民眾已經在阿克薩清真寺區發生了導致200餘人受傷的嚴重衝突。加薩地帶武裝人員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於5月10日傍晚向以色列發起了火箭彈襲擊。按照加薩武裝組織的說法,這是對以色列在耶路撒冷惡劣行徑的回應。

那麼,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為何會在耶路撒冷和阿克薩清真寺區連續發生嚴重衝突呢?當然這與巴以長期形成的對抗思維有關,更與巴以當下各自內部的政治競爭相關。不過本文希望從另一個角度來解讀巴以這次軍事衝突的爆發,那就是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在東耶路撒冷加拉赫教長(Sheikh Jarrah)街區的衝突,以及伊斯蘭教齋月的影響。

加拉赫教長街區是東耶路撒冷一個非常著名的巴勒斯坦人聚集地,其名稱緣於此地的「加拉赫教長墓」。加拉赫教長在阿拉伯歷史上可謂是地位顯赫,他曾是領導穆斯林反抗十字軍東侵的大英雄薩拉丁的醫生和重臣。西元12世紀,他於現在的加拉赫教長街區建立了一所學校(或被稱之為小型清真寺),死後他就埋葬在這所學校地下,這裡也逐漸形成了穆斯林社區。

19世紀中期開始,加拉赫教長街區成為巴勒斯坦精英聚集的現代穆斯林社區,著名的胡塞尼家族就在其中。在猶太複國主義浪潮興起、猶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的過程中,也有少量猶太人進入該區域。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後,東、西耶路撒冷分別被約旦和以色列佔領,先前生活在西耶路撒冷的一些巴勒斯坦人也移居到加拉赫教長街區。

1967年,以色列佔領東耶路撒冷,之後有猶太人組織或個人宣稱,早在奧斯曼帝國時期猶太人就購買了這個街區的一些土地,或者他們有其他證據證明一些土地曾經是自己的,所以要求生活其中的阿拉伯人或者搬走,或者向自己交租金,一些巴勒斯坦人對此當然加以拒絕。

儘管猶太人的一些證據看起來不怎麼靠譜,比如以色列法院曾根據奧斯曼帝國時期的一份文件判決某處財產屬於猶太人,可事後那份檔卻遭到嚴重質疑,因為它只是一份租賃合同,並不能說明建築的所有權屬於猶太人。儘管如此,還是不斷有巴勒斯坦家庭被驅趕出加拉赫教長街區。而且,當初約旦佔領東耶路撒冷時也並未完全處理好加拉赫教長街區的一些房產法律地位問題。

2001年,幾個猶太人搬進一個穆斯林家中,聲言這是自己的財產從而不再離開。此後以色列的相關法院和政府部門不斷做出有利於猶太人的判決和決定,巴勒斯坦人庫德爾一家也因此於2008年11月被強行驅趕出家門,作為家庭頂樑柱的穆罕默德·庫德爾在被驅趕僅僅11天后就撒手人寰。我2011年在加拉赫教長街區做田野調查時,還見過庫德爾年老的媽媽,當時她正住在搭建於原有住房旁邊的帳篷裡。

當時還有其他幾戶巴勒斯坦家庭已經被驅趕出原有住房,比如2009年被趕出去的格哈威先生一家。為了幫助這個街區受到威脅、要被驅趕的巴勒斯坦人,並推進巴以和解,名為「現在和平」的以色列非政府組織從那時起就在加拉赫教長街區發起非暴力的猶太人-巴勒斯坦人團結和平運動,每週五下午在這裡舉行反對在穆斯林區建設猶太定居點的遊行,參加的主體是猶太人,當然猶太定居點建設的直接受害方巴勒斯坦人也參與其中。

我曾經在幾個週五下午觀察過若干次這樣的和平行動。我發現在每次遊行活動中,格哈威先生總是走在隊伍前列。在交談中,格哈威先生對我說,國際社會要幫助他們這些「軟弱無力,無法與以色列政府和員警支持的定居者對抗的巴勒斯坦人」。在被驅趕後,格哈威先生搬到耶路撒冷城外的伊薩維亞村居住。

時至今日,加拉赫教長街區仍有數個巴勒斯坦家庭面臨被驅趕的命運。自今年4月以來,加拉赫教長街區成為巴勒斯坦人和猶太人鬥爭的焦點區域,不管是猶太人右翼政黨還是阿拉伯裔政黨,都紛紛在這個問題上發聲,並且在這個街區多次發生了兩族人的激烈衝突,甚至還發生過阿拉伯裔的以色列議員在這裡被毆打的事情。

按照既定安排,今年5月6日原本是以色列最高法院宣判一些地產、房產最終歸屬的日子,這進一步刺激了一些巴勒斯坦人和猶太人的神經。因此我們看到,4月以來兩族人在加拉赫教長街區的矛盾日甚一日。

幾乎與加拉赫教長街區矛盾升級同時而來的,是本年度4月13日開始的伊斯蘭齋月。因為巴以衝突幾十年來的影響,每逢齋月或其他重要的伊斯蘭教或政治日子,以色列警方往往會嚴格控制穆斯林進入耶路撒冷老城的阿克薩清真寺,甚至會嚴格限制穆斯林進入耶路撒冷老城。以色列警方的理由是,如果大量青壯年男性穆斯林聚集到阿克薩清真寺和老城,很容易產生反對以色列的安全事件。

但是對穆斯林來講,在「喜慶、吉祥和尊貴」的齋月進入阿克薩清真寺具有特殊意義,特別是在齋月期間的週五更是如此。而且在遭遇重要事件或危機的情況下,很多穆斯林也往往渴望傾聽清真寺宗教人物對時局的分析。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5月7日,星期五,在這個許許多多穆斯林特別希望去阿克薩清真寺做禮拜的日子,加拉赫教長街區的衝突轉移到阿克薩清真寺區。

而三天后的5月10日,則是本年度的以色列「耶路撒冷日」,這是以色列慶祝在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掌控全部耶路撒冷的年度性紀念日,當然對巴勒斯坦人來講就是一個悲傷的日子。當天,以色列員警和巴勒斯坦人在神聖的阿克薩清真寺區再次發生了嚴重衝突。

簡而言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講,加拉赫教長街區的狀況就是巴勒斯坦百餘年來在政治和地理上演變的縮影——猶太定居者步步緊逼,巴勒斯坦人不斷退縮。而一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政治勢力出於各自目的對其加以利用時,小小的加拉赫教長街區就可以成為攪動耶路撒冷局勢的利器,從而很可能會像這次一樣,激化巴以之間的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