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軍事

從北韓閱兵看「俄朝合作成果」

北韓閱兵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施洋

本周,美國海軍舉行建軍250周年的慶典活動。在當下的美國政治時代,慶典活動毫無疑問淪為了川普的遊樂場,美國海軍的一些「底色」也在慶典中不得不顯露出來。同樣在本周,北韓在勞動党建黨80周年紀念日前後舉行的「國防發展-2025」展覽和閱兵中展示了一系列新武器,顯示了近期北韓軍事科學領域的新進展。

美國海軍,要快還是慢?

美國當地時間10月5日,美國總統川普無視美國政府停擺引發的種種混亂,前往維吉尼亞州的諾福克海軍基地,參加了一場規模盛大的海軍慶祝活動,以慶祝美國海軍成立250周年。

相關活動分為川普在岸上的講話與在海上觀看美國海軍軍事演練兩部分。岸上活動,川普站在美國海軍「杜魯門」號航空母艦和「奇爾沙治」號兩栖攻擊艦之間的碼頭上發表了講話,現場有著一應俱全的「川普元素」:上萬名水兵聽眾,抨擊民主黨,YMCA歌曲,印有「總統川普45-47」的戰鬥機以及五塊厚重的防彈玻璃。

海上活動,川普則登上「布希」號航母,近距離觀看了航母上的F/A-18戰機彈射起飛和F-35C戰機的阻攔著艦,編隊中的驅逐艦向大西洋上發射了飛彈和炮彈,海豹突擊隊則乘坐艦載直升機表演了模擬登艦……雖然相比一開始美國媒體網傳的海軍閱艦式差了不少,但比起美國陸軍帶給川普的「嘉年華閱兵式」,海軍的這場戲顯然更加體面——畢竟在核航母表演五代機使用,全天下依然是美國獨一份。

儘管咬文嚼字來說,成立於1775年10月13日的美國海軍(當時的大陸海軍)要到2025年10月13日才迎來正好250周年的紀念日,但既然這場慶祝活動註定要淪為川普的政治秀,那麼這樣的細節也無關緊要。不過,在萬無一失的活動現場,還是有人發現了一些令美國人難堪的「不和諧」——在諾福克港內現場的大幅宣傳畫背後,作為活動背景的「杜魯門」號上,今年2月12日該艦在塞得港與商船發生碰撞時損壞的破損處至今尚未修復。無論是美國海軍的修船能力還是美國用物料遮醜的手段,都再次成為公眾的笑柄。

和「福特號沒彈射過F-35C」並不能說明中美在航母力量總體水準上出現徹底逆轉一樣,「杜魯門」號這道沒修好的「傷疤」也能用科學嚴謹的說辭來自圓其說:「杜魯門」號航母在事故後經過數日搶修就返回了部署位置,當時官方發佈的內容也強調碰撞並未導致人員傷亡和船隻進水,且碰撞也不會讓航母陷入險境,那就表示這一碰撞不會從根本上影響航母的使用。而「杜魯門」號在結束其海外部署後,直到6月1日才返回諾福克港,必然需要對艦上各類人員、物資、給養等進行清點安置後才能開展保養維護,因此現在破損未被完全修理實屬正常。考慮到這一維護通常可能持續10個月以上(「杜魯門」這樣老艦添新傷的狀態肯定會導致維護時間進一步延長),理論上只要在維護結束時相關的破損得到修復,對「杜魯門」號的維護就算正常。

這頗有一點家用車在日常生活中遭遇輕微的剮蹭碰撞,車上有些掉漆凹陷,但只要不影響使用,就會有人選擇等到做大保養或者要賣車的時候才去收拾一樣,確實也可以用「會過日子」來形容。但如果這車在這樣的情況下被當做婚車、貼上「囍」字出來招搖過市,還被人看到「囍」字底下的破損傷痕,那難保親朋好友們不指指點點說個風涼話——這本就是講面子的慶典活動,美國海軍就不懂得搞艘外觀上整整齊齊的航空母艦來?

對美國海軍而言,儘管給川普總統「辦堂會」是很重要的任務,但自身的窘境又豈是補上「杜魯門」的傷疤就能解決的?

就在川普此次海軍行之前的10天,也就是9月25日,美國海軍兩艘飛彈巡洋艦「菲律賓海」號和「諾曼第」號一起退役,美國海軍的現役巡洋艦數量減至7艘;考慮到年內還有兩艘同級艦要退役,美國海軍的巡洋艦數量將進一步減少至5艘。

而在大洋彼岸,除了第一批次的8艘055型外,第二批次的前兩艘目前也已進入服役前的最後衝刺階段。雖然中國海軍仍然將他們定名為「萬噸大驅」,但美國的中國軍力報告中早已給它們冠上了「巡洋艦」的稱號。

如今面臨中美「巡洋艦數量」倒掛的危機,美國海軍又能從哪裡找來新船,像1975年「驅逐艦領艦晉升巡洋艦」或者1980年「提康得羅加級驅逐艦晉升巡洋艦」那樣,在帳面上實現中美海軍力量的再平衡呢?DDG-X顯然太久,「伯克III」又顯然太沒皮沒臉了,至於確實可以算巡洋艦的「朱姆沃爾特」級,即便算上了,數量也不夠。

而類似的問題在美國海軍這裡,不止有巡洋艦,還有驅逐艦,不止有造船,還有修船。在這兩艘巡洋艦退役的差不多時候,2021年因為航行事故受損的美國海狼級「康乃狄克」號的維修完成時間從2025年秋季再次推遲到了2026年底;至於早就該服役的下一艘核動力航母「甘迺迪」號……

相比之下,美國海軍艦載機研製最近反而出現了不少好消息。之前一度因預算限制打算推遲競標和工程開發的美國海軍下一代艦載機項目F/A-XX,在川普上航母后不僅確認將在下一財年獲得更多財政撥款以進行開發,還能再一周之內讓美國海軍在不同的競標方案中進行選擇。

更早前的9月5日,美國海軍公佈了其正在與安杜里爾、波音公司、通用原子公司和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簽署艦載無人戰機的「概念性」設計合同,雖然在五代艦載機領域裡中國海軍作為競爭對手正在迅速趕上,但至少在研製下一代艦載機上,美國的公開行動並未與其競爭對手拉開明顯差距。

但美國海軍面對挑戰,僅靠這樣的舉措,是無法解決其巡洋艦越裁越少、新型驅逐艦交不出來、核潛艇修不好、護衛艦造不了等一系列問題的。而川普在這個領域裡能幹什麼呢?在美國將軍們全員參加的動員大會上,川普提到的是「我覺得我們也許應該考慮戰列艦」。

儘管一代代的海軍大艦巨炮愛好者在過去幾十年裡都會以各種手段巧立名目,試圖復興戰列艦或者給予它某種當代技術的加成,儘管美國《戰區》網站在川普的講話後甚至都開始討論如果美國總統援引《國家緊急事件法》,是否能夠直接索回已被改成博物館的戰艦,但他們也承認,戰列艦的確不是那麼有必要的裝備。而事實上,如果當代世界真的需要復興戰列艦作為海軍的主戰艦船,以美國在該領域現存的工業實力,幾乎可以說美國在這樣的競賽中也是必然失敗的。

既然真正的「雄起」沒有可能,那不如下線哄一哄老人家開心嘍。

朝俄關係走近的「階段成果展」

10月10日晚,北韓舉行盛大閱兵式,慶祝北韓勞動党建黨80周年。閱兵式上,北韓同時展示了多款新型武器裝備,儘管這其中有不少已於10月4日在平壤開幕的武器裝備展覽會「國防發展-2025」上出現,但此次閱兵對於外界觀察北韓軍隊的發展仍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北韓舉行的閱兵活動次數不少,規模和武器裝備也在不斷翻新,但此次閱兵由於是北韓向俄羅斯派出人民軍以來首次閱兵;考慮到人民軍在庫爾斯克方向作戰對俄朝兩國關係的推動作用,本次閱兵中展示的武器裝備中的「含俄量」變化,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朝俄兩國軍事合作在武器裝備領域的指標之一。而多款新裝備的出現,直觀和真實地反映了北韓軍隊在俄烏戰爭中所學到的一切。

這種經驗最明顯的體現就是一系列與俄烏戰爭直接劃上等號的武器裝備。眾所周知,俄烏戰爭中,圍繞各型無人機武器和遠端精確打擊武器的攻防已成為戰爭中的一門顯學,北韓此前雖然在無人機領域也有所建樹,但對無人機武器的大規模投入和研發,尤其是將無人機以巡飛彈的形式大規模裝備和使用,無疑是在俄烏戰爭開始後才全面加速的。

本次閱兵中,北韓此前試驗的多款無人機武器以成型系統裝備的狀態正式亮相。此次亮相的前兩款無人機裝備,一型可以看作北韓的「見證者」,一型則能看做北韓版的「柳葉刀」,基本是北韓在俄羅斯能夠接觸到的兩型經過實戰考驗裝備的北韓版本。在北韓「柳葉刀」的發射車上還有升降式的資料鏈,顯然是完整考慮到了包括俄烏戰場實戰經驗在內的各種使用需求。

由於俄羅斯目前已與北韓建立了持續性的武器裝備交易體系,加上「見證者」、「柳葉刀」級別的無人機生產難度不高,北韓大概率已參與到俄羅斯無人機武器消耗戰供應鏈之中。有實戰經驗背書,有成熟的產品來源,其技術和成本相對不高,北韓自行研製和裝備同類武器自然合情合理。

類似的產品還有此次展示的北韓新型多管火箭炮。如果僅以火箭炮本身來看,240毫米等各種口徑的火箭即使配備各類提升精度的彈藥,在當代北韓人民軍裝備系列裡也已屬於出現多年的產品,但與新的發射底盤結合非常明顯能看出美制HIMAS火箭炮系統的模組化思維對其外觀的影響。對俄羅斯而言,這樣相對輕量化的火箭炮系統無論在機動還是使用上都更加靈活;對北韓而言,多山地形與其自身相對薄弱的基礎設施水準,這樣的裝備也有使用價值。

在北韓人民軍赴俄庫爾斯克地區進行作戰的過程中,儘管朝軍的步兵在平均技戰術水準上要遠高於俄烏部隊,但在戰場經驗上、尤其是武器裝備上,來自俄羅斯的各類心得技巧很快滲透到了閱兵方隊之中。更先進的大口徑狙擊步槍的列裝,以及消音器作為突擊步兵標準配備等特徵,都明顯與俄烏戰爭中碎片化卻極為普遍的步兵作戰相關。相比北韓人民軍前幾年閱兵中在步兵武器領域花樣翻新,但本質上是對各種國際潮流不假思索全面追捧的趕時髦行為,這些武器的變化反而最有可能引發朝軍戰鬥力的提升。

至於北韓長期的「老大難」地面裝備——主戰坦克的發展,由於代表俄烏戰爭經驗的坦克發展技術產品「龜坦克」實在難登大雅之堂,北韓此次展示的依然是金正恩此前多次視察過、配備包括主動防護系統和遙控武器站在內的「天馬-20」主戰坦克。考慮到這款裝備與俄烏戰爭經驗的關聯實在有限,只能說北韓在自行摸索新一代坦克上,在配置上與韓國新型主戰坦克平起平坐又近了一步。

由於有「國防發展-2025」展會的鋪墊,本次閱兵中展示的朝軍飛彈武器反而沒有太多衝擊。無論是外形相似但型號不同的「火星炮-20」洲際彈道飛彈,還是外形相比前序型號有顯著變化的「火星11E」高超聲速飛彈,都在展會上提前對外公開了。

這些武器與俄烏戰爭的關係顯然很小,與俄羅斯的相關之處,更可能是來自諸如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飛彈控制系統等細節的技術與產品上;而在高超聲速武器的系列化與體系化發展上,與其說一年多來的俄朝進一步合作能給北韓更多的助益,不如說一個多月前金正恩親自觀看的閱兵式反而更能給北韓後續軍工發展以啟發。

由於本次閱兵的天氣原因,本就不大可能豐富的空中閱兵完全被取消,外界再次失去了一次觀察北韓空中力量的機會。同樣,由於海上裝備的特殊性,本次閱兵中北韓海軍的建設成果也完全缺席,外界還得從「國防發展-2025」上金正恩再次視察的「崔賢」號飛彈驅逐艦的各種配置變更來瞭解北韓海軍最近一年的發展狀態。

在具體裝備領域,「崔賢」號上的「鎧甲M」彈炮合一近防系統基本可以看做是完全的俄制產品,而與俄羅斯「俱樂部」系列飛彈武器系統如出一轍的幾款北韓艦射/潛射反艦飛彈、超音速反艦飛彈、對陸攻擊巡航飛彈、反潛飛彈體系也反映了北韓海軍艦載武器系統在未來的發展趨勢。

不過,在類似大型艦艇總體設計這樣的領域,由於俄羅斯在最近十多年裡的實際進展也相當有限,加上軍艦設計建造後期更改的困難,「崔賢」級在後續建造過程中的各種變化,比如艦載垂發系統的數量和型號調整,艦上副武器的精簡與升級,更多可以視為北韓自己在建造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的有限調整。

總體來看,由於缺乏空中閱兵部分,地面閱兵的裝備展示也相對克制,此次北韓閱兵雖然有不少亮點,但對外界的衝擊顯然有限。對軍事觀察家們而言,比起北韓展示的武器本身,北韓從俄朝合作中獲得的軍事技術顯然是更大的話題;而對於國際政治觀察家們來說,比起閱兵本身,主席台上北韓與多個國家的外交活動,也許才是未來影響東北亞局勢的關鍵。

連結:一周军评:从朝鲜阅兵看“俄朝合作成果”-施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