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公佈:美軍出動超125架戰機,還玩了個聲東擊西

文/觀察者網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6月22日,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和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丹·凱恩共同出席新聞發佈會,介紹美軍打擊伊朗核設施行動細節。
本次行動代號為「午夜之錘行動」(Operation Midnight Hammer)。他介紹,總的來說,參與此次行動的飛機數量超過125架,包括B-2轟炸機、加油機、偵察機和戰鬥機。這次前所未有的行動動用了七架B-2隱形轟炸機。丹·凱恩稱,這些轟炸機向伊朗位於福爾道和納坦茲的兩個核設施投擲了超過12枚重達3萬磅(13.6噸)的巨型鑽地彈。美方還同時向伊斯法罕核設施發射了數十枚「戰斧」飛彈。期間,還有一次「欺敵操作」,即讓多架轟炸機飛往太平洋,以迷惑外界。
根據凱恩發佈的美軍行動時間線,美國東部時間週五午夜,B-2轟炸機群從密蘇里州惠特曼空軍基地起飛,7架構成的主力向東橫跨大西洋,在長達18個小時的飛行中僅維持最低限度的通信。而另一部分B-2向西飛越太平洋,作為誘餌,迷惑外界。
美國東部時間週六下午5時左右,一艘美軍潛艇向伊斯法罕核設施發射了二十余枚戰斧巡航飛彈,打擊了這個地上核設施的基礎設施。大約6時40分,領頭的B-2轟炸機對福爾道核設施投下兩發GBU-57巨型鑽地彈。其餘飛機隨後向各自目標投彈。整個轟炸從6時40分持續到7時05分。轟炸發生于伊朗當地時間周日淩晨2時許。
這是自「9·11」襲擊事件發生後,B2型轟炸機執行的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任務。
凱恩稱,為保護B-2轟炸機,還使用了「高速壓制性火力」(High-speed suppression fire)。疑似暗示美軍護航戰鬥機也進入了伊朗領空。
他表示,目前沒有跡象顯示伊朗防空部隊「開過一槍」。「伊朗的戰機沒有升空,伊朗的飛彈系統似乎也沒有發現我們。」
核設施提前疏散了?伊朗記者稱福爾道地區仿佛沒有發生過襲擊
文/觀察者網 邵昀
美國總統川普當地時間21日晚稱,美軍已「徹底清除」伊朗三處核設施,引發關注。伊朗方面22日證實美方發起空襲,但表示伊朗提前轉移了相關物資,襲擊未對核設施及周邊居民構成威脅,尤其是深埋地下近100米的福爾道核設施。有伊朗政界高層人士稱,美方就其行動事先通知了伊朗,並表明無意「全面開戰」。
據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22日報導,伊朗議會庫姆省代表梅南·萊希(Manan Raeisi)接受其採訪時說,他有「確切情報」顯示,與川普所聲稱的相反,地處庫姆省深山的福爾道核設施並未遭到嚴重破壞,主要受損的是地上部分,且可以修復。
「川普有關福爾道被摧毀的說法根本就是虛張聲勢……我可以肯定地說,所有可能對公眾造成危險的部分早在襲擊前就已被撤離。」萊希補充,目前,福爾道核設施沒有任何核輻射洩露或人員死亡報告。
據介紹,福爾道核設施主體部分被認為位於地下80米至100米深處,受防空炮保護,設計上能抵禦空襲。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2日報導,按照伊朗英語新聞電視台(Press TV)主持人的說法,美方襲擊只破壞了福爾道核設施的出入口隧道,並未波及核心設施。
一名目睹襲擊的伊朗法爾斯通訊社記者則回憶,他22日淩晨看到伊朗對美空襲啟動了防空系統,自己一度看到火勢蔓延,並聽到爆炸聲,但火勢不大,幾分鐘後就熄滅了。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22日派出記者實地探訪空襲後的福爾道地區,也表示「這裡就像沒有發生過襲擊一樣」。
伊朗議會議長顧問馬赫迪·穆罕默迪(Mahdi Mohammadi)公開表示,福爾道核設施之所以沒有遭受「任何不可逆轉的損害」,是因為伊朗已經連續為美方襲擊準備了好幾個晚上,早就做好了轉移工作。「從伊朗的角度來看,一切並不意外。」他22日在社交媒體上寫道。
有報導顯示,美方事先通知了伊朗此次襲擊。總部設於英國的「Amwaj.media」新聞網22日一篇獨家報導稱,其從一名不願具名的伊朗政界高層人士處獲悉,美國川普政府21日還曾向伊朗方面傳達稱,美方無意尋求全面對抗,僅打算打擊伊朗福爾道、伊斯法罕和納坦茲三處核設施。
報導說,該消息人士證實,相關目標設施在打擊前已完成人員撤離,伊朗的「大部分」濃縮鈾庫存也已轉移至安全地點。
伊朗已就此次美方此次襲擊表示譴責,並誓言將保留一切捍衛主權、利益和人民安全的選項。伊朗原子能組織22日發佈聲明說,其已將「包括法律程式在內的必要措施列入議程,以捍衛伊朗的權利」,伊朗絕不會允許其「由烈士鮮血澆灌出來的」核工業的發展受到阻礙。
伊朗外長阿拉格齊22日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美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伊朗用於和平目的的核設施發動襲擊,嚴重違反《聯合國憲章》、國際法及《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做法「令人髮指」。他敦促聯合國各會員國對這一「極端危險、無法無天的犯罪行為保持高度警惕」。
萊希稱,伊朗將此次襲擊視為「美國直接介入(地區)衝突」,「現在伊朗必須決定如何回應美國這種明顯的愚蠢行為」。
不少分析認為,美國打擊伊朗核設施不僅將導致中東局勢升級,還會讓其自身面臨被捲入中東長期戰爭的風險。「這就是衝突升級迴圈開始的方式,」美國昆西國家事務研究所中東專案副主任亞當·溫斯坦(Adam Weinstein)說,「美國有被捲入一場與伊朗的選擇性戰爭的風險,而遺憾的是,這場戰爭是它挑起的。」
在英國牛津大學訪問學者、前美國國務院高級顧問大衛·菲力浦斯(David Phillips)看來,這正中以色列總理內塔雅胡下懷。「這整件事完全沒有必要……(內塔雅胡)他的計畫一直就是把美國拖下水,他似乎成功了。」菲力浦斯認為,川普政府如果以為事情可以就此結束、轉向和平,那就是自欺欺人。
多名專家對卡達半島電視台分析,美方襲擊可能會促使伊朗方面重新評估與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監督合作,而非按川普所說的那樣「終結」伊朗的核項目。美國喬治城大學政府學教授梅赫蘭·卡姆拉瓦(Mehran Kamrava)指出,從伊朗人的角度來看,以色列的最終目標就是讓伊朗陷入利比亞、敘利亞那樣「政權更迭、國家分裂」的局面,「因此,對伊朗人來說,投降絕非選項」。
「Amwaj.media」新聞網預計,若伊朗選擇非象徵性報復,其可選手段包括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驅逐IAEA核查員、打擊以色列迪莫納核設施,或協同葉門胡塞武裝在紅海發動行動,阻斷霍爾木茲海峽航運。報導分析,從軍事反擊角度看,由於美軍此次並未從中東本地基地發起打擊,伊朗難以在海灣國家境內對美軍目標發動報復。因此,人員已基本撤離的美軍駐伊拉克基地最有可能成為伊朗的第一波報復目標。
針對美國宣佈襲擊伊朗核設施一事,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22日在社交媒體上強硬回應表示,「戰爭現在開始了」。以色列國防軍22日稱,伊朗當天早上對以色列發起了兩輪打擊,至少發射了27枚飛彈,其中部分墜落在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北部港口城市海法以及中部特拉維夫等地。以色列急救部門說,伊朗本輪飛彈襲擊已造成18人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