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基 / 戰爭的三年間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揚基
自從發現俄烏衝突三周年之際的這篇軍評輪到自己寫,筆者就決定要用北韓2015年創作的這首歌曲的名字,作為本期軍評的標題。
「战争의 三年岁月 길었던가 짧았던가」
(戰爭的三年歲月 是長還是短)
「불속에 苦痛속에 잠겼던 三年」
(折磨與痛苦裡 深藏著的三年)
「얼마나 많고많은 아까운 生들이」
(多少寶貴的生命 就此消失無影)
「싸늘히 식어 누웠나」
(冰冷無聲 沉睡地下)
「이 땅의 모든 이들이」
(這土地與每一個人)
「血肉잃고 흘린 눈물을」
(失去血肉至親的眼淚)
「永遠히 잊지 않아 歷史의 傷處로 된」
(永遠都不要忘記 那段歷史的傷痕裡)
「戰爭의 三年間」
(戰爭的三年間)
——《戰爭的三年間》
不同於北韓各個時期創作的,突出昂揚向上、「從勝利走向勝利」的主流戰爭歌曲(如《祖國解放之歌》、《進軍再進軍》和《近衛部隊自豪歌》等),《戰爭的三年間》曲折哀婉的曲調與平實冷酷的詞風,甚至在誕生之初受到過北韓文藝界的批評。然而十年來,這首歌曲不僅出現在北韓每年7月27日的官方紀念晚會上,在去年上映的、反映1950年6月25日-28日北韓發起漢城解放戰役的電影《72小時》結尾,伴隨著血腥戰鬥場面的閃回,反思戰役教訓字幕的出現,《戰爭的三年間》也悄然響起……
餘韻悠長的《戰爭的三年間》,其中的痛苦、不甘與無奈,即使已經過去70多年也難以消化。那麼當同樣以雙方地面重兵集團作戰為主,圍繞多條戰線血腥廝殺,對參戰各國乃至全世界地緣格局的影響,同樣在幾十年內難以消除的俄烏衝突來到三周年之際,「戰爭的三年間」又意味著什麼呢?
三個月與三十三個月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俄烏衝突初期,最為吸引眼球、為期一個半月的北線與東北戰線攻勢,最終以俄軍徹底退回戰前的俄烏邊境宣告結束,往往也被視作俄軍第一階段作戰的縮影。但這兩場劍指基輔及周邊要害的攻勢,對烏軍兵力的調動,客觀上使得俄軍南線作戰取得了重大成功,而這番攻城掠地的成果,絕大多數至今仍然在俄軍控制下。
5月21日,烏軍在馬里烏波爾的最後一批守軍投降,標誌著俄軍徹底實現了對紮波羅熱州戰線後方的控制。開戰三個月後,俄軍完成了克里米亞-赫爾松-紮波羅熱控制區與頓涅茨克-盧甘斯克控制區的緊密連接,如同在圍棋棋盤上將兩口「氣」連接在一起那樣,這條陸上走廊的價值,在之後的33個月裡,隨著烏軍不斷發動的反攻而持續上升。
由於烏軍始終沒能隔斷俄軍這兩片佔領區,使得無論在其他方向的「吃子」成果如何,對於整體戰況都很難產生重大影響。即使2022年9月的赫爾松/哈爾科夫反攻的確戰術價值巨大,甚至短時間內引發了俄羅斯版「形勢與人心都出了問題」;即使烏軍對俄黑海艦隊的「不對稱作戰」也頗具成果,但只要沒有切斷克里米亞-赫爾松-紮波羅熱控制區與俄羅斯的陸上交通,創造出一個能夠加速耗費俄羅斯戰爭資源的「無底洞」,無論消耗戰持續13個月還是33個月,結果都是一樣的。
北約與烏軍統帥部對這一點並非沒有認知。在馬里烏波爾徹底失守後13個月,俄軍通過「小摩托」不斷加大對烏克蘭後方的消耗力度,更為血腥的巴赫穆特戰役剛剛結束,為俄軍勝利立下汗馬功勞的瓦格納集團卻已與俄軍方互生嫌隙,烏軍似乎找到了擺脫消耗戰的方法——借助俄方內部不穩之機,在紮波羅熱州正面依託前期火力準備成果,以厲兵秣馬數月、全面北約化的烏軍精銳直沖托克馬克、飲馬亞速海。
作為防禦方,俄軍此時面臨的局勢不可謂不嚴峻:面對當時處於巔峰狀態的烏軍炮兵部隊,俄軍雖然正在通過從本土抽調力量等手段,盡可能恢復南線炮兵部隊的實力,但遠未達到能夠壓倒烏軍的地步;蘇羅維金耗資巨大構築的防線,此時的名聲也並不比馬奇諾和齊格飛等前輩們好到哪去;瓦格納集團的「兵諫莫斯科」雖然抽象,但發生在烏軍反攻的關鍵時刻,一時間的確又對俄軍前方和後方造成了不利影響……
也許從玄學的角度說,當戰爭持續足夠久之後,俄軍航空兵、炮兵與步坦單位總應該打出一場效果對得起「祖師爺」的配合,只是戰爭之神恰好將這個機會垂青於俄南部軍區第58集團軍。被網友譽為「鎮國58集」的他們頂著烏軍炮火造成的巨大損失,堅守防線死戰不退,使得俄軍得以成功組織從「巨大渦流」到「紅土地」的各種遠程火力挫敗烏軍進攻矛頭,對烏軍後續進攻集結地和道路發起戰場遮斷,最終在這場寬大正面立體防禦戰中堅持到了最後。
以此為轉捩點,隨著戰場重歸消耗戰,曾經在驅逐北線/東北線俄軍、取得赫爾松/哈爾科夫反攻勝利後,一度被拋到腦後的痛苦、不甘與無奈,再次公平地回到了烏克蘭人的頭上。儘管拜登政府樂於通過「援烏工程」繼續實現對歐洲這一排大大小小的砂鍋的「小火慢燉」,但具體到烏克蘭這口破鍋,已經很難說是漏掉的湯多還是熬掉的湯多了。
至於另一口修修補補的大鍋,沸騰著的雖然也遠非高湯瓊漿,但勝在三個字:有的是。而這三個字背後,又是兩個國家遠比看上去親密無間複雜得多的關係。
遠水能解近渴,感性難勝本性
早在瓦格納集團鏖兵巴赫穆特時(具體說來是索勒達爾攻堅戰前後),通過瓦格納高層與朝方的關係,第一批北韓彈藥便跨越千山萬水抵達了前線。儘管這只能算稍解燃眉之急,否則普裡戈津也不至於抒發那段著名的「牢板的憤怒」;但瓦格納集團對北韓彈藥的使用情況,在「抽象兵諫」後作為瓦格納內部材料的一部分被匯總到俄軍統帥部,促使「遠水解近渴」最終成為現實。
在冷戰結束後長期的混亂與動盪中,俄朝關係雖然也偶有因為不上檯面而催生的膽大妄為,但更多是同樣因為不上檯面、而只能以基層與私人關係維持的苟且冷暖。數十年來,驕傲的俄羅斯甚至從未把北韓放進「頭等小弟」之列,更不要說是平起平坐看待的夥伴了。如果不是戰爭的巨大消耗,「俄羅斯引進北韓彈藥」只可能是一條荒誕不經的「洋蔥新聞」。
毫無疑問,俄朝關係的升溫,其出發點仍然是再赤裸不過的利益層面。但金正恩非常希望通過「上點價值」的方式,盡可能讓俄方產生「情感共鳴」,即使在俄烏衝突結束後也能維持關係的熱度:在2024年12月1日北韓歡迎俄防長別洛烏索夫的演出中,由俄語水準極高的金玉珠和崔雪姬演唱的《我的俄羅斯》、《仙鶴》、《父親》等歌曲,不僅成為俄方高級代表團成員情難自已的「催淚炸彈」,演出視頻在俄羅斯也引發了強烈反響——「他們可不是只會生產炮彈而已;她們唱我們的歌比我們還好」。
一邊是精度越來越高的火星-11甲彈道飛彈不斷炸響在從波爾塔瓦到基輔的烏克蘭大後方,「主體炮」的170毫米炮彈開始代替2S7的203毫米炮彈炸響在紅利曼正面的烏軍防線上;一邊是俄羅斯著名歌手,《站起來》、《我是俄羅斯人》的原唱沙曼向金玉珠發出邀請,希望她和她的同伴們能來到俄羅斯共同演唱,很難說哪件事更能打動俄羅斯人的心弦,更能讓人想起這兩個國家都經歷了自己的「戰爭的三年間」。
然而,感性終究戰勝不了理性,更戰勝不了本性。在這輪「以物易物」中,俄羅斯「本性難移」的一面逐漸暴露出來,以協力廠商視角而論,北韓提供的炮彈雖有瑕疵,但確實在俄羅斯擴充炮彈產能之前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以俄羅斯博主「GrishaPutin」的付費炮彈繪畫訂單作為抽樣觀察樣本,直到本月,平均每5個訂單中仍會有2個訂單畫在北韓製造的炮彈上。
但俄羅斯提供的「三流乃至更差」(朝方經辦人員原話)的工業品,並未讓金正恩2024年主抓的「地方發展20×10」地方工廠建設專案如願取得成果。
當然,這也很有可能說明另一個問題:遭受西方嚴厲制裁的俄羅斯生產出的工業品,也許真的並不比北韓「自力更生」生產出來的那些產品好到哪裡去。總之, 當俄羅斯在戰場上沒那麼被動的時候,「以物易物」是遠遠無法滿足俄朝各自面臨制裁封鎖時訴求的,必然需要……
「房間裡的那只大象」
即使是戰局最為不順的時候,「倒驢不倒架」的俄羅斯也深知,大國身份並不是靠今天丟半個村明天奪兩頃地這種事兒衡量的。例如,在遭遇赫爾松/哈爾科夫反攻的前夜,俄羅斯仍然舉行了「國際軍事比賽」與「東部-2022」戰略演習,其中最為核心、必須「到位」的客人,自然是中國人民解放軍。
筆者很早之前說過,俄羅斯一方面想對我們展現出「我可不止有一個軍事合作夥伴」的架子,但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認,如果不想把合作的層級限於「反恐演習」及以下的層次,那麼只有我軍是唯一能夠與之匹配的力量。無非是早年間我軍的精銳裝備往往不是俄制就是有俄系血統,「匹配」起來也算「賓主盡歡」;現如今反而需要我軍的兵力調配相應「高情商」一些。
這三年間,以航行頻率陡然提升,航跡直達印度洋的太平洋艦隊為代表,俄羅斯遠東軍力的活動範圍和力度都越來越強,儘管缺乏新銳大艦加入,但足以在中俄聯演中擔當重要角色。隨著中俄空軍聯合空中戰略巡航,中俄海軍海上聯合巡航、中俄海警聯合巡航的道道航跡不斷延伸,區區阿拉斯加,絕不會是中俄聯合巡航的「天涯海角」。
而這對於美國來說,也是影響其對於世界局勢判斷的一個重要因素。
因此,不斷深化的中俄聯演聯訓,特別是戰略資產部分的互信展示,對於俄羅斯來說,還是感知中國對俄烏衝突態度底色的一種方式——這總比當初發現新華社和總台報導終於用俄方稱謂「阿爾喬莫夫斯克」替代烏方稱謂「巴赫穆特」容易多了。某種意義上說,如今正在南太平洋以一種特殊方式「衣錦還鄉」的055大驅編隊,也許要比華強北的元器件和無人機,讓俄羅斯對於結束這場戰爭更有底氣。
當筆者完稿時,距離2025年5月9日紀念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的俄羅斯紅場閱兵還剩75天。圍繞那一天的主席臺上會有哪些重量級貴賓的猜測,已然緊鑼密鼓起來。雖然沒必要像川普那樣四處搶風頭,但誰也無法否認,在越來越多的重大國際問題場合,總是將自身在國際舞臺上的投射視作「房間裡的那只大象」,並非符合實際的描述。在俄烏衝突即將到達拐點時,中國的一舉一動,必然會吸引世界的目光。
當然,無論那場首腦峰會多麼吸引眼球,甚至很有可能蓋過閱兵本身,也不代表這三年來的問題與分歧能夠就此解決;9月3日那場更為盛大的閱兵,同樣不會意味著「歷史終結」。即使能夠促成一個對我方最有利的停戰結局,面對前路漫漫,「大象」回過頭來需要解決的地緣問題還有很多,無論是大是小。
「空射雄三」:這道難題究竟出給誰?
2月21日,台灣空軍第1戰術戰鬥機聯隊(駐台南基地)的1架F-CK-1「經國號」戰機(IDF),首次以掛載2枚「空射雄風三型」(下文簡稱「空射雄三」)空艦飛彈的姿態亮相。從彈體上的AX-001/002和黑白相間觀測標識來看,該彈正處於測試階段。「空射雄三」源於2022年「中山科學研究院」(下文簡稱「科科院」)啟動的「雄鷙專案」,計畫將在2028年小批量生產、並形成完全作戰能力。
綜合照片和「科科院」之前公佈的資料,「空射雄三」長約5.5米,直徑0.36米(與俄羅斯Kh-31AD超音速空艦飛彈相當),相比「雄風三號」6.1米長、0.46米的直徑「瘦身」明顯,重量也從1500千克下降到900千克,可以掛在IDF的內側掛點。IDF掛載「空射雄三」時與掛載「萬劍彈」類似,都需將機腹半埋空對空飛彈掛架改為掛載1個副油箱,補充捉襟見肘的油量——萬一起飛後不久老窩就被端,飛行員總得有些余油用於尋找備降機場,乃至「麻豆戰備道」之類。
本著底線思維來看,「空射雄三」與「萬劍彈」在發射時都不需要載機雷達提供目標資訊——戰時極有可能是朝著海峽西側大概方向盲射。但作為一款使用渦扇發動機的防區外集束彈藥撒布器,「萬劍彈」對載機的投放高度與速度並無太高要求;而 「空射雄三」由於使用組合式火箭-衝壓發動機,導致載機在發射時必須達到一定速度,才能確保固體火箭發動機能將飛彈加速到衝壓發動機的點火區間。例如,俄羅斯武器出口公司給出的Kh-31發射條件中,載機最小發射馬赫數是0.65,實戰使用時為了保險,往往會進一步限制到0.7。
而且即使「科科院」的衝壓發動機技術不斷精進,保證「空射雄三」至少有著與Kh-31相似的安全點火區間,IDF也實非一款加速性能出眾的飛機:即使在載油量減半、僅在翼尖掛載2枚天劍1型空對空飛彈的「乾淨」構型下,IDF在5000米高度,馬赫數從0.5加速到0.9也需要27秒(掛載2枚R-27和2枚R-73空對空飛彈的蘇-27只需要15秒)。
可以想像,當IDF需要掛載兩枚嚴重影響飛機阻力和重心的「空射雄三」時,從起飛到加速到馬赫數0.7的漫長過程,而且在此期間還要儘量避免大幅度機動……站在台灣空軍飛行員的立場上看,與其為了正常發射「空射雄三」而去執行這套呆板而漫長的規定動作,還不如領兩發「萬劍彈」往大陸方向甩一下碰碰運氣。
遙記當年在超級大本營軍事論壇上,圍觀一個大致名為「J-10 VS IDF」的萬丈高樓時,兩派網友比來比去,比到殲10與IDF的多用途能力時,「容子文」和「IDF301」等幾位「名人」先是宣稱IDF能夠掛載雄風2的空射型——雖然後來證實並未裝備,但至少聽上去不算離譜;後來又宣稱IDF能掛載雄風3的空射型——這個實在是過於驚悚。
一晃20多年過去,「空射雄三」終於出現,頗讓人生出幾分「超大不知何處去,經國終究迎雄風」的感慨。由於近期實在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空軍項目——特別是增程版天劍2(天劍2C)中距彈因IDF的雷達性能未獲提升,列裝實際意義不大,導致批量採購計畫擱淺,整個專案幾乎肯定要賠錢之後;「空射雄三」已經是「科科院」能給台灣空軍提供的較為靠譜的新型制導武器了,養活一個測試定型生產團隊綽綽有餘。
至於「空射雄三」對台灣空軍的價值,硬要拔高一番那也有得可說:由於引進的幻影2000不具備對海攻擊能力,導致除了花蓮5聯隊的F-16能夠發射「魚叉」之外,整個台灣空軍的航空反艦能力長期以來幾乎為零;而當初台灣空軍之所以拒絕「空射雄二」與IDF的組合,相比「魚叉」+F-16,「雄二」+IDF「機也不行彈也不行」的尷尬確實是個理由。但時至今日,台灣空軍又需要一個適合宣傳的「高大上」專案,以討得上層歡心,獲取更多利益。
如果「空射雄三」終成正果,那麼「好彈(至少速度和射程指標如此)配賴機(不是說賴清德)」確能宣傳為「揚長避短」,實現對內「打氣」的效果。但面對「雄三」專案需要儘快提升產量的現狀,以及台島整體防禦的需求,如果台灣軍方選擇的是擴大生產「增程雄三」,並增加一些更為隱蔽的發射方式——山洞、坑道、乃至地井;相比專門研製「空射雄三」,並且去壓榨研製時壓根沒想過要「肩挑重彈」的IDF,這反而是更值得我們警惕的威脅。
然而對於「作秀思維」深入骨髓的島內政客來說,他們做出現在這樣的選擇,一點也不令人意外。正如上周賴清德政權大肆炒作的,所謂將防務預算提升到GDP的3%以上/8000億新臺幣,並列出「採購F-35+神盾艦」的「夢幻清單」那樣,當他們越是沉醉於用酷炫的複雜大型裝備麻痹島內「拒統」勢力時,「收你們來了」的那一天就會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