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軍事

北約盟國在拜登政治前途未卜的陰雲下舉行峰會

位於華盛頓特區的沃爾特·E·華盛頓會議中心正在為北約峰會做準備。(2024年7月8日)

文/voa

阿妮塔·鮑威爾 巴爾德拉斯

白宮星期一(7月8日)準備歡迎新擴大的北約聯盟成員參加旨在規劃烏克蘭未來防禦的峰會,行政當局官員稱北約盟國並不擔憂喬·拜登(Joe Biden)總統未卜的政治前途。

81歲的拜登星期一表示,他將繼續參加總統競選。上個月,他在與共和黨挑戰者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辯論中表現不佳,要求他退選的呼聲越來越大。

「所有資料都表明,投票給我的普通民主黨人中,有1400萬人仍然希望我成為提名人,」拜登在電話上對MSNBC(微軟全國廣播公司)的《早安喬》(MSNBC)節目主持人說。

白宮駁斥了有關北約盟國擔心美國領導層出現裂痕可能會讓本周在華盛頓舉辦的北約峰會陷入動盪的問題。本屆峰會將慶祝聯盟的75年歷史。

「我們沒有從我們的盟友那裡發現任何這樣的跡象,恰恰相反,」白宮國家安全通訊顧問約翰·科比(John Kirby)說。「我們在會前與他們進行的對話表明,他們對這次峰會感到激動。他們對各種可能性以及我們將共同做的事情感到激動,特別是幫助烏克蘭。」

分析人士說,儘管北約領導人確實感到擔憂,但他們也保持謹慎,以免被視為干涉美國政治。

「我認為北約內部存在擔憂,」萊斯大學政治學家理查·斯托爾(Richard Stoll)通過Skype告訴美國之音(VOA)。

「北約國家的領導人可能不喜歡喬·拜登,但如果我們回顧特朗普政府,他(特朗普)說了一些真正反對北約的話。而且我認為,坦率地說,大多數北約國家更喜歡拜登–同樣,這不一定是因為他們非常支持拜登,而是因為特朗普對北約說過的話和威脅要做的事。但他們不一定想公開談論這件事,因為這看起來像是在干涉美國大選,而這不是他們應該做的。」

北約領導人之間還存在其他分歧。匈牙利極右翼領導人、總理維克托·歐爾班(Viktor Orban)最近拜訪了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並將自己塑造為兩個敵對方之間的橋樑。在這次峰會上,由32個成員國組成的北約計畫接管華盛頓在協調烏克蘭防務方面的角色。

「在過去兩年半的時間裡,能夠與交戰雙方對話的國家越來越少,現在幾乎沒有人能做到,」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在莫斯科表示。「匈牙利是為數不多的幾個國家之一。」

有一件事不太可能在這次峰會上發生:在俄烏衝突中取得突破。普京表示,烏克蘭尚未「準備好」討論條款,他說這些條款包括烏克蘭軍隊從俄羅斯聲稱已吞併的四個地區撤退。烏克蘭尋求包括其所有領土的「公正和平」——烏克蘭領導人將出席本周的峰會,以推動他在此事上的立場以及未來加入北約的事宜。

北約將於星期二在華盛頓特區舉行會議。

連結:北约盟国在拜登政治前途未卜的阴云下举行峰会 (voachinese.com)

美國主辦北約峰會再提中國議程,你需要知道的五個要點

文/voa許寧

2024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峰會將於星期二(7月9日)在華盛頓召開。此次為期三天的北約峰會將重點討論北約盟國如何在俄烏戰爭問題上抵禦俄羅斯、對烏克蘭提供持續的援助等。但隨著中國的咄咄逼人和脅迫行為給印太地區和全球帶來的安全挑戰的增加,印太地區安全局勢也將成為峰會議程的一部分。南中國海主權爭議引發的中國與鄰國的爭端、台灣安全、朝鮮核問題都將成為此次北約峰會的討論議題。

關於這次峰會的中國議程,下面是你需要知道的五個要點:

1. 北約戰略關注向中國轉移,為什麼?

美國政府行政部門高級官員在上星期五(7月5日)舉行的一場有關此次北約峰會的電話說明會上說,預計此次峰會將以「強有力的語言」討論應對中國的對俄援助。

這名官員說,北京對莫斯科國防工業基礎的支援「不僅助長了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而且給歐洲安全帶來了長期挑戰,顯然我們的盟友也認識到了這一點。」

美國和北約官員多次指出,俄羅斯和中國關係日益加深,特別是北京向俄羅斯出口軍民兩用產品,這讓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事能夠持續。

即將離任的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上個月在華盛頓表示:「北京正在共用高端技術,例如半導體和其他軍民兩用產品。去年,俄羅斯90%的微電子產品從中國進口,用來生產飛彈、坦克和飛機。中國還致力於向俄羅斯提供更強大的衛星能力和圖像。所有這些都使莫斯科能夠對烏克蘭造成更多的死亡和破壞,加強俄羅斯的國防工業基礎,並能夠逃避制裁和出口管制的影響。」

此外,中國在南中國海的軍事化以及最近對菲律賓在有爭議海域採取的激烈對抗做法,也引發了北約的關注。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英國訪問學者肖恩·莫納漢(Sean Monaghan)通過電子郵件對美國之音說:「他們主要擔心的是中國對其所在地區其他國家和北約盟國的恐嚇,其快速而不透明的常規和核軍事建設,以及通過經濟壓力、網路攻擊和虛假資訊進行脅迫。」

莫納漢解釋說,北約盟國高度依賴通過南中國海和印太地區的貿易,因此他們對一個穩定和安全的地區有著明確的利益。他說:「北約盟國並不覺得是他們要走向印太,而是覺得,是中國在向他們逼近,所以他們必須應對。」

北約作為傳統上西方國家對抗前蘇聯的軍事同盟,各成員國對是否將中國納入北約的戰略關注範圍長期未能達成統一的看法。北約的戰略目標經過多年的調整後,於2019年在倫敦峰會上首次通過聯合聲明提到中國帶來的安全挑戰。

莫納漢還表示,中國近年來對北約盟國立陶宛的「恐嚇」給該聯盟「敲響了警鐘」。立陶宛近年來支持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深化與台北的政治與經濟聯繫,並允許台灣在立陶宛以「台灣」的名義設立代表處,因此受到北京的外交和經濟報復。

去年,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行的北約峰會發表宣言說,北約盟國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開的野心和脅迫政策挑戰了我們的利益、安全和價值觀。」這一措辭延續了北約自2021年布魯塞爾峰會以來,各成員國在與中國相關的安全威脅問題上達成的共識。

2. 北約將向中國傳達什麼信號?

預計本次北約華盛頓峰會將在中國問題上傳達出比以往更為強硬的信號。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此前曾向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強烈喊話,稱中國不能一邊支持俄羅斯對烏戰爭,一邊指望能維持與西方的良好關係。他警告說:「北京必須作出抉擇:北京不可能兩者兼得。到了某個階段,除非中國改弦更張,否則,(北約)盟友需要讓它付出代價。」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亞洲問題研究員大衛·薩克斯(David Sacks)對美國之音說,北約能讓中國付出的「代價」,將以政治和經濟手段為主。

他說:「我認為這具有威懾力,因為它向中國表明,如果中國試圖通過侵略行為改變台灣海峽的現狀,不僅美國會做出回應,而且它可能還必須考慮北約的經濟回應,這會增加中國領導層付出的代價。」

薩克斯解釋說:「可以增加威懾(的做法)是,如果北約成員國公開和私下發出信號,如果中國封鎖或入侵台灣,北約成員國將對中國實施嚴厲的制裁,可能比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對其實施的制裁更嚴厲,而且中國與北約成員國的政治關係將永遠改變。因此,不僅是貿易和經濟關係,而且這些雙邊關係的基礎也將永遠改變。」

在他看來,這有助於進行威懾,而且也是北約可以發揮的一個有用的角色。

3. 抗擊中國威脅,北約將如何發揮實質作用?

雖然此次北約峰會的重點仍將集中在如何在歐洲戰場防禦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對印太地區的安全關切將擺在次要位置,但專家認為,北約可以在應對中國安全威脅問題上發揮實質作用,特別是在網路空間。

薩克斯說:「在打擊虛假資訊方面,各方都可以相互分享一些經驗教訓。顯然,北約成員國一直是俄羅斯虛假資訊和網路攻擊的受害者。我還認為,可以合作、協作的實際領域是網路防禦、應對虛假資訊傳播以及如何思考和應對經濟脅迫。」

專家表示,加強北約國家與美國亞太地區盟友的國防工業合作也將是這一峰會希望達成的目標之一。

薩克斯提出,在最壞的情況–也就是歐洲和亞洲戰場同時爆發衝突令美國應接不暇的情況下,美國需要北約扛起保衛歐洲的責任,這可以成為北約應對印太地區安全局勢升級的間接方式。

「我認為,一定會有一些私下的對話、非常謹慎的閉門對話,討論如果與中國發生衝突,美國可能不得不將重點放在那裡(印太),並可能將部隊從歐洲轉移到印太地區,歐洲將不得不承擔在歐洲常規威懾方面的更多負擔,並討論美國及其北約盟友如何為這種最壞的情況做好準備,」薩克斯對美國之音說。

4. 北約是否會與中國直接硬碰硬?

專家強調,北約的對華綱領仍有局限,盟友在涉華問題上的立場並不完全一致。例如,北約曾計畫在日本東京設立聯絡處,使其成為北約與印太夥伴合作的有用平台,但由於一些成員國的反對一直未能取得進展。

美國政府行政部門官員星期五說,北約的震懾戰略仍會將重點放在歐洲大陸和大西洋地區。「這是(北約)能力被部署的地方,而不是印太地區。」他說。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歐洲、俄羅斯和歐亞項目主任馬克斯·伯格曼(Max Bergmann)在有關此次北約峰會的一次背景說明會上說:「去年試圖在東京設立聯絡處的努力,坦率地說,這是相當溫和的–不會引起什麼大問題–但目前可能不是正確的行動方向。(計畫)被法國和其他歐洲成員國阻止,不太可能啟動。」

美國國務院官員表示,目前北約沒有在東京設立聯絡處的打算。國務院主管歐洲事務的副助卿道格拉斯·鐘斯(Douglas Jones)說:「目前北約內部尚未積極討論此事。」

歐洲對外關係協會(ECFR)政策研究員阿莉恰·巴楚爾斯卡(Alicja Bachulska)通過電子郵件對美國之音說:「到目前為止,北約成為盟友與合作夥伴討論涉華問題的平台的潛力只得到了有限的探索。」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研究員薩克斯指出,並非所有北約國家都有實力與中國對抗。

「我不認為大多數北約盟國真的有能力以有力方式向印太地區投射力量,」薩克斯說。「你會看到一些北約成員國的一些航行自由行動,表明他們對維護太平洋航行自由有切身利益。但我不認為這是以有意義的方式增加了軍事威懾。」

薩克斯強調,北約峰會需要在措辭上避免激怒中國,明確表示北約的成員國擴張不會納入印太地區國家。

他說:「這樣你就可以先發制人的反駁中國的敘事,即美國正試圖為亞洲建立北約或者將北約擴展到亞洲。」

5.北約再次邀請日韓澳新與會,北約要打什麼牌?

此次華盛頓北約峰會再次邀請了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這幾個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盟國與會。自2022年以來,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這所謂的「印太4國」(IP4)一直受邀參加北約峰會。美國領導人和分析人士說,歐洲與亞洲已經不再是各自獨立的戰區。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星期一(7月1日)表示,這四個國家和過去三年一樣受邀參加峰會,這體現歐洲夥伴國和亞太地區夥伴國日益認識到,彼此的安全挑戰正在日趨融合。他說:「這是我們政策中非常刻意的部分,就是打破歐洲聯盟、亞洲聯盟之間的隔閡。」

日本讀賣新聞7月7日報導說,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計畫在峰會期間參加與這四個國家的會議,這將是五國領導人首次舉行會談。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的薩克斯說,印太國家與歐洲借由北約框架聯繫加深,顯示出亞洲與歐洲正在日益成為一個相互連接的「戰略空間」。

他說:「顯然,北約成員國正在意識到,印太地區發生的事關乎歐洲安全,影響歐洲安全。因此,如果中國比如說對台灣發動侵略,它應該預期到歐洲會對此作出反應。」

此前,日本首相岸田文雄(Fumio Kishida)在6月舉行的烏克蘭和平峰會上呼應了北約國家在歐洲的安全重點關切,再次提醒「今天的烏克蘭可能就是明天的東亞」。岸田文雄表示,日本出於這一考量,自俄羅斯開始侵略烏克蘭之時起,就一貫實施對俄嚴厲制裁及對烏強力援助。

歐洲對外關係協會的政策研究員巴楚爾斯卡說:「在烏克蘭戰爭的背景下,中俄合作及其對戰場局勢的影響也導致中國的行為在歐洲越來越被視為對美國領導的現有安全架構的威脅。再加上中國在它自己所在地區日益咄咄逼人的行為,兩個戰區(北約東翼和印太)合而為一的看法現在正成為北約國際安全觀的主流特徵。」

連結:美国主办北约峰会再提中国议程,你需要知道的五个要点 (voa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