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鼓吹美國太空軍事化,美媒再炒中美太空戰威脅
文/觀察者網 山貓
為加快自身太空軍事化步伐,美再炒作「中俄太空威脅」。美國《紐約時報》上周發佈了一篇題為《新星球大戰計畫:五角大廈急於應對軌道威脅》的文章,文章稱,由於「確信中俄在太空作戰方面的快速進展」對美國軍隊和其他地面軍事資產、在軌衛星「構成了越來越大的威脅」,因此五角大廈「正急於擴大在太空發動戰爭的能力」。
文章表示,目前五角大廈推動的這一計畫,其細節「仍然高度機密」,但一些官員則聲稱,將太空「戰場化」反映了美國軍事行動的「重大轉變」。美國作為世界頭號強國,一直依靠包括衛星在內的各類軍事航天器來保障美軍的通信、導航、目標跟蹤和打擊地面威脅等能力,長期以來領先世界的發射能力和在軌航天器數量使得美國在衝突中往往「佔據了主要優勢」。在五角大廈官員近期的一系列演講、採訪和聲明中,則開始明確表示,美國正在「尋求獲得新一代的地面和天基裝備」,能夠「保護衛星免受攻擊」,並「在必要時」對敵方航天器進行破壞或使其失效。
文章寫道,目前該戰略與以前的太空軍事計畫「有根本的不同」,其擴大了進攻能力的範圍,與上世紀80年代未能建立的「戰略防禦倡議和提案」(即「星球大戰」計畫)相去甚遠。美國太空部隊太空行動主管錢斯·薩爾茲曼上將在今年3月表示,美國必須保護自己的太空能力,同時還需要能拒止對手利用自身太空能力的「敵對使用」,「因為如果沒有太空(控制權),我們就會失敗」,薩爾茲曼說。
在一份五角大廈最近的評估中稱,中俄「都已測試或部署了地基高能鐳射、反衛星飛彈或機動變軌衛星等系統」,這些系統都可能「用來破壞美國太空資產」。近期還有報導宣稱,俄羅斯「可能正在開發一種天基核武器」,用於「廣泛摧毀軌道上的商業和軍用衛星」,五角大廈官員則以「俄羅斯在俄烏衝突期間使用的電子干擾裝備破壞了美國先進的武器系統」為例,來闡釋美國「必須加強太空防禦」的原因。美國太空部隊太空資產保衛負責人斯蒂芬·惠廷上將上個月也對記者渲染稱,這些「是真實的、已經被部署在(太空)環境中」。
另一方面,作為美國空軍和美國太空部隊的共同行政領導,美國空軍部長弗蘭克·肯德爾則聲稱,提高太空部隊作戰能力主要是由「中國不斷擴大的太空軍事裝備陣容」所推動的,肯德爾直言不諱地表示,中國已經部署了一些「能夠瞄準美國部隊」的太空能力,所以除非能夠擊敗這些,否則美國將「無法在西太平洋成功開展行動」。惠廷進一步渲染稱,中國的情報、監視和偵察衛星自2018年以來「增加了兩倍」,形成了一張「太平洋上用於搜尋、確認和跟蹤的殺傷網」,可以用於「瞄準美國及其盟國的軍事能力」。
然而根據截至2023年5月的相關公開資料顯示,在全球在軌的全部7560顆衛星當中,僅美國所擁有的多達5184顆,占比近7成,其中公開為美國政府和美軍所有的衛星就達413顆(167+246顆),相比之下,俄羅斯僅有181顆、我國在軌衛星也僅有不過600餘顆。
上月24日,美國、日本在聯合國安理會提出一份「不在太空部署核武器」的決議草案,考慮到公平原則,中俄方面則針對性提出「不在外太空部署任何武器」的提議,兩份草案均未獲通過。
今年1月26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美國長期反復翻炒「中國外空威脅論」,污蔑抹黑中國,不過是為了自身擴張外空軍力,維持軍事霸權尋找藉口而已。事實上,美國長期將外空界定為「作戰疆域」,大力發展外空軍事能力、挑動大國對抗,是外空軍事化、戰場化的最大推手和外空安全的最大威脅。美國長期濫用技術,而已跟蹤並危險抵近別國航天器,增加了外空物體碰撞風險,是嚴重不負責任的行為。
事實上,美國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即開始進行反衛星武器試驗和研究,其中包括使用核戰鬥部的空射彈道飛彈、以核爆炸為能量源的X射線鐳射以及傳統的高能雷射器或定向能微波武器,並且考慮在軌道上部署帶有固定雷射器和用於瞄準的折疊反射鏡的進攻性衛星。世界上首款能夠由戰術飛機攜帶的ASM-135空射反衛星飛彈,也是美國為與蘇聯爭霸為目的而開發的,2008年,美國還以「防止劇毒燃料落入地球」為名,發射「標準」SM-3艦空飛彈摧毀了一顆因故障失效的偵察衛星,直到2022年,美國才單方面宣佈停止「動能碰撞方式的反衛星試驗」。
但這並不代表美國在外空軍事化步伐上有所收斂,表面上看,美國逐漸傾向於轉向電子手段、定向能武器等其他更為精准的方式實現外空殺傷效果,如美國正現代化升級早已長期擁有具備電子干擾、破壞衛星通信的地面設施系統,前美國太空部隊上校查理斯·S·加爾薩斯最近的一份報告則列舉了三個「可能使敵方衛星失效」的例子,如網路攻擊、地面/天基鐳射武器或高能微波等,上世紀90年代,五角大廈資助的一份研究報告就提議,製造一顆「殺手衛星」,發射高能射線燒毀敵方衛星電子設備,當時預測這將在2025年成為美國空軍作戰行動的一部分。
上世紀末,美國率先開始研製可重複使用的X-37「軌道測試飛行器」,2004年專案由美國國防部管理負責。在其開始入軌飛行之後的2010年代,儘管在官方口徑上,美國軍方及部分相關人士一再否認,但外界不斷有分析認為,X-37B可用作間諜衛星或向太空運送武器,並已被用來監視敵國航天器。
此外,文章透露稱,五角大廈正在單獨致力於發射的新一代軍用衛星在形態上則進一步變化,可以機動變軌、在軌補充燃料,或者具備機械臂,從而直接捕捉並可能破壞敵方衛星。此外還計畫加強對反導系統中飛彈防禦衛星的防護。明年底,兩家由五角大廈授予合同的公司還將發射兩艘航天器,作為假想威脅和攔截載具展開試驗,其中攔截載具雖未搭載武器,但已具備能夠攜帶武器的收納倉。
即便如此,仍然有大量聲音持續渲染美國的所謂「太空危機」,五角大廈方面和國會議員幾乎一致認為「太空部隊的行動速度仍不夠快」,薩爾茲曼表示,他正在努力想辦法降低美國(軍用太空資產)在天基攻擊時的脆弱性,他在上個月對參議院方面稱,避免出現意外情況首先需要始終保持對太空領域的「準確理解」,因此,在2025財年擬編列的294億美元太空部隊預算當中,約有24億美元用於了「太空領域意識」這一部分。
基於這些項目的保密程度,使得外界難以可靠估計美國政府在破壞或使對手航天器失效方面累計花費的資金。保守派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研究軍事太空預算的工程師陶德·哈里森表示,每年的相關預算可能高達數億美元,但即便如此,美國在太空部署大量進攻性武器的努力獲得進展可能還需「5到10年的時間」。阿拉巴馬州共和黨眾議員、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邁克爾·羅傑斯在則上個月的空軍預算聽證會上表示,美國沒有「以在太空作戰和獲勝」所需的速度來獲得反航天器能力。
儘管包括已有美國國內在內的大量聲音認為,美國正在「過於努力」地將太空變為戰場,並呼籲禁止所有太空武器,也有來自美國的和平活動家稱這些太空活動「正是美國出於對霸權地位的追求」,不過美國顯然不會理會這類言論,目前五角大廈還正通過一項名為「奧林匹克衛士行動」的跨國項目,以糾集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在內的主要盟國協調各自的反航天器行動。美國太空部隊太空行動副主管德安那·M·伯特在今年早些時候也表示稱「如果(太空作戰)真的發生了,就必須做好戰鬥和勝利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