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軍事

美軍新型陸基飛彈首次現蹤第一島鏈

2017年5月30日,美國彈道飛彈防禦系統的陸基中段防禦 (GMD) 元件在美國加州範登堡空軍基地進行的飛行測試中發射。

文/RFA

美軍新型陸基飛彈發射系統登陸菲律賓,參與美菲聯合軍演,這是它首次在第一島鏈出現。外界分析這是對中國軍事威脅的反擊和嚇阻。

美國海軍新聞網站《Naval News》4月15日報導,美軍首次將「中程能力」的新型颱風(「Typhon」)武器系統、陸基飛彈發射系統,部署到菲律賓北呂宋地區,參與為期約二周的2024年「堅盾24(Salaknib 24)」美菲陸軍聯合演習。這是美軍這款新型陸基飛彈發射系統,首次在第一島鏈現蹤。

綜合中央社等報導,這套陸基飛彈發射系統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設計、原採用海軍MK-41垂直發射系統,修改後用於陸基作戰。可搭載射程超過1000公里的「戰斧」巡弋飛彈和「標準六型(SM-6)」飛彈。部署在呂宋島北方,射程能涵蓋呂宋海峽(Luzon Strait)、中國沿海和解放軍在南海的多處基地。

美軍:目的在強化美菲同盟和戰備

美國陸軍新聞稿指出,部署颱風武器系統「目的是提升菲律賓的海上防禦能力,同時強化美菲同盟的協同工作能力與戰備」。

美國聖托馬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指出,此舉展現美菲聯手防衛的決心:「主要針對菲律賓周遭海域約一千公里,甚至到達中國福建、廣東這區塊,對中國進行更進一步的嚇阻,透過部署讓中國不再去騷擾菲律賓。目的不在使用,而是告訴對方,如果任何事情發生,我們有能力去攻擊你。」

中華戰略前瞻研究學會研究員揭仲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分析:「美軍可能還沒確定是否常態性部署,這次用演習名義讓這系統參與演習。」

揭仲說:「確實代表一個象徵,如果南海情勢緊張,或者當菲律賓遭到中國軍事威脅、威嚇時,美國很可能很快地可以把武器系統部署到菲律賓各軍事基地,這就是對中國大陸的嚇阻。」

台灣的國防安全研究院所長蘇紫雲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認為,這是中共自己造成的原因,美俄之前有「中程核飛彈條約(INF)」, 北京沒有加入,並自行研發中程飛彈,所以特朗普任內才退出INF。因應中共等威脅,美國陸軍發展兩種中程飛彈,一是颱風,另一是暗鷹超音速飛彈系統。

學者:因應中國威脅 美方實施「再平衡」的反制

蘇紫雲說:「美國可能部署中程飛彈系統到菲律賓等第一島鏈的小島,這是一個再平衡的概念,彌補因應中國對其他國家這種中程飛彈的威脅。一旦中國發動軍事侵略,不管是對台灣或菲律賓,美國陸軍就可以擁有長程火力,作反擊的概念。」

蘇紫雲認為,由此可看出美方的決心非常堅定,「美國陸軍傳統上扮演陸地守備的任務,不管在南海或日本的美國陸軍都只是協助領土的防衛。現在開始部署長程火力,象徵著會協同以往的海軍、空軍這兩個軍種。陸軍也有長程火力,就可以發揮更大聯合作戰效果,達到嚇阻的目的,以確保印太的穩定跟和平。」

揭仲也說,美方在美菲聯演部屬的系統,可應付中國各型飛彈。如戰斧可攻擊中國南方陸地、在南海的基地。如果美軍必須在西太平洋或在南海跟解放軍交戰,美軍會快速派出派遣部隊到第一島鏈上各島嶼,並在快速部隊掩護下,設各型飛彈基地,一方面去攔截中國大陸可能對第一島鏈上美國的各盟邦或夥伴國,乃至美軍基地,甚至是第二島鏈關島等的設施的攻擊。

揭仲說:「中國如果對第一島鏈上美國的盟邦、美軍的基地,甚至第二島鏈或菲律賓海上美軍艦隊發動攻擊,他不但有系統標準六型可以防禦中方的彈道飛彈,而且當中國大陸作出攻擊行動時,美軍可以馬上利用呂宋島的巡弋飛彈發動報復型攻擊,它其實就是要向中共展示出美軍的能力、決心和作法,對中國大陸的一種嚇阻。」

中菲近來在主權方面的衝突升溫,菲律賓總統稱在南海若有人喪生,將觸動美菲防禦條約。美國海軍則針對中國出動「海上民兵」的灰色地帶攻勢,進行「海上民兵也是兵」的策略討論。如今美軍借由演習將陸基飛彈發射系統運至菲律賓,葉耀元認為,美方認真看待南海是台海之外最可能爆發衝突的點,正透過法律戰和軍事部署強化防衛。

連結:美军新型陆基导弹首次现踪第一岛链 — 普通话主页 (rf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