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軍事

中伊俄聯合軍演 專家:中國未在中東發揮積極作用

在伊朗軍方2024年3月12日提供的這張照片中,軍艦在伊朗、俄羅斯和中國在印度洋舉行聯合海軍演習開始之前進入伊朗水域。

文/RFA

近年來,中國在中東地區不斷擴大其影響,包括去年調解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恢復建交。但多位專家本週二指出,中國在中東地區發揮政治影響力的環境有限,也未如中東國家期望的那樣,真正在衝突調解中發揮積極作用。

據中國國防部微信公眾號發佈的消息,伊朗當地時間3月11日,為期5天的中國、伊朗、俄羅斯三國「安全紐帶-2024」聯合軍事演習拉開帷幕。此次軍演在阿曼灣水域舉行,中國表示此舉旨在「共同維護地區海上安全」。

中國國防部在聲明中表示,中方參演軍力為第45批護航編隊飛彈驅逐艦烏魯木齊艦、飛彈護衛艦臨沂艦和綜合補給艦東平湖艦。11日上午,中方參演艦艇已抵達伊朗恰巴哈爾附近海域,與伊朗、俄羅斯參演軍力集結。

本次是自2019年以來,中、伊、俄三國舉行的第四次相關聯合軍演,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近年來,中國在中東地區不斷擴大其影響。雖然以往的模式更注重經濟參與,但北京也越來越多地參與地區政治與安全議題。中國在中東地區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在該地區的戰略目標是什麼?種種問題引發國際社會討論。

專家:中國在中東地區影響有限

在美國智庫「卡耐基和平基金會」(the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週二(3月12日)舉行的研討會上,納伊夫阿拉伯安全科學大學戰略研究與國家安全主任赫舍姆·阿爾迦納姆(Hesham Alghannam)認為,中國並未將中東視為與美國及其他大國發生摩擦的主要地區,中東不是中國的根本利益,其在中東的力量和作用不應該被誇大。

他說:「中國針對中東地區沒有制定因國家而異的全面政策。但可以肯定的是,海灣地區、中東地區是中國與其他大國競爭的地區,但這並不是中國人的主戰場。」

他還表示,中國目前在中東地區的核心利益仍是石油,且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就是如此:「但至於中國對該地區力量平衡的影響,沒有跡象表明中國希望在該地區發揮有影響力的作用。……他們關心的是鄰近地區,對台灣、東南亞和中亞的興趣越來越大。……中東地區不是關鍵地區,衝突形象也不是中國大戰略的一部分。」

他進一步分析說,雖然有分析認為,如果美國從該地區撤出,中國將取而代之,但這種看法十分膚淺,並未考慮到現實的複雜性。

去年年初,在北京的協調下,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實現了世紀和解,在斷交七年後恢復建交。

美國智庫卡耐基和平基金會(the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2024年3月12日就中國與中東問題舉辦研討會(視頻截圖/卡耐基和平基金會官網)

美國智庫卡耐基和平基金會(the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2024年3月12日就中國與中東問題舉辦研討會(視頻截圖/卡耐基和平基金會官網)

分析:中國並未滿足中東國家預期

阿爾迦納姆認為,對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外交、伊朗核武威脅和哈以衝突而言,美國在該地區並未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雖然中國積極推動調解衝突,但中國在該地區的政治環境仍然有限。他說,與美國相似,中國也缺乏全面的安全戰略來應對中東地區的主要安全挑戰。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西亞非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金良祥在研討會上表示,中國的中東政策是其國際政策的一部分,且基於「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及「全球文明倡議」,但以上均為一般性的原則。他說,對中國而言,眼下最直接的仍然是經濟利益。

他說:「中國認為中東是中國產品非常重要的市場,我們還認為中東是投資的主要來源之一。因為這種經濟利益,中國認為和平與穩定在其中東政策的衡量中非常重要。中國正在認真促進和平與穩定,因為我們希望市場穩定。」

此次中、俄、伊三國聯合軍演恰逢紅海危機之際。與伊朗結盟的胡塞武裝組織近期發動武裝襲擊,導致世界上最重要的航道之一——紅海,陷入癱瘓。阿爾迦納姆指出,在與紅海危機類似的事件中,中國呼籲緩和地區衝突。但在中東國家看來,中國依舊沒有如預期的那樣,在衝突調解中發揮積極作用。

連結:中伊俄联合军演 专家:中国未在中东发挥积极作用 — 普通话主页 (rf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