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焦點評論軍事

打下阿夫迪夫卡 證明俄軍學會進攻了嗎?

到2月17日筆者錄入稿件之時,俄軍已經基本拿下阿夫迪夫卡,繼續向別爾迪奇-內泰洛韋防線,局勢如圖。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世純

俄烏衝突即將滿兩周年,整體局勢朝著對烏克蘭不利的方向發展。

首先是領導層方面,烏克蘭持續幾個月的「換帥風波」終於塵埃落定,擁有較高威望的札盧日內總司令在烏克蘭統帥部的權力鬥爭中敗北。在北約的默許下,札司令本人被澤倫斯基轟出指揮中樞,其麾下將領大部分被解職。顯然,「戰時換帥」引發了烏國內和軍內的不滿,直接影響軍隊士氣。至於烏克蘭的盟友,北約方面的援助雷聲大雨點小,短期援助仍因各種原因而持續中斷。與之相對的,俄羅斯在繼續組建新的進攻集群,誓言要戰鬥到2025年。

具體到戰場形勢上,自去年年末烏軍全面轉向防守以後,戰場主動權逐步落入俄軍手中。當下,從北部的庫皮揚斯克方向到西部赫爾松克林基地區,俄軍不斷在正面擴大新的控制區,整個接觸線都在開展進攻突擊行動。而在各條戰線的進展中,最大、最具備軍事意義的戰區,無疑是目前兩軍彙集重兵「會戰」的阿夫迪夫卡地區。俄羅斯武裝力量在經歷去年年末的慘重傷亡以後,從今年1月末起取得了較為直觀的進展。

決戰阿夫迪夫卡

和巴赫穆特、庫班兩座小城市一樣,烏軍在阿夫迪夫卡「重兵雲集」,企圖和俄軍打會戰。烏克蘭武裝力量原本部署城內和城外兩翼的旅級單位就有:第53機步旅、第110機步旅、第116領土防衛旅(不是第116機械化旅)、第59摩步旅、國民衛隊第2旅等部隊和若干獨立營。

在俄軍11月份發起阿夫迪夫卡戰役以後,烏克蘭統帥部決定全力防守阿夫迪夫卡。儘管札盧日內總司令明確反對繼續固守阿城,但在澤倫斯基和北約的壓力下,烏克蘭統帥部很有可能繞過札盧日內,直接下令札波羅熱集群的機動兵力前往救援。

隨著統帥部下令,烏克蘭將手頭可用的機動兵力大量彙集于阿夫迪夫卡。截至筆者完稿時,阿夫迪夫卡地區彙集而來的兵力有:原庫班集群的第31機步旅,第47機步旅、第116機步旅,臨時歸庫班集群指揮的第1總統旅、第1坦克旅,第129領土防衛旅,此外還有新組建的105領土防衛旅。

除此以外,烏克蘭還將寶貴的民族主義分子營集中起來,投入到阿夫迪夫卡地區的作戰當中。在阿城城內,烏軍聚集起了45、62、63、425等6個獨立營和4個由員警組建而來的特警團,這些團營級部隊被整合進「塔夫裡亞」戰略集群部隊,由烏統帥部統一整合起來佈防。

隨著戰事愈發不利,烏克蘭統帥部最終不得不拆東牆補西牆,從恰索夫亞爾地區調動代表著烏克蘭右翼政府的「亞速系」第3突擊旅來阿夫迪夫卡地區增援。到2月中旬,烏軍已經集結起10個機械化旅,3個領土防衛旅,4個警衛團,6個獨立營的龐大兵力。考慮到去年年中烏克蘭進攻集群的機械化旅普遍被打殘沒有整補,可以估算整個塔夫利亞戰略集群集結了烏軍60%以上的機動兵力。

這種「大量番號彙集一城」的盛況,讓人想起了巴赫穆特戰役。但和巴赫穆特不一樣的是,烏克蘭在戰役一開始就投入了裝備人力較為整齊的「生力軍」。

其中,47機械化旅在札波羅熱損失大約兩個營的美制機械化裝備以後,得到了來自美軍在歐洲預置裝備的補充。116機械化旅僅僅在8月份短暫投入到羅伯濟涅村的攻勢中,損失不大;31機械化旅在7月損失慘重以後就撤出大諾沃希爾卡方向,進行休整和人力補充,距今已達半年。而民族主義營則較為優先地得到了兵員補充,士氣旺盛。與之相對的,原來留守在城內的110旅,53旅,116領土防衛旅等部隊儘管長期駐守此地作戰,但人力和裝備持續得到補充,可以優先獲得穿越機巡飛彈(FPV)和「標槍」反坦克導彈的補充。

烏克蘭出動了統帥部掌握的重兵集群,顯然是為了應對俄軍投入的主力進攻集群。俄軍的攻堅部隊攻堅主要如下:在阿夫迪夫卡方向,投入頓涅茨克人民軍(第八軍)主力,包括齊裝滿員的第114旅,第1旅,第5旅,頓涅茨克人民軍海軍步兵第九團,第110旅等部隊。此外,「瓦格納」部隊組成的突擊營,和其他雇傭兵營——比如在「地道戰」中大顯身手的退伍軍人營也參與到城市巷戰攻堅中,他們被烏軍統稱為「風暴Z部隊」。因此,俄軍在第一波攻勢中出動了編制裝備齊整的5個旅又12個突擊營。

去年年末,隨著烏克蘭武裝力量的增兵,俄羅斯在阿夫迪夫卡正面又投入了休整已久的一些預備隊——原定調往札波羅熱方向應對第十軍後續攻勢的41集團軍和第2集團軍的4個機械化旅,坦克90師的兩個坦克團和炮兵253旅等部隊。此外,陸軍還出動8個領土防衛團,在南北方向應對烏軍新一輪的增兵。在編制以外,俄軍動員數萬名前「瓦格納」員工和獨立雇傭兵,補充到前線突擊旅上。頓涅茨克人和瓦格納,俄羅斯退伍老兵合作良好,士氣高昂,使得旅內的實際可用兵力規模超過編制。

大體上,阿夫迪夫卡攻勢分為兩段。俄軍最初的計畫是讓頓涅茨克人民軍的數個旅以機械化進軍的方式快速穿插,在正面施壓的同時向諾沃卡利諾夫挺進,繞過斯捷波沃直接插入烏軍後方。但這一輪的攻勢打得十分艱難。俄軍在斯捷波沃和沃達尼方向遭到烏軍的地雷和其他反甲火力遲滯和削弱,隨後被47旅的「佈雷德利」步兵戰車迎頭痛擊。

據公開的OSINT殘骸圖證明,114旅在整個鐵路線沿線和垃圾山附近損失至少54台坦克和步兵載具,以及數百名人員。此外,參與阿夫迪夫卡以南沃達尼地區攻勢的頓涅茨克人民軍1旅和5旅損失也極為慘重——在小小的沃達尼正面兩個旅竟付出了超過60台載具的損失。總的來說,到12月份俄軍暫停進攻的時候,俄軍在阿夫迪夫卡3個方向損失了超過150台載具,除了拿下城北鐵路附近的高地以外,幾乎沒有進展。

在克拉斯歌諾夫卡方向向西突擊的企圖失敗以後,俄軍暫停了進攻,烏軍認為俄軍的攻勢即將結束。而俄軍內部開始了新一輪的抱怨:114旅抱怨前線兄弟部隊的配合不周密,衝擊協調不到位,而且缺乏無人機力量的支持。而俄軍上層則指責114旅過於激進,罔顧作戰原則。

但抱怨歸抱怨,仗還得打,俄軍從12月初開始回到了原來瓦格納式的「一線平推」的模式,優先使用航彈、柳葉刀和FPV穿越機削減烏軍的技術兵器。在這個方向上,俄軍從12月份起加強了導彈兵器的運用。根據烏方的統計,俄空天軍每天投放數十枚帶有UMPK套件的精准航彈,同時軍區的龍捲風S和「柳葉刀」也參與到壓制摧毀烏火炮的作戰中。

總的來說,俄軍步兵或者裝甲兵器前出的時候都會調集反炮兵雷達和柳葉刀,尋殲烏軍的機動火炮。烏軍每次試圖用火力殺傷俄軍,都要冒自身損失的風險。在這樣的狀態下,由於烏軍在頓涅茨克已經沒有遠端防空力量壓制俄空天軍的機隊,除了每天承受轟炸以及補給線被壓制以外,別無他法。

經受持續轟炸之下,烏克蘭陸軍的士氣逐漸低落,後方部隊拒絕在沒有削弱俄軍炮火的情況下換防,前線部隊也無法得到補給和兵源的補充。而俄軍在城北鐵路線和城市南部佩爾沃邁斯基的存在迫使烏軍進一步分散兵力。

經過一個月的火力打擊以後,戰況在1月中旬有了轉機。1月15日,南翼正面戰線的俄軍瓦格納支隊和頓涅茨克人民軍在炮火掩護下進行一次快速的攻堅作戰。這次進攻居然突破了烏軍的防禦,輕鬆奪占工業區方向的陣地,並由此突入城區南側的街道內,正式開始阿夫迪夫卡巷戰。烏軍在這個方向的退卻,使得俄軍發現城市內部烏軍兵力相對薄弱。隨後1月20日,俄軍意外地突破奧托皇宮(沙皇狩獵)娛樂城,極大擴展戰線,並包圍了防空營這一被烏軍經營10年的重要陣地。

根據俄方透露的消息,俄退伍軍人營的工兵早在幾個月前就發現了一根直徑80釐米的管道,這條管道綿延兩公里到阿夫迪夫卡的後方。俄工兵花費4個月時間解決了管道污水四溢和缺氧的問題,並選拔了突擊隊員。不過,突擊隊員是到了突出前幾個小時才知道了這一冒險任務。隨後1月18日,一支150人的俄羅斯突擊部隊通過這條管道深入烏克蘭後方佔領新陣地,打退了人力不足的防守部隊的反衝擊,同時南側部分烏軍被包圍。總之,在勇氣, 情報、工程支援和炮兵偵察力量支援下,這群退伍軍人打出了21世紀罕見的「地道破襲」,確實是當代戰史上的一段佳話。

俄軍抵達城區以後的快速突破打破了烏軍原先的部署。俄軍集中的FPV等武器阻斷烏軍反衝擊,而諷刺的是,城市內部原來用於防禦俄軍用的地雷也切割了烏軍的反衝擊部隊。而且烏克蘭人也沒有足夠多的步兵進行反衝擊。在這樣的情況下,阿夫迪夫卡補給線的陷落已經成為某種必然定局。

到了2月初,烏克蘭統帥部不得不拆東牆補西牆,將士氣還算旺盛的第3亞速突擊旅調過來反衝擊當面俄軍。烏軍原先的增兵目的是想趁俄軍立足未穩之時對俄軍造成重大殺傷。但隨著市區內情況突變,烏軍增兵的目的從反衝擊變成掩護疏散行動。調動過來的烏軍增援部隊先是在集結地遭遇了俄軍的轟炸,隨後被迫在劣勢兵力下前出穩固戰線,維護剩餘的補給線,掩護市內部隊撤出。

但俄軍的強大突擊行動遠沒有結束。2月初,俄軍114旅在經過一個月休整和兵員補充以後重新發動進攻,在藍湖以北方向快速突進,抵達藍湖湖邊,趁勢沖進市區西北部的住宅區。烏軍沒有意識到114旅在遭受重大損失以後會如此快地恢復進攻能力,北線的110機械化旅3營和129領土防衛旅招架不住,不得不向南部住宅區、焦化廠廠區和第九區野戰陣地移動。

這一線的崩潰,導致全域的崩潰。到筆者完稿之時,俄軍在阿夫迪夫卡城內進展迅速,2月14日已經切斷阿城西北部的汽車站,在加油站地區站穩腳跟,切斷烏克蘭武裝部隊最重要的補給路線工業大道,並在12月份澤倫斯基合影留念的路標附近插上旗幟。

在南線,俄軍頓涅茨克人民軍第1「斯拉夫」旅和瓦格納軍以「沙皇娛樂」為基礎,東西對進佔領了被烏克蘭經營長達10年之久的防空陣地。俄軍在城裡繼續進攻,並開始進入焦化廠廠區的第一棟建築物。電報群組裡頭傳播著阿城烏軍撤退的消息。(補充:到2月17日,俄國防部官宣拿下阿夫迪夫卡全境,16日單日殲敵1500人。)

阿夫迪夫卡的命運仿佛利西昌斯克和巴赫穆特一樣已經確定。烏軍的主要補給道路已經被切斷,但仍有兩條通往城市的土路,所有這些道路都受到來自俄羅斯的炮火和FPV的封鎖。烏軍在藍湖以北組織防線,阻擋俄軍從湖西邊南下。包括亞速第三旅在內的部隊困守第九區的土路和焦化廠,保障116和129領土防衛旅,110機械化旅,6個獨立營,三個特警團從土路撤退。

烏軍發言人已經開始暗示,部分阿夫迪夫卡烏軍「將轉移到更有利位置」,而且「有部分烏克蘭軍人被俘虜」。烏克蘭極右翼武裝「艾達爾營」的前指揮官迪基告訴媒體,阿瓦迪文夫卡的命運將在未來48個小時內被確定,如果烏軍無法將俄軍從阿瓦迪文夫卡的關鍵補給線擊退,他們將不得不從阿瓦迪文夫卡後撤到下一條防線。美國白宮發言人約翰·柯比承認阿瓦迪文夫卡市可能將被俄羅斯軍隊控制。但柯比抱怨說,這主要是因為共和黨不批准提供彈藥。

誰先學會戰爭

自俄羅斯第一階段作戰結束以來,在俄烏兩軍「接觸線平攤填線兵力、核心區域集中機動兵力」的狀況下,阿夫迪夫卡戰役從兵力部署來看,和北頓涅茨克戰役、巴赫穆特戰役、札波羅熱防守戰一樣延續著俄烏以往的「爛仗」風格。俄烏兩軍在此地雲集機動兵力,為了政治目標或軍事考量進行戰線移動緩慢的陣地消耗戰。

但和巴赫穆特戰役、北頓涅茨克戰役不同的是,俄軍在阿夫迪夫卡戰役中終於展示了其「現代化」的一面,在戰役過程中不僅集中了多於烏軍的兵力和預備隊,還組織起了頗有章法的精導武器運用。

根據烏克蘭方面的抱怨,俄羅斯空天軍在戰役期間幾乎是「無限制」地使用精准航彈。烏軍宣稱,從2月13日到2月15日,俄軍在焦化廠和市區內投放了211發UMPK航彈。大量精准航彈的運用,使得高層建築物不再是烏軍賴以維生的隱蔽地,反而成了俄軍推進用的掩體。這種「航空火力開路,後續部隊跟進」的打法,讓烏軍目前的要塞工事區不再能有效地阻止俄軍,為烏軍全線帶去了新的問題。

另一方面,烏軍對俄軍的技術兵器打擊能力顯著下降。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關鍵是北約的援助達到了某種極限。從去年札波羅熱大反攻時期開始,北約就開始動員自身庫存援助烏克蘭。隨著戰爭的延長,北約可供提供的庫存越來越少。

此外,當烏軍防空體系和電子戰體系支離破碎,俄軍對於烏軍火炮武器的打擊效能逐步增加。這一點體現在烏軍的打擊視頻記錄上,根據筆者統計,2024年有無人機地理資訊旁證的、烏軍成功攻擊俄軍122毫米以上大口徑火炮的無人機視頻記錄是24部。這些攻擊主要以FPV無人機為主,涵蓋俄軍現役各型火炮。與之相對的,俄軍在2024年初攻擊烏軍的火炮記錄躍升到超過50部,而且烏軍動用的火炮也逐步回歸蘇式火炮。

對於俄方火炮損失下降的原因,筆者有一個大膽的猜測,俄軍在頓涅茨克方向摧毀或者擊傷了烏軍絕大部分增援到此的海馬斯火箭炮。因為據筆者統計,烏方從1月末起暫停發佈頓涅茨克方向的「海馬斯」火箭炮視頻,只繼續發佈赫爾松方向的。同時,曾經「金身不破」的海馬斯終於有了明確被拍攝的,被擊傷以後返修美國的視頻。

結合烏克蘭人員對美媒抱怨俄軍「火力強大」,海馬斯的「破功」似乎是一個合理的解釋。不過,筆者依認為俄軍沒有徹底壓制「海馬斯」的能力,俄軍依然需要對手犯錯才能有效抓住視窗,摧毀這一改變俄烏現狀的炮兵武器。

但無論如何,阿夫迪夫卡戰役是俄軍新戰術體系的勝利。烏克蘭統帥部、乃至北約的統帥部都沒有考慮到俄羅斯是否會汲取經驗、是否會生產改進武器、是否會進步的。阿夫迪夫卡戰役集中了兩邊目前能拿出來的最好的部隊,但結局卻以坐擁10年主場優勢的烏軍敗退阿城而告終。考慮到這一點,阿夫迪夫卡的意義更加重大。正如《偉大衛國戰爭》紀錄片在勒熱夫-瑟喬夫卡戰役之中這樣描述了蘇聯人的進步——「從1941到1943年蘇軍一直在學習如何在夏季發動進攻,在那之前,我們甚至不知道如何在夏季發動進攻。但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蘇軍已經學會了一切」。

蘇聯人在莫斯科學會了如何防守,隨後又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學會了如何進攻。如今,俄國人在札波羅熱學會了如何防守,隨後又在阿夫迪夫卡學會了如何進攻。當然,這也就是一種戲謔,因為但凡俄羅斯統帥部在戰前廟算階段能夠軍事壓倒政治,但凡俄軍沒有第一階段的愚蠢冒險,俄羅斯人根本不需要用生命作為學費學習一切。但既然仗都打到這個地步了,俄羅斯人也只能期待亡羊補牢後的體系能夠為他們爭取俄烏衝突進入第三年的主動權。

而對於北約來說,阿夫迪夫卡的失敗會讓他們進行重新思考俄烏的軍事實力對比。北頓涅茨克戰役烏軍在絕對劣勢的火力差距下敗北,讓北約下定決心大量提供炮兵給烏軍應對新時代的戰爭。如今,俄羅斯武裝力量開始進行更高層次的聯合作戰,北約勢必要考慮新的破局之法。

我們常說,相對預備炮兵火力體系更加完善的東方現代化合成化陸軍,正在泥濘中互相撕咬的俄烏兩軍就好比兩個正在打架的殘疾人——雙方都會沖著對方的殘疾之處瘋狂攻擊,雙手健全的一方會去擊打對方的殘肢,雙腿健全的一方則會踢對面的獨腿。隨著戰爭進入第三年,俄軍依然缺乏像「海馬斯」這樣能在戰役縱深壓制敵軍炮兵的時間敏感打擊手段,而烏克蘭除了「海馬斯」能夠「量大管飽」,則缺乏從「柳葉刀」到「紅土地」再到「口徑」在內的全要素打擊手段。

但俄羅斯人是會學習的,「殘疾的俄軍」在戰爭中反思並學習,終究會變成「健全的俄軍」。而現有的世界秩序也讓了俄羅斯人有了改正錯誤的機會。就在2月15日,俄羅斯第二批「龍捲風-S」遠端火箭系統入列中央軍區的集團軍,俄羅斯終於和東方大國一樣擁有了合理的集團軍屬支援火力。在龍捲風-S以外,俄羅斯空天軍的精導規模和種類在提高,陸軍的無人機依然是烏克蘭無法應對的「天眼」。

而烏克蘭的短板卻是全方位的。當下,國力孱弱的烏克蘭面臨著全方位的問題。在KrAZ汽車廠被俄軍打擊摧毀以後,烏克蘭就失去卡車生產能力了。除了遺留的蘇聯和戰前烏克蘭的卡車,烏方只有一小部分美國援助的卡車,還有來自義大利和德國的小型民用貨車可以充當卡車。卡車是進攻部隊的血管。當下,烏克蘭的卡車大部分都部署在距離前線10-15公里的地方,俄軍往往需要用到柳葉刀和龍捲風-S等武器才能捕捉到烏軍這些寶貴的卡車。對烏軍來講,卡車甚至已經比坦克還要珍貴。

而卡車還只是烏軍載具、彈藥、人力等諸多不足方面的一個縮影。北約必須明白,戰爭的第三年是消耗戰。既然戰爭已經是兩大集團改變新世界秩序的戰爭,那麼不願意投入對等資源的一方肯定會在付出鮮血和生命之後迎來失敗。

那麼,北約會學習俄羅斯人,在烏克蘭戰場上亡羊補牢嗎?那需要北約認識到世界是物質的。克勞塞維茨講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在整場戰爭中,筆者認為,最能認識到現代戰爭本質的兩位將領分別是札盧日內和普裡戈津,兩人的共同點就是實事求是,將軍事科學放在統帥部決策的最優先順序。也因此,在這兩人的指揮下,俄烏兩軍分別在巴赫穆特地區和伊久姆地區創造了足以改變局勢的輝煌戰果。

然而,諷刺的是,在俄烏這種政治仗大於軍事仗的環境下,兩位高級指揮官均因為政治原因離開了指揮中樞。就在俄軍在阿夫迪夫卡全線推進之時,一代名將札盧日內黯然離場。這位曾幾何時被西方捧上神壇的將軍,如今卻成為2023年大反攻失敗的背鍋俠,確實是一個歷史能開出來的玩笑。只不過現在,俄羅斯已經認識到世界是物質的,接下來就輪到北約回答,他們是否準備好提供解決烏克蘭問題的物質條件了。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