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軍事

亓樂義:美台協防-立足於現有技術

台灣的國防部在台中展示台灣自行開發的無人機以及發射車。利用多域無人機模擬擾亂技術,可以混淆中國的作戰環境感知能力。

文/rfa亓樂義

今年年初,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和非營利組織「特別競爭研究專案」(Special Competitive Studies Project)的專家以中國入侵台灣為想定進行系列兵棋推演。參與兵推人員並不是華府特區的戰略專家,而是來自矽谷一些成功企業的技術專才和傳統的國防承包商,他們從技術角度分析哪些科技有助於加強協防台灣,內容和以往兵推不同,深具啟發和操作性。

側重軟體解決方案

參與兵推的專家對印太地區的不穩定因素有很大危機感,尤其習近平已指示解放軍2027年做好攻台準備。然而,美國國防部尚未證明在2027年或更長時間內,能確信阻止中國入侵台灣而需要作出協調一致的軍事努力。時間逐年逼近,一場又一場的兵推表明,若拿不出具體措施,美國難以獲勝,即使獲勝也將付出高昂代價。

這次系列兵推共進行3場,產生約82 種不同的解決方案。考慮到每個解決方案的功能性和可行性,從中篩選出17個最有潛力的技術解決方案,涉及3個廣泛主題:

首先,技術專家著重以現有技術增強美國和盟友之間軍事能力,而非尋求技術突破。也就是,立足於現有成熟技術,而不是新興發展階段的技術。美國國防部要解決的是,創新應用的問題,而不是創新問題。

美國援助烏克蘭在戰爭發生的1年多時間採取相同作法,立足於現有裝備,而不是額外提供烏克蘭人過去從未練習或使用過的任何尖端軍事裝備,否則不能消化,反而影響作戰。以現有裝備進行訓練、維護並持續靈活運用是烏克蘭有效抗擊俄羅斯的關鍵。

其次,為美國和盟友提供比中國更有利的資訊優勢。技術專家建議減少對美國各軍種的特定投資,而是更多依賴於軍種整合,組成一支可與台灣和主要盟友相交互操作的聯合部隊。未來4年,以軟體為中心的解決方案比以硬體為中心的解決方案更為可行。這是未來戰爭新的趨勢。

第三、台海一旦發生突發事件,美國科技公司將挺身而出並支持美國政府,類似於俄烏戰爭,一些科技人員積極果斷協助烏克蘭。參與兵推的科技專家展現了這股情緒。5年前矽谷一些技術專家反對與國防部合作的情況,可能不會在台海危機中出現。

阻斷殺傷鏈

除此,在17個最有潛力的技術解決方案當中,有3個重要環節。第一個重要環節是阻斷對手的殺傷鏈。殺傷鏈是指部隊在戰場上從目標探測、發現、識別、定位、跟蹤、瞄準、攻擊到評估的整個作戰流程。中國擁有大量感測器和武器系統,入侵台灣時對協防的美國和盟友部隊的生存及應變能力構成威脅,因此美國國防部面臨的關鍵作戰問題,在於能否阻斷解放軍的殺傷鏈。

參與兵推的專家建議以3項技術應對中國入侵台灣。第一是多域無人機模擬擾亂技術。使用大量低成本、無人駕駛的空中和海上飛行器,混淆中國入侵部隊的戰場感知能力,降低對高價值目標的辨識能力,甚至營造強大的聯軍部隊假像,把入侵部隊引誘到錯誤目標上並消耗其彈藥。美國國防部已經在無人作戰系統裝設欺敵的有效載荷,但不清楚這些是否為台海衝突而量身定做。

第二是誘敵演算法的優化技術。利用一個抗衡中國收集資訊平台的應用系統,為受到監視的友軍部隊發出警報,並且為他們使用物理、電子和網路誘餌,以及掩護、偽裝和其他部隊演習時提供資訊。正如烏克蘭戰爭所顯示的情況,誘餌和欺敵是提高在透明戰場上生存機率的關鍵。

第三是使用智慧水雷。經過精心策劃的智慧水雷有望成為一種強大的防禦障礙。它可以自主或遙控重新定位,一擁而上摧毀高價值目標,或將中國軍艦引向更容易成為目標的區域。這些水雷可以由水上或水下無人載具部署和重新佈設,也可以從沿海地區發射。雖然智慧水雷已經存在,但尚未實現協作和群集攻擊行為。

以上都是成熟和可以優化的技術,重點在於如何創新應用,而非尋求技術突破。後者耗資費時,緩不濟急。

掌握時間差

也許是巧合,也可能是有針對性。《解放軍報》今年5月專門討論如何有效阻斷對手殺傷鏈的問題。文章指出,現代戰爭特別是海空交戰,視距內短兵相接的場景大幅減少,更多的是在超視距作戰中面臨對手多種跨域殺傷鏈的致命打擊。

對於強國軍隊而言,各方不存在整體代差而接近勢均力敵,因此在作戰全過程中,雙方所有作戰活動都在對方殺傷鏈的威脅之下。對手再強,他的情報、監視和偵察資源不是無限的。從近年外軍作戰實踐看,全時全域、全譜式戰場全透明的情況並不存在,因此在啟動和閉合殺傷鏈之間存在時間差,如何迅速閉合己方殺傷鏈,規避對手的定位、跟蹤和打擊,又能有效阻斷對手開啟中的殺傷鏈,成為贏得作戰勝利的關鍵。

文章還說,戰術級的體系對抗實質上是殺傷鏈的對抗,阻斷對手殺傷鏈或延長它的閉合時間,是主動積極克敵制勝的作法。打個比方,當對手發現己方目標,己方能快速摧毀對手預警機、巡邏機和偵察衛星等情報偵察監視平台,或通過電子干擾、微波、鐳射等破壞手段,擾亂對手感測器和通信鏈路,使其無法對目標實施跟蹤、定位及瞄準,這就是阻斷對手殺傷鏈。

延長對手殺傷鏈的閉合時間,是指干擾敵人對己方目標的定位、跟蹤及瞄準等環節,使對手重新回溯上一個、甚至多個環節並在各環節中打轉,殺傷鏈反復迴圈而無法恢復正常運轉。對方殺傷鏈閉合時間愈久,為己方作戰行動留下的時間窗口就愈長。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掌握殺傷鏈開啟與閉合之間的時間差。

准許盟友共用資料

第二個重要環節是准許外國盟友共用資料,強化戰場態勢感知能力。一旦衝突開始,美國和台灣軍隊必須能夠即時共用資訊,例如協調行動,以及利用彼此的感測器網路和目標的質量數據。這一項已經開始啟動。

台灣國家安全局局長蔡明彥今年4月在立法院證實,台灣目前與五眼聯盟(Five Eyes)有實際且即時性的情報交流,同時國安局大幅更新電腦設備,未來也會透過保密系統與五眼聯盟接軌。五眼聯盟由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組成,是在英美協定下組成的國際情報分享組織,軍事情報是其中的一部分。五眼聯盟非美國鐵杆盟友無法加入,如今與台灣分享情報,可見美國對台灣的重視。

在這個環節上,參與兵推的專家建議3種作法:加強即時翻譯、建立不尋常的作戰圖像,以及共用雲計算基礎設施。由於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台灣人會說英語,影響美台之間的軍事協作。因此技術專家提出一種可以實現即時翻譯的解決方案。該應用軟體可以在部署人員隨身攜帶的設備上運行,不受連接條件限制,即能處理各種方言,準確翻譯軍事術語。

所謂建立不尋常的作戰圖像,是指避免美台兩軍資訊共用落入敵人之手,因此作戰圖像能模糊美國和聯軍的確切位置,掩蓋其精確的作戰序列,能針對特定作戰區域定制資訊,並在中國成功侵入該系統時降低美國和盟友的風險。

所謂共用雲計算基礎設施,主要是實現美台兩軍的資料和計算協作,減少對連接的依賴。這樣的架構將通過提供標準化的交換方法和用於交互的單一聚合系統,大大簡化美台之間的資料共用。

增強戰術網路優勢

第三個重要環節是增強戰術優勢,作法包括:一、把多個網路整合到單一的設備上。該設備具有網路安全保障措施來保護每個網路,同時還能在不同網路之間切換使用。二、整合作戰網路。就是建立一個完全可以相交互操作的網路,最大限度地利用任何可用鏈路,能夠承受中國的攻擊。整合作戰網路是美國國防部現有的能力,不需要技術成熟,只需要廣泛應用。

三、開發戰鬥應用程式套件。台灣是高度城市化的國家,戰術優勢應該包括台灣全民,以數位化大規模徵兵的方式,充當軍隊的耳目。烏克蘭民眾做到這一點,他們開發應用程式,跟蹤俄軍動向、協調物資供應和尋找疏散路線。開發商業作戰套件,將為台灣提供類似的能力。

這次系列兵推實施17個解決方案後,在敵對行動的頭五天,美國第五代戰鬥機的損失估計減少50%。多種解決方案的協同效應使同期中國戰鬥機的損失估計增加70%。此外,中國兩栖部隊的損失從一半增加到至少三分之二。中國空中突擊部隊的損失也占總兵力的很大比例。

參與兵推的科技專家指出,他們建議的17個技術解決方案有助於在短期內明顯縮小潛在的威懾差距,使美國在未來10年保持地位優勢,並且在印太地區實現有利的地區力量平衡。兵推的結果雖為示範性質,仍能顯示出巨大前景,值得認真考慮並進一步投資。

連結:专栏 | 军事无禁区:美台协防-立足于现有技术 — 普通话主页 (rf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