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社會政治軍事

澳美13國「護身軍刀」與中俄軍演同步 是行禮如儀還是互別苗頭?

2023年7月22日,作為「護身軍刀」演習的一部分,澳大利亞國防軍與美國軍隊在淺水灣舉行的最大規模聯合訓練活動,在澳大利亞北部射擊場舉行的聯合軍事演習中,美國軍方的海馬斯系統發射了一枚飛彈。

文/voa向淩

由美國和澳大利亞主導的「護身軍刀」(Talisman Sabre)13國聯合軍演7月22日展開。幾乎與此同時,中國和俄羅斯在日本海舉行了「北部·聯合-2023」海空軍演。軍事安全專家對於區域權力的變化有不同的見解。

中俄聯演的戰略性安排

在「護身軍刀」軍演開始之前,中國與俄羅斯的「北部·聯合-2023」軍演7月20日在日本海登場,持續至7月23日。中國解放軍稱,此次演習旨在加強俄羅斯和中國間的海軍合作,維護亞太地區的穩定與和平。

緊接著由美國和澳大利亞主導、2005年開始每兩年舉行的「護身軍刀」軍演7月22日展開,今年已擴大為包括英國、日本、印尼、加拿大和法國等13國、3萬多名軍事人員參與為期兩周的聯合演習。

美國海軍部長戴杜羅(Carlos Del Toro)與澳大利亞國防部長馬勒斯(Richard Marles)在雪梨海軍基地為這項演習揭幕時,對於雙邊軍事關係日益緊密表示歡迎。

戴杜羅:「中國可以從這項演習,以及我們盟友和夥伴共同進行的一切,而得到的最重要訊息就是,存在於我們諸多國家之間的核心價值將我們牢牢相繫。」

與此同時,美方7月20日已在澳大利亞東北岸外海發現中國間諜船蹤跡。

澳大利亞坎培拉大學審議民主與全球治理中心研究員羅立佳認為,從這次「護身軍刀」軍演可以看出印太地區的局勢尚未發生劇烈變化。

羅立佳對美國之音說:「至今為止,還未看到意料之外的發展。就連解放軍的監視艦出現在接近達爾文的外海,甚至和澳大利亞軍艦有‘行禮如儀’的互動,都在澳大利亞政府的預料之內。」

羅立佳指出,任何軍演都不只是操練,更是一場表演,如果各方都照著劇本演出,那麼代表當前局勢的變化不大。

對此,台灣開南大學國家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文甲抱持不同的看法。他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護身軍刀」與「北部·聯合-2023」兩大軍演幾乎同時舉行,反映了印太地區的安全局勢正在發生變化。他指出,在國際上大力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際,中國選擇和俄羅斯在日本的後院進行聯合軍演,說明了中國和俄羅斯在軍事上的緊密關係更甚以往,印太地區恐將又將回到冷戰時期民主體系和威權體系的對抗,地區內的對抗強度又將持續升高。

陳文甲說:「中俄聯演的時間選擇可能是一種戰略性的安排,旨在向民主陣營展示其聯合實力和決心。這種作法或許能夠提高中俄在區域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但也可能引發民主陣營的警惕和反制。」

陳文甲表示, 民主陣營在美澳的帶領下,加強了相互防衛合作,也吸引了更多的國家參與,表示他們對於捍衛自由、開放、包容和基於規則的印太秩序的決心;另一方面,中俄兩國也趕在此時展示聯合作戰能力,並試圖合理化他們才是維護印太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力量。

前美國海軍陸戰隊上校,日本戰略研究論壇高級研究員格蘭特·紐瑟姆(Grant Newsham) 認為,中俄聯合軍演是有意識地和「護身軍刀」軍演互別苗頭。

他以郵件告訴美國之音,雖然中俄長期在印太地區進行一系列陸、海、空的演習,但是中俄「北部·聯合-2023」軍演在時間、地點的選擇,是向民主陣營發出強烈訊號。

紐瑟姆說,今年參與「護身軍刀」聯合演習的國家明顯增加,表現出強化在區域的軍事能力以及保衛區域共同利益的意願,使得中國和俄羅斯必須及時表態,讓民主陣營明白中俄不會消失,而且會考慮使用軍事力量維護中俄兩國的利益。他表示,「北部·聯合-2023」軍演地點選在日本海,也就是一場示威,目的是分散美國和日本的注意力,使他們無法將資源集中在國際間最關注的台海。他認為,中俄的大動作將會使民主陣營更加團結。

對中外交和多邊安全合作的組合拳

澳大利亞國防部長馬勒斯說:「這將是我們在澳大利亞所見,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澳大利亞和美國之間最重要的後勤演習。一切其實是為了建立兩國國防軍的肌肉記憶,建立舒適性和熟悉度,而且顯然不只是澳大利亞和美國,也涵蓋參與的其他11個國家。」

一位因職務而不方便公開身分的澳大利亞外交官員指出,美國在亞洲的佈局,近期更加重視中國以外的印太區域國家的觀感,而非以中國的看法為主。

他以電話告訴美國之音,美國深知大部分的國家都很擔心美中關係太過緊張,因此在很短的時間內對中國採取多次直接雙邊外交行動,例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財務部長耶倫、曾經是總統候選人等級的氣候變遷特使克裡,先後三位美國高官訪問北京。

他說: 「美國想要跟協力廠商國家(美中之外)表示,你看我已經身段放到這麼軟了,雙邊關係卻還沒有改善,那麼問題,更大的原因,會不會是來自另外那一個成員(意即中國)呢? 」

這位國防官員指出,另一方面美國也擴大了和印太區域國家的安全合作,因此美澳主導的「護身軍刀」軍演今年參與國大幅增加。

他說: 「美國在對中外交對協力廠商國家的訊息投射,以及多邊的安全包含軍演合作方面是一系列的組合拳,嘗試安撫協力廠商國家,表明美國有努力在(與中國)做溝通去降低緊張;同時外交上的努力絕對不會影響美國在安全在軍事方面持續提升他的威懾力和嚇阻力。」

台灣開南大學國家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文甲指出,除了美國與印太區域國家之外,歐洲的參與也擴大並提升了民主陣營的韌性。

他說:「歐盟正在增強與印太地區的夥伴關係,這可能會使該地區的民主國家在國際事務中擁有更多的支援。這也意味著印太地區不會被任何一個大國或集團所主導或壓制,而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和合作。」

日本戰略研究論壇高級研究員格蘭特·紐瑟姆表示,國際間對中國威脅的認識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英法在資源有限且須應對俄烏戰爭的同時依然沒有削減參與本屆「護身軍刀」軍演的部署,德國首次派兵參與,印尼則是第二次參與,以四方對話機制(Quad)和美日澳合作的印度也派出了觀察員,兩年前首次參與的韓國這次派出兩艘軍艦及720名將士參加,連從不在美中之間選邊站的新加坡、菲律賓和泰國也以觀察員身分出席,規模是上一屆的翻倍。

但是紐瑟姆指出,中國在印太地區長期進行的政治戰不容忽視,因為中國用經濟、金融、發展、宣傳工具進行統戰,贏得許多國家的主要領導人、官員和公民的支持,在澳大利亞最在意的南太平洋地區獲得很大的效果,因此美國與許多民主盟友的安全合作正在面臨中國利益的考驗。

澳大利亞在美中之間的平衡是否能維持

澳大利亞國防部長馬勒斯表示,「護身軍刀」為期兩周演習期間,逾800部軍事車輛將穿越部署在昆士蘭州(Queensland)海岸城鎮鮑恩(Bowen)的單一活動碼頭。

戴杜羅和馬勒斯都對所謂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的進展感到樂觀。

台灣開南大學國家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文甲認為,澳大利亞近年的對中政策已經發生重大變化與轉折,認為中國的軍事擴張將會危及其在印太地區的利益。

他說:「澳中關係雖然近期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許多分歧和挑戰,有如澳大利亞在美中之間的自我定位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陳文甲認為,澳大利亞仍然堅持其主權和利益,以及與美國等盟友和夥伴的深厚關係。

澳大利亞坎培拉大學審議民主與全球治理中心研究員羅立佳表示,用共同防禦的方式嚇阻中國軍事的擴張,在現階段仍能產生制衡效果,因此區域權力的均衡在短中期內不會有劇變,但是接下來美國高官訪澳或為轉變時刻。

他說:「目前的澳中關係朝向較為穩定方向發展:只要不涉及敏感的產業,雙方都願意在經貿方面延續合作關係。中方也沒打算直接挑戰澳美長久以來的軍事同盟與軍事合作。然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接下來幾天將會訪問東加跟紐澳,屆時會有什麼新的變化,值得持續觀察。」

前美國海軍陸戰隊上校格蘭特·紐瑟姆表示,澳大利亞工黨政府認為可以重建與中國的關係,過度熱衷於與中國對話,認為國安靠美國支持就行,但這有很高的風險。他指出,以中國政治淩駕一切的思維,防禦中國又同時維持商貿友誼是不可能的事情,中國會繼續試圖削弱美國的影響力,而美國終究會促使坎培拉決定,是需要美國保護,還是需要中國的資金,澳大利亞最終將無法兩者兼得。

連結:澳美13国“护身军刀”与中俄军演同步 是行礼如仪还是互别苗头? (voa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