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軍事

亓樂義:人工智慧發威-烏克蘭創下經典戰例

烏克蘭數位轉型部部長費多羅夫說,烏克蘭人使用人工智慧打一場人類歷史上技術最先進的戰爭。

文/rfa亓樂義

 7月12日俄烏戰爭進入第504天。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參謀部當天發佈消息稱,烏俄雙方在5個方向進行29次交戰,激烈戰鬥仍在繼續。

長期抗俄

俄軍主力集中在庫普揚斯克(Kupyansk)、萊曼(Lyman)、巴赫穆特(Bakhmut)、阿夫捷耶夫卡(Avdiyivka)和馬林卡(Maryinka)等方向。庫普揚斯克位於烏克蘭東北部哈爾科夫州東南方,距離烏俄邊境40公里。其他方向都在烏克蘭東南部的頓涅茨克州。從6月20日起打到現在,雙方互有攻防,出現拉鋸戰。

歐洲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7月11日指出,據歐盟外交部門起草的一份內部檔顯示,建議歐盟在未來幾年對烏克蘭做出全面的」安全承諾」抗擊俄羅斯。建議內容包括確保向基輔持續運送武器、繼續開展軍事教育和培訓、共用情報以及幫助烏克蘭連接歐盟防務公司等。同時,建議歐盟必須提供」長期和可預測的財政支持,」以便烏克蘭能夠重建家園。

這份檔寫道,歐盟與烏克蘭的堅定團結事關生死存亡,俄羅斯「不可能放棄征服烏克蘭的目標。」因此,烏克蘭需要歐盟的長期承諾和支持,以確保歐洲自由民主的未來。看樣子,歐盟已有長期抗俄的心理準備。

截至目前,烏克蘭大反攻雖未全面展開,總體上表現出以小搏大的驚人戰力,人工智慧(AI)的軍事應用明顯技高一籌。《福克斯新聞頻道》(Fox News)7月7日報導稱,烏克蘭人利用定制的人工智慧在戰場上取得優勢,他們依賴小精靈工廠和IT大軍(資訊技術大軍),從零散部件中開發技術。

 駐烏克蘭的新聞撰稿人維利科維奇(Brett Velicovich)告訴《福克斯新聞頻道》,烏克蘭人在戰場上的創新,美國政府和西方政府不知道正在發生的事,他們沒有跟上,」烏克蘭人發展得太快了。」

25萬IT大軍

烏克蘭的工程師在自己的車庫或說小精靈車庫,只花了幾百美元完成所有工作,他們精通技術,這件事令人印象深刻。俄羅斯入侵後,烏克蘭招募25萬名擁有一定技術,並願意幫助開發技術和維修戰爭所需設備的人員,組成資訊技術大軍,保衛家園。他們在炮火下迅速學習和成長。

報導指出,烏克蘭IT大軍從戰場上得到回饋,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很快組合成各種套件,如拆下智慧手機(iPhone)的攝像頭用於識別,將其連接到便宜的微型單板電腦,再接上通用型輸入和輸出接腳(GPIO),這一組合可產生一個用於創建人工智慧應用程式的強大平台,是一種」革命戰法。」窮則變、變則通,運用一切可用資源,做最好的組合。

 一位自稱是」Max」的烏克蘭工程師說,烏克蘭擁有龐大的閉路電視攝像機網路和其他監控基礎設施,軍方用這些現成資源,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分析視覺資料,掌握敵人動態。他認為,烏克蘭的工程師是在炮火下,盡最大努力爭取贏得這場戰爭。但是俄羅斯的工程師,情況完全不同,他們試圖避免與這場戰爭聯繫起來。直到最近他們才開始收集資料。

由此看出,烏克蘭真正做到全民總動員,軍民技術融合迅速而到位。和俄羅斯相比,高下立判。

民間情報網絡

烏克蘭數位轉型部副部長杜賓斯基(George Dubynskiy)對《福斯新聞數位頻道》(Fox News Digital)說,取得優勢的部分關鍵在於烏克蘭決定創建自己的人工智慧平台,使得工程師可以根據特定用途進行定制。

美國專欄作家伊格內修斯(David Ignatius)透露,去年12月烏克蘭數位轉型部部長費多羅夫(Mykhailo Fedorov)回答他的書面提問,列舉烏克蘭自行開發的一些軍事技術系統。其中包括一個名為」eVorog」(eEnemy電子敵人)的安全聊天系統。自開戰以來,該系統已允許民眾提供45.3萬份戰場資訊,並從商業供應商購買一支200人組成的」無人機隊伍」用於空中偵察,以及一個名為」Delta」的戰場測繪系統,它包含即時的實際資料,軍方可以用來計畫行動。

 「eVorog」安全聊天系統屬於民間性質的情報網絡,至今有30多萬烏克蘭人加入。它的首頁這樣寫著:「你看到佔領者或他們的設備了嗎?立即將此事寫給數位機器人部。我們將共同收集攻擊證據並迅速反擊。」可以說,任何人看到俄軍動態都可以發送資訊,政府鼓勵全民參與情報收集工作。這應該是歷史上的第一次。

費多羅夫指出,這場戰爭的致勝因素,是烏克蘭的高科技優勢和烏軍的快速適應能力。「這是人類歷史上技術最先進的戰爭,」和以往截然不同。它也被形容為人與機器共同的勝利。

伊格內修斯去年12月在《華盛頓郵報》發表題為《演算法(algorithm)如何在烏克蘭打破平衡》的評論文章。演算法(演算法)是人工智慧三大核心要素之一,它分為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不同類型,通過對大量資料的學習和訓練,使電腦能夠自動識別模式,做出預測和決策。其他兩項是計算能力(演算法的硬體和基礎設施,如圖形處理器GPU)和資料。

這位知名專欄作家到烏克蘭現場看到驚人一幕。2名烏克蘭軍官正在查看1名烏克蘭技術人員,使用美國資料分析軟體公司帕蘭提爾(Palantir)提供軟體操作的筆記型電腦。螢幕上是烏克蘭東部巴赫穆特戰場上的詳細數位地圖,顯示密密麻麻的目標情報,其中大部分來自商業衛星。實際上,這套作戰系統真正具有革命性的地方,在於它聚合來自商業供應商的資料。

當他靠近時,看到螢幕上巴赫穆特前線鋸齒狀戰壕和目標,烏克蘭軍官可以使用目的程式選擇飛彈、火炮或武裝無人機來攻擊螢幕上顯示的俄羅斯陣地。接著無人機可以確認攻擊,並將損害評估回饋到系統中。這是一場以前從未詳細報導過的秘密數字戰役,就像聖經裡大衛擊敗巨人歌利亞。烏克蘭人正在把他們勇敢的戰鬥精神與最先進的情報和戰鬥管理軟體融為一體。

演算法戰構成致命殺傷鏈

 帕蘭提爾公司首席執行官卡普(Alex Karp)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道:「先進演算法戰(Algorithmic Warfare)系統的力量現在非常強大,相當於擁有戰術核武器來對付只有常規武器的對手。」然而公眾往往低估這一點。

 有報導披露,帕蘭提爾公司在俄烏戰爭中發揮非常關鍵的作用。卡普在戰爭爆發後,是第一個會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的商人,而且該公司在烏克蘭設立辦事處。

經過卡普的批准,該公司基輔辦事處向伊格內修斯展示一些接近火線上(射擊線)的技術,其中一個軟體平台允許美國盟友使用無處不在、不可阻擋的感測器,這些感測器圍繞著每個潛在的戰場,創造一個真正致命的「殺傷鏈」。

他看到後的直接感受是,這是一個新的威懾。不僅在烏克蘭,鑒於這場技術革命,對手在攻擊台灣時面臨的挑戰比他們想像的要嚴峻得多。在這個新興的數位戰場上,中國得到的資訊是:三思而後行。

 烏克蘭數字轉型部部長費多羅夫對這位知名美國專欄作家說,這條電子殺傷鏈「在赫爾松(Kherson)、伊久姆(Izium)、哈爾科夫(Kharkiv)和基輔(Kyiv)地區的解放期間特別有用。」

殺傷鏈是一個軍事概念,描述從獲取情報到執行攻擊的整個過程。包括識別目標、規劃作戰、指揮控制、執行攻擊和評估效果等環節。舉例來說,烏軍發現遠處樹林中疑似有俄軍坦克埋伏,如何運用人工智慧技術展開殺傷鏈的作業程式有以下幾項:

第一目標識別,通過影像處理和電腦視覺技術,識別樹林中可能隱藏的坦克目標。第二目標定位,人工智慧可以在感測器和偵察設備取得大量偵察資料中精確定位目標。第三目標追蹤,使用人工智慧和跟蹤演算法持續追蹤目標的移動和位置變化,保持對目標的持續觀察。第四打擊規劃,使用人工智慧輔助系統規劃最佳的攻擊策略和火力支援,包括計算最佳射擊位置、考慮地形和敵方防禦等因素。

第五攻擊執行,在使用火炮、飛彈或其他武器系統進行攻擊時,人工智慧可以在導航和射擊過程中提供輔助和精確度。第六攻擊評估,以人工智慧對攻擊結果進行精確評估,包括命中率、摧毀程度和對敵方坦克的影響,有助於評估戰鬥效果和調整後續作戰計畫。

智能化戰爭經典戰例

伊格內修斯在文章中指出,俄羅斯人也嘗試創造自己的電子戰場工具,但收效甚微。他們試圖使用商業衛星資料和通過廉價中國無人機傳輸的視頻。但他們很難在部隊之間協調、共用這些資料。他們還缺乏與「星鏈」(Starlink)系統連接的能力。就此而言,烏克蘭顯然占了上風。

烏克蘭軍官告訴他,每個烏克蘭營級作戰單位都配有自己的軟體發展人員。烏克蘭的核心優勢不僅在於軍隊的戰鬥意志,還在於技術實力。

烏克蘭人表現出以小搏大的驚人戰力,全世界有目共睹。他們成功運用人工智慧技術不僅在戰場上取得優勢,更為人類進入智慧化戰爭演示一場鮮活的經典戰例。

連結:专栏 | 军事无禁区:人工智能发威-乌克兰创下经典战例 — 普通话主页 (rf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