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社會政治軍事

美台攜手打造無人機供應鏈?專家:美技術、台製造 強強聯手

一個由25家美國國防承包商所組成的代表團5月3日於台北出席「台美國防產業合作論壇」。

文/voa林乃絹

無人機在俄烏戰事中屢創奇功,受到各國軍方的重視。一個由25家美國國防承包商所組成的代表團上周訪台時也聚焦無人機,希望攜手台灣,打造去中化的無人機供應鏈。學者分析,美國的技術優勢,搭配台灣在中、小型無人機的製造強項,強強聯手下,將可望提升台灣的國防自主和防衛能力,也讓台籍中小企業有機會納入美國的軍工體系。

美國國防承包商代表團上周在完成台灣的考察後,分析人士說,美台後續可望開啟無人機等國防供應鏈的合作。

美、台合作量產無人機?

位於台北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所所長蘇紫雲表示,台灣擅長製造中、小型商用無人機,還有半導體、精密金屬加工和資訊安全等產業的優勢,再加上,台灣中科院也在研發配掛天劍一型(Sky Sword I)空對空飛彈、具攻擊力的大型無人機,都有利於美台聯手打造軍用無人機的合作。

他說,三年疫情導致無人機的供應鏈斷鏈,讓美方的產能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因此,可望轉向與台灣擴大合作,雖然台灣的無人機產業鏈仍不完整,但台灣的強項是代工製造,也早有美國廠商前來採購零部件,例如監控國土安全用無人機所配備的紅外線光電系統。

蘇紫雲告訴美國之音:「不管是無人機或飛彈,它的合作模式就非常像iPhone,也就是,設計跟研發都是在美國本土,生產交給其他區域去生產跟組裝。台灣的代工業太強了,台灣跟美國合作的話,就可以強強聯合,一方面阻卻中國借由無人機對其他國家滲透,第二個,民主國家的產業合作也可以爭取國際的市場,來避免中國低價競爭。」

美、中無人機較勁:電子飛控、通訊衛星差距

蘇紫雲說,中國制無人機具價格優勢,排擠了美國制無人機的市場。美制無人機雖貴,但效能完整而成熟,相較之下,中國制無人機的飛行性能尚可,但電子飛控系統很弱,包含目標傳感、任務電腦及電戰反反制(Electronic Counter-Counter Measures)等效能,仍無法跟美國匹敵,因為中國缺先進晶片,又沒有實戰經驗,軟體參數皆不如美國。

特別是,無人機不能單靠無線電,衛星通訊不受干擾才是關鍵,因此,航電系統的重要性遠高於機體。中國是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太空通訊強國,相較於美國有3000多枚中軌道以上的軍用正規衛星,中國雖只有500多枚,但已具備完整的偵察和衛星通訊系統,可供無人機和無人船導航。但這方面是台灣的短版,因此,美台若合作,蘇紫雲說,台制軍用無人機未來將走美國的衛星系統,確保比解放軍擁有更完整、綿密的衛星系統。

台灣的強項則是晶片製造。根據國防安全研究院2018年的研究,台灣晶片龍頭台積電16納米制程所生產的晶片已獲美國軍規認證,用於F35戰機內,而目前全球有能力供應這類先進晶片只有台積電跟韓國的三星,其中,台積電市占高達9成。

除了晶片外,蘇紫雲說,部分台籍鋁材加工廠已是美國F35戰機的供應商,另有複合材料台廠也幫美國阿帕契直升機製作防彈座椅,還有很多台制軍規觸控面板和筆電也廣泛用於包括F22、F35戰機及悍馬車、炮兵飛彈車內,這代表美台軍工業合作將具全面性。

打贏「明日之戰」 全球聚焦無人機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的預估,全球軍用無人機的市場規模可望自去年的165億美元,成長至2025年的343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27.6%。

若有了美國的助攻,台灣制無人機能有什麼樣的升級空間?又能在台海戰役中發揮什麼戰力?

總部位於南台灣台南的經緯航太董事長羅正方說,無人機的優勢除了便宜、動員快速外,用途也廣,不僅可協助軍備配送,也可掛載飛彈發揮戰力,若美方能進一步提供AI影像處理技術,台灣制無人機在辨識影像的精准度就能升級,增加征搜穩定度,而在台的供應鏈也可以反過來協助美國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羅正方告訴美國之音:「未來比較大型、高速,甚至是能夠偵(察)打(擊)一體化的發展,台灣不用從頭開始玩,能夠透過(美台)合作加速發展。各個國家都需要無人機系統,如何找到一個能夠取代中國的生產基地,也有一個可信賴的供應鏈,台灣是一個最好的可能。」

同時也是亞洲無人機AI創新研發中心理事長的羅正方說,透過軍工合作,美國可以提供台灣制無人機系統所需的網路安全,甚至在不對稱戰力上,所需要的飛彈跟武器。美國若進一步在台擴大無人機產線,將有助於提升台灣的國防自主實力,並強化雙方的集體防衛體系及鞏固第一島鏈的區域安全。

台海局勢緊張,台灣今年的國防預算高達新台幣5,863億(191億美元),占GDP的2.4%。

台灣有晶片、缺技術

至於在實戰戰力上,位於台北的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研究員李華球指出,俄烏一役中,烏克蘭有了歐美提供的無人機等智慧型武器,得以在精准打擊和監控雷達方面搶佔先機,提早洞悉俄軍部署和戰鬥構想,也促使各國重視無人機的發展。

不過,這樣的無人機戰力以及未來美台軍工合作的成功關鍵,將是晶片和人工智慧(AI)。他說,台灣雖能製造出全球最精密的晶片,但軍工技術卻相對落後歐美、日本及以色列等國。以台灣中科院為例,雖能製造出如雄二丶雄三反艦飛彈等高精密武器,但仍屬於不具智慧和精准性的傳統武器。

李華球告訴美國之音:「如果能夠把(這些)飛彈搭上我們的晶片,通過AI、無人機的整合的話,將傳統武器跟科技武器整合成一個現代的精准打擊武器,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

美排除紅色供應鏈 台灣利基

另外,他說,「去中化」也是美台攜手打造國防供應鏈的共識,因為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早於2011年提出「亞太再平衡」戰略時,就有抗衡中國的意味;前總統特朗普也於2018年的國防供應鏈安全報告中,明確要求屏除紅色供應鏈。之後的美中貿易戰越演越烈,美國對中國風險的規避都助長美台經貿合作的機會。

為強化美國供應鏈的韌性,現任拜登政府更於去年6月發佈報告,強調國防和半導體產業鏈安全的重要性,呼籲促成美台國防工業廠商的合作。

經緯航太的羅正方也說,全球封鎖中國製造是台灣的機會,台灣應積極爭取美國國防產業「在台製造」。

國防技術轉移 端賴雙方政府互信

不過,軍工產業涉及機敏科技,技術轉移需取得美國政府的授權和核可,以確保雙方互信和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對此,位於台北的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研究員胡莎娜(Sana Hashmi)表示 ,上周的美國國防承包商代表團有美國在台協會(AIT)官員隨行,或展現了美國政府和國會的支持。

胡莎娜告訴美國之音:「這代表了(美國)的兩黨支援,也顯示出美方友台的努力,並幫台灣備戰台海突發衝突的努力。」

總部設於美國維吉尼亞州的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上周在台北接受媒體採訪時則呼籲,「台灣現任政府應做出政策調整,來保護國防或軍民兩用產業的智慧財產權,並讓更多台灣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有機會接觸到美國境內的國防工業和全球國防工業。」

台灣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曾指出,美台的軍工業合作始於1970年代,台制「經國號」就屬於美國技術轉移後生產的戰機,雙方當時展現了高度的信任跟默契。

中國無人機異軍崛起

分析人士說,台灣雖有製造優勢,但無人機制程仍落後中國。中國無人機發展快速,且產品線完整,除了商用大疆系列,還有「死神」之稱的軍用彩虹、翼龍系列,後兩者都是對標美國MQ-9死神無人偵察機來製造,而且大量出口到中東國家。

根據英媒BBC報導,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早於2019年就部署了中國制的翼龍-1無人機部隊,用於利比亞內戰。此外,伊拉克、約旦、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和阿爾及利亞等國家也都是中國無人機的買家。

根據瑞典智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2021年初的調查,中國約出口300架的武裝無人機至13個國家,已是攻擊型無人機的最大出口國,相較於美國,同期只賣出70架的MQ系列。

中國制無人機對美、台等盟國安全威脅最甚者,包括無偵8超音速無人偵察機,這是一款由火箭推動的高航速無人機,另外攻擊-11型是一款采噴射推進、具有匿蹤能力且難被雷達發現的大型無人機。不過,解放軍鮮少出動這兩型無人機。

台灣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在其所著作的《台灣的勝算》一書中指出,中國的無人機「續航時間長、可有效執行防空壓制任務,且偵察打擊一體多功能,皆是投入台海戰爭的軍事科技優勢。」

解放軍近期也派遣兩款大型無人機繞行台灣空域,分別是TB-001和BZK-005。這兩款原為商用運輸機,改為軍用後,台北軍事專家蘇紫雲認為,這頗具威嚇的心理戰作用。只不過在戰時,它們易被發現並擊落,存活率很低。

連結:美台携手打造无人机供应链?专家:美技术、台制造 强强联手 (voa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