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錯誤解讀解放軍演習
文/譚傳毅
解放軍軍演的意思和國軍不同,國軍軍演是在假設戰鬥狀況下(想定),對於戰術、戰技、勤務支援等原則予以運用與演練,目的在驗證作戰計畫與戰術原則之可行性。
解放軍演習是在趨近於實戰條件下不預設想定、不定對手,而且已經成為三軍實戰化訓練的常態。想定與對手之有無,就是兩軍演習最大的區別。
近期解放軍持續在台灣西南海空域進行軍演,要判別解放軍行為,就不能從傳統國軍對於演習的觀點來看,否則就會誤讀了對岸的企圖與決心。
不設預案的實戰條件下演習
以前解放軍演習也是有預案想定的,近年軍演開始著重不設預案、不定對手,就是要在實戰條件下進行軍演,強調隨機應變,使得演習能夠貼近真實作戰,不至淪為作秀。只要不違反戰術原則,指揮官有權結合實際情況自主謀劃與行動,這極大的考驗指揮官處理意外以及戰術應變能力。
不設預案、不定對手是否意味著預案不重要?事實上,不設預案、不定對手決不是放棄預案、不要對手,而是在平時就把預案與可能對手考慮清楚並練實至熟,進入演習場才能靈活處置各種突發情況。
戰爭是不確定性極因素大的領域,沒有固定的模式遵循。不設預案、不定對手的目的是要讓解放軍找到打仗、甚至於是打敗仗的感覺。參演之解放軍部隊通常要提前進行一段適應性訓練,針對演習課目完成相應訓練後,才有參加演習的資格。
因此,各級指揮官與在平時就要做好研究預案、完善預案、更新預案的工作。因為我們無法預期未來戰場可能發生的情況事先做好準備,解放軍所要找的是「打仗的感覺」,就像內蒙朱日和演習場模仿美國資訊作戰能力最高的斯特瑞克旅(Stryker Brigade Combat Team,SBCT)規格所組建的藍軍,實際的戰力比SBCT還要高,而且經常擊敗紅軍,就是這種「失敗的感覺」才能夠刺激指揮官精益求精。
演習場的失敗不會降低紅軍指揮官的考績,常勝軍才會失去戰敗的感覺而戰敗,這是近年解放軍演習最大的變革。解讀解放軍軍演不能夠以國軍的「想定式」思維,因為想定式思維具備特定的預案、特定的情境與對手,而必須以不設預案、不定對手的實戰條件下軍演來思考,才能做出正確判斷。
軍演會變成真實作戰麼?
歷史中軍演直接轉成作戰行動的例子並不常見,但是有!1944年諾曼地登陸前(4月28日)同盟軍在英國東南部舉行了一次登陸演習,卻遭到德國魚雷快艇的偷襲,導致638名美國士兵死亡。
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前夕,埃及聲稱舉行軍事演習,在蘇伊士運河西岸集結了大批軍隊。當時以色列對埃及軍演已經習以為常,埃及選在贖罪日攻擊以軍,一舉突破巴列夫防線。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發起體制改革,蘇聯決定以軍演介入。8月20日深夜,蘇軍幾十萬大軍把軍演直接變成實戰,一天之內就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但是卻有更多的軍演只是花拳繡腿不會變成實戰,這也是國軍所熟知的軍演,例如唱見報端的美日聯合軍演、美日印澳聯合軍演、環太平洋軍演等等。
這些表演型軍演是為了秀給對手看,為了達到某種政治目的而展開的軍事演習。這種軍演通常會借助媒體造勢,向潛在對手發出警告。當然,這類軍演的作秀成分很大,就是高調的炫耀本身軍事實力。作秀型軍演轉變成戰爭的可能性就非常小,美軍通常如此做。國軍有樣學樣,似乎把軍演看成了想定式作秀,就怕誤讀了解放軍軍演所表達的意義。
另外一種純粹的軍演,其目的是練兵、測試武器裝備的性能,這種演習,一般不會上新聞媒體廣而告之,也不會演變成戰爭行動。
最怕的是在新時代戰爭中,無論是例行演習或者真實作戰都是體系(聯合)作戰,這就大大的凸顯了「實戰條件下」的重要性與決定性,例行性演習部隊可以在下一秒即進入戰時狀態,根據預案和針對對手展開攻擊或反擊。在實戰條件下的軍事演習與真實作戰之間的距離大幅縮短,演習突然間變成了戰爭,這是國軍所必須關注的。
無戰不聯、演習必聯
現代軍演均為多軍兵種聯合(體系)演習,組織協調、相互協同工作量相當繁重,而且是在實戰條件下之聯合演習與作戰,因此,聯合作戰要求指揮官的大腦必需清醒、反應必須正確而果斷。
所謂體系演習與作戰指的是體系與體系之間的對抗,絕不是作戰單元之間的對抗,而是通過偵察、監視、情報、通信、控制、指揮系統將各軍兵種作戰融為有機的網路體系,與另外一個體系之間的對抗。簡單的講,體系作戰就是整合C4ISR及每個作戰平台,以發揮聯合演習與作戰效能。
准此,即使只有1架運-8在台灣西南空域繞飛,國軍也必須聯想許多事情,而不只是伴飛或者空中廣播而已,更何況在1月23日解放軍空軍的大規模巡航、以及在1月11日解放軍海軍分別在台灣南北海域演習:
第一,大規模巡航是「不示弱」的表現。軍事上的不示弱就是外交上的籌碼,也是對拜登政府一中政策的導正。一中政策必然涉及台灣問題,日後美中將如何處理這個棘手問題,就看雙方軍事如何對峙。
第二,在台灣南北海域的演習表示解放軍2艘航母戰鬥群武力攻台的基本戰隊,是對台灣的極限軍事施壓。兩個航母戰鬥群所處位置的空中、水面與水下必須非常乾淨,不能有敵對勢力存在。
第三,運-8在台灣西南空餘繞飛,除了是對該區域空中、水面、水下目標(例如美日澳潛艦)搜索與監視之外,還表示對於該海空域控制權的宣示,因為制海權與制空權屬於經常性存在於該區域的人。
第四,演習變成作戰的聯動性。由於兩岸關係緊張惡劣,解放軍已經將武力攻台的想定預案排上日程,任何軍事上的摩擦都會快速的螺旋上升到戰爭層級。過去不可想像的事情都會成為現實,例如何時攻台?何地攻台?如何進攻?攻擊誰?誰來攻擊?
結論
明顯的可以看出來,解放軍實戰條件下軍演遠比國軍想定式軍演靈活的多,而且可以快速轉成真實戰爭,而國軍幾乎只能被動防禦,平白擁有全世界密度最高的飛彈,但卻無法主動攻擊。
處於被動局面是當前國軍的困局,事實上國軍也不可能主動攻擊,只要這麼做,就會引發解放軍攻台的連鎖反應。兩岸關係的重中之重究竟不能在軍事,而在於政治,只有政治的穩定才能緩解軍事上的壓力。
(作者譚傳毅/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法國博士,本文首發華夏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