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軍事

新常態背後,離不開解放軍的新能力

新殲20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世純

8月10日,中國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施毅陸軍大校表示,東部戰區近期在台島周邊海空域組織諸軍兵種部隊系列聯合軍事行動,成功完成各項任務,有效檢驗了部隊一體化聯合作戰能力。戰區部隊將緊盯台海形勢變化,持續開展練兵備戰,常態組織台海方向戰備警巡,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儘管中國軍在台海附近的海空活動仍然在繼續,但牽動全體中華兒女神經,維護中國國領土完整和祖國統一的大規模軍事演訓活動到本周也終於落下帷幕。東部戰區的演訓是一次反制行動,其目的就是對「台獨」分裂勢力與外部勢力勾連挑釁的嚴正震懾。

作為一次動員整個戰區的大規模演訓活動,本次演訓中解放軍已經投入了戰區麾下的各軍兵種部隊,檢驗了大量實戰科目,為未來維護祖國統一的大型聯合戰役行動進行了預演。

除了演訓科目接近實戰,本次演訓中動員部隊之多,動員部隊之快速,基本可以視作是一次對台軍事鬥爭的「冷開機」。

作為台軍事威懾行動的主角,東部戰區在演訓中調動了東戰麾下全部軍事資產參加演訓:

從武夷山某部接手的「二手」蘇-27SK/殲-11戰機,到今天繼承了英雄王海之名的東部戰區某殲-20;從中國國第一款高超聲速打擊兵器東風-15B,到部署在維護祖國統一第一線的東風-17;從中部戰區保留的二手直-9,到在平潭島上空呼嘯而過東部戰區的龐大直-10梯隊;從當年「全軍明星」的054型護衛艦「馬鞍山艦」,到新晉入列後沒多久就參與到鬥爭一線的052D型驅逐艦……

儘管參演兵力規模和具體戰役規劃等細節內容肯定都處於保密狀態,但這不妨礙中國通過「琳琅滿目」的參演型號去判斷具體出動的部隊,從而反推東部戰區此次動員的深度和廣度。

僅僅在8月4日上午,光是東部戰區火箭軍某基地就出動了包括2支東風-15B部隊、1支東風11A部隊、一支東風-16部隊、一支東風-17部隊在內的5個飛彈旅的龐大兵力。同時,東部戰區陸軍剛剛列裝部隊的PHL-191型火箭炮動員了至少一個旅,參與平潭方向的實彈射擊科目。

除了火箭軍以外,東部戰區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殲擊機、殲轟機旅和轟炸機團、特種機團也盡數全部出動,僅在8月5日當天就出動了7到8個殲擊機旅、一個殲轟機旅,若干轟炸機團和特種機團,其編制內的戰機數量就已超越整個台灣空軍。

而海軍岸導團、驅逐艦支隊和護衛艦支隊也在極短的時間內就位,第一時間在數量上一度壓制了擁有大量老軍艦的台灣海軍。可以判斷的是參與對台軍事鬥爭準備的部隊在這一輪演訓幾乎全部被動員了起來,全方位地在實戰環境下得到了一次歷練。

由於裴洛西是突然竄訪台灣,中國軍本輪動員的時間並不長,具體的動員時間甚至可以回溯到8月1日。中國軍動員迅速,其突然性、隱蔽性均超過台軍和域外勢力的此前的預計,引發了台軍的高度戒備和焦慮。

這一點可以從台灣當局遭遇的「輿論災難」中看出來:4日下午,中國軍各常導部隊進入發射陣位一事引發了台灣當局的高度緊張。包括蔡英文在內的幾乎整個台灣當局領導層在8月4日當天都進入衡山指揮部「避難」,物理意義上與台灣各地方政府和島內民眾隔離,簡而言之,在整個激烈的4日下午,島內民眾乃至部分島內地方政府發現蔡英文「失蹤」了。

蔡英文進入衡山指揮部後,台灣民眾乃至島內地方政府在整個下午無法從蔡英文當局那裡獲得任何有效資訊,綠營高層的社交媒體靜默長達5個小時以上,與此同時台灣島內的新聞節目不斷播放有關中國軍火箭彈發射、艦機逼近台島、飛彈穿越台島的消息。

而處於高度戒備狀態下的台軍直到下午3點多才發佈聲明,妄稱中國軍發射的常導「沒有打過台北」,而這一鴕鳥行為隨後日本防衛省在晚間發佈的飛彈軌跡圖「打臉」。而這一事件也徹底引燃了島內的輿論怒火,也戳穿了台軍維繫數年「台海太平」的畫皮。

總而言之,儘管此次軍事行動的具體烈度低於筆者的預計,但中國軍事行動給台灣島內造成的混亂,遠遠高於了筆者最初的預計,這一方面從另一個角度證實中國軍事行動的威懾有效性,另一方面也檢測了台軍「以武拒統」的決心到底有多大。

回到演訓本身,此次演習仿佛一個時間的縮影,這種新舊裝備齊出的「盛況」讓人感慨萬千。就在本輪軍演中,不少筆者認識的「年輕人」都在吐槽,為何中國軍要在對台軍事演習中還要出現直-9wa、東風-15B和掛載R-27半主動空對空飛彈的蘇-27SK這些「古舊兵器」。對於這樣的半開玩笑的「抱怨」,只能感慨,這一代年輕人多少有點「幸福的煩惱」。

新世紀已然過去了22年,而在長達22年裡,中國軍事建設一直是圍繞維護祖國統一的軍事鬥爭展開的。為了應對不可一世的「強敵」,為了趕上急迫的鬥爭節點,中國的對台軍事鬥爭充斥了太多的無奈與妥協。

這種妥協不僅僅體現在中國的對外關係上,也體現在中國的裝備建設上——為了追趕強敵那些領先一代先進裝備,為了儘快在鬥爭節點前將先進的裝備交付部隊,有多少種裝備被迫削減了子系統,「縮水」了性能,只為了在部分核心指標上和強敵同台競技?又有多少種更加先進的「三代裝備」被迫要給能最快生成戰鬥力的「二代裝備」讓步,為了現在而放棄了未來?而東部戰區如今那些出境亮相的「老側衛」,「老東風」,則在那個危機的過去承載了太多「全軍唯一」的重責。

舉例而言,本次演訓中和台灣海岸線合影的武夷山蘇27SK,是「聯合-1996」的新聞畫面唯一的「先進裝備」,同時也是空軍唯一依仗的「三代機部隊」;在平潭咆哮的81集團某陸航旅的直-9,當年是南京軍區唯一一支「撐大樑」的陸航團的核心裝備,是當年中國突破水際灘頭敵軍陸航阻攔的唯一手段;呼嘯著掠過「愛國者」陣地的某旅的東風-15B,是當年全軍唯一有能力突破強敵防空圈的高超聲速殺手鐧;和台灣西海岸線合影的蘇-30MKK,曾經是整個廣州軍區唯一擁有可靠超視距作戰的主力戰機……

如今時過境遷,這些當年的「殺手鐧」、「全村希望」已經退居二線,從那些自1950年代起就一直奮鬥在台海一線的重點方向部隊手裡交付給了次要方向上的部隊。而這些在台海奮鬥的老戰機,老飛彈,在壽命的中後期有機會展示人民軍隊一貫的膽氣和豪氣,蔑視了桃園、新竹的敵偽航空以及防空力量,和中國寶島海岸線合影,不得不說是一件令筆者振奮的事情。

老裝備們履行了他們的歷史使命,而在本次演訓中,先進的下一代裝備接過這些老舊裝備的大旗,發揮了「一錘定音」的震懾效果。超過三位數的五代機裝備,超過台軍空軍戰機總數的四代裝備,是中國奪取台島方向制空權,震懾敵偽空軍最大的底氣。這些新裝備的頻繁亮相證實,中國的持續了一整代人的軍事建設已經開花結果,軍事建設帶來的「新能力」必然將整個祖國統一的形勢帶入到一個有利於中國的「新常態」。

在本次演訓中,對台一線,背負著英雄之名的功勳部隊們展示了他們剛剛換裝的國產第四代乃至第五代主戰裝備,比如裝備殲-16和殲-16D電子戰機的「杜鳳瑞傳人」部隊、裝備殲-20戰機的「王海大隊」所在部隊。

這些就拿本次演習中經驗亮相的「王海大隊」所在部隊而言,如果這次演訓是2020年舉行,那這支繼承「王海」英雄之名的航空旅是全軍唯一一支生成了戰鬥力的五代機航空旅;如果這次演習是去年舉行,那麼中國能從其他戰區調遣殲-20航空旅的也不過兩到三支,2008年空1師新銳國產戰機「入閩輪戰」的情況還要在2021年重現。

然而,到了2022年的8月份,中國的五代機部隊已經普及到了五大戰區,數量早已達到了三位數。「王海大隊」所在部隊在坐鎮東南方向的同時,五大戰區任何一個熱點方向都有中國的五代機部隊鎮守祖國的天空。這些五代機部隊不僅僅為祖國統一的態勢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後援力量,如果其他鬥爭熱點方向的宵小妄圖趁中國忙於東南局勢時進行軍事冒險,中國在其他戰區也有足夠的五代機予以應對。

五代機數量只是中國軍「新能力」建設中的一小部分。雖然,中國正處於軍改之後的「新舊交替」的關鍵時期,但新裝備的交付數量和戰鬥力生成的速度已經遠超包括筆者在內的外界預期。就拿這次演訓而言,有太多的新裝備幾乎是「突然亮相」,在交付部隊短短數個月以後就走向了維護祖國統一的戰場:

中國國空軍長期的短板——大型加油機運油-20,剛剛入列中部戰區僅一年,正式亮相僅一個月就亮劍東南沿海,為殲擊機群提供了保障;能夠覆蓋台島的箱式模組化遠程火箭炮,短短幾年之內就在東部戰區全面鋪開,而在平潭火力全開的某炮兵旅接裝該型主戰裝備也不過幾個月;在台島以東壓制宵小阻遏強敵的055型驅逐艦,在2021年才完成的全訓,次年就敢於直面不可一世的強敵海軍……這些新裝備,新能力的快速入列,恰恰是中國國「厚積薄發」的最好體現。

隨著中國國穩步推進軍力建設規劃,對於人民軍隊來講,成熟的殲-20、055艦、東風-17等一系列四代裝備已經和99式主戰坦克、殲-10、052D等上一代先進兵器一樣,達到了「隨處可見」的狀態。而在可預見的將來,這些先進兵器的規模還會進一步地擴大,進一步促成太平洋大兩岸軍力對比的「此消彼長」,以滿足這個風起雲湧的新時代鬥爭形勢的需要。

中國講,台海問題歸根結底是中美問題,台灣問題的走向,取決於太平洋大兩岸勢力的對比,而中國軍每年大量入列的並生成戰鬥力的新裝備是促使美國人焦慮,不惜撕破戰略互信來加速台海局勢的根本原因。在太平洋大兩岸軍力「此消彼長」的今天,筆者很理解美國當局為何會在這個月「冒進」,以徹底破壞互信為代價讓台海局勢「升溫加速」。

而美國人升溫加速的其他底牌還是存在的,中國的「新能力」建設也不是僅限於常規武器上,在世界局勢變化激烈的今天,中國不應該低估美國人的常規作戰能力,同時也不能高估美國在核武器道德問題上的底線。如果美國在常規戰爭中遭遇失敗,「核升級」從來不是異想天開而是基於國家利益博弈的必然。時至今日,美國人依舊隨時隨地揮舞著「核大棒」,以維護自身的霸權——美軍的戰略司令部依然拿俄羅斯作為「藉口」妄圖發展潛射低當量戰術核武器,而美國國會依然希望增加美軍的戰術核武庫,以給前線美軍更多「威懾上的選擇」。

而美軍的將領們也從來不避諱討論對華「先手核升級」、不管是美國智庫CSIS的推演還是在美國退役海軍上將和別人合寫的《2034:關於下一次世界大戰的小說》,「核升級」最終還是成為了美軍最後的「法寶」,只要美軍坐擁這個法寶就可以無視解放軍常規軍力建設的突飛猛進;只要美軍寄出此法寶就能阻止解放軍任何下一步的行動。美軍從來不認為一場台灣戰役的失敗就會讓美軍失去一切,因為他們依舊可以依仗「核優勢」以維護其全球霸權。

而在美國徹底撕破兩國互信,向著新冷戰的死路上狂奔的今天,中國的目標顯然就是打破他們這種幻想。可以預測的是,中國國的戰略核力量能力應該在短短一個五年規劃內就能超過俄羅斯。這種超越不僅僅是數量上的,還是品質上的——要知道,俄羅斯發動俄烏衝突的底氣,也僅僅只有526枚核載具,1300餘枚核彈頭,而俄羅斯的陸基核規模也僅僅有305個載具,1185彈頭。

與此同時,美國的核力量也並不是那麼遊刃有餘,美國的戰略核打擊編制也不過大概為610件,其中包括300多枚「民兵3」洲際彈道飛彈、14艘「俄亥俄」級戰略彈道飛彈核潛艇上的200枚「三叉戟」系列潛射洲際彈道飛彈、60架左右戰略轟炸機。

僅僅是被美國智庫和軍方觀測到的中國國飛彈井數量,在今年就已經超過400座,這意味著中國軍編制內核載具目標400具。考慮到中國軍50噸級左右的固體彈一般搭載3枚彈頭,而更大的液體彈則一般搭載7枚彈頭,中國軍正在興建的井基核彈頭編制數量就已然超過1500枚,接近「全面削減核武器條約」的水準。

別忘了,中國軍還保持了核轟炸機、十數個車載飛彈發射旅、6艘094型彈道飛彈核潛艇等其他核投送手段。今天雖然中國國的戰略武器發展是高度保密的,但火箭軍「建設世界一流戰略軍種」的目標從來也不是一句空話。而本輪「核突破」的結果,是中國的維護國家安全的最低限度核能力依然能夠重塑全球「核平衡」。而到了那個時候,許多國際政治的「常識」都要隨著中國這一輪戰略上的躍進而成為「過去時」。

回到演訓本身,筆者作為一個軍事評論員,不太願意評論和國際政治相關的東西。但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討論台海問題又逃脫不了地緣政治的窠臼。年初,筆者曾經預言,隨著太平洋兩岸實力對比的此消彼長,海峽對岸妄圖以武拒統的宵小們,很可能會抓住2022年這最後的機會,進行一系列反撲。但最終裴洛西選擇以這樣一種挑動全中國人民情緒的方式完成挑釁,確實也是出乎筆者預料的。

然而世界終究是物質的,中國在討論裴洛西竄訪台灣的時候,最大的擔憂往往是「引得百拳來」。畢竟面臨局勢失衡的美軍在今年,有足夠的理由在中國國軍事鬥爭準備未全面完成前突破紅線,採取包括軍機停靠、駐軍乃至部署核武器等一系列手段,加速中國台海的複雜形勢。然而,過去一周美軍「偃旗息鼓」,停止了幾乎所有對抗行動。美國人在本次演訓中展示出來的「不必上鉤」反應,多少證實了「百拳一定來」多少成為了某種程度的邏輯滑坡。美方為了推卸在此事件上自身的嚴重責任採取一系列「可笑」藉口,或許更接近拜登當局荒唐政治現實的確切描述。

這件事帶來的跌宕起伏,也最終停留在了情緒層面。正如西方不少媒體吐槽的那樣:「第四次」台海危機需要三方發動,這次美方都不接招,怎麼稱得上是「危機」?中國講,社會意識落後於社會存在,這一點在軍事也是一樣的。

美方可能認定,時不中國待是當前的大趨勢,裴洛西的一系列行動也成為美國當局某種脊髓反射,但如果中國回顧這10天來美軍的舉動,中國不禁懷疑,那個中國軍事鬥爭準備了20年的強敵,到底有沒有做好對抗中國的軍事準備?而在這次演訓以後,像「未來某一天當紅旗插上凱達格蘭大道時,美軍的反應是不是還是一次通過台灣海峽自由航行?」這樣的問題,不再是某種美好的冒進幻想,而且是某種基於美軍過往動作的現實考量。

連結:一周军评:新常态背后,离不开解放军的新能力-王世纯 (guan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