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軍事

自民黨批准攻擊能力改稱「反擊能力」建議

4月26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進入官邸。

文/共同社

日本自民黨26日先後在政調審議會與總務會上,批准了該黨安全保障調查會面向政府修改外交和安全政策長期指針《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3份文件提出的建議,辦完了黨內程序。建議的主要內容是把阻止對方疆域內飛彈發射的「對敵基地攻擊能力」名稱更改為「反擊能力」並擁有該能力。自民黨最快27日將該建議提交給首相岸田文雄。

總務會上,接連有與會者稱「專守防衛或許存在侷限」等,要求進行修改。安保調查會會長小野寺五典說明稱將維持專守防衛。總務會長福田達夫在會後的記者會上透露了上述消息。

該建議考慮到司令部等,就反擊能力的攻擊目標寫明包含「指揮控制功能等」。

關於防衛費,考慮增至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以上,該建議稱力爭在5年以內徹底強化防衛力。此外,還要求修改規定出口規則的「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及其運用指針。

現行的3份文件分別是《國家安保戰略》、《防衛計劃大綱》和《中期防衛力整備計劃》(中期防)。該建議還要求制定《國家防衛戰略》以取代防衛大綱,制定《防衛力整備計劃》以取代中期防,並把對象期間設為10年。

日本執政黨提案發展「反擊能力」

《日經新聞》、共同社、《外交官》等媒體報導,日本執政自民黨議員敦促政府發展「反擊能力」,並考慮根據周二敲定的新政策方案,將國防預算提高一倍,達到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或是更多。

隸屬自民黨的國家安全特別小組起草一份提案,敦促東京政府允許日本自衛隊(JSDF)具備「反擊能力」,包括日本遭攻擊時候,日軍可以反擊敵軍的指揮和控制系統以及軍事基地。

自民黨小組敦促日本軍隊具備「反擊能力」

該文件最早周三提交給首相岸田文雄。自民黨的目標是在年底前該提案列入日本更新版的國家安全戰略和其他安全文件。

如果岸田政府採納該提案,日本軍隊將具備新的反擊打擊能力,這將大大背離日本和平憲法規定的戰後時期國防政策。

日本各界爭論發展打擊敵方基地能力的聲音越來越多,據共同社周一報導,過去幾個月,日本政府在閉門聽證會上,聽取安全專家說明獲得反擊手段的方法。

周二,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表示,防衛省計劃就獲得反擊能力的方式進行討論;今年1月份的政策演講中,岸田將這個想法稱為「打擊敵軍基地的能力」。

日本需要通過獲得打擊能力,來提高威懾力

此前於4月21日,自民黨飛彈防禦討論小組主席、前防衛相小野寺五典和其他小組成員在東京自民黨總部對記者發表了講話。

他們強調日本完全以防衛為導向的安全政策,有其局限性,所以,政府需要通過獲得打擊能力,來提高威懾力,因為飛彈技術的快速發展,例如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使得日本很難只用攔截系統的飛彈進行自我防衛。

當前日本周邊安全環境惡化,迫使東京更深入審視其軍事準備狀態。尤其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太平洋地區新的安全擔憂,俄羅斯是一個太平洋國家,擁有太平洋海岸線,與日本長期存在領土爭端,俄國的盟友中國軍隊的力量也在迅速增長。

中、俄、北韓的威脅日增

此外,北韓的核威脅和飛彈威脅日漸升高,例如,上個月北韓試射洲際彈道飛彈,中、俄、北韓的威脅日增,迫使東京尋求回擊敵方基地的能力,應對彈道飛彈或巡弋飛彈的攻擊。

據澳洲《天空新聞》7月19日報導,中共官媒頻道去年夏天播放了一段影片旁白威脅:如果日本介入台海戰爭,將進行核打擊。

3月24日,北韓試射一枚洲際彈道飛彈,這是自2017年11月以來首見。飛彈落入日本專屬經濟區域的水域,促使防衛省副大臣鬼木誠警示,「這是對我國安全的嚴重威脅。」

日本國際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耕谷(Tetsuo Kotani)表示,日本國防專家一致認為,日本需要具備打擊能力。

日本在海上和陸上部署愛國者和神盾飛彈防禦系統。但是,自民黨報告稱,隨著中國和北韓等國家開發高超音速彈道飛彈,日本只有攔截系統,可能不足以保衛日本,議員希望發展反擊能力,威懾未來的襲擊。

軍事專家耕谷同樣,只是被動攔截防禦來自中國和北韓的飛彈,並不足夠。

只是被動攔截防禦來自中國飛彈,並不足夠

「我們試圖引入反擊能力,我們將依賴現有飛彈防禦系統攔截第一波飛彈,但在敵軍開始發射飛彈襲擊日本後,我們需要消滅敵方領土內的飛彈發射器或是跑道,以干擾他們的攻擊行動。」耕谷指出。

耕谷認為,日本政府可能允許美國在日本境內部署中程飛彈。

「部署美國飛彈更具政治敏感性,但是正如烏克蘭戰爭帶來的啟示,加強防空和部署飛彈,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他說。

耕谷說,美國軍方正在開發新型陸基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並指出美國在 2019 年退出與俄羅斯所簽訂禁止這類武器開發的《中級核力量條約》。

東京的日本戰略研究論壇高級研究員、退休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上校紐沙姆表示,解釋日本和平憲法條文,發現憲法可以允許日本獲得打擊能力。

日本意識到他們幾乎毫無能力,反擊中國飛彈

「日本終於意識到他們幾乎毫無能力,反擊中國飛彈。」紐沙姆周二通過電話告訴媒體。

同時,自民黨呼籲政府重新評估關於轉讓國防設備和技術的三項原則,該原則目前禁止向「交戰國家」出口武器;自民黨敦促建立一種新的機制,允許向受侵略國家如烏克蘭輸出軍備和技術。

在國防支出方面,自民黨議員呼籲增加未來5年軍費,加強日本的防禦能力,敦促政府的軍費預算達到日本GDP的2%或是更多,大約是2022年度軍費占比略低於1%的兩倍。

預定5年軍費增長目標,可能是假設中國試圖在2027年之前以武力統一台灣的猜測。

根據東京的官方資料,日本在2022年4月1日開始的財政年度預算將增長1.1%,連續10年增長,達到4718億美元,但仍不足2021年中國軍事預算的四分之一。

連結:自民黨批准攻擊能力改稱“反擊能力”建議 (kyodonews.net)

參觀美國航母 日外相:將顯著增強防務能力

文/華視

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4月23日參觀一艘在亞洲海域巡邏的美國航母時承諾,日本將增強軍隊,以幫助美國維護地區安全。

路透社報導,林芳正和美國駐日大使易曼紐,從東京坐飛機,登上美國航空母艦林肯號。易曼紐警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對遠離歐洲的許多地區構成安全風險,包括印度洋太平洋地區。

林肯號日前在日本海,還有東海與日本自衞隊演習,這也被外界分析,這是在向中國還有北韓展示武力。林芳正表示,美日演習說明兩國同盟的實力,並加強聯合反應能力,同時展示日本和美國,完全準備好隨時處理應急情況。

中俄船隻頻繁現身日本周邊海域 日防衛省:保持警惕

日本防衛省 20 日指出在日本海域發現 6 艘俄羅斯船隻,其中包括 3 艘軍艦。   圖:翻攝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網頁
日本防衛省 20 日指出在日本海域發現 6 艘俄羅斯船隻,其中包括 3 艘軍艦。 圖:翻攝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網頁

文/新頭殼newtalk |金函儒

根據日本《共同社》4月 21 日報導,日本防衛省 20 日指出在日本海域發現 6 艘俄羅斯船隻,其中包括 3 艘軍艦,同日也有一艘中國海軍偵察船在日本西南部的奄美大島附近航行,之後從東海駛往太平洋。對此,日防衛省官員表示,中俄船隻在日本群島附近活動頻率「日益活躍」,日方將保持警惕。

報導稱,當地時間 19 日 9 時許,日本海上自衛隊在日本長崎男女群島以西約 80 公里處,發現 3 艘俄羅斯軍艦與 3 艘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的船隻,其中一艘船隻是用於鋪設海底管道的「切爾斯基院士」號工程船。日本防衛省官員表示:「俄羅斯私人船隻很少與軍艦一起航行。」

同日,也有一艘中國海軍偵察船在日本西南部的奄美大島附近航行後從東海駛往太平洋。去年 9 月,日本防衛省就曾表示有中國潛艇在奄美大島東側毗連區潛航航行,當時附近有一艘中國導彈驅逐艦航行,因此推測該潛艇可能是中國的。

對於中俄船艦在日本週邊海域頻繁活動的情形,日本防衛省表示將保持警惕並加強監視,分析船隻航行目的。

日本新《外交藍皮書》草案炒作安全「威脅」意欲何為?

文/于海龍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近日,據日本多家媒體報導,在日本外務省提交給自民黨討論的2022年版《外交藍皮書》草案中,炒作所謂的安全「威脅」是其重要特徵之一。它繼承了以往對中國與北韓「威脅」的表述,仍將中國在東海地區和南海地區的正常維權行動視為安全「威脅」。

同時,新版《外交藍皮書》草案還特別增加了對俄羅斯威脅的表述,將俄烏衝突視為動搖國際秩序的修正主義行為,在日俄爭議領土「北方四島」(俄稱「南千島群島」)問題上,時隔11年之後再次稱其為「日本固有領土」,時隔19年之後再次稱其被「非法佔據」。

2022年版《外交藍皮書》是岸田政府成立後的首個外交藍皮書,是岸田政府「新時代現實主義」外交戰略的重要依託與體現,是分析岸田政府外交戰略走向的重要基礎。通過對2022年版《外交藍皮書》草案相關內容的分析可知,岸田政府繼承、甚至強化了安倍政府、菅政府對安全「威脅」的炒作,標誌著岸田政府外交政策的基本成型並逐漸向「冷戰型」外交政策轉向。

岸田政府在2022年版《外交藍皮書》草案中大肆炒作安全「威脅」,其目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為了獲取保守主義勢力的支持、維持政權穩定性。

2021年,眾議院大選後,執政的自民黨內保守主義派閥保持較大勢力,保守政治家安倍晉三、麻生太郎分別擔任自民黨內第一大派閥和第三大派閥領袖,岸田文雄所在派閥勢力較弱;在政黨格局中,隨著保守政黨維新會異軍突起,在野黨中的保守勢力增強。在新的政黨格局與派閥格局下,岸田文雄為維持政權的穩定性,積極向保守主義勢力靠攏,誇大中俄朝等國對日本的「威脅」,對中國等國進行「汙名化」。

二是為了加強安保能力建設。

近年來,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日本經濟復甦緩慢,相對制約了日本政府加強安保能力建設的動力與進程。因此,岸田政府希望通過炒作中俄朝等國的安全「威脅」,降低日本和平主義勢力對加強安保投入的譴責與反對。如岸田政府以俄烏衝突為契機,積極加強自身安保建設與安保合作,組建「網路防衛隊」「宇宙作戰群」,甚至開始討論日美「核共有」等議題。

三是為了穩步推進修憲進程。

2021年,眾議院選舉後,自民黨將「推進修憲本部」改為「修憲實現本部」。岸田政府也積極謀劃修改和平憲法,為修憲製造聲勢與外部環境,揚言將在2022年參議院大選後推動修憲議程,岸田文雄甚至罕見地出席「修憲實現本部」大會。但另一方面,日本國內護憲勢力依然有較強的影響力。因此,岸田政府希望借炒作周邊安全「威脅」之機,迫使中間勢力在修憲問題上讓步,有效推動修憲進程。

總之,岸田政府之所以熱衷於炒作周邊安全「威脅」,其本質是以維護既有國際秩序之名、行破壞既有國際秩序之實,以安全受「威脅」為由,積極謀求擺脫戰後體制的束縛,對國際社會的和平與合作帶來重要挑戰。

中日關係對中日兩國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雙邊關係。岸田政府一方面強調中日關係的重要性,在共同的課題上開展合作,構建具有建設性的、穩定的中日關係;另一方面又表示,應該主張的就主張,強烈要求中國採取所謂的「負責任」的行動。因此,中國要想維持中日關係的穩定,也應以差異性的手段應對岸田政府的對華外交政策。

中國作為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面對岸田政府炒作「中國威脅論」的「汙名化」政策,首先應該徹底揭露其擺脫戰後體制束縛的本質,揭露的主體不應僅限於中國的政府外交部門,學術界、媒體界、社會團體也應有所作為。

其次,應加強歷史與事實的宣傳,對中國在東海地區和南海地區的正常維權行動,應先以歷史為依託闡述中國的正當權益,再從國際秩序、國際法等視角,以事實論述中國相關行動的合理性與合法性,講好中國故事。

最後,應開展歷史問題夥伴關係建設,面對岸田政府繼續謀求擺脫戰後體制束縛的訴求,中國應與包括日本國民在內的廣大軍國主義受害者協調行動,構建維護歷史正義的廣泛的統一戰線,維護國際秩序的穩定,避免國際秩序陷入「新冷戰」的困境。

連結:日本新《外交蓝皮书》草案炒作安全“威胁”意欲何为?|日本_新浪财经_新浪网 (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