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軍事

俄軍在烏克蘭表現究竟如何?

烏克蘭戰士

文/席亞洲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關於戰爭的結局,或者衝突下一個階段的發展方向,也還仍然存在諸多未知因素,所以本期視頻,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次軍事行動值得一談的幾個特點。

我們首先要點評一下俄軍的指揮藝術,那麼這次俄軍的指揮藝術應該說,總體上來說還是值得打一個高分的,雖然它並不完美。

首先,衝突最初階段,俄羅斯對烏克蘭境內重要目標進行空中打擊和飛彈打擊,最大限度避免平民傷亡。表明俄羅斯考慮的已經不僅僅是軍事行動本身,而是軍事行動結束後如何處理烏克蘭問題。

但在如此自縛手腳的前提下,俄軍的軍事行動依然可以用大膽,甚至有些莽撞來形容,軍事行動的第一天就使用直升機投送兵力直取烏克蘭首都基輔的安東諾夫機場,眼看就要重演布拉格之春大有一舉擒獲澤倫斯基,宣佈戰爭勝利的氣勢。但這次大膽行動出現了一些疏失,導致後續部隊未能及時降落。

結果出現了2架卡-52直升機被擊落,約200名俄軍被孤立在安東諾夫機場的局面。這也形成了這次軍事行動的第一個重要看點。

但客觀分析,這局面看似危如累卵卻並不真的危險,安東諾夫機場有規模龐大而堅固的設施,足以大大削弱烏軍重武器效果,而俄軍空降兵憑藉夜視儀優勢扼守一大片無障礙的開闊地,烏軍步兵沖上來連人都看不到,就被打回去了。2014年的衝突中烏克蘭部隊死守頓涅茨克國際機場,也一樣讓親俄武裝久攻不克,最後靠工兵大範圍爆破航站樓才將其拿下。24日一夜,烏克蘭動用包括特警部隊在內數千兵力在坦克和裝甲車兩配合下,6次反擊,果然未能奈何這支區區200人的傘兵部隊。

最後客觀上這次機降突擊起到了牽制烏克蘭基輔守軍注意力的作用 ,也讓烏克蘭軍心震動,直到俄軍地面部隊沖到基輔近郊才想起來要炸橋遲滯,但為時已晚,俄軍地面部隊成功直插基輔,為傘兵解了圍。

同樣,在蘇梅、哈爾科夫、克里米亞方向上俄軍的進攻也可以說是一路莽了上去。由於烏克蘭軍隊重兵基本集結在東烏克蘭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兩州的當面,後方相對空虛,因此俄軍推進初期基本上是沒有遇到強烈抵抗,迅速進入烏克蘭腹地。

應該說,按照這樣的打法進行作戰,也體現了俄軍對烏克蘭軍事特點的分析。

首先,烏克蘭軍隊並不存在 傳統意義上的戰略、戰役指揮能力,烏克蘭政府能夠做到的也只是對烏克蘭軍隊發出一些指示性的命令,但這些命令是否能夠得到有效執行,並不能保證。尤其是這次戰爭中俄羅斯決心予以毀滅性打擊的有較多極端民族主義分子的烏克蘭部分部隊,已經在哈爾科夫、馬里烏波爾和奧德薩等重要城市建立了經營多年的堅固工事,即使烏克蘭政府迅速屈服而命令他們放下武器,基本也可以確定他們不會放下武器。而大部分烏克蘭軍隊,可能會基於軍事人員的基本責任感,對俄軍進行抵抗,但如果烏克蘭政府發佈停止抵抗的命令,他們很可能放下武器。

在這種情況下,烏克蘭軍隊按照政府的統一計畫和命令,展開有組織抵抗的能力和意願都相對薄弱,俄軍如果能在戰爭初期針對這一特點展開行動,將可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另一方面,俄軍計畫擬定階段面臨的烏克蘭「戰爭迷霧」非常嚴重,俄軍很難在戰爭開始前評估清楚烏克蘭各個部隊的抵抗意志和作戰能力——因為烏克蘭的25萬軍隊實際上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在烏克蘭東部前沿與東烏武裝進行對峙和低烈度交戰,另一部分則分散在全國各地進行駐防和整訓。在前方的部隊擁有較好的武器裝備和滿員率,戰備水準也較高。但是後方的部隊狀況不一,很難評估在遭到突然襲擊且政府被癱瘓,發不出任何有效命令的情況下這些部隊會如何反應。

此外,鑒於烏克蘭2014年戰爭情況的評估可以看出,烏克蘭民間已經產生了相當的反俄情緒,民眾可能會出現自發的抵抗行為。烏克蘭東部的民眾總體親俄,但由於烏克蘭多年營造的反俄情緒,加上俄羅斯本身也是在被動發起戰爭,沒有提前派遣大量地下人員進入烏克蘭東部發動和組織反俄力量,所以烏克蘭東部的地方政府必然會發動民眾抵抗,而民眾當中也必然有人因為民族主義的情感認同而零星出現自發的反俄運動。

只是由於俄軍並沒有提前對烏克蘭展開大規模的滲透和偵察,對於上述情況的掌握也缺乏細節,更談不上如同2014年那樣組織起烏克蘭東部民眾的親俄運動乃至建立親俄武裝。因此俄軍對於自己深入烏克蘭的作戰預期是,總體上東烏克蘭人民會歡迎他們,但談不上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同時,也會出現一些零星的反俄武裝。

俄軍對於這些情況應該說是有判斷的,但是對於入侵後具體會面對什麼樣的情況,仍然存在著戰爭迷霧,而同時,正如我們前面分析,俄軍又為了戰後方便處理烏克蘭問題的需要,力圖盡可能減少傷亡,減少兩族間的血債。所以,俄軍需要一個有充分餘地的「彈性」計畫。

基於此,我們大致可以看出,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邏輯是「試探-受挫-加碼-成功-再試探」,這次行動是在戰略上牛刀殺雞,但在具體戰術上是帶著鐐銬跳舞。

從戰前態勢來看,俄羅斯在白俄羅斯、俄羅斯西部邊境、克里米亞方向上集結重兵,據媒體報導稱,其規模相當於168個營戰術群。但卻並沒有直接將所有部隊一股腦投入作戰。事實上俄軍最初的期望可能是通過空中突襲直取基輔,逼迫烏克蘭政府迅速放棄抵抗,然後南北兩路部隊在烏克蘭境內進行武裝遊行完成佔領任務。預計烏克蘭大部分軍隊很可能放棄抵抗,俄軍只需要對其中最死硬的部隊下重手進行打擊。

在最初的空中突擊迅速控制基輔政府的行動失敗後,俄軍迅速展開對基輔的地面突擊,實際上這個行動也已經達到了目的,基輔政府面對城市迅速陷落的可能性實際上變成了一個城防指揮部。

同時俄軍和東烏武裝向西的進攻,和在北線對蘇梅州、哈爾科夫州的進攻,也吸引了東線烏克蘭主力,讓他們自顧不暇。

此時他們有兩個選擇, 一個是回援基輔,一個是留在當地掘壕據守。但回援意味著脫離堅固工事與俄軍進行機動作戰,反而更容易遭到俄軍空中打擊,會被嚴重削弱,最終被俄軍在機動中殲滅。

所以他們實際上只有就地固守一個選項。

再加上俄海軍在奧德薩方向海上的積極活動,營造了隨時登陸的態勢,也吸引了這裡的烏軍重兵集團不敢機動。

最後,烏克蘭在西北白俄羅斯方向也有一些作戰部隊部署,但他們被布列斯特方向的俄軍龐大兵力所吸引,也不敢輕易離開。

俄軍充分發揮自己在戰前集結兵力和戰略態勢的優勢,從戰爭一開始就多路出擊,將所有烏克蘭機動作戰兵力死死吸引在他們戰前部署的位置上,實際上使得他們失去了機動作戰的能力,而這是烏克蘭大平原上戰勝俄軍機械化兵團的唯一途徑。

由此,俄軍儘管實際投入作戰的兵力遠少於烏克蘭,但已經首先立於不敗之地,並且已經具備了迅速殺入烏克蘭腹地,對烏克蘭重兵集團和主要城市目標展開圍攻的先決條件。

在這樣的戰略態勢優勢之下,俄軍陸續投入兵力,在戰爭最初時候俄軍投入的兵力甚至只有約5萬人,相當於他們試圖圍殲的烏克蘭軍隊人數的一半以下。即使考慮俄軍後續投入的兵力和烏克蘭東部兩州的親俄武裝兵力,俄軍仍然是以較少的兵力圍殲烏克蘭軍隊。

烏克蘭在這種情況下已經失去主動權,或者說實際上失去了取得戰爭勝利的希望,問題只在於俄軍接下來是否能漂亮的結束戰鬥了。

那麼從這個角度來說,俄軍總參謀部制定的「彈性」作戰計畫有一定的道理,按照自己遇到抵抗的情況,逐次陸續投入兵力,也確實有利於俄羅斯實現其政治目的,即以有效的最低限度使用武力,避免讓烏克蘭的政治情況更加複雜。

儘管俄軍的戰略計畫,或者說從戰爭藝術角度來說可以說是既周密又大膽,還算可以得高分,並且對於初步計畫失敗後如何應變也做了充分預案。但是實際作戰中,俄軍依然顯示出了大量的問題。

首先俄軍僅僅注意到烏克蘭軍隊缺乏中央集中指揮,組織度低,缺乏進行計畫嚴密的機動作戰的缺陷,卻忽略了這樣的一支軍隊經過多年戰陣中形成的一些優勢,例如作戰主動性強,小部隊敢於拼命,絕望時會採用違反常識的同歸於盡戰術等。

也正是由於如此,俄軍先頭部隊出現遭遇烏克蘭規模極小的部隊使用反坦克飛彈和地雷伏擊而損失慘重的情況。

這類小規模的遭遇戰暴露了俄軍的問題,資訊化程度嚴重不足,且為了快速達到戰役目的輕敵冒進。結果烏克蘭軍隊多次採用單輛步兵戰車攜帶「標槍」、「NLAW」等先進輕型單兵反坦克武器,伏擊俄軍得手,儘管最後這些小規模部隊也會被俄軍前鋒機械化分隊殲滅,但對於俄軍只有十幾輛坦克的營戰術群來說,一輛坦克都是相當嚴重的損失,如果多來幾次這樣的伏擊戰它就要吃不消了。

不過烏克蘭軍隊也沒有把這些小伏擊發展成彈性防禦,遲滯消耗俄軍的能力,因為俄軍北路突破目標距離邊境不遠,不足以支援這種彈性防禦,而俄軍後期進入烏克蘭幾乎完全沒有重兵集團的腹地後,更是如入無人之境,烏克蘭的小股阻擊部隊完全無法阻攔,所以未能形成很大的問題。

這種戰鬥顯示,俄軍並不具備充分資訊化能力,整個戰爭仍然只能是以更加傳統的方式進行下去。

缺乏資訊化能力支援的大膽突擊也給俄軍帶來了問題。例如,雖然基輔守衛部隊數量並不多,俄軍也大致切斷了其地面交通,但俄軍機械化和空降部隊仍然頓兵於這座並未做好充分準備的城市門口。

儘管基輔的城防實際上並不強,烏克蘭政府搞出了號召居民製作燃燒瓶,向市民和重刑犯發槍這樣的行為藝術。做這表明基輔沒有做好軍事準備,城內嚴重缺乏受過正規軍事訓練的人員,也沒有足夠的反坦克武器。

如果基輔兩個旅的守軍被擊潰,那麼基輔下發槍支嘯聚的烏合之眾,實際上更多的可能是個治安問題,而不是軍事問題了。

如果俄軍是一支擁有先進裝備和作戰體系支援的資訊化強軍,他們完全可以依靠資訊優勢,引導空中和地面精確打擊火力,通過大規模精確打擊,對城防敵軍進行充分打擊。同時現代化的機械化步兵也完全可以憑藉單兵防護、先進觀瞄、資訊化通信系統的優勢,在己方絕對優勢空中、炮兵精確火力掩護下,迅速攻入城內關鍵目標,瓦解敵方防禦。

未來的統一之戰中,解放軍快速輕兵突進的合成旅要實現乾淨利索擊敗據守城池的海軍陸戰隊和憲兵,避免出現他們化台北為格羅茲尼實際上就是需要靠這樣的戰術。但俄軍並不具備實施這類戰術的條件,所以在基輔出現了俄軍迅速進抵城市近郊,之後只能等待後續大部隊準備進行一場傳統式的,依靠猛烈炮火和士兵鮮血推進的常規巷戰。

而俄軍本身也非常不願意進行這樣的戰鬥,希望能夠憑藉其他戰線的進展,讓烏克蘭政府絕望而投降。

然而俄軍卻低估了烏克蘭政府不負責任的程度,事實上烏克蘭政府對於戰爭本身採取了「葉名琛戰術」,所謂「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當然了據俄羅斯稱,烏克蘭總統則連斯基最後還是沒能做到葉名琛的唯一優點,沒有「不走」的那分硬氣,逃離了基輔,但他們向民間隨意發放武器和誇大宣傳俄羅斯」滲透者」威脅,已經造成了基輔城內的混戰,武裝民兵之間也因為各種原因互相開火,更有人趁火打劫,殺傷了不少基輔無辜市民。結果,俄軍尚未攻城,基輔市內已經開始了人道主義危機。

而烏克蘭政府要員則一心投入「認知作戰」,專心在網上發佈各種虛假消息,順便煽動國民的激進情緒,更進一步加劇了全國的混亂,一國政府能夠如此不負責任,也是非常罕見的了。

截至本篇視頻文稿寫作時,澤倫斯基政府還在與俄羅斯進行停戰談判,而俄軍還在進攻基輔前的火力準備,基輔尚有一線希望免於戰火徹底破壞,我們希望這座「千城之母」的人民能躲過更大的浩劫。

但是在烏克蘭南線,俄軍的武裝遊行基本上未受阻攔,發展迅速。可以看到,他們顯然做好了完整重要設施的準備。26日當地時間下午,俄軍在南線向札波羅熱挺近的部隊專門分兵一股,去佔領札波羅熱核電廠。27日開始,北線的俄軍在進攻哈爾科夫戰鬥中出現了奇怪的停頓,沒有迅速繞過堅固的哈爾科夫城防,迅速南下,直到一天後,才在完成對哈爾科夫合圍後,讓機械化部隊向南狂飆,力圖與南線俄軍會合,完成包圍圈。這一天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我們現在不得而知,但俄軍在初步計畫受挫後沒能快速調整仍是很明顯的一個漏洞。

不過接下來的這場烏克蘭大飆車也出現了令俄軍尷尬的情況,一方面,俄軍在軍改後,小規模合成部隊呈現出重戰鬥,輕後勤的特點,其作戰部隊的伴隨後勤保障單位規模小,能力低。後勤補給線的延伸速度也遠遠跟不上部隊,結果就出現了大量部隊輕率放棄在出現故障, 或者燃油耗盡車輛的情況,而俄軍也沒有留下部隊看守這些被放棄在公路上的車輛,而是讓人員直接搭乘剩下的其他車輛,繼續跟隨部隊狂飆突進。結果出現了大量嚴重超載的俄軍車輛行進的畫面,而被拋棄的車輛也被烏克蘭的散兵游勇輕易破壞,甚至被烏克蘭民眾用拖拉機拖回家的情況。甚至有很多俄軍精銳部隊的標誌性先進武器,如BMD-4M、T-90、T-80U、乃至防空飛彈發射車、舟橋和工程車輛都被輕易放棄。

在南線,俄軍從克里米亞到紮波羅熱花了約80小時,這段路簡單測量一下的話距離為380公里,每天推進距離可以達到100多公里了。

應該說這已經是傳統機械化部隊突擊速度的上限了,與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5天狂飆500公里的速度相似。

這個推進速度實際上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履帶式車輛的拖累,坦克和履帶式裝甲車輛的行駛速度和燃油量也只能支援這樣的速度。

相比之下,斯特瑞克旅這樣全部使用輪式車輛的部隊,或者是我軍中型旅、輕型高機動機械化旅,速度還可以更快。這些部隊的所有車輛最大公路速度都在100公里/小時以上,耗油量也遠低於傳統的履帶式部隊,機械小時也遠高於履帶式車輛。如果是公路行軍的話每天甚至可以開1000公里以上,即使在類似的敵情雖然存在但不嚴重的情況下,推進速度達到傳統機械化部隊的兩三倍也不是什麼問題,那麼在類似這次俄軍的穿插行動中,可能只需要1天時間就可以完成南北合圍的任務,其震懾效應將會遠遠超過俄軍的烏克蘭大飆車。

俄軍不是沒有類似「斯特瑞克」或者我軍ZBL-08這樣的輪式裝甲車輛,「迴旋鏢」裝甲車已經多次參加莫斯科閱兵式,但是俄軍並未組建完全裝備此種車輛的作戰部隊。據分析這可能與俄軍這種裝甲車部分關鍵設備需要依賴進口,並且價格高昂有關。同樣,俄軍在敘利亞表現優良的「颱風-K」等輪式高機動車輛也受到同樣問題困擾,結果這次進軍中,大部分部隊只能乘坐裝甲防護力和機動性較低的「虎」式吉普車或者改裝的民用廂式車等車輛,結果遭遇伏擊出現了相當嚴重的損失。

從這一點上來看,我軍軍改中對於新型合成部隊保障能力的重視和加強,以及組建中型旅、輕高機旅的決策是著眼于未來戰爭新特點的,從這一點上來說,我軍的軍改成果遠比俄軍豐富。

 26日,西方媒體報導稱,北約發現俄軍在白俄羅斯境內布列斯特方向也集結了裝甲部隊。這可能是俄軍原計劃備用的最後一手——從布列斯特南下,封閉烏克蘭-波蘭邊境。到目前為止俄軍還沒有實際發動這最後一擊的跡象。

俄軍的「彈性」計畫總體擬定的還不錯,但執行過程中卻出現了不少脫節,顯示出了俄軍對自身和烏克蘭情況都存在一定的不摸底。這種彈性計畫也只是在烏克蘭這個特殊環境下不得不如此,並不是一個很好的事情。

當然了,東南某島有些媒體因此大受鼓舞,認為他們也可以學烏克蘭,拖延統一戰爭的進程。只是,這場戰役的準備到時間足夠長,每個細節早都已經反復打磨,解決內政問題也不可能像俄羅斯在烏克蘭這樣隨時準備收手,不存在試探各方反應再做調整的問題,必須雷霆萬鈞一擊得手。

而解放軍的資訊化、現代化程度,戰備水準,訓練水準,先進武器和制飛彈藥的密度相比俄軍也遠遠超出,而東南某島軍事力量的兵力、機械化水準,重型武器數量都遠不如烏克蘭,所以戰爭的形態會呈現出完全不同的狀態。而且,這個非法割據政權的軍事力量並沒有烏克蘭那樣經歷多年戰火洗禮的極端分子組成的部隊,至於其戰略思想,列車長之前說過他們還停留在上世紀50年代,但其實他們自己的吐槽更犀利,例如認為其現任「參謀總長」等高官,對於戰爭的概念大概還停留在1914年。所以不論如何,他們只會比烏克蘭打得更糟。

俄軍的空中力量使用在這場戰爭中也是一個重要的值得觀察的要點,俄羅斯空天軍的精確制飛彈藥裝備數量有限,無法大規模使用精確制導武器消滅烏克蘭的野戰部隊。從俄軍發佈的戰報內容來看,他們的初步打擊重點是在烏軍的各種固定設施,同時進行防空壓制作戰,主要搜索攻擊烏克蘭防空飛彈系統。

同時俄軍也將烏克蘭空軍基地列為重要的打擊物件,烏克蘭空軍擁有90架左右蘇-27和米格-29為主的現代化戰鬥機,雖然在主要使用蘇-35、蘇-30SM等經過現代化改造戰鬥機的俄軍面前已顯老舊過時,但仍然不容小覷。

而事實也證明,烏克蘭空軍即使在俄軍的火力打擊之下損失慘重,但至少在戰爭的前幾天都尚未被完全壓制。可以看到,俄軍對烏克蘭空軍基地的火力打擊相當敷衍, 從烏克蘭空軍發佈的照片可以看到有些基地只有停機坪上象徵性的落下了一發戰術彈道飛彈,整個基地完全可以正常運行。

同時俄羅斯對基輔的打擊也主要依靠巡航飛彈,但是由於發射的飛彈仍然是零星攻擊,也沒有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這與我軍火箭軍部隊在演習中經常採取密集齊射的戰術相比顯得相當低效,這也告訴我們,俄羅斯經濟情況的拮据嚴重限制了其軍事力量的發展。

這種壓制效果的低下,也就導致烏克蘭空軍時不時零星出現,挑戰俄軍制空權。雖然烏克蘭空軍也有架機逃往羅馬尼亞的情況出現,但還是有不少烏克蘭空軍和陸航飛行員面對俄軍優勢依然升空作戰,表現出了相當的勇氣。反過來說,俄軍在保障制空權的問題上顯然是出了紕漏的。

俄軍出現這樣的紕漏應該說最大問題還是在於精確制導武器數量和空軍可用架次不足。尤其是俄軍的預警機、電子對抗飛機、加油機數量的不足,也大大限制了俄空天軍的發揮。

可用架次數量不足導致俄軍不得不有重點的使用其空中力量,在初步壓制烏克蘭防空系統後俄軍重點保障了南線和東線戰場的需要,為俄軍地面部隊作戰提供了掩護。應該說在總體實力不足情況下,這樣的重點保障也是一種無奈之舉了。

這場戰爭中,烏克蘭和俄羅斯的地面防空系統也有我們可以借鑒的特點。

俄軍在白俄羅斯部署的S-400遠端防空飛彈系統在24日夜擊落了150多公里外基輔上空飛行的烏克蘭蘇-27戰鬥機,使得這種飛彈驚人的性能首次在實戰中得到了驗證,未來裝備與之性能相似的紅旗-9B、S-400防空系統的軍隊也會更有信心充分發揮這類飛彈超遠射程的優勢。

同時烏克蘭的防空系統則呈現出另一種狀態。

烏克蘭軍隊的地面防空雷達網在戰爭初期就遭到了俄軍的癱瘓,俄軍針對這些固定雷達的打擊十分輕車熟路。這導致烏克蘭很快就失去了對空中情報的掌握,烏軍的防空系統和戰鬥機都只能各自為戰。

但在俄軍防空壓制的狂暴打擊下,烏克蘭的「山毛櫸」飛彈和「黃蜂」短程地空飛彈等系統卻還在堅持作戰,因為這些飛彈不是很依賴雷達網,可以單獨作戰,時不時冒出來足以給俄軍添麻煩。

尤其是具備很強獨立作戰能力和機動能力的「山毛櫸」最讓俄軍痛恨。我們可以看到有米-24順著公路尋殲山毛櫸車隊的視頻,不難看出俄軍對這套蘇聯時代最出色的野戰防空系統有多麼除之而後快。

而烏克蘭方面也充分發揮山毛櫸飛彈機動部署的能力,與俄空天軍玩起了捉迷藏,根據俄軍的戰報,俄軍花了5天時間才徹底壓制和消滅烏克蘭的防空系統,導致戰爭前5天內空天軍投入支援地面作戰的架次都十分有限。

不過儘管如此,俄軍顯然對於搜索打擊這種機動式防空系統也進行了大量的專題研究,因此烏克蘭的「山毛櫸」系統在這次戰爭中沒有如同前幾次戰爭的威力,反而在堅持了5天后終於在俄空中和地面的重點打擊下基本全軍覆沒。這也讓我們看到了在未來的統一戰爭中,某島那些還不如「山毛櫸」水準的防空飛彈系統,面臨許多俄軍都沒有的新型打擊手段,例如只需要3分鐘就能打到頭上的反輻射彈道飛彈,等待他們的,只怕是悲慘得多的下場。

俄空天軍在這次衝突中無人機的使用資訊我們目前看到不多,主要是因為俄羅斯自己很少公佈,不過和這種印象相反,這次俄軍的無人機很可能發揮了相當的作用,俄軍南線的狂飆突進很可能得到了無人機的支援,才能屢屢避開烏軍成為「隱形部隊」。只不過俄軍無人機數量過於稀少,所以並不能完全照顧到所有部隊的需求,屢屢未能發現烏軍單車伏擊作戰,才導致俄軍屢遭伏擊。

相比之下,烏克蘭裝備的土耳其TB-2無人機應該說還是發揮了以小博大的作用,儘管根據俄軍戰報和前線視頻,他們擊落了為數不少這種飛機,但烏克蘭方面發佈的TB-2無人機襲擊俄軍車隊的畫面依然令人印象深刻,甚至它還成功飛到俄軍機場上空炸毀一架蘇-30戰鬥機。

因此對於未來防空系統來說,加強對無人機的防禦仍然是一個必須實現的功能。

同時,雙方在這次衝突中也大量使用了小型無人機,25日俄軍接近基輔過程中,烏軍主要的偵察手段居然主要依賴高速公路上的攝影鏡頭。隨著俄軍推進,這種偵察能力也逐步喪失,最後發展到烏克蘭國防部長出面發推要求基輔市民捐獻自己的攝影無人機。

從這些無人機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我們從中也可以得到這樣的一個簡單結論,世界上最大的無人機生產國,可以更加大有作為。

最後要說的就是這次戰爭在國際戰略上的視角。

這次戰爭看起來似乎俄羅斯籌畫半年多,最後實施,顯示了俄羅斯軍改和之前的敘利亞戰爭對俄軍實力提高點重大意義。而從目前實施情況來看,很可能也能夠一舉解決俄羅斯最為頭痛的一個戰略方向上的安全問題,但是從更高角度來看,這是俄羅斯在西方國家逼迫下的無奈之舉。

一方面,西方國家採取一系列動作,塑造了烏克蘭的極端民族主義情緒,製造了烏克蘭寡頭集團鬥爭下烏克蘭東西、南北矛盾激化的事實,加上烏克蘭本身具備的人口、工業基礎。使得烏克蘭和俄羅斯的關係無法改善,並且具備發展一支足以對俄羅斯形成威脅軍事力量的能力,這是本身就具有極強安全焦慮的俄羅斯根本無法容忍的。

同時西方對烏克蘭的挑唆也可以說是達到了一個歷史高度,甚至從戰爭爆發前各方領導人的話裡話外,我們可以聽出這種挑唆甚至達到了觸動核不擴散這個大國間最敏感問題的程度。

在這樣的一種令人震驚的,完全違反國際行動準則的操作之下, 烏克蘭最終超越了俄羅斯容忍的底線,迫使普京不得不在對於俄羅斯不利的時機,採取了軍事行動。

雖然我們之前分析過俄羅斯進攻烏克蘭可以算是一種以力破巧,將計就計的策略,同時也可以看出俄羅斯在軍事行動的具體實施當中走一步看三步謹慎態度.

但是俄羅斯始終只是在止損,除了經濟代價,它付出的最大國際政治代價就是強化了北約組織存在的「合理性」,東歐一系列和俄羅斯存在歷史恩怨的國家都會噤若寒蟬,簡直已經可以聽到他們高呼要求北約增加駐軍了,這樣一來俄羅斯在波羅的海沿岸、南歐方向的安全焦慮更嚴重了。這也是筆者上次視頻裡所說的進攻烏克蘭必須背上的「詛咒」。

美國呢,贏麻了啊,它成功的再次收緊了歐洲脖子上的韁繩,拜登政府成功塑造了一個美國永遠缺不了的「敵人」,接下來如果操作手法不出錯,這個能直接兌換成中期選舉的收益。尾巴再次成功搖了狗,金融資本又一次盤滿缽滿,看,美國總是贏家啊。

至於烏克蘭民眾,全過程中除了「多愁善感」的自媒體發些毫無實際意義的「反對所有戰爭」言論騙取流量和NGO的補貼,有人真誠的在乎過他們的感受嗎?

連結:亚洲特快:俄军在乌克兰表现究竟如何?_风闻 (guan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