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軍事

漢光37號演習 操練「不對稱作戰」

「漢光37號」將於9月13日至17日登場,在我國海、空域及本外離島地區「異地同時」實施。

文/美國之音文東

台灣軍方為期五天的年度「漢光37號演習」實兵驗證於9月17日劃下據點。此次軍演中最受矚目的科目,分別是台灣空軍在南台灣屏東演練的「佳冬戰備道」戰機緊急起降,以及台灣陸軍的反登陸作戰。對於今年的軍演成效,部分台灣軍事專家分析,驗證了台灣在「不對稱作戰」上的能力漸趨完備。不過,台海情勢詭譎,就在台灣結束演習之際,中國解放軍東部戰區緊接著於9月17日宣佈在台灣西南空域實施聯合警巡和實戰化演練,武嚇味道濃厚,但也引來美軍派遣阿利·柏克級神盾驅逐艦「巴里號」穿越台灣海峽,頗有協防颱灣的意味。

「漢光演習」是台灣軍方每年一度的全國性防衛作戰操演,分為計算機兵推及實兵驗證兩階段進行。今年受到疫情影響,原訂七月舉行的實兵驗證延至上週登場且規模縮減,但在台海情勢緊繃之際,此次演習仍受高度關注。

模擬跑道遭摧毀 戰機轉降公路「戰備道」

基於中國軍方的飛彈數量快速增加,兩岸一旦開戰後,台灣西部各機場勢必成為第一波的打擊目標。因此,今年漢光演習最受矚目的科目就是空軍戰力保存。位於北台灣新竹基地的幻象戰機於9月13日成功演練飛往東台灣的花蓮佳山基地、並迅速進入洞庫掩蔽,而位於南台北的屏東基地則是於9月15日在遭炸毀的假設前提下,成功讓包括F-16V、F-CK-1和幻象2000等在內的主力戰機與E-2K空中預警機,在第一輪接敵之後,轉降當地另一處由一般道路強化修建而成的「佳冬戰備道」,並完成緊急加油掛彈之後,持續升空作戰。

「佳冬戰備道」 順利完成起降操演後,意謂台灣現有五處的戰備道全數通過實兵驗證。其中,位於彰化、嘉義跟台南的四條戰備道都是設於高架封閉式的國道高速公路上,腹地狹小且須依靠匝道進出。相較之下,「佳冬戰備道」位於平面開放式的一般公路,戰時便於武器、燃料及各類地勤、導航設施運抵現場,補給快速多元,因此,經軍事專家公認為台灣最具戰術價值的戰備道。

除了提供軍方彈性運用兵力外,戰備道也具有相當高的戰略價值。位於台北的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告訴美國之音,3公里長的佳冬戰備道,整備費用僅需新台幣1億元(360萬美元),相當於1枚愛國者飛彈的價格。他說,放眼全台980公里長的高速公路跟5,900公里的普通省道,若能妥善運用,將大幅抵銷中國在地對地導彈上的數量優勢,這背後的戰略思維就是台灣軍方近來積極籌建的「不對稱作戰」戰力。

台灣於1970年代規劃出現有的戰備道,但面對中國激增的軍事實力,恐不敷使用。為了應對戰時,機場可能進一步同時遭到導彈催毀,使台灣喪失空防優勢,台灣軍方已在研擬應變之道。位於台北的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揭仲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指出: 「空軍內部確實討論過在(東台灣)花東縱谷,是不是可以找到合適的區段再增設戰備跑道,因為花東縱谷有中央山脈跟海岸山脈的影響,從中國發射的飛彈要直接命中會比西部地區難,它在戰時的存活率會高於西部」

岸基反艦飛彈 反制解放軍數量優勢

今年的軍演中,駐守在台中的海軍「海鋒大隊機動二中隊」也展現出「不對稱作戰」戰略精隨。該中隊配備有裝設於機動載台的雄風2型及雄風3型反艦飛彈,不僅平日24小時監控共軍動向,戰時更可在沿岸展開機動部署,打擊上百公里外的共軍船艦,希望殲敵於海上。

若共軍船團挺過台灣海軍岸基反艦飛彈的第一波攻擊後,仍持續朝台灣逼近,那麼,台灣陸軍將接續展開反登陸作戰。此次漢光演習中,台灣陸軍8軍團43炮指部在南台灣屏東實施的「天雷操演」就是以50門的火砲,展開「聯合反舟波重砲射擊」,以期能殲敵於灘岸。

蘇紫雲告訴美國之音,依現行作戰計劃,台灣反登陸作戰分為五層防線,第一層是海軍反艦飛彈,射程達上百公里。第二層則是由沿岸的機動砲兵及多管火箭來防禦,而當敵軍船團離岸5到8公里時,台灣軍方將派遣武裝直升機及步兵發射反坦克飛彈,展開第三層防禦,之後則是由射程2-3公里的戰車主砲,以及雲豹裝甲車所配置的30公厘口徑機砲來負責防禦。

他說,台灣軍方現有超過2千枚拖式、標槍跟地獄火等反坦克飛彈,必要時都可以充當迷你反艦飛彈,以抵禦解放軍的搶灘舟波。蘇紫雲說,「不對稱」作戰,以小博大,也代表台灣在武器採購上可以便宜投資,不必陷入與中國武備競賽。蘇紫雲說:「所謂不對稱真正的核心是不對稱的成本,我可以用便宜的飛彈去換(攻擊)你高價的載台,戰機或船艦。反過來看,因為台灣的國防預算資源比較有限,所以,我(台灣)應該要優先投資這些飛彈,因為便宜可以建造比較多的數量之後,再去建造大型的載台,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國防管理哲學。」

漢光演習期間 美中機艦現踪

一如演習慣例,漢光37號演習的最後一日,在台灣部隊扭轉戰局,空軍遂行「連續反擊作戰」以成功守住國土後順利落幕。

不過,中國軍方虎視眈眈,五天的漢光演訓期間,解方軍天天派遣戰機進入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最後一天9月17日還派遣高達10架的各式軍機,其中1架運8技偵機更侵擾台灣東南空域。根據解放軍東部戰區的解釋,派遣這些軍機是為了實施聯合警巡和實戰化訓練,目的在提高中國軍隊的一體化作戰能力,且將根據台海局勢來常態組織。

不過,中國的軍事恫嚇也引來美軍的關切。同樣在9月17日,美國海軍派遣阿利.柏克級神盾驅逐艦「巴里號」(USS Barry DDG-52)穿越台灣海峽,空中還伴隨有3架美國空軍的偵察機及1架無人機,分別前往東海及南海北部,被台灣媒體解讀為,這形同對中國「南北夾擊」。

中共強化兵力投射 學者:台海危險上升

面對此一局勢,曾在2018年出版《中共攻台大解密》一書的華府「2049計劃」研究員易思安告訴美國之音,他早於書中提出警告,中共於2020年就會具備攻台實力。他說,隨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年來一系列的集權作為、且強推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等武斷決策,今日的台海局勢將遠比幾年前更加危險。易思安憂心地說: 「儘管外界難以判斷台灣軍演及軍事部署的確切規劃,但明顯令人憂心的是,台灣政府仍缺乏明確的國家安全戰略,面對日益增長的威脅,美國跟台灣之間也還沒有達到所需的軍事協調水平。」

更嚴峻的現實是,中共快速增加大型驅逐艦、兩棲登陸艦、直升機以及「運20」大型運輸機等武器的數量,這代表其跨海投射兵力的實力也不斷增強。揭仲分析,幾年之內,台灣所將面臨的攻擊,恐怕不再是如今漢光演習所想定的大規模舟波海上集結、兩棲登陸。取而代之的,將可能是大規模空中機降作戰。因此,他呼籲,台灣的防衛機制應做大幅的調整。揭仲說:「(台灣)包括部隊的陣地規劃,部隊戰術位置,然後遠程兵力投射要做全部的調整,這調整需要相當多的時間,老實講,現在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了」

擔憂「台灣有事」日強化西南諸島防衛

不獨台灣,日本也警覺到中共與日俱增的威脅並積極因應。

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地域研究部長門間理良(Rira Momma)9月5日在台灣自由時報發表文章《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日本應該做的準備是什麼?》。他警告,雖然現階段還無法想像中國會直接進攻台灣本島,但日本不能因此懈怠,因為他認為,共軍若決定攻台,為了避免日、美兩國介入,恐將先攻擊日本沖繩等西南諸島。因此,他疾呼,美日不僅要模擬戰時的軍事協同行動,更要與台灣展開緊密的情報交換。另一方面,「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一說也成為9月18日自民黨總裁選舉公開辯論的話題,多位候選人都異口同聲地說,日本對此必須有所準備。

面對快速崛起的中國威脅,日本防衛省於8月31日宣布,2022年度的國防預算將爭取編列5.48萬億日圓(約合500億美元),年成長3%。此預算若獲國會批准將成為史上最高數額。日本陸上自衛隊緊接著宣布,將於9月15日至11月下旬,展開28年來最大規模,動員10萬兵力的演習,主要科目包含快速調運人員裝備到南部各演訓場。

日本除了調整戰略佈局,也同步調整武器選項。 2020年12月《共同社》報導披露,陸上自衛隊將改良12式陸基反艦飛彈,使其射程倍增並將部署於沖繩,以有效封鎖宮古海峽,宮古海峽正是中國解放軍船艦穿越第一島鏈進入西太平洋的必經之路,劍指中國的意味濃厚。

早在2020年3月,美國陸戰隊就曾透過兵力結構報告拋出震撼彈。陸戰隊表示,將裁撤戰車單位,改以在西太平洋小島上機動部署陸基反艦飛彈「以陸制海」。

針對美日兩國最新的軍事作為,再加上,美國近日也確定要售台400枚岸基魚叉反艦飛彈的決策,蘇紫雲認為,這代表,三方都是要搶在最短時間內,以較低成本,對抗中國快速增長的海軍實力。據估算,從2012年至今,中國海軍九年內增加了106艘艦艇,總規模已經超越美國海軍。蘇紫雲說:「等於美國、日本跟台灣會有這個默契,就是第一島鏈會成為飛彈島鏈,就是從沖繩往南到與那國島、一直到台灣都是(設置)一些反艦飛彈,中共要出宮古海峽就會比較辛苦。而且(對中國不對稱作戰的)成本便宜多了,一艘巡防艦大約3百億台幣,大概可以建造500枚反艦飛彈」

強化交流 美眾院建議邀台參與環太軍演

儘管台灣面對中國的軍事威脅已是國際共識,但在美國的「一中政策」下,台灣仍長期被拒於亞太多邊聯合軍演的門外。不過,這樣的態勢或許出現轉機,據報載,美國聯邦眾議院9月在即將討論表決的「2022年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中,將建議美國國防部邀請台灣參與2022年的環太平洋軍事演習(RIMPAC)。此前7月表決通過的參院版也要求評估美台增進防衛合作的可行性,不過,最終法案仍待兩院協商、各自重新表決後,送交美國總統簽署後才能生效。

對於邀請台灣參與美國主導的多邊軍演,易思安認為,這無疑是積極的一步。但他說,比美台開展大規模雙邊聯合演更重要的是政治問題,他認為,美國跟台灣需要開始實現外交關係的正常化,才能發展出更強的雙邊軍事威懾力量,否則雙方再多的國防開支,都無法阻止中國可能對台發動災難性的戰爭。

對於台灣最終能否加入美國的軍演,台灣學者的看法比較保守。揭仲認為,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執政末期,美中關係緊繃,台灣當年爭取以觀察員身分參與環太軍演都無法成功,這代表美台軍事合作的前景並不樂觀。而蘇紫雲雖持審慎樂觀的看法,但他說,台灣現階段可以做的,是更積極邀請包括美國在內的盟邦來台觀察漢光等軍演,此一難度較低,也可以展現台灣的防衛決心,並強化台灣與盟軍在軍事上的互相操作性。

文章連結:台漢光37號演習 操練“不對稱作戰” (voacanto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