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軍事

為何事先得到消息並做了處置,還是沒能阻止機場爆炸?

阿富汗喀布爾機場拍攝的爆炸產生的煙霧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尤金少將

2021年8月26日,就在「喀布爾大撤退」如火如荼進行之時,喀布爾機場阿貝門外卻發生了兩次突如其來的大爆炸。相信絕大多數讀者在看到這篇文章時都已經看過不同媒體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做的不同角度的報告了。

截止27日早上,爆炸已造成超過170人死亡,200人受傷;其中包括13名美軍士兵死亡,近30名塔利班人士死亡。大多數傷亡者是阿富汗平民。由於當地和機場內惡劣的醫療條件,總的死亡人數恐怕還會上升。

本文主要記述和梳理事件發生前後的一些小細節,以及事態可能的發展方向。儘管筆者長期觀察「ISIS」、「ISIS-K」(伊斯蘭國呼羅珊省)等恐怖組織,經常對他們的行為進行分析,但文中恐怕仍會有些相對主觀地推測,這也是還原本次事件邏輯和真相的手段之一。

目前已經可以確認的資訊有:

首先,這次襲擊應該是早有預謀的,「ISIS-K」的人甚至可能早在2020年美國和塔利班完成談判時就已經完成了方案的準備。襲擊最早的苗頭被發現的也不算太晚:根據目前已知的部分碎片化資訊,至晚在8月22日,塔利班就在喀布爾抓捕了一名「ISIS-K」滲透人員,並從其口中獲得「ISIS-K」即將對喀布爾機場進行襲擊的消息。差不多同一天,塔利班就在城內進行搜捕行動,並將這一消息通報給美方,這也是為什麼從22日到23日美方情報人員和英國媒體一直警告稱可能有人會對機場發動炸彈襲擊。

大概從23、24日開始,美方封閉了包括本次炸彈襲擊發生地阿貝門在內的多個側門,只保留機場的單門進出。而塔利班也在這座大門外面的幹道上佈置了大量攔車路障,並建立了多層檢查站。這兩個決策在客觀上減少了被襲擊和造成重大傷亡的可能性。

至於為什麼美國沒有劃出足夠大的安全區、塔利班為什麼沒有及時逮捕所有涉事人員,這裡就不做馬後炮的譴責和批評了,畢竟整個城市都是一團亂麻,美國人急著走,塔利班在城裡的幾千兵力則被治安和搶劫事件折騰得焦頭爛額,恐怕誰也沒有足夠的人力、精力和時間去做精細的軍事準備。

其次,襲擊發生地點並非正門,想要製造巨大傷亡和媒體影響力肯定是正門更合適。而「ISIS-K」沒能攻擊機場正門的原因恐怕也非常單純,因為那裡戒備森嚴,自爆車無法沖過那麼多警備人員和路障,人肉炸彈也無法通過安檢。而根據「ISIS-K」宣傳人員的口徑,他們的襲擊者是在美軍面前幾米的位置引爆的。

從爆炸現場的視頻來看,人彈的爆破當量很可能超過20公斤TNT,如果想要在人群中將如此巨大的炸藥量悄無聲息地運到美國警戒人員面前,那多半是塞在拉箱之類的容器裡面,而且很可能像前幾年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爆炸物那樣塞了預製破片。

根據筆者過往的研究,「ISIS-K」應該是先用無武裝人員于正門附近進行踩點,確認難以突破後修改了計畫,將襲擊轉移至阿貝門。根據他們之前在敘利亞襲擊的思路,其修改後的計畫可能是用人彈摧毀大門、防禦人員和礙事人群,而後用那台隨後爆破男爵酒店的汽車炸彈沖入機場,實施更大規模的破壞,但喀布爾機場外的排水渠以及被後面的障礙物堵得嚴嚴實實的大門顯然讓這個計畫變成了不可能,最終汽車炸彈只能在幾分鐘後用於襲擊男爵酒店,而非原計劃的機場內可能存在的高價值目標。

再者,本次襲擊的傷亡不止是兩次爆炸造成的,還包括「ISIS-K」武裝人員對平民的掃射以及對塔利班增援部隊和警戒人員的伏擊。塔利班的主要傷亡應該是在散開和交火中造成的。恐怖分子很可能在門前爆炸後發現大門紋絲不動,想要通過武裝人員身上攜帶的爆炸物或工具破壞大門,為汽車進入機場做先期準備。就結果而言,顯然失敗了,自爆車不得不攻擊另一個備用預設目標。

到目前為止尚未得到「ISIS-K」的傷亡報告,不過他們也不太可能全員全身而退。塔利班至今沒有公佈相關人員的死亡和俘虜情況,可能是有意為之,哈卡尼是個老謀深算的傢伙,他很有可能在策劃利用當下雙方的情報真空來搞些事情,並嘗試徹底拔掉「ISIS-K」在喀布爾的據點,這也符合他們一貫的行動方式。

第四,從25日至今公佈的事前事後的視頻來看,塔利班在機場外維持秩序、警戒的、以及和美國對峙的單位並非其精銳血旅,而是一些裝備、受訓程度都比較差的部隊,甚至能從中找到使用老式20發彈匣的舊M16,前護木上還在用橡皮筋綁著子彈的警戒人員。如果筆者沒猜錯的話,這些槍應該是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時候,美國人援助給他們的,而之所以在護木上綁子彈,很可能意味著這些士兵連備用供彈具都沒有。

但塔利班的精銳部隊,也就是那些使用繳獲武裝和裝甲戰鬥車輛的單位,很可能被集中部署在總統府、市政府等行政部門,甚至也有可能被調去潘傑希爾谷地地區。

第五,爆炸發生後,美國人沒有建立更大安全區的意圖,同樣的,塔利班截至目前似乎也沒有調動更多兵力針對當地進行警戒的行動報告。那些前來作秀的歐洲救援部隊基本上都在北京時間8月27日淩晨至下午全部撤離了。而美國人則在加速爆破機場內剩餘的軍事物資和民用設施。據信,他們於北京時間27日下午2點左右爆破了民用航空雷達和供電設施,之後還爆破了一些直升機和卡車等設備。

以上是筆者根據力所能及接觸到的資料所做的分析。總的來說,大致有以下幾方面結論:

一,塔利班對整個喀布爾的控制能力還是不足,且精銳部隊數量有限,可能無法在短期內阻止其他勢力在城內的滲透破壞活動。面對阿富汗遍地的極端武裝、宗教狂熱分子和舊政府殘黨,被極端主義者視為「不清真」、被世俗主義者視為宗教極端主義者的塔利班想要掌控全國,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當然,那些在潘傑希爾山谷裡自封國家元首的人,想要借助本次事件讓塔利班做出巨大讓步、甚至讓自己重登大寶的計畫,也有些過於天真,畢竟亡國不可復存。

在2018年杜爾紮蔔戰役和此後數次戰役中,塔利班都曾頂著美軍空襲與炮擊向「ISIS-K」發起進攻,他們的士兵以更高的技戰術水準和更堅定的戰鬥意志,數次擊敗「ISIS-K」,甚至將數省的「ISIS-K」消滅殆盡,迫使其只能龜縮進少數區域,不敢與塔利班爭鋒。

但如大家所見,在美國人要溜的時候,這群只會混在平民中、只能殘害平民的懦夫就又出現了。當塔利班坐到阿富汗總統府裡面的時候,恐怕就已經發現了,要維持這個3000多萬人口國家的生存和運作,要比與美蘇對抗更困難幾分。

二,「ISIS-K」在此次攻擊前顯然沒有進行足夠多的踩點,或者是踩點過早,導致實際行動碎片化且極不專業——相較於敘利亞的「IS」和曾經強盛的基地組織,尤其如此。面對突發情況反應速度也較慢,儘管他們先期肯定制定了相關預案。在計畫已經敗露的情況下,急於進行本輪行動,恐怕有著不可名狀的深層次理由。

不過,這也不能改變此次恐襲造成的重大傷亡,尤其是大多數平民傷亡的事實。筆者對於當前很多新聞報導只提雙方傷亡,卻過濾掉平民傷亡的現象,頗感不滿。我們不應該將這些死傷者全部打成所謂的「阿奸」,甚至連塔利班發言人沙欣也說過:「有些人去機場想要登上飛機,並不是多痛恨我們,或者多懷念舊政府。而是因為他們真的吃不起飯。我們國家70%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要賣腎賣血維持生計的人也不在少數。」根據目前消息,死亡者中還包括了一些現場採訪的記者、賣水賣盒飯的孩子,他們同樣也是這次卑劣的恐怖襲擊中的犧牲者,而死者再也無法復生。

三,如果是期待美軍或者塔利班對「ISIS-K」採取大動作的人,或許可以丟掉這個想法了。這件事在所謂的主流民意看來,是很丟人;但一個國家做出軍事決策和政治考量的人,通常不會輕易「動怒」,事實上絕大多數國家領導人做出的看似激進或極端的報復行動,也都不過是在政治視窗時爭取選票的表演罷了。「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這是古人早在2000多年前就總結出來的道理。

從美國人當下還在炸設備、並通過破壞使得機場失能的行動來看,他們起碼是不打算讓航空器再在這裡降落了。阿富汗這個爛攤子,丟給塔利班就行。而美方更有可能的行動是,往某些地方丟幾噸炸彈,並宣佈目標已經死亡。

至於阿富汗,筆者希望當地人可以告別帝國主義的奴役,告別極端分子的蹂躪,逐步成為一個至少讓人民不至於靠賣毒品、賣孩子甚至賣內臟來維持的國家,逐步走上自己的發展道路。很多時候,外界並不瞭解阿富汗,也不明白阿富汗人所渴望的未來。阿富汗的國家道路還很長很長。

文章連結:尤金少将:为何事先得到消息并做了处置,还是没能阻止机场爆炸? (guan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