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低估中國的實力,那就太愚蠢了
黃仁勳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
時隔十多年再度訪問韓國,輝達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勳在參加亞太經合組織(APEC)相關活動時,仍心心念念中國市場。
據路透社、彭博社當地時間10月31日報導,黃仁勳當天在韓國發表講話時表示,儘管目前沒有相關計畫,但他仍然希望向中國客戶銷售輝達晶片。
「我們一直希望重返中國市場,我認為輝達在中國發展得非常好。這符合美國的最佳利益,也符合中國的最佳利益。」他還表示:「所以我希望兩國政府有朝一日能夠達成共識,允許輝達的技術出口到中國。」
黃仁勳告訴記者,輝達原本希望在中國獲得「一定的市場份額」,但現在預計市場份額將為零。他補充說,美國所謂的「國家安全擔憂」毫無道理,因為中國自主生產的人工智慧(AI)晶片完全能夠滿足其應用需求。
就在9月,華為公佈了其在AI晶片領域與輝達展開競爭的計畫。黃仁勳認為,低估華為驚人的競爭精神是「愚蠢的」。「認為華為無法構建系統是極其無知的,」他指出:「低估中國的實力和華為驚人的競爭精神是愚蠢的,這是一家擁有非凡技術的公司。」
路透社指出,在中美兩國爭奪高端計算能力和AI主導地位的過程中,中國能否獲得輝達晶片一直是雙方摩擦的關鍵點。
美國對輝達最先進AI晶片出口到中國實施了出口管制,試圖限制打壓中國的科技發展。
彭博社也提到,輝達一直批評貿易限制措施削弱了美國的競爭力,並積極開展遊說,反對更廣泛的晶片出口管制。「我認為這(取消出口管制)對美國和中國來說都是一件好事,輝達能夠參與中國市場。」黃仁勳在韓國這樣表示。
此前,黃仁勳就曾試圖說服特朗普政府放鬆出口管制,並聲稱中國AI科技依賴於美國硬體,「這對美國有利」。
當地時間10月28日,黃仁勳在華盛頓舉行的首屆輝達開發者大會上,進一步向特朗普政府傳遞其核心觀點:只有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市場均採用輝達系統,美國才能在AI競爭中勝出;反之,如果輝達繼續被排除在中國大陸市場之外,美國遭受的損失將大於中國。他希望政府能正視對華晶片出口限制給美國帶來的損害。
不過,彭博社指出,如果真的像黃仁勳所希望的那樣——向中國出售輝達的這些產品,就必須徹底改變特朗普政府對中美之間科技競爭的既定方針。
報導稱,參與中國市場對輝達來說,是大有裨益的,這家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今年早些時候因特朗普政府限制銷售一款名為H20的對華減配版晶片而減記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
儘管後來美方改變了立場,批准了H20晶片的出貨,但此後,輝達在華面臨的爭議仍持續擴散發酵。
今年7月,中方約談了輝達,要求其就對華銷售的H20算力晶片漏洞後門安全風險問題進行說明並提交相關證明材料;今年9月,中方監管部門發佈聲明稱,輝達違反反壟斷法,依法決定實施進一步調查。
10月初,黃仁勳在紐約出席美國城堡證券(Citadel Securities)主辦的活動時發表了一番講話。直到當地時間10月15日,城堡證券發佈了當時黃仁勳與紅杉資本合夥人康斯坦丁·布勒(Konstantine Buhler)對話的視頻,題為「輝達的黃仁勳談AI與下一個增長前沿」。
在這場對話中,布勒向黃仁勳提問,對美國來說,在向中國出口AI算力方面,正確的做法是什麼?
黃仁勳回答說,美國決策者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在AI競賽中取勝,「但重要的是,要記住,傷害中國的事情,往往也可能傷害美國,甚至更嚴重」,「在急於推出對他人有害的政策之前,或許應該退後一步,反思一下哪些政策對美國有益」。
他指出,軟體產業的核心是開發者,要贏得開發者才能創造未來的平臺,而中國擁有「全球約50%的AI研究人員,有出色的學校,對AI有極大的關注和熱情」,不讓這些研究人員在美國技術上構建AI是一個錯誤。
黃仁勳當時還透露,輝達在華市場份額已從95%降到了0,「目前,我們100%退出了中國市場」。「無法想像任何決策者會認為這是一個好主意,即我們(美國)實施的政策導致美國失去了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之一,降到了0。」
他稱,目前在輝達所有股東預測中,都假設中國業務為0,公司如果在中國有任何新進展都是額外收穫,「希望我們能繼續(向美國政府)解釋和說明,並寄望於政策會有所改變」。
此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曾表示,中方已多次就美國惡意封鎖打壓中國半導體產業表明嚴正立場。美方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泛安全化、工具化,不斷加碼對華晶片出口管制,脅迫別國打壓中國半導體產業。這種行徑阻礙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最終將反噬自身,損人害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