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天談妥90項協議?美關稅談判策略被批「一團糟」,「各國願意忍到幾時?」

文/觀察者網 邵昀
美國總統川普給大部分國家的「對等關稅」設定了90天「寬限期」,按照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的說法,美方要在這三個月內敲定與90國的貿易談判。
儘管納瓦羅言之鑿鑿,稱這完全「可能」,但據路透社、「政客」新聞網等11日披露,川普政府的談判策略簡直是「一團糟」:不僅人手不足,導致很多國家的談判需求都被「晾」在一邊,川普政府內部對於談判的立場似乎也並不統一。
這讓專家懷疑,其他國家還能容忍川普提出的要求多久?川普政府是否能在90天內有效處理如此多項談判?「做出這些決定需要進行一些認真的談判。」前美國貿易代表處代理副代表、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副總裁溫蒂·卡特勒(Wendy Cutler)說,「我們不可能在這段時間內與任何這些國家達成一項全面協議。」
「不知道川普想要什麼」
「政客」新聞網11日援引白宮消息人士說法稱,迄今為止,川普政府只與越南、印度、韓國和日本,即少數幾個有助於美國「在地緣戰略上牽制中國」的亞洲國家,進行了認真的談判;面臨「寬限期」的其他大多數國家,只能被動等待美國的回應。一名白宮官員也證實了這一戰略。
一名拉丁美洲外交官反映,其國家已多次請求與美國商務部和財政部的高級官員會面,但尚未收到回復。第三名亞洲外交官表示,他們國家也希望啟動談判,但因為與美國的貿易體量不大,自覺談判排位應該比較靠後。
路透社11日指出,對於人手稀缺的川普政府而言,要協調90場談判本身就是一大挑戰。據悉,當前川普政府中的許多關鍵職位尚未被填補,而且現有官員往往身兼多職。譬如,部分美國財政部官員11日就忙於與烏克蘭就關鍵礦產達成協議。
美國財政部現在僅有一位由參議院確認的高級官員,即副部長邁克爾·福爾肯德(Michael Faulkender)。川普甚至還沒提名主管國際事務的財政部副部長,該職位目前由職業官員代理。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的運行也高度依賴職業官員,多個關鍵副代表職位仍待參議院確認。
按照一名外交消息人士的說法,川普的幾名高級貿易顧問自己也無法統一貿易談判的立場。
路透社特別提到,14日,歐盟委員會負責貿易和經濟安全等事務的委員謝夫喬維奇將訪問華盛頓。但屆時美國的首席談判代表、財政部長貝森特卻將飛往阿根廷,展示對阿根廷經濟改革的支持。
阿根廷與美國的年度貿易總額僅為163億美元,而歐盟與美國去年的雙邊貿易額接近1萬億美元,是美國最大的交易夥伴之一。路透社說,貝森特的缺席,凸顯了貿易專家的疑慮:川普政府能否有效管理這麼多同時進行的談判,並在90天內達成90項協議?
卡特勒指出,要達成既讓川普滿意、又讓市場放心的貿易協定,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即使是川普第一任期最小的一項貿易協定——修訂《美韓自貿協定》中的汽車與鋼鐵條款,也耗時超過8個月;與加拿大、墨西哥兩個鄰國簽署全面的《美墨加協定》更是耗時超過兩年。
「政客」新聞網說,其對超過15個國家(包括五個美國主要的亞洲交易夥伴)官員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這些國家普遍表示不清楚川普政府的談判策略。
一名接近談判的亞洲國家外交官坦言:「我們真的不知道川普政府想要什麼。」另一名代表亞洲國家的官員更直接表示,川普政府缺乏明確的立場,「我們幾乎什麼都沒被告知」。該官員稱,美方整個決策過程給人感覺是「被動應對,沒有明確的方向」。
專家:美國胃口很大
然而,即使有些主要交易夥伴主動讓步、表達談判意願,也沒有得到華盛頓的回應。
報導提到,在川普宣佈所謂「對等關稅」前一天,以色列曾宣佈取消對美國進口產品的所有剩餘關稅,但仍未換來美國「手下留情」。以色列總理7日在美國與川普會面,為其關稅政策辯護後,美方繼續暗示這不足以促成早日達成協議。歐盟7日向美方提議相互取消所有工業產品的關稅,也遭到川普拒絕。
「每個國家都在同時敲白宮的門,難怪他們沒有對所有國家都做出回應。但他們對全球關稅的預期是什麼?真是一團糟。」一名歐盟外交官抱怨。他補充,歐盟領導人現在開始懷疑,這到底是談判策略,還是美國全球貿易觀徹底轉變的開始,「這讓我們非常不安」。
報導指出,川普政府這種做法引發了不確定性,並且實際上將歐盟等主要交易夥伴邊緣化了。歐盟與中國、加拿大、墨西哥的對美貿易總額超過3.1萬億美元。
有專家分析認為,這表明川普政府的目的不僅在於關稅。在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日本事務主席、川普上個任期末曾被提名擔任駐日本大使的肯尼士·溫斯坦(Kenneth Weinstein)看來,僅僅降低關稅無法讓川普滿足,交易夥伴「還需要取消至關重要的非關稅壁壘,並(對美國)進行投資」。
「但問題是,人們能為了取悅(川普)政府做到什麼地步?」溫斯坦說。
「政客」新聞網表示,韓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長鄭仁教8日在華盛頓會見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討論了美國對韓國進口產品徵收25%關稅的問題。但僅僅一天后,川普就宣佈對包括韓國在內的大部分國家暫緩徵收所謂「對等關稅」。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談判的有效性。
遂川普的願?「風險很大」
據《韓國先驅報》11日報導,鄭仁教當天回國稱,此次訪問最大的成就是建立了韓美「逐項談判的框架,尤其是在鋼鐵和汽車領域」。他還補充說,華盛頓表現出以「友好」方式與韓國、日本達成協議的意願。
日本則表達出談判非關稅壁壘問題的意願。據日本廣播協會(NHK)11日報導,日本將派經濟振興大臣赤澤亮正赴美,與格里爾、貝森特會談。報導稱,赤澤亮正表示,如果非關稅壁壘和匯率等議題被納入談判議程,他願意進行討論。
但「政客」新聞網援引貿易專家分析,任何試圖取消非關稅壁壘的努力,都會使談判變得更加艱難。如果川普政府提出要求,要交易夥伴消除增值稅、數位服務稅這類被川普認定為貿易壁壘的制度性因素,相當於要求其他國家重構自己的稅制體系。
報導說,川普政府還希望降低阻礙美國農產品出口到澳大利亞、以色列和歐盟的各種貿易門檻,但它們往往牽涉到這些交易夥伴國本國農民的利益和環保法規,極具政治敏感性。
前美國高級貿易官員、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顧問威廉·賴因施(William Reinsch)說,這些國家要想做出讓步,會面臨很大風險。「這種讓步非常容易被炒作——‘美國人要我們開不安全的車,呼吸更髒的空氣,養病雞,喝劣質酒。’」
川普2日宣佈對交易夥伴廣泛加征所謂「對等關稅」,聲稱此舉能扭轉美國的貿易逆差、為美國政府帶來收入並振興美國製造業,但相關政策引發強烈批評和擔憂。受美國所謂「對等關稅」措施影響,全球股市近期連續劇烈震盪。
在本周美國國債遭投資者大量拋售後,川普9日宣佈對大部分國家暫緩90天實施「對等關稅」,但在這90天裡保留10%的「最低基準關稅」。儘管財長貝森特堅稱,這是川普政府早就定下的「策略」,但川普本人9日面對媒體問詢,間接承認其決定系受到債券市場動盪影響。
但川普未取消此前宣佈對中國輸美商品徵收的84%的「對等關稅」,還在社交媒體發帖宣稱他已將對中國徵收的關稅提高到125%,「立即生效」。白宮方面10日稱,累加2月宣佈的20%對華關稅,美國對華關稅稅率實際累加已達145%。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4月11日在例行發佈會上回應,中方已多次闡述在關稅問題上的嚴正立場。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中方不願打,但也不怕打。
林劍強調,如果美方真的想通過對話談判解決問題,就應該停止極限施壓、胡作非為。中國從來不吃這一套,任何對話都必須建立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礎上。如果美方執意打關稅戰、貿易戰,中方必將奉陪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