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濟

中國民企座談會關鍵字:馬雲信號與威權繼續

2025年2月17日,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北京參加與民營企業家的座談會。

文/RFA記者許子安

美中貿易戰持續升溫之際,北京於17日召開了一次高規格的民企座談會,多位互聯網和中國前沿科技企業負責人出席了會議,馬雲現身尤其引發關注,北京為何在此時重新擁抱民營企業?此次會議會產生什麼影響?

2月17日,習近平主持民營企業座談會引發熱議。中國官媒新華網形容這次會議,「深刻體現出(習近平)對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的關懷和重視,釋放了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品質發展的重要信號。」

但會後第二天,2月18日,中國A股全場逾4600只個股飄綠,僅731股上漲,前段被熱炒的DeepSeek概念股跌幅居前,三大指數集體收跌。

美國歐道明大學商學院教授李少民分析:「因為這次會議毫無新意。」

旅美時評人蔡慎坤則認為:「這次會議是經過周密佈署的,恰恰反應這是一個集權社會,連這些好像很牛的科技大佬也得接受。」

馬雲被「平反」了嗎?

據蔡慎坤觀察,中國社會對這次座談會的關注點,不是習近平釋放了什麼政策和信號,而集中在猜測到底誰出席了會議,誰坐在哪裡,甚至還誕生了一個新詞彙——「猜後腦勺識人科技」。「關注馬雲的人遠遠多於關注會議的人。」他對本台分析說。

上一次習近平主持同等規模的會議,還是六年前的2018年。據新華社報導,出席會議企業家多有東軟集團創始人劉積仁、萬向集團董事長魯偉鼎、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王小蘭、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等。

時隔六年後,此次會議的座上賓多為高科技和一線民營企業的負責人,包括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小米創始人雷軍等,還有今年新晉網紅公司DeepSeek創始人梁正鋒和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等。

蔡慎坤說:「這些公司都是目前頭部企業的創始人。這麼高規格地開這麼一次會議,主要目的是面對特朗普重返白宮之後要打貿易戰的前景,目的是號召這些民營企業站出來,要支援中國經濟的發展。」

蔡慎坤認為,這也是馬雲此次出席格外引人注意的原因。「馬雲是一個標誌性的人物,也是標杆性的企業家,互聯網大佬,所以他的出席代表著民營企業的一個根本方向。」

馬雲自2020年公開批評中國監管體系後,遭到中國當局的打壓,螞蟻集團的上市計畫也被叫停,阿里巴巴隨後遭遇反壟斷調查,並在2021年被處以182.28億元人民幣(約28億美元)罰款,創下中國反壟斷史上最高罰單。

時隔近五年後,馬雲首次在官方正式場合露面,會議結束後,馬雲成為三個與習近平握手的企業家之一。還有熱心網友發現,在新聞聯播的視頻中,可以聽到習近平與馬雲握手時還問了一句:「你還好嗎?」

這是否意味著是在給馬雲「平反」?

旅美中國企業家王安娜認為,有這一層意思,但並不是全部。「因為沒有安排馬雲講話,這是第一;第二,馬雲的位置沒有安排到中間,而是安排在邊上。」她說,「在中國這都是有學問的,就是說我給你平反了,但是我還沒有完全認可你,你不能翹尾巴。馬雲對共產黨這一套是很瞭解的。你看馬雲穿個中山裝,這是什麼意思?這是一種衷心的表示。」

然而,在新華社隨後正式發佈的報導中,並未列出馬雲的名字。蔡慎坤表示:「就是風頭太大了,所以要刪掉,不能搶了習近平的風頭。」

在李少民看來,也不能以一次會議來判斷給馬雲「平反」了。「我們回頭看當年的事件,是因為馬雲批評了政府。馬雲有沒有權利批評政府?他是個納稅人,他當然有權利批評政府。這點改了嗎?一點也沒改,而且變本加厲了,現在更不可以批評政府了;第二,馬雲的財產應該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這條改變了嗎?也沒改,而且更明確地說,隨時可以以國家的名義拿走你的企業。從這一點說,也並不能說是平反了。」

北京政府展示出「妥協」姿態

美國加州洛杉磯大學安德森管理學院教授俞偉雄認為,這次座談會的講話中,有一部分「軟下來」的意味。他對本台分析說:「疫情之後,有一段時間中國經濟控制得很好,中國共產黨的自信心到了極點。但這次會議我們看出來,他們也覺得全靠共產黨是不行的,北京政府的姿態很軟,希望民營企業能夠重新回來,然後我們政府呢?不會再打壓你了。所以我覺得是一個妥協,他前幾年所進行的,現在發現徹底失敗了,所以國退一點,讓你民進一點。」

但俞偉雄認為,「重點在於民營企業相信多少」。他認為,解決中國經濟最根本的方式,是能夠有效增加中國一般家庭和老百姓的消費信心,從而解決中國目前非常扭曲的經濟結構 。但他沒有看到北京在採取有效的措施,反而仍然在延續過去提供各種補貼的方式。「當政府在做這些補貼的時候,就把這些國家資源、家庭的可支配所得都給拿走了,那就沒有解決目前經濟的問題。」

王安娜認為,習近平講話中的用詞,如「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大展身手」等,展示出一種「乞求」「示好」的姿態,其含義是「你們好好幹」,而透露出來的背景,是中國經濟形勢非常嚴峻。

「這說明中國政府真正意識到危機了。國際的大背景是特朗普上臺,對華加重關稅,包括美俄之間關係緩和,那有可能會離間中俄關係,讓中國真正感覺到了空前的壓力;對外是兩會即將召開,中國經濟大量失業,大量資金出逃,社會彌漫著一種絕望的情緒,影響社會穩定問題。在這種大背景下,召開這樣高規格的會議,說明現在比2018年要困難得多。」

2018年,中國曾因……「民企完成歷史使命,退出歷史舞臺」引發恐慌,隨後,習近平主持並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王安娜分析說:「2018年會議更多是一種安慰:民營企業不會退出歷史舞臺,我們都是自己人;但今年說的是,民營企業是‘重要組成部分’,希望你們做出更大貢獻,要大顯身手。」

不再提改革 「國進民退」並未改變

李少民注意到,這次習近平的講話中,沒有提到「改革」。他說,「改革原來是中共的萬能藥,只要提改革, 小粉紅就打雞血一樣興奮。改革是個大口袋,什麼都往裡裝,而且中共沒有一個高官會說反對改革。但這次在習近平的講話中沒有表示要改革,說明他發現改革不靈了。」

習近平的講話中,還有一句值得關注:凡是黨中央定了的,就要堅決執行,不能打折扣。

李少民認為,這句話恰恰說明了一切都不會改變:「馬雲那麼多財產,党隨時可以拿走。」他認為,中國政府對私企的策略從來不是要消滅民營經濟:「他是要把私企管控起來。經濟不行了,賠賠笑臉,放下身段;經濟好了,就開始割韭菜。這句話是說:大棒隨時在手裡。」

俞偉雄認為:「這是說威權的體制是不能動搖的,最後還是黨說了算,還是習近平一個人說了算,這點是不能改變的。」

王安娜也認為,這次會議並未改變「國進民退」的現實。「從2012年上臺到現在,習近平不斷地折騰,比如先把這個教培行業全部砸爛,然後現在又重新建立,每一個企業家都看在心裡。商人的前提是智慧,沒有配套措施,或者有配套措施但沒有落實,大家都不會相信習近平所說的。」

她還認為,會上的許多細節都有深意:三排企業家,所有人都穿黑色或藍色衣服,都穿白襯衫,所有人都不打領帶,全場只有一名女性,沒有少數民族。「照片中看所有人都和中共黨員幹部穿著打扮是一樣的,所有人也都要低頭做筆記。」因此,她認為這次會議傳遞出來的信號仍然是「任何企業不能淩駕於政府之上」。

李少民對這次會議的整體判斷是:「這說明中國模式已經走到盡頭了。什麼是中國模式?就是舉國能力,用全國的資源做事情,這也是中國原有的優勢。但現在全世界都對中國的產能過剩有意見,美國已經基本表明它不會再依賴於中國了,那麼中國還剩下什麼了?就沒什麼了,所以說明舉國模式到了盡頭。」

蔡慎坤認為,此次參加座談會的都是頭部企業,但真正遇到困難的是普通中小民企。「這些頭部企業也不缺什麼,要資金也有資金,經營也是比較良好的,產業也是政策扶持的。中國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千千萬萬中小企業,是排在後面苟延殘喘的一些企業,他們不僅僅是生存困難,現在恐怕是連一個基本的方向也找不到了,尤其是國有企業如果不退出所有競爭性的市場領域的話,民營企業不會有任何出路。」

更多細節:劉強東與李彥宏未能出席

此次會議還透露出其他被咀嚼的細節。比如前段時間爆火的人工智慧公司DeepSeek創始人梁文峰既沒有被安排講話,也沒有在會後與習近平握手。

蔡慎坤分析:「這是因為炒了一段時間後發現也沒有什麼。它能代表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嗎?能夠使中國的經濟真正接受市場化的檢驗嗎?我覺得這是要打一個問號的,所以最後也沒有給他太多的肯定。」

李少民還提醒說,除了關注誰出席了,還要關注誰沒有出席。此次較受關注的未出席的互聯網企業大佬有京東科技創始人劉強東、百度創始人李彥巨集,TikTok母公司位元組跳動創始人張一鳴等。李彥巨集未在出席之列消息傳出後,百度17日的港股價格暴跌,市值蒸發24億美元。李少民說:「所以,出席不一定是表揚,但不允許出席,可能是一種懲罰。」

據王安娜瞭解,有傳聞說,劉強東一家也在向外轉移,而李彥宏本人則有海外留學的背景。「他們不出席這次會議,背後傳遞的資訊還是習近平對於有海外背景的人,內心還是不會去選擇的。」

連結:中国民企座谈会关键词:马云信号与威权继续 – 普通话主页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