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濟

習近平新經濟政策走回14年前老路? 專家:引鴆止渴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24年11月18日出席在巴西舉行的G20峰會

文/RFA記者凱迪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週二(12月10日)在會見主要國際經濟組織負責人時強調,關稅戰、貿易戰、科技戰「不會有贏家」。此前一天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則宣佈,明年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面對即將到來的美中貿易戰,習近平的總體經濟戰略到底是什麼?這些策略對於提振經濟、應對關稅戰會有效嗎?

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國家主席習近平12月10日在北京會見了出席「1+10」對話會的主要國際經濟組織負責人,包括新開發銀行行長羅塞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世界銀行行長彭安傑、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伊維拉等。

習近平強調,中國經濟已步入「高品質發展」階段,對世界經濟成長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中方「有充分信心實現今年經濟增長目標」。

針對美中關係,習近平表示,中方願與美國政府「保持對話、拓展合作、管控分歧」,希望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關稅戰、貿易戰、科技戰「違背歷史潮流和經濟規律,不會有贏家」。同時中方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的決心不會改變。

習近平的總體經濟戰略是什麼?

就在習近平發表講話前一天(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並發表公告,表示明年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並要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同時,要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穩外貿、穩外資。

旅美獨立政經評論人士鄭旭光告訴本台,從以上策略來看,習近平是想走胡、溫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採取的繼續擴張路線,「他走的這個路線就是中央出手救市、救地方政府,中央用積極財政和寬鬆貨幣來刺激大家來消費投資,這基本是引鴆止渴,因為他回避了根本問題,就是中國需要分配結構調整。這個惡果應該3年就顯示出來。」

鄭旭光認為,習近平的願景還是「工業2025」,即發展所謂「新質生產力」讓產業升級。但這個願景需要良好的國際環境才能實現,包括與歐美的良好關係,才能獲得資本、技術和市場。但隨著中共野心日益凸顯,美中競爭加劇,美中爆發了第一輪貿易戰,歐洲也開始去風險化。面對西方的「小院高牆」和「脫鉤斷鏈」,習近平提出的所謂「高水準對外開放」和「高品質發展」受到遏制。而習近平對民營企業的打壓,更令中國經濟在疫情之後復蘇乏力。

鄭旭光說:「地方債務危機、房地產危機、還有中小銀行的危機,基本都在地方層面。居民部門和地方政府部門沒有辦法投資或者消費來提振經濟。在所有前面那些大環境的限制下,唯一的辦法就是由中央出手,讓房地產和地方債解套。那這個辦法可能是最損的一個辦法,就是通貨膨脹。」

鄭旭光指出,當局之前一直是在抑制通脹,而本週一提出寬鬆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是習近平當政以來的首次:「實際上就回到了08年救市的那個狀態上。這個後遺症是非常大的。因為08年救市帶來的後遺症用兩屆政府一直在補救,到現在也不算是走出來了。但(現在)被迫又走上了這個老路。」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告訴本台,中國當局此時拿出14年前的方法應對危機,實在是不得已之舉:「原來的審慎的不敢大面積放水的政策,現在要放棄了,只能冒著巨大的風險、失去政權的風險,來繼續印鈔票。確實是沒有什麼其他的辦法。」

中國11月出口增速降低 進口萎縮

據路透社報導,中國11月份出口增速低於上月,進口則出現萎縮,這在美國候任總統川普即將重返白宮、帶來新的貿易風險之際,對中國來說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跡象。海關週二公佈的資料顯示,上個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6.7%,低於路透社經濟學家調查的8.5%和10月份12.7%的增幅。進口資料的收縮幅度進一步擴大。

路透社說,11月份的其他資料也顯示,中國經濟增長不平衡,北京需要採取更多的措施支撐步履蹣跚的經濟,2025年的經濟形勢將會更加嚴峻。文章強調,中國當局今年必須鼓足勇氣,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振經濟復蘇的力度。

刺激措施為抵消美國加征關稅對經濟增長影響?

針對北京日前提出的「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路透社在另一則報導中說,這表示中國領導層已準備好部署一切必要的刺激措施,來抵消美國加征關稅對明年經濟增長的影響。美國當選總統川普將于明年1月重返白宮,此前他曾威脅要對美國進口的中國商品徵收超過60%的關稅。

報導指出,中國央行過去14年來一直對於債務增長保持「審慎」立場。新的資訊變化表明,中國願意進一步舉債,至少在短期內優先考慮增長而不是金融風險。

報導援引麥格理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偉俊表示:「他們(中國)願意‘不惜一切代價’實現GDP目標。但他們會以被動的方式這樣做。他們在2025年會採取多少措施將取決於兩個因素:他們的GDP目標和美國的新關稅。」

中國為何不願做出結構性調整?

面的美中貿易戰2.0版的壓力,鄭旭光指出:「美中競爭就意味著從2023年疫情恢復後,加大出口、提升新質生產力的路可能要被堵死。這樣,他又重新回來、重走08年的老路,提升國內內需,但不是調整分配結構,而是讓你的錢不值錢,逼得你去借貸、消費和投資。」

中國經濟真的沒有其他路可走了嗎?最近,清華大學經濟學者李稻葵發出一段視頻,談越南經濟是「民富國窮」,被外界視為,這間接反襯出中國面臨「民貧國富」的困境;經濟學者高善文和付鵬也都在不同場合揭示中國實際經濟狀況嚴峻,卻遭封殺。鄭旭光認為,習近平對此其實心知肚明,卻仍不願意採納這些經濟學家們的建議:「就是要改變分配的結構,國家少拿一點,企業拿一點,多給人民一些福利保障,那這個他(習近平)是捨不得做的,因為要削減政府的開支,要裁員嘛。」

鄭旭光說,2008年後的財政擴張和貨幣寬鬆刺激措施能夠有效,是因為當時還是中國製造2025高歌猛進的時候,80後還是生產消費主力,房地產和基建項目還是能夠發展起來,但實際是透支了未來的增長。到2016年川普上台後,中國與西方的矛盾已經凸顯出來。現在情況已完全不同,全球化倒卷,中國人口紅利消失,房地產泡沫破裂。他說:「現在是到了還帳的時候了。由房地產、由基建、以及由出口帶動的高增長不可持續。」

謝田也表示:「要提高內需的話,就是首先要削減政府開支,縮小政府規模,減稅減負,這才是讓老百姓有更多購買力、刺激消費的辦法。中共是不願意這樣做的。」

連結:习近平新经济政策走回14年前老路? 专家:引鸩止渴 – 普通话主页 (rf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