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經濟

面對中國電動汽車氾濫,拜登政府打算以巧應對

中國江蘇省蘇州市太倉港的國際集裝箱碼頭堆放著等待裝船出口的比亞迪電動車。(2024年2月8日)

文/voa林楓

中國的電動汽車行業正面臨日益嚴峻的產能過剩問題。這要歸功於中國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巨額補貼,以及經濟放緩導致的國內需求趨緩。中國的車企已紛紛將目標對準歐美,這對它們來說可能是一舉數得—在搶佔市場份額的同時消耗其過剩的產能,而且歐美市場的利潤率往往更高。儘管在高關稅壁壘前,中國的電動汽車尚未能湧入美國市場,但分析人士認為,拜登政府將會出台非關稅限制措施,以避免中國電動汽車氾濫,衝擊美國汽車市場,同時不至於在大選之年讓白宮去年穩定美中關係的努力遭到削弱。

中國電動汽車產能過剩引發擔憂

中國的電動汽車行業在過去幾年迅猛發展。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補貼政策的支持。2023年,中國生產的電動汽車占到了全球產量的三分之二。其中,中國最大的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BYD)生產了190萬輛,超過了特斯拉的140萬輛。

不過,隨著補貼逐漸減少和消費者開支削減,中國市場出現了增長放緩的跡象。2023年初,中國中央政府取消了電動汽車購車補貼,導致2023年電動汽車銷量增速從上一年的74%急劇下降至21%。這已落後於2023年美國電動汽車銷量增速的47%和歐洲的37%。

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也意味著未來幾年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產能可能遠遠超過國內銷量。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副總裁、前美國代理副貿易代表溫蒂·卡特勒(Wendy Cutler)最近對華爾街日報表示,中國國內每年電動汽車需求大約在2600萬輛,在滿足國內需求後,中國車企還有大約1000萬輛的產能需要消化。

據市場調研機構伯恩斯坦(Bernstein Research)估計,截至2023年12月,僅比亞迪(BYD)一家在中國新增的產能就達到400萬輛,比2023年比亞迪全年的銷量多出100萬輛。該機構還預測,在2023年至2025年間,中國汽車製造行業將新增500萬輛產能,其中大多數為電動汽車。

中國電動汽車的這一增長勢頭已經引起了歐洲和美國的警覺。歐盟一直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徵收10%的關稅,但這完全不足以抵擋住中國電動汽車的湧入。歐盟指出,由於中國政府的補貼,中國汽車的售價通常比歐盟生產的車型低20%。中國電動汽車在歐盟市場的份額最近已從1%增長到8%,預計到2025年可能增至25%。去年10月,歐盟啟動了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如果確認中國存在扭曲市場的不公正行為,將把關稅提高到至少20%。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去年年底表示,中國存在明顯的產能過剩問題,這種過剩產能將被用於出口,尤其是如果這種產能過剩是由直接和間接補貼造成的。

在美國,中國電動汽車的氾濫同樣引發了擔憂。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國際商務研究主任威廉·芮恩施(William Reinsch)對美國之音表示,美國已經從中國在鋼鋁和太陽能板等行業崛起並威脅到美國相關行業中吸取了教訓。

「我們已經在鋼鐵和鋁業中看到了這一點,我們在太陽能電池板上看到過。我們在風力渦輪機和其他一些領域也看到了這一點,」他說,「當一個經濟體的信貸由國家分配,就像中國這樣,而不是由市場分配時,你總是會在選定的領域出現過度投資,而當你出現過度投資時,你就會出現產能過剩,然後你就會出現生產過剩,然後他們就會把過剩的產品傾銷到全球市場上。我們已經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了這一點,而這正是他們在汽車行業所做的。」

高關稅能擋得住中國電動汽車洪水嗎?

儘管美國目前對中國汽車徵收27.5%的關稅,包括美國對進口汽車徵收的2.5%的關稅和前總統特朗普對所有中國汽車加征的25%的關稅。這一壁壘暫時將中國電動汽車擋在了門外。現在,美國的政治人物擔心,高關稅不一定能擋的住中國電動汽車。

中國政府公佈的一份檔顯示,北京當局已經下決心要盡一切力量,幫助中國電動車突破貿易障礙,拓展國際市場,打造海外供應鏈。中國商務部2月6日公佈了去年年底由九個中央部委聯合簽發的《關於支持新能源汽車貿易合作健康發展的意見》,涉及六個方面的18項政策措施,其中包括提升中國電動車企的國際化經營能力,建立從研發到合規至售後服務等一整套生產和銷售供應鏈,加強給這個行業的金融和信貸支持,推動人民幣跨境結算、營造良好貿易環境、積極支持企業國際商務活動等。

美國國會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House Select Committee o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主席、威斯康辛州共和黨人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和民主黨首席成員伊利諾州眾議員克裡希納莫提(Raja Krishnamoorthi)去年11月致信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警告「中國(汽車)製造商遲早能消化加征的25%關稅。」

面臨競選連任的美國總統拜登也表示過,他將採取行動保護美國汽車市場。他去年11月對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nited Auto Workers)成員發表講話時說:「中國一心想要利用不公平的貿易手段主導電動汽車市場,但我不會讓他們得逞。我向你們保證。」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是一個非常有政治影響力的重要工會組織。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華盛頓已經警告北京,如果中國試圖通過向國際市場傾銷商品來緩解其工業產能過剩的問題,美國和盟國將採取行動。美國財政部主管國際事務的副部長傑伊·尚博(Jay Shambaugh)率領的一個五人代表團2月5至6日在北京與中國財政部官員舉行美中經濟工作組的會談時明確表達了上述擔憂。尚博說,「我們擔憂,中國的工業支撐政策和宏觀政策更聚焦供應,而不是思考需求來自何處,將雙雙向這樣一種局面傾斜,即中國的過剩……將最終變成衝擊世界市場。」報導說,美國最擔心尖端製造業,尤其是清潔能源領域,例如電動車、太陽能板和鋰離子電池等。

全球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中國企業事務專案主任安娜·阿什頓(Anna Ashton)表示,進一步提升關稅可能是拜登政府限制中國電動汽車所採取的措施之一,這將會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完成對中國的301調查後有所體現。

「作為301關稅審查程式的一部分,我可以想像這樣一種情況:當關稅調整時,也許會提高對中國電動汽車和零部件的關稅,也許會降低對其他產品的關稅。」她說。

中國車企繞道墨西哥

但阿什頓也警告說,僅靠提升關稅可能並不能解決問題,因為包括比亞迪在內的許多中國電動汽車生產商已經開始或籌畫取道墨西哥來規避美國的高關稅。

她說:「如果這些汽車的總裝是在墨西哥進行的,那麼《美-墨-加協定》(USMCA)允許從墨西哥進口的汽車免關稅,那麼這些汽車就可以進入美國,而不會面臨關稅帶來的各種限制。這樣一來,那些為保護美國市場、美國工人和產業而設置的措施就起不到作用。」

《美-墨-加協定》是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執政時期,美國與墨西哥和加拿大達成的,被認為是《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2.0版。即使在世貿組織框架下,從墨西哥進口至美國的乘用小轎車也只需繳納2.5%的關稅,而在墨西哥組裝的部件需繳納的關稅從0%至6%不等。

比亞迪和奇瑞(Chery)都計畫在墨西哥建廠,上汽集團旗下的MG名爵品牌也計畫加強在墨西哥的業務。此外,中國車企吉利(Geely)與富豪(Volvo)共同打造的豪華電動汽車品牌極星(Polestar)計畫在2024年中在南卡羅萊納州投產。

墨西哥汽車零部件行業協會(INA)的資料顯示, 33家在墨西哥開展業務的中資企業去年向美國出口了價值11億美元的零部件,該數字在2021年為7.11億美元。與此同時,墨西哥2023年從中國進口了近90億美元的汽車零部件。

美國製造業聯盟(Alliance for American Manufacturing)在一份報告中說:「中國廉價汽車之所以如此便宜,是因為它們得到了中國政府的支持和資助,而中國汽車進入美國市場,最終可能會對美國汽車業造成滅頂之災。」該組織呼籲美國政府堵住中國車企通過墨西哥將電動汽車輸入美國的管道,防止中國企業在墨西哥生產的汽車和零部件從《美墨加協定》中獲益。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今年1月4日給美國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主席加拉格爾和首席民主黨成員克裡希納莫提的回信中承認,美國現行的原產地規則為中國企業提供了享受最惠國待遇或自由貿易協定優惠待遇的機會,拜登政府會與國會密切合作,共同評估和應對挑戰。

她在信中還表示,拜登政府將出台措施,應對中國以國家為主導的經濟方針及其在這一領域使用不公平的政策和做法所實現的中國電動汽車和電池公司的市場主導地位,包括中國國家主導的產業計畫,使用大量補貼和財政支持,控制電動車電池生產所需的原材料,以及其他有利於中國製造的電動車而不利於美國和其他國家製造的電動車的國家支持。

從資料安全入手?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加里·哈夫鮑爾(Gary Hufbauer)認為,鑒於美國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已經徵收27.5%的高關稅,進一步提升關稅可能意義不大,而且還會招致中國不必要的報復措施。他表示,拜登政府接下來採取何種措施將取決於取道墨西哥進入美國的中國電池或整車規模有多大。「比亞迪或其他中國公司很有可能在墨西哥建廠,然後問題是該廠有多少產品會運往美國,」他說,「如果通過墨西哥路線運往美國的中國產品大幅增加,拜登就會加強這樣或那樣的額外限制。」

歐亞集團的阿什頓也認為關稅不會是主要應對措施。「相反,我認為我們將看到對資料安全問題的關注,以及圍繞各種新型車輛收集的所有資訊,無論是説明停車的感測器,還是麥克風或全球定位系統,以及美中兩國在資料領域已經有如此多的高度關注和國家安全敏感性的事實。」

彭博社援引熟悉內情的人士透露,拜登政府正在考慮對中國「智慧汽車」及相關零部件的進口實施限制,這將超越關稅,以解決美國對資料安全日益增長的擔憂。報導還指出,這些措施將適用於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和零部件,無論它們最終在哪裡組裝,以防止中國製造商通過墨西哥等第三國將汽車和零部件運入美國市場。其中一位人士說,這些措施還可能適用於美國有資料擔憂的其他國家。

連結:面对中国电动汽车泛滥,拜登政府打算以巧应对 (voachinese.com)

防患未然 拜登政府對未來可能充斥市場的中國電動互聯車輛啟動國安風險調查

文/voa黃耀毅

拜登總統2月29號發出聲明,強調汽車工業對美國經濟的重要性,批評中國使用不公平手段,試圖主導汽車市場的未來。白宮擔心,這些中國產汽車除了可能充斥美國市場,也會帶來國安風險 。

拜登質疑,中國已對美國汽車和其他在中國運營的外國汽車實施限制,那為什麼要允許中國的互聯車輛(Connected Vehicle)在沒有保障的情況下在美國運營? 他指示商務部長對中國製造的互聯車輛進行調查,並採取行動應對風險。

美國商務部將發佈擬議規則制定的預先通知(ANPRM),調查中國製造的互聯車輛所帶來的國安風險。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將諮詢產業界與公眾,借此研擬管理法規 ,確保互聯車輛的資訊和通信技術與服務(ICTS) 供應鏈安全無慮。

白宮國安會2月28號晚對媒體簡報,一位高階官員表示,當年美國電信業者對於資安的警惕和處理都太過遲緩,拜登政府希望在互聯車輛方面,能夠提早進行調查並研擬應對措施。一位高階官員在28號的國安會簡報上說,公共諮詢期將為60天,之後商務部研擬法規,但目前尚無明確時間表。

拜登總統一天前頒佈一項保障美國人敏感性資料的行政命令。一位高階官員解釋,該行政命令是為阻止美國人的敏感個資以商業手段被中國等值得關注的國家取得,與本次針對互聯車輛的調查,可能在敏感訊息方面有重疊,但關注的領域並不相同。

白宮國家經濟顧問賴爾·布雷納德(Lael Brainard)在國安會簡報會上說,拜登總統正在採取前所未有的行動,以防範來自中國的互聯車輛帶來的風險。 她比喻互聯車輛就像裝了輪子的智能手機,沿路不斷搜集駕駛員與乘客,以及美國道路與關鍵基礎設施的大量敏感性資料,並將這些資料發送回中華人民共和國,許多此類車輛更能夠被遠端控制。布雷納德指出中國本身即規定只有使用中國軟體的互聯車輛才能上路。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在國安會簡報會上說,商務部已經成為拜登政府處理與尖端科技相關的國安顧慮的中心,而她發現,越是對中國制的電動車(EVs )以及飛行器(AVs)的風險進行調查,產生的憂慮就越多。 她說,像中國這樣的外國對手大規模獲取通過互聯車輛取得的敏感資訊,可能會對國家安全和美國公民的隱私構成嚴重風險。

雷蒙多舉例,司機開車上班時手機與車上電腦連結,收到配偶的文字訊息提醒要到學校接小孩,接著銀行電郵通知一項個人債務逾期未償還,又接到醫生來電討論健康情況,而 導航系統記錄了你沿途開車情況,還有去過的地方。這些其實都是非常私密的資訊,但都可能被傳輸到外國。而想像數以萬計中國制的互聯車輛,突然在美國道路上受到北京來的指令所操控,後果堪慮。

雷蒙多強調,現在進行調查,是希望在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尚未在美國市場普及,並對美國人的隱私和國家安全構成潛在威脅之前,制定出因應規定。

不會祭出關稅,不一定禁中國電動車

一位高階官員說,在進行調查以及諮詢產業與公眾之後,商務部長可以選擇禁止某些交易,或對某些交易採取緩解措施,不過不會對中國制車輛施加關稅。 美國關注的是車輛上使用的技術是否安全,並非針對車輛本身,所以未來是否會禁止中國電動車的進口,還要看情況。 同時拜登政府並不擔心中國報復,因為中國早就已經對外國製造的互連車輛,進行廣泛的行動與限制。

高階官員表示,對於其他美國有疑慮的國家所製造的互聯車輛,包括俄羅斯、伊朗等,當然也有擔憂,但中國很顯然地在電動車市場占最大份額,也是調查的主要目標。

鑒於中國車廠為避免關稅或因其他因素,到如墨西哥等第三國設立工廠,一位高階官員表示,美國關注的是受到相關國家管轄的公司控制的互聯車輛,或者可能使用來自這些國家的關鍵技術的車輛,就算這些車輛最終是在第三國製造或組裝的,也在關注範圍。 美國的主要關注焦點在作業系統等軟體,而不在汽車零件上。

已與盟友商討同步作法

美國之音提出,其他會在車上使用的電子產品,雖不一定與車輛電腦連結,但也可能有疑慮,如行車紀錄器(Dash Cam),不但能記錄行車路途,更能錄影跟錄音。而導航系統(GPS)也有追蹤功能。一位高階官員回應,目前關心的是硬體和軟體,以及可以收集和傳輸資料,並提供遠端存取功能的車輛,因為這些車輛可以用於某種邪惡業務並更早地進行作業系統、遠端資訊處理 系統、高級駕駛員輔助系統等。對於其他的電子產品則未納入考量。

在美國道路上構成國安疑慮的車輛,在其他國家行駛同樣構成疑慮,美國之音詢問,拜登政府是否與盟友商議推出同步調查與規範。一位高階官員回應,美國在過去一段期間已經與合作夥伴及盟友們接觸,未來也將持續,因為美國希望盟友和合作夥伴能夠權衡國安因素,跟美國一樣討論法規草案,並推出了對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投資限制。這位官員認為,美國的關鍵合作夥伴和盟友中一部分已經越來越意識到安全風險,並且對美國可能採取的措施,及調查結果有濃厚興趣。

目前尚沒有資料瞭解在美國境內已經有多少中國制的互聯車輛,這也是本次調查要搜集的訊息之一。高階官員強調,中國積極向包括歐洲等市場出口互聯車輛,中國制電動車在歐洲已經有約7%到8%的市占率,所以拜登政府希望在中國電動車充斥美國市場之前,儘快進行調查並出台相關法規。 不過官員同時也說,目前並無明確時間表。

高階官員指出,除了國安考量,拜登總統也對中國的非市場政策和不公平貿易做法表示嚴重關切,他將致力於確保美國以及合作夥伴和盟友們,能夠共同構建未來競爭的模型是以 安全且保障國家安全的方式進行。

連結:防患未然 拜登政府对未来可能充斥市场的中国电动互联车辆启动国安风险调查 (voa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