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濟

中國拿ECFA經濟施壓台灣 為何效應遞減?

北京方面屢屢以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對台威脅。

文/RFA

中國在台灣總統選舉前、後,相繼放話要重新審視是否緊縮或繼續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然而,隨著中國經濟下行,台灣對中國貿易依賴度大幅下滑,中國動輒對台祭出「以商逼政」的策略還能奏效嗎?

中國的商務部先是在選前三天預告,有關部門正研究進一步採取中止ECFA早期收穫清單中有關農漁、機械、汽車零配件、紡織等產品關稅減讓等措施。

這個月初,中國國台辦稱,ECFA能否繼續生效實施,端視民進黨當局推行什麼樣的兩岸政策路線。台灣的陸委會發言人詹志宏曾回應表示,兩岸產業界是可以互蒙其利的,中共如何考量,台灣無法理解,但不應犧牲雙方產業界的經營做為政治施壓手段;如果繼續這麼做,不能樂觀期待中國的企業經營環境轉好。

對於中國動輒對台灣掄起ECFA大棒,施加經濟威脅,台灣選民投票意向卻不為所動。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告訴本台,他觀察到中國此次的決策程式左右搖擺,背後隱含的應是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並未下令,因為如果要從經濟影響選舉,至少選前三個月,必須要有一段發酵期,但挑在選前一天,反而會刺激選民抗中情緒。其次,在選後,中國奪台灣邦交國,改變M503航線等作為,更是莫名其妙。

董立文分析,終止ECFA,不見得對中國有利。「它的決策拿捏不定,因為中國的經濟表現很糟,中共也擔心如果在兩岸的經貿問題上,北京主動下重手當然會傷害台灣,可是同時進一步的也傷害中國,中國已經孱弱不堪。」

台灣對中國貿易依存度21年新低

據台灣立場親中的《旺報》報導,台灣的前陸委會副主委高孔廉去年11月14日在中國南京的一場演講中宣稱,「ECFA若終止,將影響台灣GDP成長降低0.4個百分點。」

據台灣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公佈的資料顯示,截至去年11月為止,台灣對中國出口1389億美元,占比由2010年的42%降至35%,創21年新低。

台灣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曾在臉書發文示警,「2024的投資第一條守則:避開中國殺戮!有的產業可能會一直往下看不到盡頭!」他說,大家都在探索台灣產業及經濟的未來,「答案其實很簡單,連結美國的科技創新產業,今年仍然看好,但是連結中國的產業,今年恐怕會很苦戰,特別是和ECFA相關的產業,恐怕會很辛苦。」

中國「逐客」威脅 嚇跑外資

資深政治評論人吳昆玉接受本台表示,台灣產業走美國高科技路線的供應鏈都活下來,離不開中國的都奄奄一息。他說,中國自認掐住台灣經濟命派,頻頻以ECFA和農漁產品要脅勒索台灣。換個角度來看,中國離得開台灣經濟聯繫嗎?如果台灣供應鏈廠商一旦斷鏈,中國經濟勢必受傷。

「美中對抗局面已經形成,然而,最重要的還不是去中供應鏈問題,而是中國對於外國高階人士,動輒要請人家去喝茶,「大家只能跑啊!人身安全是所有的安全中間最基本,」吳昆玉補充說。

吳昆玉指出,李斯的《諫逐客書》,現在看來格外有意思。當秦國強大後,開始推行「非秦者去,為客者逐」,這個國家註定要衰弱。「這就是‘資敵’!現在習近平走的路徑就是李斯講的路徑,李斯自己就是要被驅逐的物件,所以才寫這篇文章勸告秦王,不能做這件事。中國的困境是自己造成,怪不了別人。」

他提到自己一位同學赴中國經商,過去中國經濟快速成長期,做生意的對象都是紅二代、官二代,自從習近平上台後不久,開始發現不對勁,決定「潤」了!。「跟他一起去吃飯的人,今天這個被抓了,明天那個跳樓,後天那個不見了。他擔心再滾下去會出事,把公司、房子都賣了,全部撤回台灣。」

若ECFA中止,對台灣的衝擊如何?據台灣的永豐金證券一份報告指出,從2011年(馬英九執政時期)執行ECFA早收計畫起,當年度台灣對中國出口值為851.22億美元,其中早收貨品出口值為179.76億美元,占比21.12%。到了2022年,早收貨品出口值占比已降至16.92%。報告稱,中國景氣有效需求不足,加上供應鏈移轉,「因此ECFA中止對台GDP影響應屬有限。」

董立文從政治角度解析,過去8年,台灣的總統蔡英文主政時期,中國一路在經濟懲罰台灣,台灣對中國的經貿依存度也一路下滑。但是,過去三年,台灣的經濟成長表現亮眼,股市更一舉超越港股頻創新高。「原來台灣跟中國經濟離越遠,對台灣的經濟會越好。」

他進一步說道,從台灣經濟結構來看,在沒有ECFA之前,台灣經濟的增長,是靠著自己努力茁壯,與中國一點關係都沒有。他提醒,在ECFA對台灣有優惠的傳統產業該儘早轉型,不要再依賴中國。

連結:中国拿ECFA经济施压台湾 为何效应递减? — 普通话主页 (rf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