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濟

輝達中國特供版AI晶片據報不受中國大客戶歡迎

輝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

文/法廣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去年10月,美國法規禁止輝達(Nvidia)向中國銷售其高性能人工智慧晶片,此後,該公司的工程師們迅速設計了新的產品系列,以符合收緊後的規定。輝達可能找到了一些迴旋餘地,但它面臨著一個更大的問題:輝達全球最大的客戶之一中國的雲計算公司並不熱衷於購買其低功耗人工智慧晶片。

自11月份以來,中國最大的雲計算公司一直在測試輝達樣品。熟悉內情的人士表示,阿里巴巴集團和騰訊已經向輝達表示,今年它們訂購的晶片數量將遠遠少於輝達在提供現已被禁售的產品時的原計畫購買量。

上述人士表示,從短期來看,輝達處理器的降級正在縮小與本土替代產品的性能差距,這使得中國製造的晶片對買家越來越有吸引力。阿里巴巴和騰訊正在將一些先進半導體訂單轉向華為等本土公司,而更多地依賴它們可以自主開發的晶片。中國的另外兩大買家——人工智慧先驅百度和TikTok的所有者字節跳動也是如此。

上述人士說,從長遠來看,中國買家不確定輝達是否有能力繼續向它們供貨,因為美國監管機構已承諾定期審查晶片出口管制,並可能進一步收緊性能限制。中國科技公司正在修改業務戰略,以應對未來較難獲得輝達產品的情況,並避免為適應新晶片而不斷調整技術這一代價高昂的過程。

對於總部位於加州聖克拉拉的輝達來說,在美國監管機構的要求與供應中國客戶所需的晶片之間穿針引線變得越來越困難。該公司有數十億美元的早期晶片訂單尚未完成,而中國是其最大的市場之一,歷來占其收入的五分之一左右。目前,輝達的晶片供不應求。儘管如此,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帶來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銷售損失的長期風險,而中國正將人工智慧發展作為戰略重點。

科技研究公司TrendForce的分析師弗蘭克·孔(Frank Kung)說,中國雲計算公司目前約有80%的高端人工智慧晶片來自輝達,而這一比例在未來五年可能會下降到50%至60%。他補充說,未來美國晶片管制的收緊將給輝達在中國的銷售帶來更大壓力。輝達表示,該公司正在努力向全球客戶提供符合美國規定的產品。

輝達曾表示,該公司並不認為限制向中國運輸其人工智慧晶片會帶來短期的財務影響,因為其可以為這些晶片找到其他買家。但輝達首席財務官克雷斯(Colette Kress)去年表示,從長遠來看,禁止在中國銷售人工智慧晶片將使美國產業無法在全球最大的市場之一競爭和領先。

在過去兩年中,拜登政府實施了兩輪出口制裁,以限制中國獲得先進的晶片和技術,美方稱北京可利用這些晶片和技術提高其軍事和監控能力。輝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表示,仍希望向中國供應高端處理器,並正在與中國客戶合作以獲得出口許可。

在2022年10月首次實施限制後,輝達對其在中國銷售的晶片進行了修改,降低了性能,使其低於需要美國政府監督的臨界值。2023年,該公司向中國客戶出售了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此類晶片。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一年後,美國切斷了更多輝達晶片對中國的無證出口,這家晶片製造商為中國買家開發了另一個功能較弱的處理器新系列,並計畫於今年年初發布。上個月,輝達推出了GeForce RTX 4090 D,這是其頂級遊戲晶片的改良版,在美國最新的限制措施之後進行了調整。

中國公司一直在測試輝達即將推出的最高性能人工智慧晶片H20的樣品。一些測試人員說,這種晶片允許數據在多個處理器之間高效傳輸,因此在構建處理人工智慧計算工作量所需的晶片集群方面,它比國產替代品更勝一籌。不過,測試人員表示,他們需要更多的H20晶片才能模擬從輝達之前的晶片中獲得的計算能力,這增加了他們的成本。

開發人員說,最先進的中國晶片與美國晶片一樣能夠處理推理——即經過訓練的人工智慧模型得出預測結果和不太複雜的訓練任務。華為被黃仁勳承認是其公司在中國的「強大競爭對手」,它正在以犧牲美國晶片製造商的利益為代價贏得市場。熟悉內情的人士說,2023年,華為從中國主要互聯網公司獲得了至少5000個Ascend 910B晶片的訂單。該晶片被認為是與輝達被禁止出口的高性能A100晶片最接近的中國替代產品。消息人士說,由於美國的制裁,華為面臨生產限制,這些晶片的交付期將持續到2024年。

中國的官方採購,如國有電信運營商的採購,都要求採用華為等國產晶片。根據公司採購文件,中國電信在10月份採購了價值約3.9億美元、採用華為晶片的人工智慧服務器,而中國聯通在2022年至少花費了2000萬美元。上述人士表示,華為已加大力度拓展其軟件生態系統,並計畫最快於2024年下半年推出新的高端人工智慧晶片。自2022年美國實施限制以來,一些政府支持的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已採購了華為的晶片。

熟悉內情的人士稱,阿里巴巴的晶片部門T-Head也在開發一款新的特定用途人工智慧處理器,並將其命名為「漢光」。阿里雲的一位高管說:「如果未來幾年限制可能只會越來越嚴格,那麼你最好現在就開始考慮替代方案」。去年早些時候,隨著中國大型公司和初創企業試圖開發自己的大型語言模型,對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狂熱刺激了對輝達高級晶片的需求。現在,許多小型企業正在縮減此類努力,轉而專註於人工智慧應用。

一家位於上海的醫療人工智慧初創公司的聯合創始人肯尼士·楊(Kenneth Yang)說,他計畫跳過輝達最新的面向中國市場的晶片,轉而從百度或華為租賃人工智慧處理能力。正在開發一款護理應用程式的他說:「這是在用一種聰明的方式花錢」。中國科技公司的工程師說,在未來12個月內,輝達的晶片仍將是優先採購對象,因為輝達的產品生態系統更為廣泛,而且本地替代產品仍然供不應求。

對衝基金「互聯資本」的創始人凱文·許(Kevin Xu)說,從長遠來看,美國的限制措施很可能會推動中國開發自己的技術,他撰寫了一份關於科技和地緣政治的新聞信。他說:「在目前的囤積階段結束後,輝達的中國業務將成為犧牲品」。

連結:英偉達中國特供版AI芯片據報不受中國大客戶歡迎 (rfi.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