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濟

台灣大選前 中國取消ECFA12項石化產品優惠關稅

文/RFA

中國日前無預警認定台灣「貿易壁壘」,國務院隨即發佈取消12項對台石化業產品優惠關稅減讓。台灣官方批評說,這是中國介選手段,經貿部門評估影響不大,但工商團體則擔心影響就業。

距離台灣總統大選只剩二十多天,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21日公告稱,「台灣地區」單方面對大陸產品出口採取歧視性的禁止、限制等措施,違反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規定。自2024年1月1日起,對原產於台灣地區的丙烯、對二甲苯、氯乙烯等12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協定稅率,取消關稅減讓。中方稱,希望台灣地區採取有效措施,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

台灣的外交部發言人劉永健21日在例行記者會批評說:「這是中國公然地以經濟脅迫方式介入台灣的民主選舉。政府各部會妥為因應。」

台灣行政院長:經濟脅迫

台灣行政院長陳健仁21日強調,中國在貿易壁壘調查過程中,缺乏公開透明,更跳過台灣,報告結論扭曲事實,片面斷定台灣違反WTO(世界貿易組織)及ECFA等規範。呼籲台灣與中國同屬WTO會員國,若有相關貿易問題,可以直接依WTO機制與相關規範處理。只要中國有誠意,台灣與中國隨時可依WTO機制啟動協商。

台灣經發部門:影響經濟非常有限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說,ECFA占台灣出口比重僅剩3%多,這12項受影響的石化產品,比重更低,衝擊有限,不影響明年經濟表現,預估成長率仍有3%以上。

經濟部說明,12項受影響產品今年1到11月,對中國出口金額約為18億美元,占整體對中出口比重僅有1.3%。其中絕大多數、約16億美元的商品稅率,將落在1%或2%,且多數為台商在中國設廠所需要的上游原料,為生產時的調節使用。

經濟部提到,今年1到11月,台灣對中國出口占整體出口比例,已由過去的4成以上降低到約35%。強勢的半導體產品更占5成以上,近9成是加工組裝後銷往世界的中間財,這顯示台灣近年來產業發展、全球佈局已見成果,也讓中國此次片面行為,對台灣出口影響非常有限。

經濟部還說,今年整體石化業對中國出口,原本就衰退3成以上,主因是中國石化業大量擴產,自身產能陸續開出,加上中國經濟複甦緩慢,使得中國已成全球石化業的紅海市場,台廠已啟動全球佈局、發展差異化商品。

經濟部指出,這12項受衝擊產品將回歸最惠國待遇稅率,政府已備妥政策工具改善產業體質、強化競爭力、發展差異化產品、分散市場,將加碼補助、輔導。最惠國稅率不是不能出口,相關產品的稅率為1%-6.5%不等,絕大多數金額為1%跟2%。

陸委會:中共經濟施壓在國際被視為常態性挑釁

台灣主管兩岸事務的大陸委員會指出,中共經常利用先進口,再突然停止輸入農漁產品,作為向相關國家經濟施壓手段,已在國際間被視為常態性的挑釁行為。中共一連串舉措嚴重違反國際正常貿易的處理常式與慣例。警告中共當局,立刻停止這些基於政治動機的操作舉措,以免片面傷害雙方建立的經貿關係,這些是損人不利己的作為。

陸委會強調,介選是中共短期的政治目標,它對台經濟脅迫的作為不會因選舉而結束。促融、促統、弱化台灣經濟、鎖進中國大陸,發展紅色供應鏈,才是其長期的政治圖謀。

工商團體:勢必衝擊國內就業

全國工業總會指出,石化大廠會以增加海外產能因應,縮減國內產能的結果,勢必衝擊國內就業;至於規模不大的中小企業廠商,也只能透過減產或轉換跑道因應,可能會影響國內就業。

工總指出,若中方持續取消台灣出口大陸產品的既有關稅優惠(除了石化,還包括機械、紡織),對台灣從業人口眾多的傳統產業,將是很大衝擊。建議政府協助加速廠商全球佈局,及與中方建立協商溝通管道。

民進黨痛批赤裸裸介選

民進黨發言人張志豪21日痛批北京此舉是赤裸裸介選。從2021年、2022年禁止台灣農漁產品進口,到2023年4月啟動貿易壁壘調查,與8月反傾銷調查,到逕自在12月15日認定台灣對中「構成貿易壁壘」,並且在距離台灣大選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點宣佈中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中共當局就是想要以商逼政、以經圍政,達成影響選舉結果對其有利的政治目的。

國民黨:嚴重傷害台灣人民權益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表示:「中國大陸做出這項決議,嚴重傷害台灣人民情感,而且無助兩岸之間善意交流,我主張應該盡速在ECFA爭議協商架構裡面,趕快進行協商。」

侯友宜提到,之前已有警訊,從中國展開台灣貿易壁壘調查時,就可以想像會遭遇ECFA中止,但是民進黨8個月來都沒有提出具體解決方案,現在一定會導致產業受到衝擊。

侯友宜表示,若當選總統,將先在國會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就職10個月內,公佈「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戰略」,就任一年內重啟兩會對話協商,落實兩岸共打協議,以及就任一年內重啟ECFA平台解決貿易爭端機制。

連結:台湾大选前 中国取消ECFA12项石化产品优惠关税 — 普通话主页 (rf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