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低、成本高…美製晶片 救不了汽車業
文/羅樂
全球爆出車用晶片荒,許多汽車大廠紛紛向晶片製造廠求救,美媒專欄作家認為,因車用晶片的利潤低,而晶圓廠建置成本過高,就算美國國會以國安為理由,希望在美國本土重建半導體製造,不但緩不濟急,就經濟效益而言也不可行。
中時報導,美國財經媒體專欄作家崔維迪(Anjani Trivedi)指出,要解決車用晶片缺貨問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興建新的晶圓廠,但一間廠房就要花上大約40億美元,而且需要2年的時間,一開始良率只有約50%左右,要達到90%,可能得等廠房運作2至3年;同時,每片晶圓成本大約4,000美元,要廠房運作5年之後才會降低50%,即每片晶圓成本可降至2,000美元以下。
因此,儘管有既有的廠房,但是面對製程還在10年之前,且利潤較低的車用晶片,業者缺乏經濟上的動機,並不會去改變生產已經滿載的先進製程產線。
崔維迪表示,甚至就算美國政府及國會以國安為理由,表示要促進美國國內的半導體製造,可以藉由稅負優惠及數十億美元的聯邦補助,提供在美國設置晶圓廠的誘因,可能也輪不到車用晶片。
此外,涉及技術競爭和地緣政治的複雜因素,台積電在美國只會投資最先進製程,不會管到較低階的車用晶片。最後,汽車業唯一能做的,可能就是等待半年後缺貨問題可望緩解,期間只能思考停產或是替代方案,甚至嘗試半導體升級,但這是技術及成本風險更大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