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濟

中國房市繼續下行 「提前還貸」成趨勢

中國房地產市場面臨多重壓力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

中國房地產市場繼續呈現下行趨勢,尤其是二手房市場。最新數據顯示,引領中國房地產市場二手房環比價格跌幅榜的,竟然是中國第一大經濟重鎮。

房地產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如今繼續呈現出下行的趨勢。中國國家統計局7月15日公佈了2023年6月份中國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其中有31個城市的新房價格環比小幅度上漲,但房價環比有所下跌的城市有38個。

在二手房方面,價格下跌的趨勢和範圍更加明顯。今年6月,統計的70個城市中,有63城二手房價格環比下跌。其中跌幅最大的是上海。6月份二手房成交價格與上月環比下跌了1.2%。其次是南京、唐山和徐州。

從新房的環比價格來看,長春(0.5%)、上海(0.4%)和杭州(0.4%),是漲幅最高的三個城市。但從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四個中國房地產市場最具指標性的城市房價來看,無論是新房還是二手房,環比還是同比,價格下跌的趨勢都比較明顯。

中國媒體「澎湃新聞」不久前曾報導稱,2023年6月僅不到3成的百強房企單月業績同比增長,環比增長的企業在百強房企中也只佔到半數。有近6成百強房企的單月業績同比降幅大於30%,其中27家企業業績降幅大於50%。

房市的頹勢也反映在建築行業。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今年前5個月,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22.6%,降幅比1-4月份擴大1.4個百分點。目前房屋在建規模減少,1-5月,房屋施工面積同比下降6.2%,降幅較前4個月有所擴大。1-5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7.2%,降幅比1-4月再擴大1個百分點。

短暫反彈後的一路下行

2023年以來,中國樓市在2、3月份出現了一波較為明顯的反彈,但隨著疫情封控期間被壓抑的住房需求的釋放,自4月份起,樓市快速降溫。在對半年度業績尤為重要的6月,過往房企都會加大供應力度以推動銷售,但今年明顯積極性不足。國信證券研報顯示,今年6月單月,房企供應量創下近5年同期新低。

同時在整體經濟大幅度下行,通縮局勢日漸明顯的大環境下,「提前還貸」,也成為了中國房地產市場數月以來的一個新熱詞。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14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個人住房貸款餘額總體減少。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對此表示,這主要是因為理財收益率、房貸利率等價格關係已經發生了變化,居民使用存款或者減少其他投資提前償還存量貸款的現象大幅增加。

其實,提前還房貸從2023年年初就已經引起了中國官媒的注意。「人民日報海外版」於2月15日就曾報導過「紮堆提前還房貸」的現象。民眾提前還款的動機包括節省利息,減輕月供壓力。包括投資理財產品收益率的下降,也是許多民眾更願意把資金拿出來提前償還銀行購房貸款的原因。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指出,前些年發放的存量房貸利率仍然處在相對較高的水準上,這與提前還款大幅增加有比較大的關係。提前還款客觀上對商業銀行的收益有一定影響,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中國人民銀行「支持和鼓勵商業銀行與借款人自主協商變更合同約定,或者是新發放貸款置換原來的存量貸款。」

無論是提前還貸還是房價下跌。中國房地產市場繼續面臨下行壓力的趨勢十分明顯。北京的一位長期關注房產價格走勢的消費者告訴德國之聲,疫情管控措施結束後,北京200平米以上的大戶型二手房產曾經一枝獨秀般的於2023年年初迎來過一波強勢上漲。但之後價格就連月下降。而如今大部分人選擇提前還貸,是因為之前購房者的房貸利率都比眼下的抵押貸款利率要高。所以許多人選擇了提前還款,然後再重新抵押貸款。

連結:中國房市繼續下行 「提前還貸」成趨勢 | 經濟縱橫 | DW | 15.07.2023

去年基數太低 中國二季度增長率或「虛高」

/德國之聲中文網

第二季度的中國經濟數據即將發布,不少專家都預計增長率將高達7%。但是不論是出口貿易還是消費市場,中國經濟的幾大傳統引擎近期都動力不足。分析人士指出,增長數字走高只是因為去年的基數慘不忍睹。

法新社的一項調研顯示,中國今年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長率有望大幅上升。但是分析人士也指出,由於去年第二季度的經濟數字慘不忍睹,今年紙面上的高增長率具有相當大的誤導性。

2022年第二季度正逢上海防疫封城期間,許多其他中國城市同期也反復經歷封控、旅行限制、工廠關閉等極端情況,該季度的GDP比2021年同期僅增長了0.4%。

而就今年第二季度的經濟狀況,法新社問詢了總共13名專家,請他們預測中國經濟的同比增長率。他們平均預測增長7.1%。

國際金融協會中國研究主管馬青指出,第二季度增長率走高,主要還是因為2022年同期的基數較低。

中國當局將在7月17日正式公佈今年第二季度的經濟數字。除了與去年同期的比較,與前一季度相比的環比增長數字可能更能真實反映中國的經濟現狀。

消費低迷

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比去年同期增長4.5%,體現了清零防疫政策結束後的經濟復甦趨勢。但是,某些行業的復甦進展緩慢,呈現出動力不足的跡象。

就業市場低迷、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也導致消費者信心處於歷史性低位,進一步拖累經濟復甦。

智庫機構韓禮士基金會的研究員派特森(Stewart Paterson)指出,不論是渡假旅遊,還是購買汽車,或者購買房產,中國人現在都不太敢過度花錢。

中國官方數據顯示,今年5月全國青年失業率高達約20%。7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字可能會再次打破該紀錄。

國際金融評級機構穆迪的經濟學家克魯斯(Harry Murphy Crews)認為,需求低迷會讓企業在招聘方面猶豫不決,在擴大業務前採取觀望態度。而且,鑑於2022年經歷的中國各地反復封城以及不斷的政策突變,這些企業的猶豫心態進一步加重。”不幸的是,商業復甦需要更為廣泛的需求增長。如今的僵局正讓商業活動持續疲軟。”

這也引發了各界對於中國可能陷入通貨緊縮的擔憂。今年6月,中國通膨率基本持平,但生產者價格指數的跌幅則超出了外界預期,進一步說明瞭需求疲軟。

增長引擎乏力

尤其是曾經的經濟增長引擎房地產業,如今正在為生存而掙紮,這進一步消解了潛在買房者的信任度。荷蘭合作銀行(的駐阿姆斯特丹的高級市場經濟學家梅維森(Teeuwe Mevissen)指出,房產購買量的減少也意味著傢俱等相關商品的購買量降低,同時居民儲蓄率則上升,進一步影響經濟活動。

專家估計,中國經濟的另一大增長引擎—-出口貿易,正因為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全球經濟低迷、各國通膨率高企而面臨壓力。海關數據顯示,今年6月中國出口貿易額下降12.4%,創下三年來最大跌幅。

中國政府迄今為止只採取了幾次小幅度降息措施,並沒有拿出更多實際行動對經濟採取刺激措施。

在今年春天召開的全國人大會議上,中國當局將全年增長目標設定為5%左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則預測增長5.2%。

連結:去年基數太低 中國二季度增長率或「虛高」 | 經濟縱橫 | DW | 15.07.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