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經濟

習近平要求科技自立自強,美中深陷科技冷戰?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2013年3月13日)

文/voa林楓

在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正式開啟他的第三個國家主席任期之際,他所面臨的一個最重要挑戰就是如何突破他所說的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對中國的全方位遏制。他在獲得連任後的首次講話時說,中國需要「提升科技自立自強能力」。

中國新一屆全國人大的2900多名代表上周象徵性地批准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其中包括重組科技部,目標是推動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整合優化資源,集中力量解決「卡脖子」難題。但科技領域的專家認為,隨著美中「科技戰」不斷加劇,拜登政府也在加緊「築牆」並填補漏洞,在中短期內,北京的新舉國體制可能仍無法助力中國實現戰略技術的自給自足。

中國重組科技部

根據中國政府公佈的改革方案,中國科學技術部將被重新組建。重組後的科技部將被「瘦身」,不再參與具體科研專案的評審和管理,組織和擬定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規劃和政策等具體管理職責將被劃歸給其他部委。但該部將被賦予更大影響力,特別是在如何使用政府科學基金方面有更多控制權,包括優化創新鏈條管理職能,強化宏觀管理職責。

科技部也將設立一個新的、由中共領導的中央科技委員會,突出黨對科技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該委員會將向習近平負責,其辦事機構職責由重組後的科技部承擔。

觀察人士認為,科技行業成為本輪中國黨政機構改革的一個重頭戲凸顯在美國及其盟友的聯手出口管制下,中國的科技企業在具有戰略意義的尖端技術領域面臨挫折,以及政府打算更好統籌資源以實現在高端晶片等領域取得關鍵突破的決心。

中國官方的新華社發文稱,「面對國際科技競爭和外部遏制打壓的嚴峻形勢,必須進一步理順科技領導和管理體制。」星期一,習近平在全國人大的閉幕會上發表講話,再次強調要「著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強能力」。

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安全與新興科技中心(Center for Security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資料研究分析師雅各·費爾德蓋斯(Jacob Feldgoise)對美國之音說,科技自力更生長期以來一直是北京的首要任務之一,但隨著美中關係惡化,在「卡脖子」的壓力下,這一任務變得更加緊迫。中國國務院此次針對科技部分的結構調整便是由此而來。

「中國政府希望通過資助對關鍵點技術的基礎科學研究,他們可以激勵中國科學家取得突破,使外國掌握的卡點變得沒用。」他說。

上周,習近平罕見地直接批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對中國進行了全方位的遏制、圍堵、打壓,給中國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就在習近平講此番話之際,荷蘭政府上週三(3月8日)表示加入美國遏制晶片出口到中國的努力,計畫對半導體技術出口實施新的限制。荷蘭貿易大臣施賴內馬赫(Liesje Schreinemacher)表示,出於安全原因,極紫外光刻機的出口將受到限制。荷蘭的阿斯麥公司(ASML)是全球唯一的此類設備的供應商。行業專家表示,缺乏阿斯麥最先進的技術將成為中國發展自身晶片產業的一個嚴重障礙。

「新舉國體制」成效或有限

科技領域的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即使中國政府通過其強大的行政能力整合資源,推動所謂「新型舉國體制」,其實際效果恐怕也會比較有限。

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技術與國家安全項目研究員比爾·德雷克塞爾(Bill Drexel)認為,中國通過政府行政能力推動科技自力更生方面只能取得有限成果,且效率較低。他對美國之音說:「誠然,新出口限制措施的確能為中國公司在關鍵領域取得進展創造了更強的市場激勵,這一點不應被低估,而且可以加快它們的進展速度。但總的來說,我認為美國正在實施的措施將使中國在未來幾年內很難實現自力更生,更不用說任何決定性的優勢。」

以半導體行業為例,近年來,中國政府在該行業的巨額投資收效甚微,從華為到中芯國際等政府扶持的龍頭企業,在被美國列入黑名單後,其研發晶片的努力都舉步維艱。同樣遭受制裁的長江存儲曾是中國最有希望生產智慧手機和電腦存儲晶片的企業,雖然獲得了額外的政府資本,但在擴大產能方面也遇到了困難。

奧爾布賴特石橋集團(Albright Stone Group)中國與科技政策高級副總裁保羅·特廖洛(Paul Triolo)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國「新舉國體制」能否成功將取決於該行業的全球化程度以及其在關鍵的供應鏈上有多少技術「障礙點」(chokepoints)。

「以半導體為例,由於有幾十種‘障礙點’技術,即使有政府的大規模支持,中國公司也很難掌握先進半導體製造所需的所有技術,」他說,「中國公司的成功將取決於它們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對外國技術的獲取,它們能多快地招募和引進熟練的工程師,以及它們能多快地創新和掌握關鍵技術。」

小院更大、圍牆更高

但眼下,美國拜登政府正打算進一步收緊對中國的技術出口管制。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拜登政府正在制定一項禁止美國投資中國一些行業的新規,在美中科技競爭日趨激烈之際維持美國的領先優勢。報導說,根據美國財政部和商務部提供給國會議員的報告說,他們正在考慮建立一個新的監管體系,以解決美國對可能構成國家安全風險的海外先進技術的投資。

該報告稱,拜登政府可能會禁止一些投資,同時也可能會收集其他投資的資訊,以便為未來的措施提供參考。報告沒有指明具體的技術領域,但重點是可能提升中國軍力的領域,例如先進半導體、量子計算和某些形式人工智慧的私募股權投資和風險投資。

研究中國科技政策、政治經濟和商業的哥本哈根商學院副教授傅道格(Douglas Fuller)對美國之音表示,美國的技術「小院」正變得越來越大,而圍牆上的漏洞也在逐步給堵上。

他在一封給美國之音的電子郵件中說,「隨著最近據報稱阿里雲(Alicloud)説明實體名單上的中國人工智慧公司逃避美國出口管制,預計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將出現在實體名單上。」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去年10月12日發表拜登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演講時提到「小院高牆」(small yard, high fence)的概念。他說,當涉及到保護關鍵技術時,「基礎技術的關鍵點必須在這個院子裡,而且柵欄必須高,因為我們的戰略競爭對手不應該能夠利用美國和盟國的技術來破壞美國和盟國的安全。」

台灣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15年台北舉行的一個電腦科技展上展出的開發板上的晶片。

從拜登政府最近宣佈的美國和盟國對中國先進半導體和製造業投入的廣泛出口控制可以看出,美國正越來越多地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對待具有戰略意義且可以被軍民兩用的技術。拜登政府希望通過使用其廣泛的出口和金融工具並形成國際聯盟,削弱中國成為技術主導者和自給自足者的雄心。

新美國安全中心的德雷克塞爾認為,美國的策略在未來幾年內將是有效的。但與此同時,中國也在推進其國家主導的發展本國關鍵技術部門的雄心,中國也可能會憑藉其在稀土、電池製造和其他戰略部門的主導地位而進行反擊。

他說:「我認為這在未來幾年內將是有效的,但只在美國有優勢的真正卡點的領域。還有一些敏感的技術領域,中國也有自己的領先優勢,包括它自己的一些技術卡點,如稀土金屬,它可以在其周圍建立自己的圍牆。因此,我認為現在判斷這一(美國)戰略的效果還為時過早,特別是取決於中國是否以及如何作出回應。我們需拭目以待。」

根據澳大利亞智庫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最新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的研究人員在幾十項關鍵技術的研究中領先于美國同行,該報告提出北京在一些科學追求中占主導地位,並有能力開發未來的關鍵突破。在該研究所調研的44項技術中,中國研究人員在37項技術上領先於美國,涉及國防、太空、機器人、能源、環境、生物技術、人工智慧、先進材料和量子技術等領域。

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科技中心的費爾德蓋斯表示,隨著美中科技戰的加劇,華盛頓很可能會繼續擴大技術管控的範圍,儘管這將意味該戰略對美國科技企業將構成附帶損害。「‘小院’看上去正變得越來越大,」他說,「擴大控制範圍往往有助於實現國家安全目標,但會付出更大的經濟代價,美國政府仍在調整其技術控制的範圍。」

連結:习近平要求科技自立自强,美中深陷科技冷战? (voa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