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焦點評論經濟

2023年達沃斯論壇:危機管理是主軸

岸田推高日本防衛 面對反對派質疑 (rfi.fr)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

在去年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成為關注焦點。今年的重點則是戰爭對經濟的影響,以及可能發生的經濟衰退。

本週一(1月16日),達沃斯論壇重新回到寒冬場景。不同於2022年5月春季會晤時鬱鬱蔥蔥的山林景色,此次的達沃斯又是令人熟悉的白雪皚皚。然而,討論的話題幾乎沒有改變。烏克蘭戰爭及伴隨而來的經濟後果,將是2023年世界經濟論壇議程的主軸。

不確定的年代

全球政商界領袖、名流和著名社會活動家將出席在瑞士小鎮達沃斯舉行的會議。世界經濟正因高通膨、能源危機、戰爭導致的供應鏈斷裂以及中國新冠疫情捲土重來而面臨龐大壓力。今年的達沃斯論壇將在此背景下開幕。

「經濟、環境、社會和地緣政治危機正交織成極其難以預測和不確定的未來。」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施瓦布(Klaus Schwab)對記者表示:「達沃斯年會應幫助確保那些肩負責任者不陷入危機思維。」

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施瓦布希望與參加者共同尋找各種危機的解決方案

全球化經濟的名人錄

來自全球5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將齊聚一堂,參與為期五日、主題為「在分裂的世界中加強合作」的會議,其中包括德國總理肖爾茨、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也將出席此次達沃斯論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1月13日的 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應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施瓦布和瑞士聯邦政府邀請,劉鶴1月15日至19日將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23年年會並訪問瑞士。

韓國總統尹錫悅、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菲律賓總統馬科斯等近期當選就任的國家領導人也將與會。非洲代表團則由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和坦桑尼亞總統蘇盧胡‧哈桑率領。

代表美國與會的是美國總統拜登的氣候特使克裡以及貿易代表戴琪。除了人數超過往年的56名財政部長,預計還有19名央行行長將會前往達沃斯。

俄羅斯未派代表與會。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世界經濟論壇中斷了與俄羅斯的聯繫。烏克蘭今年則將再次派出代表團。出於安全考量,主辦單位沒有透露細節。

位於達沃斯的「俄羅斯之家」

擔憂經濟衰退

第53屆達沃斯論壇召開正值全球面臨近年來最嚴峻經濟動蕩之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wa)警告,今年三分之一的經濟體可能受到經濟衰退衝擊。

烏克蘭戰爭以及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引發了前所未有的能源短缺。雖然工業化國家如美國以及歐元區的通貨膨脹似乎已達到高峰,但仍處於高於平均的水準。

這迫使央行積極提高利率。而高利率會導致增長停滯階段的再融資成本上升,並增加全球債務危機的風險。非洲大陸也受到波及。根據世界銀行表示,目前的經濟危機導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貧困加劇。全球60%的最貧窮人口生活在該地區。

今年的達沃斯論壇恢復在冬季舉辦

世界經濟論壇最新的年度風險評估,將新冠疫情以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所導致的全球生活成本上升列為最大的直接風險。能源和糧食的供應瓶頸預計還將持續兩年。

達沃斯論壇主席布倫德(Borge Brende)表示:「本屆達沃斯論壇是在近幾十年來最詭譎的地緣政治和全球經濟形勢的背景下召開。對全球經濟而言風險確實很大,必須努力避免全球經濟衰退、增長放緩、高通膨和債務增加。」

回到正題

這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達沃斯論壇首次恢復在冬季的老地方舉行。2021年,雖然達沃斯論壇在冬季召開,但採用的是虛擬形式。去年的論壇則被改至5月。

2022年的達沃斯論壇舉辦時間調整後,許多知名賓客因為排程衝突而無法與會。今年的世界經濟論壇參與者人數則是有史以來最多的一次,預計將有1500名商界領袖出席,其中包括全球大企業的600名首席執行官。

連結:2023年達沃斯論壇:危機管理是主軸 | 經濟縱橫 | DW | 16.01.2023

困境中的達佛斯:新國際秩序和新現實

文/紐約時報ROGER COHEN

1月8日在巴西利亞,巴西前總統雅伊爾·博爾索納羅的支持者與安全部隊成員發生衝突。

本文是我們對瑞士達佛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特別報導的一部分。

瑞士達佛斯世界經濟論壇處於困境之中。長期以來,該論壇一直是富裕的象徵。在全球化的世界,人們認為更多貿易會帶來更多自由。但如今,在歐洲戰爭的陰影和中美之間的緊張局勢下,它面臨著國際分裂、民族主義抬頭和日益增長的保護主義。

後冷戰時代已結束,其主導思想是西方自由民主和自由市場資本主義提供了所有的答案。而這也正是達佛斯的精神。現在,它必須轉向新冠大流行、烏克蘭戰爭、極端不平等的加劇以及俄羅斯和中國咄咄逼人的專制政權引發的新現實。

如果說舊秩序已經消失,新秩序還沒有誕生。隨著中國軍事和經濟影響力的增長,權力正在從美國轉移,但尚不清楚取而代之的國際體系會是怎樣。

數以千計的巴西抗議者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堅信去年的選舉結果被竊,於本月衝進了巴西國會,他們的行動感覺就像是在模仿2021年1月6日美國國會大廈襲擊事件,這表明了世界的轉變。現在許多人將這兩件事聯繫起來,也表明了唐納德·川普的影響。

大流行導致達佛斯中斷了兩年,這是恢復實地論壇後的第二次會議。政治家、商界領袖、技術專家、環保主義者和達佛斯的其他與會者將於下週在瑞士山區相聚一堂,努力探索曾經無法想像的問題。

隨著新冠和戰爭對供應鏈的威脅變得明顯,世界正在多大程度上去全球化?歐洲的陣地戰能否結束?它已經奪走了數萬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的生命,一場核「末日」——拜登總統去年講的一個詞——看似遙遠,但人們對它議論紛紛。如果烏克蘭的衝突持續到2023年——現在看來似乎是有可能的,在因不確定性而導致的持續投資減少且價格飆升的情況下,如何避免戰爭引發的全球衰退?

這些是這群參會者將面臨的一些問題。中國將派副總理劉鶴前往達佛斯,這是自大流行開始以來首次有中國領導人出席該論壇。美國代表團將包括貿易代表戴琪、拜登的氣候問題特使約翰·凱瑞和美國國際開發署署長薩曼莎·鮑爾。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表示他將出席,但不清楚是通過影片連線還是親自出席。

他們會談話、會規勸,但達佛斯的主旨是讓人們團結起來,至少是某一類人,而目前分裂的壓力很大。從美國的中心地帶到法國人所說的「邊緣地帶」,這幾年的政治被反抗精英的民族主義佔據,他們正是被達佛斯忽視的民眾。

還有其他出乎意料的問題。氣候變化已經在非洲和其他地方引發糧食不安全問題,而烏克蘭戰爭使這一問題變得更加複雜。許多非洲人已經厭倦了西方的援助承諾。經濟壓力巨大的歐洲國家爭奪新能源以取代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它們並不偏好昂貴的可再生能源,也不想向達佛斯許多商界領袖公開擁護的「環境資本主義」轉變。

凱瑞去年在達佛斯說:「我們意識到各國都關心能源安全,但我們不能通過投資遺留的化石燃料項目來危害地球,因為這將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害。」

和環境問題一樣,人們在全球安全問題上也難以達成共識。世界經濟論壇董事總經理薩阿迪亞·紮希迪本月警告稱將出現「惡性循環」,此前,該機構的年度調查揭示了令人深感擔憂的短期經濟波動和生活成本危機。

「兩極分化滲透到我們的世界,無論是在國內政治還是在國家之間的關係中,」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名為《印度之路》的書中寫道。他還指出:「我們已經習慣於將1945年後的世界視為常態,而背離它就是偏差。事實上,我們自己複雜的歷史凸顯了多極化才是世界的自然狀態。」

融合已經過時。關於如何為一個網路化的世界帶來繁榮,不再存在政治共識。在氣候變暖的星球上進行大國競爭是新的現實。在俄羅斯和中國,經濟開放並沒有像人們普遍預測的那樣帶來政治開放,其結果是敵對的民主和專制集團相互對抗。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通過貸款、基礎設施建設和貿易協定贏得了許多國家的擁護。美國已清楚地表明瞭本國經濟必須為政治服務的方針。在最近訪問印度時,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表示,美國希望「與那些對我們的供應鏈構成地緣政治和安全風險的國家拉開距離」。她將印度列為「值得信賴的貿易夥伴」之一。美國將中國定性為「戰略競爭對手」,美國針對中國的姿態再明確不過了。

數字安全和包容性將成為今年達佛斯的一大主題。西方遠離中國的另一個原因是擔心數據會被洩漏。印度憑藉其近乎普遍的聯網,率先展示了技術上的飛躍如何為社會較貧困階層賦權。現在大約有13億印度人擁有數字身份,在網路銀行辦理所有業務是很常見的事。

印度是20國集團今年的輪值主席國,負責人阿米塔布·康特在接受採訪時說:「沒有人想要當前的世界秩序。世界上仍有20億人沒有銀行帳戶。」

重大的權力轉移很少是和平的。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與其未來的繼任者中國之間的緊張關係不足為奇。它們的對抗要求其他國家站隊。

拜登將世界描述為處於西方民主開放和強人鎮壓之間的轉折點,然而,許多人更喜歡擇優選擇對誰效忠,拒絕拜登提出的二選一。印度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民主國家,儘管它與美國的關係穩步上升,但印度與中國有3400公里緊張的邊界線,並且必須對其加以管理。這條邊境的兩邊生活著全世界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口。

西方公司在幾個亞洲國家建廠,以確保供應鏈繞過中國,印度也是其中之一。這些公司不希望容易受到隨時可能升級的美中緊張局勢的影響。習近平主席將台灣視為一個不公正地從祖國中國分裂出來的島嶼,如果他放不下對民主台灣的執念,就像普丁總統以對烏克蘭的類似執念那樣,並且以此作為入侵的理由,那麼一切都將難以預測。

隨著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週年紀念日臨近,只有停火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振商業信心,並防止戰爭蔓延到全球。但普丁需要把他的魯莽賭博和接二連三的軍事挫折描繪為某種「勝利」;而澤連斯基在其人民做出英勇犧牲後,表示不會將被俄羅斯武力奪取或吞併的烏克蘭領土拱手相讓。

目前看來,這場戰爭似乎肯定會持續整個冬季,傷亡將極其慘重。戰爭往往總要到交戰方筋疲力盡時才會終結;現在還沒到那時候。開戰時,許多人都擔心這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但這場衝突現在看起來更像「一戰」。

澤連斯基在達佛斯的講話很可能是以法治、國家邊界神聖不可侵犯、維護人的尊嚴,以及保護被普丁無理侵略嚴重侵犯的人權為名義發出的戰鬥號召,將會贏來滿堂喝彩。但在西方之外,各國對這場戰爭並沒有形成共識。正如法國總統馬克宏所指出的,「從人口統計學角度來看」,全球大多數國家對這場戰爭持中立或反對態度,反映了民眾對通常被視為虛偽或自私的西方秩序的不滿和懷疑。

儘管如此,人在法治保障下對自由的追求仍算得上普世價值觀。和美國一樣,巴西的暴動分子最終被驅散。民主權力移交還是完成了。拜登政府的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在Twitter上寫道,「我們堅定不移地支持巴西民主制度。巴西的民主不會因暴力而動搖。」

普丁發動的戰爭只能讓烏克蘭對民主與國家主權的執著更加強烈。這是這位俄羅斯領導人在過去一年裡不得不接受的慘痛教訓之一:他對烏克蘭民族性的強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這種民族性正是他否認存在的東西。達佛斯論壇將要討論的世界局勢是沉重的,但有種觀念並未喪失:在追求利益的同時,也必須伴隨著對人類尊嚴和平等機會的追求。

連結:困境中的達佛斯:新國際秩序和新現實 – 紐約時報中文網 (nytim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