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軍事

不對稱作戰 無人機驚豔登場

圖為土耳其「旗手」TB2無人機,在俄烏戰中擊沉俄羅斯巡洋艦莫斯科號(Moskva)。

文/自由時報記者李綺雯

今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讓全球開始關注「不對稱作戰」的議題,更突顯出國家軍事戰力的重要性,上個月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後,中共頻以無人機近距離侵擾我國離島空域,甚至飛越海峽中線,嚇阻意味濃厚,而面對急劇升溫的威脅,行政院將明年整體國防預算拉高至近年最高,兩岸緊張情勢顯然已達高峰。

俄烏衝突逾半年,單從兵力與軍備來看,全球軍事實力排名第22的烏克蘭似乎與排名第2的俄羅斯相距甚遠,不過,在排名第1的美軍以及各國捐贈武器的援助下,讓俄軍這場仗打得不如想像中容易,戰事一度陷入膠著,而其中,無人機更成了烏軍對抗俄軍的重要主力。

烏克蘭屢次藉由無人機轟炸敵軍戰備,同時降低傷亡,不過這也讓俄國有樣學樣,引進中國大疆創新(DJI)無人機應戰,可見在地緣政治風險強襲下,無人機產業未來將會是全球軍事發展的商機之一。

圖為美國彈簧刀無人機,有機身小、便於攜帶與操作方便的優點。

土耳其TB2無人機 擊沉莫斯科號 

自俄烏開戰以來,身為軍事霸主的美國已提供烏克蘭上百億美元的軍事武器,包括無人機「鳳凰幽靈」(Phoenix Ghost)及「彈簧刀」(Switchblade)在戰場中的表現都相當優異;除此之外,還有土耳其開發商拜卡科技(Baykar)製造的「旗手」(Bayraktar)TB2無人機助烏軍一臂之力,擊沉俄國飛彈巡洋艦「莫斯科號(Moskva)」。

除此之外,說到無人機,不可不提全球最先開發無人機技術的國家-以色列,考量中東北非地區政局的動盪,為了提升國防安全,以色列自1962年開始研發軍用無人機、無人駕駛飛機,知名企業包括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IAI)、埃爾比特系統(Elbit Systems)等。

近年無人機在戰爭中被廣泛使用。

亞塞拜然以無人機 戰勝亞美尼亞

從過往的歷史經驗,可以得知無人機在戰爭中的重要性,2020年雙亞戰爭(Nagorny-Karabakh War)中,亞塞拜然大量使用以色列與土耳其製無人機,重擊亞美尼亞的軍事裝備,並削弱其防禦能力,短時間內取得戰爭主導權,最終獲得勝利。

不止如此,若戰機數量與軍事實力明顯跟敵對國家不對稱,更需要大量無人機來補足戰力缺口,俄烏戰爭就是最佳例子,若台海不慎爆發衝突,無人機勢必也將扮演關鍵角色。

中國大疆民用無人機被俄羅斯運用於俄烏戰爭,更被稱為「現代戰爭的真正象徵」。

政府編120億元 協助無人機產業

有鑑於兩岸瞬息萬變的局勢,去年政府編列2400億軍事特別預算,其中120億元將用於發展無人機產業,盼再造第2座「護國神山」。

綜觀來看,身為資通訊大國,半導體業發達是台灣發展無人機產業的優勢,包括無人機所需的電池、面板、晶片都能一手包辦,再加上,握有全球7成無人機市場的大疆遭美國制裁,也給了經緯航太、雷虎科技、智飛科技等無人機台廠表現機會。

台廠仲碩科技開發可大量用於近岸作戰的「台版彈簧刀」飛魚無人機。

台應以俄烏戰為借鏡 超前部署  

近來無人機的應用,已逐漸延伸到商業、軍用等多項領域,據經濟部統計,今年全球無人機市場規模將超越300億美元(約台幣9396億),預估未來幾年仍穩步成長,發展潛力不容小覷。

然而,即使台灣無人機產業鏈已逐漸成形,但面對國內市場偏小,海外還有歐美日等國激烈競爭,也使台廠發展受到侷限,此外,儘管軍用市場不斷擴大,但台製無人機較擅長空拍、勘災、展演娛樂、物流運輸等商業應用,能否成功轉型將是關鍵。

在兩岸危機升溫之際,政府應以俄烏衝突作為警惕,擬訂合適的國防策略、挹注資金扶植無人機產業,才能在危機來臨前預先做好萬全準備。

連結:LTN經濟通》不對稱作戰 無人機驚豔登場 – 自由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