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務部長:獲美「晶片法案」資助企業10年內不得在中國建「前沿」工廠
文/觀察者網
日前,美國總統拜登簽署劍指中國的「晶片法案」,旨在通過巨額產業補貼和遏制競爭的霸道條款,推動晶片製造「回流」本土,涉及資金規模高達2800億美元。
當地時間9月6日,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召開發佈會介紹法案細節,並公佈500億美元的撥款計畫。她透露,政府的目標是不晚于明年2月初開始接受企業的資金申請,並可能在春天發放資金。她還稱,獲得政府資助的美國公司至少十年內不能在中國建造「前沿或先進的技術設施」,否則,美國政府將把資金收回。
當天,美商務部在官網披露了「晶片法案」中500億美元資金分配的戰略檔。根據檔,這筆資金將主要用於建立、擴大前沿半導體的國內生產,並形成充足、穩定的成熟制程晶片供應,確保下一代半導體技術在美國的研發和生產。該文件估計,這筆資金將能創造數萬份高薪製造工作及超過十萬份建造工作,並確保工作機會惠及婦女、有色人種等。
在這筆資金中,約280億美元預計用於先進晶片製造、組裝和封裝設施的補貼和貸款,約100億美元將用於激勵老一代及當前技術晶片的生產,涉及領域包括汽車、資訊和通信技術以及醫療設備等。另有110億美元將用於與該行業有關的研究和開發計畫。
據介紹,「晶片法案」相關的資金申請檔將在明年2月初發佈。據《南華早報》報導,美商務部長雷蒙多在發佈會上表示,希望申請資金的美國企業必須「以資本投資的財務披露形式」,提供證據證明所尋求的資金是進行投資的「絕對必要」。
據《紐約時報》報導,雷蒙多透露,美商務部正在雇用大約50人審查申請,目標是不晚于明年2月開始接受企業的資金申請,並可能在春天發放資金。
雷蒙多當天重申,獲得政府資助的美國公司至少十年內不能在中國建造「前沿或先進的技術設施」,只能擴大在華成熟制程晶圓廠,以服務中國市場。《南華早報》稱,這指的是目前仍普遍用於電腦螢幕和汽車的較老一代晶片生產,通常尺寸為40納米及以上。
「如果他們拿了錢,然後做了任何這些(不允許的)事情,我們會把錢收回(call back the money)。」她補充。
同時,雷蒙多表示,除了禁止在華投資先進設施之外,拜登政府還同意白宮採取行政措施,對其它行業的對外投資進行審查,政府正在研究這一政策的細節。
不過,據波士頓諮詢公司(BCG)此前估計,如果華盛頓採取對華「技術硬脫鉤」政策,甚至可能會損害一些美國晶片企業的利益,或將令它們喪失18%的全球市場份額和37%的收入,並減少1.5萬至4萬個高技能工作崗位。也就是說,「晶片法案」提供的補貼很可能無法彌補晶片企業將工廠從中國遷往美國的成本。
此外,半導體行業協會(SIA)和波士頓諮詢公司(BCG)的一份聯合報告估計,完全自給自足的本地供應鏈至少需要1萬億美元的前期投資,整個行業每年都要多支出450億至1250億美元的常規運營成本,推動晶片價格整體上漲35%-65%,令美國經濟雪上加霜。
針對「晶片法案」的簽署,中方此前曾表示堅決反對。
8月1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應詢指出,該法所謂「保護措施」呈現出濃厚的地緣政治色彩,是美國大搞經濟脅迫的又一例證。美國如何發展自己是美國自己的事,但應當符合世貿組織相關規則,符合公開、透明、非歧視原則,有利於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不應為中美正常的經貿和科技交流合作設置障礙,更不應損害中方正當的發展權益。中美經貿和科技合作有利於雙方共同利益和人類共同進步,搞限制脫鉤只會損人害己。
汪文斌強調,中國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任何限制打壓都阻擋不了中國科技發展和產業進步的步伐。
連結:美商务部长:获美国“芯片法案”资助企业10年内不得在华建“前沿”工厂 (guancha.cn)
美媒:「加州設計、中國生產」模式不再,蘋果愈加依賴中國
文/觀察者網 齊倩
不久前,有報導稱蘋果公司將在印度工廠同步生產新款iPhone手機。一時間,許多美媒和鼓吹中美「脫鉤」的美國人士一度對在印工廠寄予厚望,認為這是蘋果「擺脫中國束縛」的重要一步,是一個「微小但意義重大」的變化。
不過,美方上述美好願景似乎要落空了。美國《紐約時報》9月6日援引消息和分析稱,蘋果即將發佈的iPhone 14在製造設計、揚聲器和電池等方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依賴中國工程師,這意味著,iPhone手機已經從一個「加州設計、中國製造」的產品,成為了中美共同創造的產品。
此外,資料顯示,十多年前,中國供應商僅貢獻了iPhone手機價值的3.6%;如今,中國供應商對iPhone手機價值的貢獻比例大幅增加,達到25%以上。
通常,印度生產新款iPhone手機需要滯後6至9個月。
兩周前,美媒《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蘋果公司計畫在iPhone14新機上市約兩個月後(最早11月份),就開始在印度生產。這表明該公司正在其傳統生產基地中國以外的地方提高產量。目前,蘋果已經在與印度代工企業合作力爭加快生產流程,縮短在印生產設備落後在華生產的時間差。
對此,美媒認為這是蘋果公司首次在中國以外的地方生產部分旗艦iPhone,「是一個微小但意義重大的變化」。但《紐約時報》報導稱,預計於本週三發佈的iPhone 14的開發表明,蘋果要「真正擺脫中國的束縛」將是多麼複雜和困難。
四名知情人士和分析師告訴《紐約時報》,iPhone 14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依賴中國工程師的工作和元件,包括製造設計、揚聲器和電池等方面。
他們透露,在2020年疫情在全球肆虐之際,蘋果公司放棄了將大批加州工程師派往中國的做法,而是選擇更多地在深圳和上海授權和雇傭中國工程師來領導和參與iPhone 14的關鍵設計工作,同時中美兩國的工程師們通過視頻通話進行工作交流。
這些知情人士說,現在,蘋果公司越來越願意雇傭中國高薪職業者來從事相關工作。根據追蹤科技行業招聘趨勢的Global Data的資料,蘋果今年在中國發佈的工作崗位比2020年全年增加了50%。
《紐約時報》指出,蘋果公司工作方式的變化,恰逢中國供應商對iPhone手機貢獻值大幅增加之際。
報導稱,十多年前,中國對iPhone手機的生產貢獻甚微,主要從事低薪的組裝工作。根據東京國立政策研究所經濟學教授邢予青(Yuqing Xing)的一項研究,這項工作約占iPhone手機價值的3.6%(僅有6美元)。逐漸地,中國本土供應商開始發揮作用,製造揚聲器、切割玻璃、提供電池和製造相機模組等等。資料顯示,現在,中國供應商對iPhone手機價值的貢獻比例達到25%以上。
獨立經濟研究公司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科技業分析師王丹表示,上述資料顯示了中國如何擴大了對智慧手機供應鏈的掌控,且「這種趨勢並沒有放緩」。
此外,分析師指出,在疫情暴發後的大部分時間裡,中國穩定的生產也幫助蘋果擴大其在智慧手機市場中的份額並銷售了有史以來最多的iPhone手機。過去兩年,蘋果iPhone實現了創紀錄的銷售和利潤。
「因此,iPhone已經從一個在加州設計、在中國製造的產品,變成了兩國共同創造的產品」。
《紐約時報》稱,中國工程師在iPhone手機開發中提供的關鍵工作,反映了中國在過去十年中取得的進步。現在,中國工程師和供應商已經向供應鏈上游移動,以從美國公司用於製造高科技產品的資金中分得更大的份額。
「他們(蘋果公司)想要多元化,但這是一條艱難的道路」,美國技術研究公司 Loup Ventures執行合夥人蒙斯特(Gene Munster)表示,種種跡象表明,蘋果公司「非常依賴中國」。
當地時間9月7日,蘋果員工和諸多媒體將齊聚蘋果公司加州總部,見證最新款智慧手機iPhone 14的發佈。儘管歐美國家深受高通脹等經濟問題影響,但蘋果依然相信人們仍有興趣換用最新技術。蘋果公司CEO庫克7月曾表示:「從全球範圍來看,5G滲透率仍然很低;所以我認為我們有理由保持樂觀。」
《紐約時報》預測,屆時,蘋果將強調新款手機的功能,而不是其製造方式。
儘管如此,大家仍可以從加州三藩市進出的航班中窺見到iPhone手機開發方式的變化。根據美聯航資料,蘋果曾經每年在美聯航航班上花費1.5億美元。蘋果前員工回憶說,之前,美聯航從三藩市起飛的航班上坐滿了來返香港和上海的員工。
「不過,美聯航現在不再提供從三藩市到香港的直飛航班,而是每週四天直飛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