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7月外銷訂單額「意外下降」:地緣政治風險長期抑制接單能力
文/觀察者網
在經歷了兩個月的增長後,台灣地區7月份外銷訂單額再次迎來下跌。這一指標與此前經濟學家的預估大相徑庭,彭博社指出,這甚至比彭博經濟學家作出的「最悲觀的預測還要糟糕」,彭博社原本的預估為增長6.2%。
根據台經濟部門8月22日發佈的資料,7月的外銷訂單額為542.6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約1.9%。台《經濟日報》指出,俄烏衝突、中美關係、台海緊張局勢等地緣政治風險提升,將長期「抑制台外銷接單成長動能」。預計8月也將繼續下跌0.9%至3.7%,即將迎來「二連跌」。
台統計部門上月原本預計7月外銷訂單額將增加0.4%至3.1%,勉強守住正增長,但實際上7月外銷訂單額卻「意外」下跌了1.9%。
從經濟部門來看,儘管接下來即將進入一年一度的手機等消費性科技產品的備貨旺季,但通信廠商依舊表現保守。
台灣地區外銷商品中,除電子產品7月訂單為177.8億美元,創下新高,增長了8.8%以外,通信、化學品、機械、金屬、橡膠、光學器材6大類均出現了下降。其中光學器材和橡膠製品下降幅度最大,分別為37.4%,以及26.3%。
此外,從地區來看,中國大陸(含香港)在台外銷訂單中占比20.5%,僅次於美國的32.4%,而歐洲位列第三,占比17.8%。今年7月,資料顯示,來自中國大陸(含香港)的訂單額下降了22.6%,連續四個月下降。歐洲也因俄烏衝突推升能源價格,導致通貨膨脹,基本建設需求放緩等因素,訂單數量下降了5.1%。儘管美國訂單額增長了6.9%,東盟增長了22.9%,但依舊難掩頹勢。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僅為外銷訂單資料,就出口金額資料而言,7月中國大陸(含香港)依舊是台灣地區最大出口市場(105.1億美元,占比24.3%)。
今年4月,台外銷訂單額一度下降5.5%,《經濟日報》指出,這是台灣地區繼今年4月以來,三個月內第二次迎來負增長,表現明顯低於預期。
不僅如此,接下來的8月顯然也並不樂觀。
據台經濟部門預計,在疫情、通貨膨脹、台海局勢等因素影響下,預計8月外銷訂單額約為515億美元至530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9%至3.7%,即將出現「二連降」。
外銷頹勢明顯,台經濟部門分析稱,首先,美聯儲加息帶動全球央行升息,通膨仍舊居高不下,導致終端市場需求持續疲弱,全球產業必須先採取庫存調整策略。
其次,俄烏衝突、中美競爭及台海情勢緊張等地緣政治風險提升,將長期「抑制台外銷接單成長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