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已是強弩之末?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
先是新冠狀大流行使我們的經濟依賴性暴露無遺,然後,俄烏戰爭使原料市場發生顛覆。它有可能成為去全球化先聲,並重塑這個世界。
全球化這個詞我們都很熟悉。但,去全球化 呢?–其實,供應鏈不暢、價格上漲、物資短缺:所有這些都可能與去全球化有關。
一些專家更把烏克蘭戰爭同新冠大流行聯繫起來,視之為走向去全球化的轉折點。然而,這個新世界會以何種面目出現?
全球化為何物?
按專家們的一般解釋,全球化大體分為三類:經濟全球化、社會全球化和政治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通過貿易實現互聯互通,支持者眾多,批評者也不在少數。其倡導者稱,全球化使人們擺脫貧困、生活水準提升。但批評者詬病全球化未解決好處平等分享問題。德國慕尼黑大學當代史教授維爾申( Andreas Wirsching )指出, 根本無法否認,國際上,以及在發達國家,不平等現象都在增加。贏家不少,輸家大量存在。
貝塔斯曼基金會( Bertelsmann Stiftung )經濟學專家容布盧特( Cora Jungbluth)強調說,全球化的負面影響還包括其社會和生態後果:高收入國家工人眼看著就業位子轉至低薪國家,跨國公司把骯髒的生產鏈部分移到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在那裡造成環境問題。
第一個節點:全球金融危機
據此,全球化體現的是一個經濟相互依賴增加的過程;去全球化則標誌全球經濟相互依賴程度的倒退。有證據表明,這一情況已出現多年。
全球化的一個關鍵因素–商品貿易佔世界國民生產總值 (GDP) 的份額–在 2008 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前達到頂峰。 美國新罕布希爾州達特茅斯學院( Dartmouth College )經濟學家歐文 (Douglas Irwin) 稱,1990 年代和 2000 年代,全球商品出口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佔比增長速度驚人,但從 2008 年和 2009 年金融危機以來,其增長曲線始終平延甚至下跌。
歐文教授和其他專家指出,此一變化同民粹主義和保護主義經濟政策有關。但他們強調,另外一些重要因素亦在阻遏全球化。
然後是疫情
從經濟角度看,新冠大流行對全球供應鏈構成最大打擊。–在用上最後一卷衛生紙的那一刻,誰忘得了所面對的供應瓶頸、價格上漲、恐慌搶購現象?
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經濟學家格林( Megan Greene )說,這些紊亂帶來了供應鏈計劃的根本轉變,疫情將即時生產(依據消費生產)轉變為存儲 ,形成新理念,為不可預見的情況做更充分準備。她稱之為全球供應鏈 + 應急計劃,保障企業易於應對供應鏈問題。
容布盧特指出,這一供應鏈+模式中,國家和企業考慮縮短供應鏈,將生產步驟遷回本國,並使關鍵商品和技術的生產離製造廠更近,從而能在未來發生危機時擁有更大的供應安全。實質上,這意味著拋棄講求效益的全球化。
現在是烏克蘭戰爭
尤其是在能源和食品領域,消費者正深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及西方社會對俄實施制裁帶來的影響。 貝塔斯曼基金會的另一名經濟學專家彼得森(Thieß Petersen ) 解釋說, 我們缺乏能源來源,歐洲需要俄羅斯的化石燃料,全世界需要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農產品。
俄羅斯和烏克蘭均屬全球最重要的小麥和葵花籽油出口國。美國經濟學家埃文指出, 戰爭導致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尤其是小麥和石油,至少在最初階段是這樣。 他強調,這不僅推高消費價格,而且推高通貨膨脹,與此同時,制裁正在將俄羅斯這個大經濟體與世界其他地區相隔離。
在這裡,經濟專家們看到的不僅是先前相互關聯的全球經濟市場的鬆解,而且是全球化迄今帶來的進步的逆轉。容布盧特教授補充說,高價和主要食品短缺不僅影響富裕國家民眾,更會影響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的民眾,而在高度依賴廉價小麥和石油進口的國家,它可能導致飢荒。
去全球化臨界
全球金融危機、隨之而來的保護主義、導致供應鏈重組的瘟疫大流行、使原料市場分崩離析的烏克蘭戰爭,–所有這一切都讓經濟學家彼得森得出結論:或許我們正進入某種形式的去全球化。
不過,格林教授警告說,並不存在全球化的衡量尺度。有人說,隨著新冠疫情爆發,製造業工作已從低薪國家轉移到其它國家,甚至完全回遷高薪國家,供應鏈也已發生區域化。她對此說表示懷疑。她指出,統計調查結果並不支持這一表述: 在上海商會最近的一項調查中,沒有一家美企表示,正將生產從中國遷回美國。
然而,儘管對中國的長期投資進展順利,但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不少短期投資已經撤出–這可能預示著拐點將現。格林也承認,全球化已成強弩之末,其進程比以前慢得多,不過,我們尚未走到去全球化的地步。
經濟集團取代全球化
容布盧特認為,西方對俄的制裁和資本從中國外流,顯示出一種遠為廣泛的趨勢: 近年來,許多國家都試圖減少所謂的關鍵依賴,這也可能導致去全球化。 歐文指出,冷戰期間,代表同一政治路線的某些國家在經濟上也相互拉近,並與其他國家保持距離。他認為,這與當前的發展頗相類似。
容布盧特、彼得森以及另一些經濟專家認為,目前,世界已然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經濟集團:一個是民主市場經濟體(歐盟、美國及整個北美、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大洋洲),另一個集團由專制國家(中國、俄羅斯及其最重要貿易夥伴)組成。容布盧特說, 在這裡,我們看到的是地緣政治的回歸。而這一發展也導致了去全球化–試圖減少對理念不同國家的經濟依賴。
那麼,我們是否正處於新時期之初?當代史學家維爾申表示, 這是一種廣受歡迎的討論。2020 年的新冠大流行和 2022 年的侵略戰爭: 你幾乎可以把這兩個年份放在一起思考:我們感覺到,這裡正發生一種根本性變化。然而,我們如何將各種因素聯繫起來觀察,以後才會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