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焦點評論經濟

哈里斯首訪東南亞,為何要談晶片供應鏈?

美國副總統哈里斯

文/觀察者網呂棟、編輯/周遠方

8月22日至26日,美國副總統哈里斯開啟上任之後的首次東南亞之行。按計劃,她將先後到訪新加坡和越南,成為拜登執政以來訪問東南亞地區的最高級別美國官員。

此行被美國媒體炒作為「中國後院之行」,哈里斯除了肩負著「修補區域夥伴關係」的地緣政治任務外,還要拉攏大型跨國企業共同解決晶片短缺的問題。過去數月,缺芯持續困擾著美國汽車行業,拜登也一直在想方設法解決,但迄今為止「收效甚微」。

正當哈里斯協調晶片廠商增加產能之際,日媒卻有點「唱反調」的意思。日經亞洲在報導中指出,全球9家領先晶片製造商的庫存已創下歷史紀錄,目前正在擴張的產能也將在2-3年之內釋放,「這意味著產能過剩最終可能會拖垮企業」。

「白宮努力難以緩解晶片短缺」

據法新社和彭博社報導,當地時間8月24日,美國副總統卡瑪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在新加坡會見多位跨國高管,討論困擾拜登政府並助長通貨膨脹的必需品供應短缺問題。

「當供應鏈中斷時,這是一個需要所有國家共同協調的問題。因此,圍繞為滿足需求所做的工作,我們必須進行一些合作,至少進行一些協調。」哈里斯表示。

路透社8月24日指出,新冠疫情期間,美國在獲得醫療設備方面面臨嚴重挑戰,如今則是在半導體晶片等領域面臨嚴重的供應瓶頸,雖然白宮持續尋求增加此類物品的國內生產,但卻難以緩解供應緊張的局面,導致汽車和其他商品的生產停滯。

此次全球晶片短缺,最初是由居家隔離期間,消費電子產品需求猛增所引起。2020年下半年,全球疫情形勢好轉、經濟逐漸復蘇,汽車銷量隨之增加,但部分晶片工廠卻在疫情影響下關門,造成供應鏈問題日趨緊張,大眾和豐田等汽車巨頭紛紛減產,手機和遊戲機製造商也警告晶片短缺。

最近兩個月,受德爾塔變異毒株在東南亞蔓延影響,晶片產業鏈重地馬來西亞疫情嚴重,已經供應緊張近一年的汽車晶片雪上加霜,全球汽車產業面臨巨大衝擊。過去一段時間,已經有豐田、大眾、福特、通用等多家車企宣佈將在全球不同地區減少汽車生產。

據Auto Forecast Solutions統計,截至8月9日,全球因晶片短缺導致的汽車減產已達585萬輛。

在新加坡的一場圓桌會議上,哈里斯表示:「最終,我們需要在關乎國家安全的優先事項的背景下考慮這個問題。這對我而言相當重要,然後再討論這對於家庭需求而言有何意義,以及對勞工需求有何意義。」

與會者包括貝萊德公司(BlackRock)、格芯(GlobalFoundries)、3M公司、聯合包裹服務(UPS)、寶潔(P&G)和新加坡國有投資公司淡馬錫控股(Temasek Holdings)的高管。

新加坡擁有眾多的半導體公司,還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8月11日,日經亞洲報導稱,新加坡正試圖鞏固其電子行業,並設定了到2030年將其製造業增長50%的目標,其中在半導體領域的努力尤為突出,過去一年中該國公佈了數十億美元的半導體相關投資。

今年6月,美國晶片製造商格芯宣佈,將在新加坡投資超過40億美元擴大其晶圓生產計畫,以緩解全球晶片短缺問題,預計2023年完工。

在格芯宣佈這一消息前,德國晶片製造商英飛淩(Infineon Technologies)也宣佈將新加坡作為其人工智慧應用的開發基地,並在去年12月宣佈了2700萬新加坡元(約合2020萬美元)的投資承諾。

不過,半導體研究機構TrendForce指出,雖然新加坡會從晶片代工企業的更多投資中受益,但目前全球晶片代工市場主要玩家還是中國臺灣、韓國和中國大陸。該機構的資料顯示,在全球近900億美元的代工市場收入中,中國臺灣佔據64%,韓國占18%,中國大陸占6%,其他國家一共佔據12%。

今年7月,新加坡貿工部政務部長陳聖輝曾透露,新加坡約占全球晶圓製造產能的5%。

在本週二與哈里斯的圓桌會議上,新加坡貿易部長顏金勇指出,一個國家獨立能做的事情是有限度和挑戰的,電子和半導體供應鏈非常複雜,需要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優化。

路透社週二報導指出,目前尚不清楚哈里斯當天與新加坡的跨國公司達成了哪些具體的承諾或合作關係。週一,哈里斯曾宣佈一項倡議,其中包括啟動美國-新加坡關於建立供應鏈的對話。

英特爾:在越南月防疫費用超600萬美元

結束對新加坡的訪問後,哈里斯8月24日將抵達越南。她在本次出訪前表示,美國在東南亞擁有重要的經濟和安全利益,而且對該地區的供應鏈比較依賴,並指出全球缺芯引發的問題「十分真實」。

彭博社指出,隨著越南過去幾年承接從中國轉移的產業,當地在供應鏈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美國晶片巨頭英特爾是越南最大的外來投資者之一。10年前,該公司在胡志明市投資10億美元設立晶片封測工廠,這是英特爾全球範圍內最大的同類型工廠,該公司在今年1月追加投資4.75億美元。

近期越南疫情日益嚴重,為遵守越南政府對胡志明市工廠的嚴格防疫命令,英特爾在短短一個月內花費掉1400億越南盾(約合610萬美元),實施相關措施,避免工廠停擺。

英特爾越南和馬來西亞對外事務主管胡氏秋媛(音譯)透露,這些成本包括提供員工住宿,負擔員工的酒店住房和每日篩檢費用,而且不只是英特爾自己的員工,還包括供應商的員工,「這些成本已影響本公司的預算計畫,如果持續下去,勢必也將影響生產計畫。」

截至8月24日,越南已連續6天新冠確診數超過1萬例,累計確診接近36萬例。

隨著疫情加重,越南政府宣佈從8月23日開始進行全面封鎖,至少將封城2周。在此背景下,英特爾、電子製造服務大廠捷普(Jabil Inc.)等美國企業開始擔心封鎖措施影響當地的生產和投資。

據捷普透露,受到封城令影響,許多商業夥伴已將訂單轉移至中國與新加坡等其他國家。

8月23日,應越南軍隊請求,經中央軍委批准,中國人民解放軍向越南軍隊援助的一批新冠疫苗於8月23日交付越方。越南方面披露的資訊顯示,中國向越南方面交付了20萬劑新冠病毒疫苗。

據新華社報導,8月24日,越南政府總理范明政對中國及時向越方提供多批疫苗援助表示感謝。他指出,越方高度重視發展對華關係,這是越南對外政策的戰略抉擇和頭等優先。

日媒:產能過剩可能拖垮企業

就在哈里斯在東南亞呼籲企業合作應對缺芯問題之際,日媒卻提出了晶片產能將過剩的警告。

據《日經亞洲評論》8月21日報導,隨著晶片製造商擴大原材料庫存以推動生產,台積電、英特爾、三星電子、美光科技、SK海力士、西部資料、德州儀器、英飛淩和意法半導體的總庫存目前處於歷史高位。

在提供可比資料的七家公司中,原材料在總庫存中的份額自2019年3月以來一直在穩步上升,截至3月底已超過24%。截至6月底,全球9家領先晶片製造商的總庫存達到創紀錄的647億美元。

市場擔心庫存增加未必能準確反映實際晶片需求。例如,許多汽車製造商現在正從及時制戰略(just-in-time strategy,即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保持盡可能少的零部件庫存)轉向保留備用庫存,以應對供應鏈中斷。

點擊查看大圖

日經亞洲報導截圖

「我們可能需要改變處理庫存的方式,比如培育更多晶片供應商,」本田汽車執行副總裁倉石誠司(Seiji Kuraishi)表示。

截至6月底,日本電子設備製造商富士通也在3個月內將晶片及其他零部件和材料的庫存增加約20%。該公司副總裁表示,「我們正在確保更多零部件,即使這意味著如果短缺持續下去,庫存將增加」。

隨著包括成品、在製品和原材料在內的庫存越來越高,晶片製造商開始擔心產能過剩。

英飛淩科技首席行銷官赫爾穆特•加塞爾(Helmut Gassel)表示:「我們的訂單大約相當於兩年的收入。預計會出現某種重複下單,但這種重複下單總是無法量化的。」

點擊查看大圖

圖片來源:日經亞洲評論

日經報導稱,存儲晶片領域已經出現放緩的跡象,包括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和SK海力士(SK Hynix)、三星在內的三家主要生產商都報告稱庫存持續下降。

研究公司Omdia的分析師南川明(Akira Minamikawa)表示,存儲晶片的供應可能會在2022年上半年超過需求,導致價格下降。由於投資者準備迎接晶片市場的最終調整,三星和美光的股價本月大幅下挫。

儘管如此,領先的晶片製造商仍在繼續賺錢。全球市值排名前10的存儲晶片公司4-6月淨利潤為303億日元(約合2.7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約60%,連續第六個季度實現盈利。

日媒稱,晶片製造巨頭還在尋求大規模擴張,主要是在邏輯晶片領域。台積電計畫在三年內進行1000億美元的資本投資,英特爾也宣佈了在亞利桑那州投資200億美元新建工廠的計畫。

報導指出,晶片市場過去經歷過重大波動,一旦市場降溫,製造商就會承受在繁榮時期積累的過剩產能。目前正在進行的產能擴張將在兩到三年內釋放,「這意味著它們最終可能會拖垮企業」。

目前,產能過剩的現象尚未出現。台積電總裁魏哲家表示,對高性能電腦和汽車晶片的需求超過了預期。這家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商在1-6月優化了生產線,期間汽車晶片的產量同比增長了30%。

全球半導體短缺還蔓延到晶片製造設備領域。上週三,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在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我預計明年大部分時間仍將看到供應受限的情況。」

文章連結:哈里斯首访东南亚,为何要谈芯片供应链? (guan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