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經濟體育

奧運至高無上精神及短缺奧運經濟學

文/柳坤閎(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大二)


  一、奧運至高無上大愛精神及點燃生命的奔放熱情

奧林匹克運動會可以說是運動的最高殿堂,在公元前776年,在古希臘西南部一個名叫奧林匹亞(Olympia)的地方,熱愛運動的希臘人開始了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而因為公元前776年是閨年,每隔四年為一閨,所以每隔四年舉行一次,在國外,人們常常習慣地把奧林匹克運動會稱為「奧林匹亞德」,意即由閨年開始算起,奧運會一定要在閨年舉行。奧運五環則寓意深刻、影響久遠,亞洲是黃色、非洲是黑色、歐洲是藍色、美洲是紅色、大洋洲是綠色,五環是代表五大洲;五色是代表五大洲不同膚色的人民;而五環相扣則是代表著世界和平和友誼的象徵。

相傳奧林匹亞曾是古希臘人崇拜天神州宙斯的地方,那裡依山傍海、遠離塵囂,壟罩著一股神祕的氣息。由於當時希臘城邦崛起,每個城邦都希望有一種方式來宣示其優勢和強盛,因此會派出優秀的運動員參賽,在體育比賽中奪冠,為城邦贏得榮耀和聲望。在古代,奧林匹克的得勝者會被授予用野橄欖枝編成的葉冠,古希臘人認為,橄欖樹是雅典保護神雅典娜帶來人間的,是神賜予人類和平與幸福的象徵;是人類的最高榮譽,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現在已改由授予金、銀、銅獎牌,來表示對運動員的肯定和至高無上的榮耀,但凱旋還鄉受到英雄般的歡迎,這一點歷經近三千年仍然沒有改變。

在古希臘神話中,宙斯禁止人類用火,當時的人類就如同卑微的螞蟻,聚居在不見天日的的土洞裡,不能辨別冬天的嚴寒、春天的花果燦爛和夏天的豔陽高照、果實豐滿,於是天神普羅米修斯偷偷取回火種帶來人間,也因此觸犯宙斯,最終被鎖在高加索山的懸涯上,日日承受被惡鷹啄食肝臟的苦,即便只是神話,但「捨己為人」的精神也令人欽佩。而奧運中最令人為之動容的,相信就是點燃聖火的那一剎那,除了為奧運揭開序幕,也點燃了無數運動員的青春和努力,讓人有熱血沸騰、燃燒生命的奔放,同時聖火傳遞,也代表著運動精神如傳承火焰,生生不息且彼此相互輝映,同時紀念普羅米修斯的大愛精神。

、投入多但產出少的奧運經濟學

奧運對廣大百姓來說是最炙手可熱的賽事;對選手來說則是一生中最渴望的運動殿堂,但對主辦國來說卻是龐大的經濟負擔,除了宣揚國威外,其實是百害而無一利。想成為奧運主辦國,必須在十年前向奧委會遞交奧運申辦同意書,由於報名者眾多,最後由奧委會評估當地環境和設施等因素,最後再進行投票表決,好比說這次表定在2020年的東京奧運(因疫情延至2021年),實際上是在2013年就確認了。   

然而成為奧運主辦國後,可以說是惡夢的開始,因為主辦國必須要準備至少33種功能不同的大型建築物,包含游泳池、室內競技場、足球場、棒球場、室外田徑場和選手村等等,以上這些還須符合奧運規格、標準,除此之外,主辦國還須想辦法美化市容,例如道路拓寬、興建大型公園、專用人行道、改善交通問題和增設大眾運輸工具,甚至是進行「都更」、美化房屋,還有增設外文補習班,提升全國人民英文程度,除宣揚國威外也凸顯市容美化,更彰顯全民素質。

根據奧委會所公布的資料:2000年雪梨奧運花費69億美金;2004年雅典奧運花費160億美金;2008年北京奧運花費450億美金(史上最高);2012年倫敦奧運花費180億美金;2016年里約奧運花費200億美金;2020年東京奧運花費260億美金(因疫情延至2021年,光延期就至少損失30億美金,衝破300億大關)。

俗話說:「殺頭生意有人做,虧本生意沒人做。」但奧運可以說是特殊案例,即便動搖國本、勞民傷財,為了國家聲望、地位和意義上的象徵,各屆舉辦國,可說是在爭奪主辦權上下了血本和決心。但在奧運收入的部分,在奧運期間除了為數眾多的觀光客外,全球預估有大約15,000多名選手入境,加上加油團、醫療團隊、親友、教練等,他們食、衣、住、行或是購買紀念品、伴手禮等,門票的部分則是幾十塊美金至幾百塊美金不等,還有電視轉播的權利金、大型企業的廣告贊助和官方的紀念商品等等,這樣的收入是否能夠止血、回本呢?

根據目前歷屆舉辦國公布的資料,平均每場奧運最多只能回收60至100億美金,也就表示投資金額超過100億美金,都是入不敷出、血本無歸的,但除此之外,奧委會這個非營利組織,還會向主辦國收取金額不等的服務費,舉例來說: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奧委會大概收取總營收的4%,看起來是無傷大雅、九年一毛,但到了2016年里約奧運,奧委會竟然向巴西政府收取了高達70%的服務費,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三、奧運雖利於宣揚國威,但也會加重公民負擔、損及國家形象

事實上,里約奧運也被全球認為是近年來最糟糕的一場奧運,相比美國與中國,巴西的貧富差距極其懸殊,就算是在里約這種大城市,也存在著許多貧民窟,而巴西政府的解決方案,並非是把老舊房子進行翻新、都市美化,而是直接築起一道高牆,讓選手及觀光客從機場一路到飯店或比賽場地,是種「眼不見為淨」、「治標不治本」的作法,甚至當時還有貧民窟在奧運的重劃區裡,而巴西政府的做法竟是將那些住在貧民窟的人,趕到另外一個城市的貧民窟,導致當時多達八萬人離鄉背井、無家可歸,令人瞠目結舌、難以置信。

所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奧運帶來的經濟效應是弊大於利的,所以奧運經濟又被稱為低谷效應,甚至被學者戲稱、嘲諷為奧運陷阱,看似表面光鮮亮麗,實則暗地裡波濤洶湧,近20年來所有辦過奧運的國家,都發生短時間內失業率大增、經濟衰退等現象,差別只在於經濟復甦的速度,導致願意舉辦奧運的國家逐年減少,比如說2004年奧運就有11個國家同時競爭;2008年則有10個國家;2012年有9個、2016年7個;到2020年時剩下5個;下一屆2024年則剩下3個(已確認由法國巴黎舉辦),2028年則由美國洛杉磯舉辦。

科技先進、資源豐富且治安良好的國家,本就有源源不絕的觀光客,要利用奧運產生後續的效應,有一定的難度,如此「吃力不討好」的奧運,造成國家根本的動搖,如何妥善處理奧運過後帶來的「空窗期」,例如處理體育設施和建築、人民就業問題、廠商後續發展等,成為國家恢復經濟的重要課題,大家都知道國家擁有奧運主辦權,對於國家和國民來說是件光宗耀祖、至高無上的事,但在這「甜蜜的負擔」下,奧運似乎無形中已是國家與人民的重擔。盡管如此,各國仍是負重前行,寄望恢復以往經濟輝煌願景及塑造國家優質形象、宣揚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