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濟

高層不滿赴美上市 對滴滴的懲罰將遠超阿里

中國網約車平台公司「滴滴出行」

文/多維新聞

7月4日,中國網約車平台公司「滴滴出行」被中國國家網路訊息辦公室(網信辦)檢測核實,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問題,因而通知各應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並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嚴格按照法律要求,參照國家有關標準,認真整改存在的問題,切實保障廣大使用者個人資訊安全。

這距離滴滴出行公司美國上市僅5日。

對此,滴滴出行回應稱,堅決落實國家有關部門的相關要求,已於7月3日暫停新使用者註冊,並將嚴格按照有關部門的要求下架整改。已下載滴滴App的使用者可正常使用,乘客的出行和司機師傅的接單不受影響。

據接近中國金融監管層人士消息,「滴滴出行」App下架原因既有高層對國家及中國公民資料安全風險遭洩露的擔憂,同時也由於「滴滴出行」不顧監管層多次溝通,貿然赴美上市。消息稱,對於滴滴出行的懲罰力度將遠超阿里。

但與外界傳言不同的是,目前滴滴並沒有為赴美上市,作為交換將資料打包交給美國,中國政府一直對此進行有效監管。事實上,根據規定,中資企業赴美上市也是需要經過審批的。但是這並未消除高層對資料安全的擔憂——「一旦滴滴出行赴美上市成功,將會面臨美國的監管要求,勢必會讓中國國家和公民資料安全面臨不可控。這是存在極大危險的,違背國家安全」,一名中國監管層內部人士如此表示。

該內部人士稱,北京方面對滴滴出行下此「重手」,主要還是不顧勸誡貿然赴美上市。據悉,監管層曾與該公司高層進行多次溝通,不希望其去美國上市。這並非針對滴滴出行一家公司,2018年以來,對於掌握大量資料的網路平臺企業如阿里、京東、攜程、美團、滴滴,由於這些平臺大多涉及給類別國計民生資料,政府都不希望它們前往其他市場上市。近年中國金融監管層曾做過多輪視窗指導,引導已經在美國上市或赴美上市想法的企業回國或在香港上市。

不僅是阿里、美團這樣的巨頭回歸,諸如京東物流等分支業務也選擇赴港上市。資料統計,自2018年香港進行上市制度改革,已有13只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已經回歸的中概股中,消費、訊息科技、醫療保健等新經濟龍頭佔比超過90%。

但滴滴出行方面並未給予有效反饋,甚至特意選擇在中共百年黨慶之前赴美,希望能夠「先斬後奏」,此舉讓監管層更為震怒。事實上,該公司近年更是因為資料收集以及大數據「殺熟」被約談多次,不良記錄諸多。例如2019年11月,中國交通運輸部、網信辦等六部門聯合約談滴滴出行順風車業務;2021年4月,中國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和外匯局聯合約談滴滴金融,其中提及規範赴境外上市行為,規範個人訊息採集使用;2021年5月,交通運輸部等八部門再度對滴滴出行進行聯合約談,責成滴滴出行解決抽成比例高、分配機制不公開透明、隨意調整計價規則,以及網路貨運平臺壟斷貨運訊息、惡意壓低運價、隨意上漲會員費等問題。

對此消息人士稱,「給過(滴滴出行)很多次機會了」。一系列的「因」疊加,最終出現7月2日,中國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以防範國家資料安全風險為由,對滴滴出行展開安全審查,並且在審查期間暫停了「滴滴出行」新使用者註冊。兩日之後,中國網信辦一紙「責令」,將滴滴出行App全面下架。

近年,隨著中國國家安全範疇延伸,中國政府對於「資料安全」尤為重視,防範公民個人隱私被網路企業過渡操縱的局面出現,更何況被美國政府「操縱」。一旦美國政府通過中國在美上市企業,獲得大量中國公民、國土國防等資料訊息,將會對中國國家安全造成極大隱患。

「資料安全」不容小覷,應大力支持和引導有條件的大宗平臺企業在香港和內地上市。類似「滴滴出行」這種傲慢以及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的行為,需要得到警示,任意妄為勢必遭到來自監管層的嚴厲警告和懲罰。可以預見,中國政府將持續對這種背叛國家經濟利益的行為進行強力管控。

文章連結:滴滴|獨家:高層不滿赴美上市 對滴滴的懲罰將遠超阿里|多維新聞|經濟 (dwnews.com)

滴滴被下架 傳遞了一個重要訊號

文/多維新聞杭子牙


6月30日滴滴在紐約掛牌上市;7月1日中共百年黨慶;7月2日中國國家網路安全辦公室宣佈依照《網路安全審查辦法》,對「滴滴出行」實施網路安全審查,期間暫停新使用者註冊。

7月4日,靴子迅速落地,中國國家網信辦釋出通報,因為「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訊息問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規定對應用商店的「滴滴出行」APP實施下架處理。滴滴也因此而成為第一個依據該法被處理的大型網路科技公司。

鋪陳開來可以發現,以上時間節點絕非巧合,整個事件的內在邏輯,特別值得認真思索。

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北京和華盛頓都在精心下一盤影響深遠的大棋。(VCG)
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北京和華盛頓都在精心下一盤影響深遠的大棋

一個必須指出的事實是,在中美衝突已經白熱化背景下,像滴滴這麼優質的大型科技公司,不在香港或滬深IPO,卻到美國上市,就算沒有官方公佈的上述原因,在當前這個高度敏感的時間,也會令政府相關監管部門難以容忍。

我們注意到最近一段時間,很多原來在美國上市的高科技公司都回歸內地或香港上市的規劃,尤其是一些具有行業標杆意義的頭部高科技公司,這樣做是為了規避中美新冷戰結構下的不可控市場風險,同時也可以看做是一種政治表態。

從中國政府的角度來說,也有意通過促成這些優質高科技公司回歸內地或香港上市,這樣一方面可以降低對美國資本市場的依賴,鞏固國家經濟與資料安全,一方面也有利於打造中國的高科技資本市場,如科創板和香港市場,形成中國的納斯達克,服務於內迴圈戰略。

再一個,我們知道,那些在美國上市的中資概念股公司,其市場營收與利潤來源大多集中在中國內地,看一下這些上市公司的年報就知道,它們在中國內地的營收與利潤佔比普遍超過9成以上,包括滴滴。

那麼這些公司大量在美國上市,就等於通過資本分紅機制,把從中國市場獲得的利潤,轉移到了外國投資者手中,這非常不利於國內財富積累與二次分配。事實上很多年前,就有人指出這個問題,對很多中資公司在內地憑藉壟斷地位經營卻到美國上市大把分紅提出質疑,包括不少在美上市的大型央企。只不過在當時,中美關係比較穩定,內地還沒有科創板,中國也需要在國際資本市場募資的同時向西方學習市場經驗,所以這個問題被暫時擱置。

從美方的角度看,這也是美國在國際金融市場的霸權體現,它通過這種方式,像抽水機一樣,從全球各國市場抽取財富,從而鞏固了美國的金融霸權地位,助長了華爾街金融寡頭的貪婪。

滴滴此時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或許與當下的中美博弈大環境不相容。(路透社)
滴滴此時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或許與當下的中美博弈大環境不相容

在美國力量遙遙領先於世界各國的情況下,大家也不得不從實力現實出發,為了本國建設需要以及與美國關係考慮,屈從美國的金融霸權,尊重美國在國際金融市場的領導地位。

但是現在,情況已經發生根本轉變,一方面,美國在國際金融領域的「道德失範」已經很難再讓其它國家尊重其領導地位,特別是在國際疫情危機期間,為緩解自身危機,聯準會聯手美國政府枉顧他國危機,拼命「開閘放水」,藉助美元霸權優勢,趁機收割他國經濟果實,早已失去了一個領導者應有的風範,聯準會以及華爾街金融寡頭的貪婪早已天怒人怨。

另一方面,也是最關鍵的,美國在實力上的絕對領先地位已經喪失,而中國的實力卻在快速上升,就像中俄兩國政府說的「你們沒有資格再從實力出發與我們講話」。

與此同時,中美關係也已經深陷新冷戰對抗局面,進入了你死我活的鬥爭狀態,中國也沒必要再尊重美國領導地位,遷就美國金融利益。

在這種情況下,像滴滴這樣在業內具有標杆意義的高科技公司選擇在中國還是美國上市,就不僅僅再是企業自己的商業決定,而是被賦予了強烈的政治意涵和國家利益色彩。

有人說滴滴在這種情況下還到美國去上市,是還要去當人質,去資敵。資敵倒不至於,滴滴的投資人與決策層應該都不可能有那個主觀意願,他們主要還是企業國際化、估值規模、金融市場環境、金融便利性考慮,但在當前中美對抗的大環境下,這確實會產生很多他們意料之外的意涵,最起碼在政治上欠缺妥善考慮。

從中國國家利益來說,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促成這些頭部科技公司在內地或香港上市,或者是回歸內地與香港上市,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這樣中國資本市場就可以快速成長壯大起來,中國政府在中美鬥爭中也多了一個籌碼,大部分中國境內投資者特別是普通中國人,也多了一個投資與財富增值渠道,可以通過在資本市場購買或持有這些公司資產來積累財富。

特別是,在「房住不炒」的政策高壓線下,房地產回歸居住功能,正逐漸失去投資價值,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必須為社會上流動的錢找到新出路,在房地產之外為超發貨幣找到一個新儲水池,同時也改變原來以房產為居民主要財富構成的畸形結構,增加居民證券財富比例。

滴滴在中國內地或香港上市,更符合當下中國的整體利益。(路透社)
滴滴在中國或香港上市,更符合當下中國的整體利益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滴滴作為一家業務主要集中在中國內地的公司,而且是一傢俱有市場壟斷地位的網路高科技公司,在該領域高居「龍頭」地位,如果能在香港或滬深上市,其象徵意義與實際意義都不可低估。

相反,這個時候滴滴依照其投資人意願到海外IPO,就相當於是把通過市場壟斷地位從中國市場得來的利潤送進了海外投資者的腰包,主要通過中國境內市場投資獲益的境內機構投資者、國家隊和個人卻失去了這個投資渠道。

另外,這樣做,中國資本市場也失去了一家非常優質的公司,而且還可能帶來潛在的經濟與資料安全問題,如果未來中美衝突延伸到金融領域,美國就多了一個要挾中國的工具,這對任何一個已經和美國陷入新冷戰衝突的國家來說,都是必須考慮的事情。

說句不好聽的,在中美對抗已經白熱化的情況下,就算是「割韭菜」或「被割韭菜」,你也要留在國內市場「割」或「被割」,不能跑到美國去讓美國「割」。

文章連結:滴滴被下架 傳遞了一箇中美博弈的重要訊號|多維新聞|中國 (dwnews.com)

高層因兩個原因震怒 監管尚有後招

文/多維新聞

「滴滴出行」App被監管層認為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訊息問題而被應用商店下架。依據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而後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按照《網路安全審查辦法》,對「滴滴出行」實施網路安全審查,再由國家網路訊息辦公室通知應用商店下架。

《網路安全審查辦法》,由國家網信辦、發改委、工信部、公安部、財政部、央行等12個部委聯合制定的,於2020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滴滴出行是《網路安全審查辦法》實施以來的第一案。

此前,《獨家-高層不滿赴美上市-對滴滴的懲罰將遠超阿里》已披露,滴滴全然不顧監管層多次溝通,貿然赴美上市。其佐證在於,今年4月,滴滴已經遭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和外匯局聯合約談。在中國央行公示的約談紀要中,明確寫道「六是規範企業發行交易資產證券化產品以及赴境外上市行為。」

此外,兩個訊息來源透露,滴滴貿然赴美IPO惹監管層憤怒的原因有二。其一,「先斬後奏」。特意選擇在中共百年黨慶之前赴美,以為可以落袋而安。而整個上市過程,據悉是是高度保密的行動。佐證是,上海媒體介面新聞也曾報導,「滴滴上市的消息高度保密,甚至連員工都不知道」。

其二,監管層多次與滴滴溝通過程中,明確表達了對資料安全尤為重視,為此中央準備了諸多配套法規。事實上,目前事關「資料」這個第五大生產要素,只有「條例」、「辦法」,尚未及「法」。但《資料安全法》已經在2021年6月10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上獲得了通過。將於2021年9月1日起施行。對此,滴滴等平臺企業非常清楚。而滴滴此番行為顯得故意為之,趕在法律實施之前。

據悉,《資料安全法》是資料領域的基礎性法律。分別從資料安全與發展、資料安全制度、資料安全保護義務、政務資料安全與開放的角度對資料安全保護的義務和相應法律責任進行規定。《資料安全法》強調了建立工作協調統籌機制,確立了資料分類分級管理,資料安全審查,資料安全風險評估、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等基本制度。明確了相關主體依法依規開展資料活動,建立健全資料安全管理制度,加強風險監測和及時處置資料安全事件等義務和責任。也即是說,《資料安全法》一經開始落地,資料監管將更加嚴格。這也是滴滴貿然「闖關」之所在。

但顯然,滴滴「聰明反被聰明誤」。任何企業想投機取巧都肯定是不可為的。看似能躲過《資料安全法》,但《網路安全審查辦法》是另一條準繩。參照《網路安全審查辦法》,關鍵訊息基礎設施運營者採購網路產品和服務,影響或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應當進行網路安全審查。

中國政府素來非常重視國家安全。在十四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安全」一詞共計出現175次。其中,有14次與網路安全相關,5次與資料安全相關。由此可見,網路安全已成為國家、社會發展面臨的重要議題。

國家關鍵訊息基礎設施的安全問題事關重大不容挑戰。在資料安全以及隱私管理,國家顯然已經對資料有了不一般的另類認識,以及逐步建立保護資料經濟發展的思考。滴滴被實施審查整改也給全社會敲響了警鐘。7月6日,中國網信辦對運滿滿、貨車幫、BOSS直聘實施審查,這是繼滴滴而後的又三家。但,這也僅是一個開始。

文章連結:滴滴出行|獨家:高層因兩個原因震怒 監管尚有後招|多維新聞|經濟 (d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