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賜輪擱淺原因 沙塵暴遮蔽船長視線
文/羅樂
自由時報報導,
長榮海運貨櫃輪「長賜輪」(Ever Given)3月23日擱淺在蘇伊士運河,造成雙向航道阻塞,目前「長賜輪」仍未脫困,塞船情形已進入第3天,約185艘船正在等候通過運河,蘇伊士運河管理局表示,突如其來的「沙塵暴」遮蔽船長視線,以至於「長賜輪」偏航觸提擱淺。
綜合外媒報導,「長賜輪」阻塞蘇伊士運河已進入第3天,埃及當局多次企圖使用拖船導正,8艘拖船進行拖曳都無果,「長賜輪」仍在原地動彈不得,對全球貿易造成嚴重影響。
蘇伊士運河管理局(SCA)發言人則透露,一場沙塵暴遮住船長視線,強風同時將船隻吹離航道,才導致「長賜輪」擱淺。
針對事發原因,交通部說,根據航港局回報,長榮海運這艘船在航行途中因遇到42節側風吹襲而擱淺;而海事服務商GAC曾爆料,這艘船曾遭遇「全船停電」,因失去動力與操舵功能而觸岸,不過該船的技術經理BSM的發言人否認這項說法,初步調查已排除了任何機械或技術故障的跡象。
長賜號最佳脫困時機出爐 錯過恐再卡2週
另外中時報導,長榮海運巨型貨櫃輪「長賜號」3月23日意外於蘇伊士運河擱淺,至今仍無法脫困。海上救援專家指出,28或29日潮位達到高峰時,是「長賜號」的最佳脫困時機;若錯過這次機會,下次大潮要再等12至14天。
南非籍海上救援專家史隆恩(Nick Sloane)告訴《彭博》(Bloomberg News),這「絕對不是一起迅速的脫淺救援行動」;在天氣許可下,當局25日會繼續嘗試協助「長賜號」脫淺,可能會使用額外的4至5艘拖船;若還是失敗,則會將「長賜號」的壓艙水和油料排出,進一步減輕船隻本身的重量。
這位以主導2012年11.5萬噸豪華郵輪「歌詩達協和號」(Costa Concordia)打撈工作聞名,曾參與過超過100次船隻、飛機、鑽油平台、石油管線等救援任務的專家更指出,28或29日當地潮位達到高峰時,運河水位會上漲約46公分,將大大提升救援行動的成功機會。但他也強調,若錯過這次機會,下次大潮會需要再等12至14天,將導致當地「塞船」的狀況愈來愈嚴重。
另《彭博》也指出,以行動大膽聞名、曾參與2001年俄羅斯「庫斯克號」核潛艦(K-141)打撈工作的荷蘭「Smit Salvage」公司,已接受協助「長賜號」脫困的委託,旗下10人團隊已出發前往埃及。
排水量22.4萬噸、長400公尺、寬59公尺的「長賜號」23日疑似因40節強風外加沙塵暴,意外擱淺於蘇伊士運河;雖然船上人員與貨物並未傳出損失,但卻將這條全球海運要道卡死,目前約30艘船隻卡在該艦北方、3艘卡在南方,蘇伊士運河北部與南部入口一帶更還有數十艘船被困。
長賜號恐遭求償天價金額 成全球貨運最大賠償案
隨著長榮海運超大型貨櫃輪「長賜號」持續擱淺蘇伊士運河之中,《路透社》3月25日引述業界人士觀點,指出即使「長賜號」快速脫困,但身為全球前幾大的貨櫃輪,船上大量貨物、搶救過程的開挖費用、汙染費用,其船東與保險人仍恐面臨數百萬美元的求償金,也使該案成為全球貨運的最大宗賠償案。
報導引述保險經紀人看法,認為日本正榮汽船(Shoei Kisen KK)與其投保的保險人除恐面臨蘇伊士運河管理局(SCA)索償外,其他因長賜號擱淺而通行受阻的船舶,其船主也會主張收入損失並求償,估計賠償金將高達數百萬美元。
保險業界指出,通常像長賜號這種貨櫃輪,會為船體與機械損壞投保1至1.4億元;另據2位消息人士披露,長賜號在日本已經投保。至於賠償費用,首先是擱淺的搶救費用,則由船主與承保機械損壞的保險人承擔。海商法律師表示,「儘管沒有任何一艘船爆炸,但這恐怕是全球史上最大宗的貨櫃輪災難」。
其次,船上運載的貨物擁有人,與其他因長賜號而動彈不得的船隻上貨物貨主,都可向船舶保險人針對易腐貨物提出損失求償,或主張交貨延遲賠償。如果受影響的船舶數不斷上升,甚至可能出現整條供應鏈受大規模影響的問題。
再者,安聯全球企業及特殊風險指出,由於照片顯示挖土機大量挖掘運河兩岸的土石,屆時船主與保險人也可能遭求償運河損害。
不過,負責長榮保險賠償的大英互保協會(P&I Club),拒絕回應具體求償內容與金額,僅說明長榮投保涵蓋汙染與傷害賠償。另有業界人士透露,大部分的保險主張很可能透過大英互保協會的國際團體,以再保險的方式轉嫁出去。
目前約30艘船隻卡在長賜號北方,另有3艘則卡在南方;至於蘇伊士運河北部與南部入口一帶,還有數十艘船遭困。據估計,還有超過20艘載有原油與精煉品的油輪受困其中。
蘇伊士運河管理局(SCA)聲明表示,由於40節強風外加沙塵暴,讓這艘長400公尺、重達224,000噸的龐然巨物,喪失航行能力並擱淺,更可能讓全球海運中斷數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