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社會

「天然獨」為何憂慮大陸的「網紅統戰」

中國近期調整對台認知作戰,轉而擴大籌辦網紅、電商直播主培訓活動,並積極運用新媒體作為宣傳管道

文/多維新聞黃梁

據中國媒體報導,廈門北站雙創基地組建了新媒體部,為台青進行網紅培訓並舉辦兩岸青年網紅大賽,引起台灣方面關注。不僅台灣國安會與陸委會發出「對台統戰」的警訊,與競逐2024總統大位的趙少康也借題發揮,表示要組成「網紅國家隊」進行反擊。

台灣國安單位認為,陸方的相關政策是對台灣實施「認知戰」,利用台人慣用的社群軟體及新媒體進行宣傳,企圖以扶植台人的方式主導台灣網路輿論,新任陸委會主委邱太三譴責「這對兩岸人民觀感都不好」,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則反駁,兩岸網路直播交流活動是對台灣青年提供創業、就業契機,並批評民進黨的「謀獨」本性,使其害怕台灣民眾了解大陸的真實情況。

有些綠委對此不以為然,認為台灣年輕人不會被輕易「洗腦」,中方的做法終究徒勞無功,但也有人對此提出警醒,認為不能對大陸的文化統戰掉以輕心,趙少康則譏笑民進黨過於膽小,既然大陸要用網紅統戰,他也提議組建「網紅國家隊」,經由海選後免費培育一群台灣網紅,組成團隊到大陸比賽進行「反統戰」。

趙少康要如何組成「網紅國家隊」進行反統戰,其實大可不必深究,畢竟其本意只是為了蹭熱度和聲量,並非一個認真的政策討論。重點在於,不論綠營嗤之以鼻或憂心忡忡,都應正視在兩岸交流現實中,台灣早已是被文化輸出的一方,大陸做不做所謂的「網紅統戰」,都不會對整體趨勢產生影響。

不能否認的,太陽花世代的青年可能是台灣「反中」意念最強烈的群體,他們對於大陸的防備是全面性的,不僅止於反對馬政府時的「服貿協議」與對岸經濟捆綁,對於諸如影視、產品、用語乃至對岸民眾,可能都抱持程度不一的警惕心態,認為唯有隔絕對岸,全方位發展台灣的本土特色,才是「台獨」未來的出路。

太陽花世代涵蓋了整個80年代及90年代初的青年,當時的亞洲天王叫周杰倫,台劇《流星花園》火遍兩岸三地,《康熙來了》是最受歡迎的綜藝節目,在他們的生長曆程中,台灣正強而有力輸出其軟實力,雖然也會接受來自日韓及西方的文化輸入,但無需、也難以接觸對岸的文化浸染,「大陸」一詞可能都未曾出現在生活中,這也讓太陽花世代更容易以台灣文化為傲,且較不易受對岸影響。

經歷過太陽花運動影響的青年,大多對與大陸來往交流抱持較強警戒。(Reuters/VCG)
經歷過太陽花運動影響的青年,大多對與大陸來往交流抱持較強警戒

但隨著大陸軟實力的快速崛起及台灣的急速殞落,兩岸在文化輸出上早已逆轉,台灣年輕人拿著手機拍抖音、滑小紅書,在微博上追蹤大陸明星的最新動態,吃著對岸流行的零嘴,玩著大陸流行的桌游《狼人殺》,用起簡體字與大陸詞彙更是駕輕就熟,絲毫沒有違和。

這在太陽花世代看來或許極其荒謬甚至難以理解,卻實則再正常不過。更年輕的「抖音世代」不過是跟隨著時下最流行的事物,這與太陽花世代瘋迷周杰倫相同,差別只在原本引領流行的是台灣,現在變成了大陸,僅此而已。即便不追逐大陸文化或明星,舉凡南韓女子天團到NBA球星,都已接連登上陸綜,大陸極大程度上成為各方流行事物的聚集地,而不僅限於自身文化,且大陸字幕組對各國影集進行簡體字翻譯的速度之快,更使台灣劇迷們對這些「大陸因素」避無可避。

許多人認為,從太陽花世代之後台灣便走向「天然獨」的路線,自此沒有回頭路,但就此對「天然獨」畫下句號恐怕過於武斷,也忽略了兩岸在各方面所發生的變化,畢竟從前太陽花世代不曾有過的「大陸因素」,在新世代的生活週遭卻是無所不在,卻又極其自然。

台灣的年輕一代被戲稱為「抖音世代」,生長經歷已與太陽花世代有所差異。(中新社)
台灣的年輕一代被戲稱為「抖音世代」,生長經歷已與太陽花世代有所差異

文化影響不一定跟政治或國族認同有正相關,也不代表年輕世代不會一邊滑著抖音,一邊主張「台獨」,但至少在兩岸的交流與觀感上,不會像如上個世代那般抗拒厭惡,也在不自覺中與大陸有更多的共鳴與融合,而這顯然不是綠營或「反中」人士大聲疾呼或警告便能改變。

因此,面對大陸培養「台青網紅」的策略,台灣官方及綠營大可不必過度憂慮,抑或刻意營造出「被統戰」氛圍刺激台灣人的危機感,畢竟「文化統戰」早已在不經意間悄然成形,也是兩岸軟實力此消彼長下的必然結果,「台青網紅」多一個或少一個,並不會有多餘的影響。而在這樣的轉變下,誰又能斷定「天然獨」是在太陽花後劃下句號,亦或只是一個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