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啟動「百日接雨運動」:雨下到哪就接到哪
文/觀察者網張照棟
「抓住雨水,雨下到哪兒接到哪兒,啥時候下啥時候接。」
2月28日,印度總理莫迪在其每月的廣播講話節目「Mann Ki Baat」中,喊出了「百日接雨運動」(Catch the Rain)的口號。
印度媒體「The Sentinel」 報導稱,莫迪在廣播講話中說道:「在接下來夏季開始前的幾個月裡,是考慮儲水(water conservation )的最佳時機。」他呼籲民眾「做好一切準備」迎接雨季,充分收集「每一滴水」。
「幾天後,印度水利局將開始一項‘抓住雨水’運動,這場運動的信條是‘抓住雨水,雨下到哪兒接到哪兒,啥時候下啥時候接(Catch the rain, where it falls, when it falls)’。」莫迪說道。
莫迪還進一步表示:「我們將立即致力於這項任務,修復現有的雨水收集系統,清理村莊的湖泊和池塘,清除水流入水源的障礙。這樣我們就能最大限度地保存雨水。」
莫迪還在講話中頗為浪漫地為水念起了的頌詞:「對於人類而言,水是生命,是信仰,是人類發展之溪流……水是大自然對全人類的饋贈,注重水資源的儲備則是人們的共同責任。」
他甚至還表示,某種程度上,水比「守護神之石」(PARAS,the philosopher’s stone)更重要——這種傳說中的神器只能「點鐵成金」,但水卻能「賜予生命」。
據印度水利部官網介紹,在「百日接雨運動」中,各地都要檢查水壩、集水坑、屋頂雨水收集裝置等;清除貯水池裡的淤泥,以增加貯水池容量;清理水渠內的障礙物,以便把水從集水區等引至渠內。
此外,各地百姓要積極參與,修理階梯井(step-wells),把廢棄的鑽井(bore-wells)和不用的井利用起來,把水回灌到地下蓄水層。
為了保證「百日接雨運動」的順利進行,印度水利部要求印度各州在每一個行政區都要設立「雨水中心(Rain Centers)」。在接水運動期間,這些「雨水中心」將會有一個專門的行動電話號碼,每個中心會由一名工程師或者專門受過過雨水收集設施相關知識培訓的人員管理。這個「雨水中心」將作為技術指導中心,指導當地的人如何去收集保存雨水。
印度水利部稱,各地要努力使當地所有的建築物屋頂都安裝雨水收集設施,保證將落在建築物內的雨水最大數量地儲存在建築物內。這將有助於改善土壤濕度和提高地下水位。在城市地區,這種措施還能減少湧上道路的水量,防止城市洪澇的發生。
印度媒體稱,往年莫迪每到五六月份雨季時候,才會號召民眾做好接雨準備;而如今距離雨季還有三四個月,接雨的任務就已經下達了。
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為大量農民湧入首都,抗議印度土地新政的示威遊行還在繼續。提前宣佈接雨任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首都的壓力。
而另一部分原因則是印度的水資源匱乏問題正在逐年嚴重。
根據世界銀行2019年的資料,印度人口占全球總人口的18%,但印度水資源僅占全球水資源的4%。照此計算,印度人均可用水量約為1100立方米,遠低於國際公認的每人1700 立方米的水資源壓力閾值,並且接近每人1000 立方米的水資源短缺閾值。
印度《金融快報》稱,截至2020年,約82%的農村家庭沒有自來水供應,印度全國每年死于缺水的人數約20萬人。到2030年,全國40%的人口將無法獲得飲用水。
正是為了緩解用水困境,印度政府才會每年號召民眾做好雨季的接雨準備。
據悉,印度每年6月開始進入雨季,持續4個月左右。這段時間是印度各地收集雨水的黃金視窗期。
在城市,由於利用空間有限,民眾一般會在自家屋簷下加裝一些管道,將雨水導流到儲水容器中,作為儲備,隨用隨取。這類裝置一般只是作為日常用水的補充,可以節約公共用水,無法作為長期用水儲備。
而在印度偏遠農村地區,收集雨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事,通常都是由村裡的長者主持此事。村民會自己動手修建儲水設施。
這類設施原理很簡單:先挖一個深坑作為儲水池,水池內內壁用水泥加固。之後在儲水坑頂部修建一個有坡度的集水盤和蓋子。下雨時,雨水會順著集水盤的坡度流進儲水池。
而事實上,這樣的儲水設施並不能讓當地居民撐過長達8個月的旱季,他們只有不斷尋求尚未乾枯的深井,長途跋涉打水回家,以及等待政府每兩周才來一次的救濟水車。
為了解決用水問題,印度近年來不斷過度地開發地下水,這也導致水資源本就稀少的印度雪上加霜,印度數億民眾面臨著沒有水喝的困境。
而隨著氣候變暖及雨季降水量不足,很多湖泊、河流的水量都有所減少。在印度南部城市欽奈(Chennai),其最大的湖泊普紮爾湖(Lake Puzhal)在2018年的衛星圖像中還是一片深藍色,一年後的衛星圖像顯示,這片藍色幾乎看不到了。
此外,印度有限的水資源還面臨嚴重的污染問題。
央視新聞3月1日報導稱,根據資料統計機構statista1月14日發佈的資料顯示,2019年,印度有387個地區被硝酸鹽污染,70%的淡水源均被污染。
污染源主要是垃圾掩埋場、化糞池、洩漏的地下儲氣罐、過度使用的化肥和殺蟲劑,以及大量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等。同時,印度一些地區也沒有相應的汙水處理能力。
而印度的母親河恒河,每天都要排入10億加侖(約37.85億升)未經處理的污水和工業廢水,成為世界上污染最為嚴重的河流之一。
水資源短缺、水污染還給印度帶來諸多社會問題和民生問題。
CNN報導稱,根據印度國家犯罪記錄局的資料,每年有超過10000名農民和農業工人自殺,在2019年,這一數字是10281,相當於平均每天約有28名農民和農業工人自殺。這跟長達數年的水資源危機脫不開干係——由於氣候變化和水資源危機造成的農作物損失和破產,不少農民負債累累。
面對嚴重的水資源危機,印度政府也在採取行動。
除了前文所述的「接雨運動」外,印度2020年發佈了一項計畫,以使用運河水注入井和地下水庫等策略來保護和人工補充枯竭的地下水。
早在2016年,印度還實施了「河流互連」計畫,即通過建設水庫和運河的方式,將境內數十條河流互相連通起來,以解決乾旱、洪水和電力短缺等問題。
印度也一直在對恒河進行清理,2020年,世界銀行向印度資助4億美元用於治理恒河。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總理莫迪曾承諾,到2024年要為每個農村家庭提供自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