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生活社會

西方看上海抗疫:人們成了災難性政治實驗的一部分

疫情爆發後,上海已封城多日

文/美國之音文灝

新冠變異毒株奧密克戎在上海爆發。儘管奧密克戎的嚴重性遠不及過去的德爾塔等變種,但上海依然採取了嚴格的「清零」措施,封鎖城市,禁止居民外出,引來民生哀怨。在一些美國觀察人士看來,上海的抗疫行動不僅是為了壓制病毒,更是被中國當局加上了一層政治運動的色彩。

目前身處上海的《經濟學人》駐華記者唐·韋恩蘭德(Don Weinland)在推特上描述了他的生活現狀。他表示自己居住的賓館已經沒有飲用水,網上的送水上門服務也已經暫停。但同時,他發現中國官媒卻在表揚政府對此輪疫情的有效管控。

「很難不讓人覺得,這裡的2千5百萬人成了某種災難性政治實驗的一部分。」 他在一條推文中寫道。「官媒為自己喝彩的同時,居民們在受苦。」

自封城以來,社交媒體上,許多上海人對於嚴格禁足、不穩定的食品供應或缺乏食品、匆忙設立的隔離中心裡糟糕的衛生條件和人員配備不足表示不滿和沮喪。

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楊大利在推特上表示,居民們的反應是上海市政府過激抗疫措施的結果。

他寫道:「上海的專家們和大多數公眾明白,對接種疫苗的人來說,奧密克戎感染的嚴重性很輕。在這種情況下,封城和將感染者強迫隔離在惡劣的環境下,導致的反抗並不令人驚訝。」

4月3日,中國副總理孫春蘭赴上海視察時強調,「要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猶豫不動搖」。

在中國問題專家利明璋(Bill Bishop)看來,孫春蘭的到訪顯示上海的情況可能已經失控,中央政府不得不介入。

楊大利則分析稱,中央的介入意味著上海疫情已不再是一場地方危機,而是被添加了一層更大的政治寓意。

「在習近平的批准下,中央領導層已經直接參與了對封城的執行。這不僅是對上海,也是整個中國‘動態清零戰略’的關鍵時刻。」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黃嚴忠認為,中國對待上海疫情的方式將是中國對待全國疫情方式的指示標。

「社交媒體上正在流傳(中國)副總理孫春蘭在上海的講話,」 他寫道。「那就意味著中國直到疫情結束前都將持續執行‘清零’(解讀:不開放)政策。」

近日,中國社交媒體上廣傳一些視頻和消息,指上海當局強行把檢測呈陽性的嬰幼兒與父母分開隔離。一段視頻畫面顯示,大批嬰幼兒被放置在一個大廳內,每張小床上擠著多名嬰幼兒,一個出生不久的嬰兒幾乎被床單蓋住了臉,另一個約1歲多的幼兒站在那裡哭泣。

美國評論人士章家敦(Gordon Chang)批評了上海的一系列不人道抗疫措施。

他表示:「中國在上海的‘清零’措施其本質是極權主義,結果也會適得其反。我們可以猜測,這個政權更關心的是對社會的控制,而不是對疾病的控制。」

和2020年的武漢疫情一樣,中國官方在控制疫情的同時,也在控制著有關疫情資訊的流通。一些反映居民生活現狀和困難的報導在發表後很快被刪除。

「如此之多有關上海的文章和貼文被審查。」 中國問題專家利明璋寫道。「我剛才想讀《財新》一篇關於社區居民簽署聯名信表示不想被集中隔離的文章。已經被「404」不可見了。」

和其他中國媒體相比有著相對較多報導空間的《財新》受到了美國同行的表揚。

「對《財新》記者投以巨大的敬意,」 《華爾街日報》中國部副主任李肇華(Josh Chin)表示。「他們報導了上海最大養老醫院裡被掩藏起來的死亡數字,他們也明白這篇報導一定會被審查。文章只存活了一個小時。」

連結:西方观察人士看上海抗疫:“人们成了灾难性政治实验的一部分” (voachinese.com)

上海封城措施空前 外國專家怎麼看?

文/RFA

中國新冠本土疫情持續擴散,而上海作爲疫情最嚴重地區之一,已進入全面封城狀態。官方堅持的所謂「動態清零」政策,不僅嚴重衝擊經濟,更令民衆生活陷入困境。對於上海的空前封城舉措,外國防疫專家們怎麼看呢?

根據上海市衛健委4月4日通報,上海在前一天,新增425例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和8581例本土無症狀感染者。目前總共約有七萬例感染者,超過九成爲無症狀感染者。但官方依然堅持「動態清零」政策,3日全市進行抗原檢測(快篩),4日全市核酸檢測。而在此之前,上海以黃浦江爲界,已對浦東和浦西分別進行封控管理。

對於上海爲遏制疫情采取的嚴厲手段,美國防疫專家是如何評價的呢?

清零政策不可持續 只是延長痛苦

「我從一開始,就認爲中國的政策是錯的。」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傳染病專家阿麥施-阿德嘉(Dr. Amesh Adalja)告訴本臺記者,「他們採取的措施是不可持續的,這對於永遠不可能被徹底消滅的病毒而言,是完全不可持續的。他們只是在把這種痛苦延長了。」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擁有美國排名頂尖的醫學院,阿德嘉醫生也是該校公共健康學院健康安全中心的高級研究員。他認爲,此刻中國政府應該做的是,採取目標性的應對措施而不是徹底封城;應該採取精確的「測試、跟蹤、隔離」方式;同時需要對高危人羣增加施打疫苗,以保護醫院系統順利運作。他批評中國政府,「這些他們都沒做,而是不斷地重複其錯誤做法。除非他們能拋棄清零政策,否則他們就無法擺脫疫情。」

林力圖也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健康學院,是健康政策與管理系專家,同時也是馬里蘭州州參議員。他強調,在防疫和維持城市運作上,政府要有一個正確的平衡。因爲全面封城是非常難以實現的,而且很可能並無法達到想要的目標,強制隔離也未必能達到理想效果。

「病人能夠復原的最好地點,通常是在家隔離,如果可以的話。同時要注意,封鎖整個城市或社區造成的干擾非常大,要做的就是取得正確的平衡。」他說。

堅持「動態清零」與「病毒不可能根除」

據新華社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4月2日到達上海,並與專家座談,考察方艙醫院等地。她強調,要堅持所謂「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以快制快,遏制疫情蔓延。

與此同時,上海官方的嚴厲封城措施也已引發民衆的強烈不滿。上海知名記者、曾任《上海經濟報》(即後來的《第一財經日報》)和《上海商報》副總編的陳季冰在網上撰文,直指上海的所謂「全域靜態管理」是在封城下實施的「計劃經濟」模式,是防疫過程出現混亂的癥結點。

對於中國的強制「清零模式」,傳染病專家阿德嘉認爲,應對新冠病毒首先必須認識到它無法根除,唯一辦法就是減弱其傳染的嚴重性,不要讓醫院系統崩潰,並提高民衆免疫力:「美國和很多其他西方國家,透過施打疫苗和接觸病毒而產生的高度免疫力,就足以讓新冠病毒無法對醫院構成過大負荷。」

他認爲,中國情況完全不同,官方一方面追求「清零模式」,但同時疫苗接種率卻很低,尤其是在高危人羣中,如老年人。而且,他們使用的疫苗也遠不及歐美等西方國家的有效。

與此同時,奧密克戎變種病毒目前已對上海龐大的老年人口構成嚴重威脅。上海至少已有兩家大型老年護理機構在院內爆發疫情。據《華爾街日報》披露,上海最大的東海老年護理醫院至少有一百名病人檢測結果呈陽性,還有許多病人已經死亡。

健康政策專家林力圖也爲中國的狀況感到擔憂,尤其是中國國產疫苗對抗新冠變種病毒有效率很低:「當中國的疫苗,如科興疫苗不太有效,同時社區被大面積封鎖,人們無法因接觸過病毒而產生自然免疫力時,這是很危險的組合,讓很多人的健康處於危險之中。」

對於疫苗問題,美國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孫韻曾公開表示,中國堅持使用國產疫苗而不願從外國進口效果更好的mRNA疫苗,是因爲這涉及到背後的巨大利益集團,因此很難改變。

「方艙醫院」與「自願隔離」

4月2日晚,位於浦東新區的上海最大方艙醫院交付驗收,牀位超過一萬五千張。4月3日,上萬名外地醫護人員也相繼抵達上海,部分就入駐在方艙醫院。不過,近日來網絡流傳很多視頻顯示,倉儲建成的方艙醫院不具備隔離條件且缺醫少藥,管理混亂,甚至食物供應都成難題。

與中國相比,林力圖說,在美國也有很多爲新冠病毒而建立的臨時隔離設施,但人們完全是自願前往,而非政府強制,條件也不可同日而語。

傳染病專家阿德嘉還指出,中國在應對感染者方面非常激進,即使是患者病狀很溫和,都要隔離到方艙醫院或者住院治療,而不能在家隔離。他認爲,中國採取的標準很可能和其它國家不同。

談到未來中國應該如何改變政策,阿德嘉說,「中國應該鼓勵施打疫苗、採取抗病毒藥、如單克隆抗體藥物、居家檢測,所有這些措施。」

連結:上海封城措施空前 外國專家怎麼看? — 普通話主頁 (rf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