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社會

2022年烏克蘭人目標——活著,有飯吃

烏克蘭街頭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薛凱桓

烏克蘭已經邁向了2022年,但前景並不樂觀。

除了讓人擔憂的邊境問題,對於烏克蘭民眾來說,能不能在2022年填飽肚子成了一個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目前,烏克蘭國內幾乎所有的食品價格都在上漲,在烏國內農業生產發展良好的同時,進口農產品卻逐漸替代了烏克蘭的本土農產品,向民眾供應的農產品品質也大幅下降。這是烏克蘭官方的說法,但親西方的非政府組織卻仍在粉飾太平。

民以食為天,烏克蘭的農業生產和糧食供應究竟如何?透過烏克蘭我們也可以管中窺豹,看看疫情之下的世界糧食供應究竟遭受了什麼樣的打擊,也可以借此瞭解非政府組織在此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俄羅斯敘事」

參考聯合國所製作的「饑餓地圖」,烏克蘭目前有460萬人(約占其總人口的10%)沒有獲得正常生活和身體健康所需的足夠營養。22.9%的5歲以下兒童患有慢性營養不良,急性營養不良者占兒童總數的8.2%。而根據2019年的資料,烏克蘭超過20%的5歲以下兒童因營養不良而發育遲緩,近7%的兒童因營養不良而導致過於消瘦,5.6%的兒童因營養不良而導致超重。2021年夏天,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表示,烏克蘭有1110萬人面臨糧食嚴重短缺,總短缺量為980萬人的口糧,這是整個歐洲最糟糕的情況。

與此同時,全球糧食安全指數(GFSI)的資料顯示,烏克蘭的該指數為98.4分(滿分為100分)。也就是說,烏克蘭生產了大量糧食,但烏克蘭公民卻無法獲得足夠的食物。

這種悖論的主要原因是農業寡頭不受控制的出口活動。他們以農產品出口換取美元獲利,並以貶值的烏克蘭格裡夫納向工人支付工資和向國家徵稅。情況類似的還有印度,但不同的是,印度需要出口糧食以換取外匯,而烏克蘭的農業出口純粹是寡頭盈利的一種手段。

這種說法遭到了烏國內非營利組織StopFake的攻擊,後者是一家活躍於Facebook並與烏克蘭右翼激進組織關係密切的「事實核查機構」。該非政府組織認為,這種說法是「俄羅斯的宣傳敘事」,烏克蘭並不存在農業寡頭,更沒有從事將所有可能的農產品出口到國外的業務。但問題是,到2021年年底,這種所謂的「俄羅斯的宣傳敘事」由烏克蘭的食品生產商以及以土地政策部為代表的烏克蘭政府自己證明了。

根據烏克蘭土地政策部2021年12月3日發佈的主要農產品及其加工產品平均價格水準的資料,小麥(按類別)比上年上漲12%至17%,玉米(以下資料皆為價格漲幅)15%,穀物18%,蕎麥31%,牛肉20%,豬肉18%,牛奶18%,禽肉26 %,黃油14%,葵花油 46%,糖29%,捲心菜60%,胡蘿蔔42%,甜菜70%,洋蔥59%。

同時,該部在12月24日發佈的「烏克蘭穀物、豆類和麵粉出口」表中顯示,小麥出口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26.8萬噸,但國內的小麥供應量減少了18.5萬噸。價格在漲,出口也在增長,但國內的糧食供應卻在減少。

在一份關於2021年烏克蘭農工業綜合體狀況的報告中,烏克蘭土地政策部表示:

1. 年末農產品指數為117%,即農產品產量比去年增加了17%。

2. 烏克蘭19個地區農業生產出現增長。

3. 農業播種面積2839萬公頃(去年為2815萬公頃)出現了小幅增長。

4. 農產品產量普遍都在增加,例如穀物產量增長了9.2噸每公頃,甜菜為47.1噸每公頃(甜菜是價格上漲幅度最高的農產品,為70%),葵籽為6噸每公頃等。

這種情況對農業出口來說當然是大好事。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烏克蘭居民將擁有質優價廉的國內本土食品。生產了更多的農產品,為什麼烏克蘭自己的糧食價格會大幅上漲?因為農產品出口在烏克蘭經濟結構中的比重為出口總量的38.3%,出口農產品的大部分是穀物(占43.4%)和油類(占24.5%)。

隨著政治動盪和東部的戰爭,烏克蘭人正面臨著貧困,物價急劇上漲,貨幣崩潰,國家幾近破產

農業出口如何運作

因此,農業寡頭拿出糧食換取美元填滿他們的口袋,然後他們將它們交給私人銀行以換取貶值的格裡夫納,即產生不平等交換,這是世界資本主義國家間分工中受壓迫經濟體的典型特徵。格裡夫納年復一年人為貶值的事實,被經濟學家在日復一日的鼓噪下不斷地「落實」。

根據各種貨幣的購買力平價指數來測算的話,2021年,烏克蘭格裡夫納被低估多達61%,其在全球最被低估的貨幣排名中位列第五。因此,烏克蘭的農業出口寡頭用一部分在國外賺取的美元兌換的格裡夫納,比他們在實際的等價交換中應該得到的要多得多,這給了他們以廉價的本國貨幣來支付稅款和工資以賺取差價的可乘之機。他們會將剩餘的美元提取到離岸帳戶,以進一步降低格裡夫納匯率(國民經濟中的美元越少,國民對它們的需求就越大,並導致美元進一步升值)。

支援寡頭的烏克蘭當局也在做同樣的事情,出口換取的美元被他們用於購買各種外國的證券(此外,烏克蘭當局還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其他外國債權人的債務利息的形式將換取的美元返還給國外)。結果,烏克蘭的國民經濟把大部分生產出來的產品都給了國外,為此花費了大量的自然資源、生產資料、人力,並收回了不等量的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的美元被返還給了出口物件以換取各種商品和結清債務。

這種經濟模式,稱之為半殖民地模式一點都不過分。這其中有一個「哪怕不生產穀物,也要生產麵包」的悖論。如果烏克蘭的食品成品不是用於出口,而是用於國內市場消費的話,以烏克蘭的土地稟賦和品質,要做到價格低廉並不難。

但由於烏克蘭不生產自己的高科技設備,因此必須以美元購買國外的設備,那就必須「生產麵包」即食品成品以出口換取美元。如此循環往復,以出口農產品換取美元的模式就不可能結束,烏克蘭人民也就難以享受到價廉的農產品。

現代農業高度依賴能源、機械、良種的事實時刻困擾著烏克蘭,如若沒有疫情,烏克蘭尚可維持,但在疫情愈發嚴重的當下,勉強遮羞的烏克蘭終於逐漸難以支撐了。

能源資源的日益昂貴在嚴重打擊著烏克蘭的食品生產——更何況烏克蘭的大部分能源供應都掌握在個別寡頭手中,而烏克蘭的能源供應則必須以高價從俄羅斯購買。

俄烏關係的日益惡化決定了現在的烏克蘭難以購買到低價的能源,這再次回到了「麵包悖論」。烏克蘭的「麵包」被生產出來,但在烏克蘭的國內市場上幾乎不可能用格裡夫納買到價廉的本土農產品,因為它們都要被用於出口換取美元。這意味著烏克蘭必須在國外一次又一次地以廉價的農產品換取稀少的美元來購買高價的能源。結果,烏克蘭的國內食品生產商為了購買能源,外匯儲備日益乾涸,成本日益上升。為了減少損失,烏克蘭的本土食品生產商也只得不斷提升價格、降低品質,如此循環往復。

如果這是「俄羅斯敘事」,那姑且就算是「俄羅斯敘事」吧,但這與客觀現實顯然是一致的,烏克蘭食品生產商離不開俄羅斯的「陰影」。能源價格稍有變動,烏克蘭的食品生產商就會傷筋動骨,這個是客觀事實,不會因「俄羅斯敘事」而改變什麼。

疫情所造成的能源短缺的影響正在井噴。烏克蘭食品生產的成本高昂問題日益突出,全烏克蘭麵包師協會擔心明年麵包的價格將會漲到為每條40格裡夫納。從烏克蘭土地政策部的報告中可以看到,烏克蘭的糧食收成非常可觀,但一是收割的小麥只有40%的品質能夠生產麵包,二是因糧食出口造成烏克蘭國內沒有本土麵粉供應的情況已經持續很長時間了。

原材料、能源成本雙雙大漲的前提下,成品食品的生產情況越來越岌岌可危。這些結論都是對烏克蘭土地政策部報告的具體解釋,該部的資料顯示烏克蘭的小麥出口增加,而麵粉出口下降。烏克蘭的麵粉生產因成本上升也正在變得無利可圖,而且這個趨勢還在繼續並蔓延到其他的食品生產中。

「Ukrkondprom(烏克蘭的糖果、咖啡、茶等食品製造商的協會)」的負責人亞歷山大·巴爾迪紐克最近宣佈,由於原材料和能源資源的超高價格,協會旗下的糖果工廠將暫停部分品種的生產,從2022年1月起,如果情況沒有任何變化,其旗下糖果工廠的生產活動將被迫完全停止。若想繼續維持生產,2022一年內的糖果價格將不得不上再次漲40%(儘管他們在2021年已經上漲了25%)。據巴爾迪紐克介紹,過去一年,烏克蘭的糖果進口量增加了30%,甚至波蘭也在擠壓烏克蘭本土產品的生存空間,因此許多人不得不在出口方面採取消極措施,比如抵制進口產品,以免失去市場。但很明顯,這種飲鴆止渴的消極行為是不可持續的。

Molochny Alliance(主打乳製品生產)公司決定通過將牛奶的採購價格降低10%並提高相應的銷售價格以擺脫這種局面。Gradliya葵籽油生產公司的所有者斯坦尼斯拉夫·塔辛聲稱,儘管統計資料顯示葵籽產量有所增加,但在新年期間,商店貨架上的葵籽油價格將超過每升100格裡夫納。原因嘛,自然和上文中諸多食品生產商是一樣的。

造成的結果就是,烏克蘭人民無法購買足夠數量的營養多樣化優質食品,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錢來購買,也因為根本不存在這種營養多樣化且優質的食品。因此,人們不得不用大量會導致營養不良、廉價且並不怎麼健康的替代食物——如通心粉等來填飽肚子,可怕的是,就連通心粉的價格也正在飛速上漲中。這種可怕的狀況反映在上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出具的報告中。

誰在否認事實?

因此,我們已經有了充分的事實證據來證明非政府組織StopFake的諸多言論是在掩蓋真相、否認事實,任何有自尊的人都無法再將該組織視為可靠資訊的來源。

事實是,曾為ABC、CBS、NBC和Fox等電視臺工作了半個世紀的美國電視記者、19項艾美獎的獲得者約翰·斯托塞爾曾對Facebook提起訴訟,理由是他的資料中莫名地出現了虛假資訊。美國的非政府組織Science Feedback——Facebook的所謂「事實核查組織」之一,與StopFake相同,其在斯托塞爾的資料中加入了斯托塞爾為該組織「事實核查員」的身份。

在後續的調查過程中發現的事實更令人無語——該非政府組織甚至沒有查看斯托塞爾發佈的視頻就自作主張添加了該虛假資訊。Facebook給出的解釋是,該決定是該組織自主根據視頻標題做出的。即斯托塞爾無論喜歡與否,這種非政府組織只需憑藉「價值觀」就可以直接「賦予身份」。

為了避免在法庭上失敗,Facebook的律師們想出了如何幫助Facebook逃避責任的辦法,但同時他們徹底地破壞了「事實核查組織」的聲譽。由於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規定了對虛假資訊的誹謗訴訟的管轄權,而不是處理意見,更沒有規定「主觀價值判斷」的責任,所以Facebook的律師可以表示,事實核查組織給不相關人士所貼的標籤只是事實核查組織的主觀意見,表達了他的人生觀,並沒有達到違法的程度,而美國法院也認同了這一說法。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Facebook可以根據所謂事實核查組織出於政治動機的主觀原因來刪除帳戶或憑空「安插身份」。實際上所謂「事實核查組織」的活動與「可靠性」三字根本無關。這意味著,StopFake這個非政府組織對烏克蘭「饑荒」所謂的捏造事實和「破壞」烏克蘭政局穩定的指控,完全是基於該非政府組織「專家」的個人政治傾向。但筆者就有不同的看法,StopFake才是真正破壞了烏克蘭的穩定,為了外國的利益歪曲了資訊和宣傳的那一個存在。

我們知道這一點,但現在非常重要的是,美國法院已經確立了這一事實「不違法」,這實在是過於魔幻了。

在這些非政府組織否認事實的同時,飽受苦難的烏克蘭進入了新的一年。食品價格急劇上漲的態勢仍然看不到頭,許多食品製造公司面臨倒閉的嚴重威脅。民以食為天,烏克蘭的未來如何,顯然已經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

另附新聞一條:烏克蘭國家糧食公司(GPZKU)沒有資金償還中國進出口銀行的貸款,烏克蘭經濟部已經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這一貸款的支付時間是2022年1月。但該公司目前沒有錢。烏克蘭國家糧食公司代理負責人瓦西裡·科瓦連科說,現在他正與高層管理人員一起努力制定合理的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但問題的艱難複雜程度超出了想像。

或許新的一年,烏克蘭人的目標只能是「活著」這麼「簡單」了。

連結:薛凯桓:2022年乌克兰人目标——活着,有饭吃 (guan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