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社會

中國官方通知觸發全國搶購 誰在製造恐慌?

安徽省會合肥發給民眾的應急包

文/ RFA

本週二起,中國各地超市出現罕見搶購食品潮,甚至有人在家準備小型發電機,以應對官方所稱的「突發情況」。學者認爲,中國民衆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盲目跟從官方指引造成這次混亂。

中國商務部本週一晚間(11月1日)發出通知,鼓勵每一個家庭「根據需要儲存一定數量的生活必需品」,以應對「突發情況」,有人猜測這是爲戰爭作準備。在中國東部對江蘇常州、揚州及宜興等地,居民搶購潮尤爲激烈,有人一次搶購600斤大米。記者記者獲得多段視頻顯示,在江蘇某超市,大批顧客正在搶購大米,頭推車裝滿一袋袋大米、一瓶瓶食用油:「哇乖乖,這些人搞什麼……這麼多人搞什麼,搶購啊」。

多地工商局呼籲民衆不必過度緊張

週三搶購浪潮繼續蔓延。據官媒報道,北京部分超市出現糧油等物資購買高峯,該市工商局稱,目前北京供應貨源穩定,完全沒有必要囤積物資。其後,搶購潮蔓延至中國各地。重慶、河南鄭州及安徽蚌埠等多地亦出現搶購的人龍。多地工商局呼籲民衆不必過度緊張,無需盲目囤貨,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另有人在家囤積了大量應付戰爭環境的物資,比如照明燈、蓄電池、小型發電機、飲用水,甚至小型發電機。一網民通過視頻介紹他儲備的應急物資:「來我家裏的儲藏室看看,像這樣的21型罐頭,每一個3斤重,保質期是3年,我存了大概45罐。水,今天臨時多儲備了30瓶5公升的,然後主要是應付斷電後對電力儲備,一個0.6度,一個1.3度都可以接駁兩千瓦的太陽能板鋰電,煤氣罐存了大概五十多罐,尤其這個柴火爐,燒柴還能發電。」

評論 : 長期接受單一信息的百姓欠缺獨立思考的能力

對此,時事評論人士王正週四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說,中國商務部的通知原本是爲了提升民衆的愛國主義熱情,恐嚇打台灣。但大陸民衆信以爲真,於是搶購物資謀求自保。他說,長期接受單一信息的百姓,欠缺獨立思考的能力:

「大部分這種宣傳只是引導,不去思考。只要(政府)一發文,就瘋了一樣去搶購。現在很多人覺得遇到了危機,第一要解決食物問題。如果真的出現了戰爭,你買的這些食物可能無法加工成熟食,大米需要水和火才能煮熟,但是打仗後,當局首先控制電力,限電,其實是控制水,可能斷水。所以中國人缺的第一是思考。第二是生存能力。」

對於這次搶購潮,官方的解釋主要有兩點,一是可能受外界過度解讀商務部印發的《關於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場保供穩價工作的通知》的影響;另一個則是市民對新一輪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擔憂。而網民質疑當局製造恐慌氣氛。還稱,兩天前商務部叫居民儲備生活必需品,現在又說「沒有必要囤積物資」,可謂朝令夕改。

揚州居民凌真寶批評政府的政策反覆無常。他對記者說:

「疫情反反覆覆,時不時的封城封社區。台海的緊張關係,網上各種消息滿天飛導致民衆對生活物資可能短缺的擔憂,引發了搶購潮。商務部的一紙通知起到推波助瀾作用,放大了老百姓的恐慌情緒。」

近日中國微博出現有關台灣民衆儲存戰時物資的不實消息,並有大批視頻營造台海熱戰威脅的氛圍,但沒想到中國出現了搶購物資的真實場面。凌真寶說,接下來中國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疫情所帶來的產業鏈轉移,外資撤離、經濟增長速度進一步放緩以及高失業率和高稅收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