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社會

年輕人為什麼「躺平」? 官媒為何炮轟?

中國年輕人中刮起崇尚「躺平主義」的旋風

文/RFA

最近,中國年輕人中刮起崇尚「躺平主義」的旋風,強調少工作、不買房、不購物、不結婚生子,降低生活欲望的態度,在網路上引發巨大反響,也引起一些官媒抨擊為「毒雞湯」,批評躺平可恥。其實,「躺平主義」並非某些人眼中不求上進的代名詞,其背後有更深層的社會問題。

「何苦呢?付出那麼高的成本,就只能得到跟原來一樣,甚至更差的體驗!」

「關鍵問題是,沒人敢坐下來啊!」

熱播的電視劇《小捨得》描繪中國式家庭的普遍焦慮,道出眾多家長苦心積慮栽培孩子的心聲,加上「內卷」、「雞娃」的新流行詞相繼出現,前者強調在社會上需要具備高度競爭力,後者描繪中國父母望子成龍的心境。另一方面,「佛系」、「鹹魚」等相反理論也在網上發酵。最近一篇名為《躺平即是正義》的網路文章在中國年輕人中間走紅,引起許多共鳴。

文章作者寫道:「兩年多沒有工作了,都在玩沒覺得哪裡不對」,生活壓力主要來自於比較競爭,引發許多年輕人附和,「躺平學」在網上走紅,強調不買房、不買車、不結婚生子、不消費,維持最低生存標準的狀態。

中國金融學者賀江兵認為,「躺平主義」代表了一連串的社會問題,包括民營企業規模縮減、人口老齡化壓縮年輕人就業空間、家庭開銷日益增加之際,每天上午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每週工作6天的「996」長工時文化,卻無法造就年輕人成功。

「不要結婚生孩子了,哪敢生啊?你再怎麼奮鬥也是階層固化,再怎麼奮鬥,無非就是搞個‘996’,也就累了。種種原因導致這樣不結婚、不生孩子、不消費、不買車……這樣的生活。「賀江兵說。

不過,「躺平主義」很快成為中國官媒抨擊的對象,《南方日報》日前發表一篇標題為《躺平可恥,哪來的正義感?》的文章,呼籲年輕人要對未來抱有信心、要奮鬥,並指長期浸淫在「喪文化」的語言框架中,就會沾染上消極的情緒。此外,湖北電視經濟頻道也發表了評論稱「認命可以,躺平不行」。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長聘副教授李鋒亮更是發文批評,「內卷」說明社會是可以通過競爭獲得上升機會,年輕人「因不喜歡內卷,就選擇躺平,是不負責任的」,並說「躺平」對不起父母、對不起納稅人。除此之外,共青團微博5月27日也發文號招年輕人「不負使命,不負家國」,不要「躺平」。這遭到廣大網友抨擊年輕人選擇躺平是受到資本壓迫,「為國家賣命可以,為資本賣命不行」。

賀江兵告訴記者,中國官媒如此大做文章,因為「躺平族」對於經濟社會發展有很多不利影響:「消費者是拉動經濟發展一個最主要的方面,但年輕人沒錢就不消費,這樣勢必對經濟起不到拉動作用,還有如果不去幹活、沒動力投資,對經濟發展是不利的。」

根據新浪財經調查的資料,2020年北京工資中位數是6906元人民幣,上海工資中位數6378元人民幣,而一二線城市龐大的消費支出卻讓年輕人叫苦連天。根據中國房地產公司貝殼找房在5月27日發佈的一篇報告指出,房價收入比最高的3個城市分別是深圳、北京、上海,而在深圳居住的普通居民家庭,不吃不喝需要27年才能夠買得起一套房子。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程方平認為,雖然「躺平族」大多為年輕人調侃自己的用語,而非普遍現象,但在如此的社會情緒下,政府及媒體須有更積極的引導。

「雖然是調侃,但是作為社會,應該要看到這些苗頭,幫助年輕人可以更好地實現自己理想。」程方平說。

在「躺平主義」 反傳統、不焦慮、不內卷的選擇背後,逐漸浮現的是現代中國年輕人面臨的壓力與困境,他們帶著消極反抗的心態,含蓄表達對社會現狀的不滿。

「因為不喜歡內捲就躺平是不負責任的」,清華副教授這話引爭議

文/觀察者網

今天(28日)上午,#清華教授稱躺平態度極不負責#話題一躍登進微博熱搜前十,短短時間閱讀量就達1.4億次,討論次數1.2萬次,網友關注度可見一斑。

經查證,這一話題源自於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長聘副教授李鋒亮的一篇文章觀點。

該文章由中國科學報微信公眾號5月25日發佈,李鋒亮在文內討論的主要內容是「內捲」現象,以及他對「內捲」的看法。而其「躺平態度極不負責」的評論正出自文章最後一部分內容——「筆者對那些不喜歡內捲的大學生的建議」。

根據文章,李鋒亮稱自己就是「小鎮做題家」,但幸運的是即使到了一線城市的知名大學,依然能夠憑藉自己的努力獲得耀眼的績點,甚至早早進入實驗室參與科研任務。

他表示,自己一方面理解由於激烈競爭帶來的廣泛焦慮,才讓「內捲」成為流行語;另一方面,也強烈建議不要用「內卷」對競爭進行汙名化。

李鋒亮認為,現在人們紛紛談「內捲」,正說明了社會是可以通過競爭獲得上升機會的,否則社會階層固化,怎麼努力都是白費力氣,而這種情況下社會就可能面臨大動盪與大退步。因為如果沒有競爭,抑或如果競爭沒有區分度,優勢家庭的子女將憑藉已有的優勢,輕鬆碾壓弱勢家庭的子女,那將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

他繼續稱,如果進入名牌大學就以為可以高枕無憂、前程似錦,輕鬆獲得「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那麼廣大由於種種原因尤其是家庭原因輸在教育起跑線上的學生,就再沒有「逆襲」的機會,這樣的情況只會更糟。

因此,已「現身說法」的李鋒亮就認為「家庭背景不那麼好的大學生就不要再吐槽內捲了。如果沒有學習成績這個硬指標的競爭,那麼優勢家庭的子女可以輕易通過各種所謂的「素質」佔據大部分資源。」

另外,在李鋒亮看來,鼓勵競爭有很多收益,包括促進流動、減緩分層等,不過其成本就包括整個社會不得不「內捲」。李鋒亮有意識到「內捲」殘酷,但他並不反對「內捲」下的競爭,並對那些不喜歡「內捲」的大學生提出了建議:

如果你能夠通過一定的努力獲得比較好的績點,則不應該跟風鄙視績點;如果你在績點上感覺疲于應付、力不從心,則可以去尋找能夠體現自己優勢的其他信號,比如科研、公益服務等,即採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戰術,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出來。

總之,千萬不能因為不喜歡「內捲」,就採取「躺平」的態度。「躺平」是極不負責任的態度,不但對不起自己的父母,還對不起億萬個努力工作的納稅人,畢竟高校的運行經費中,學費只是其中一部分,還有很大比例來自財政撥款,而財政撥款的來源就是稅收。

也正是這一建議,讓李鋒亮的這篇文章,最後反以其對「躺平」的寥寥幾句個人看法徹底「出圈」,並招致網友們幾乎一邊倒的反對與批評。

在報導他此番言論的相關新聞下,不少網友認為,李鋒亮「躺平極不負責任」的觀點未免「居高臨下」,還給人一種「站著說話不腰疼」之感。

也有許多網友觀其文章,反駁其對於「內捲」的說法,認為他對此理解並不準確。

甚至還有人進行情景假設,描繪了一幅「清華大學副教授卷起來」的場景,以說明什麼叫做「內捲」: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網友也指出,「躺平」是一種接納自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有人表示,不是自己不願意奮鬥,只是因種種現實原因而無奈選擇「躺平」。

而值得一提的是,《光明日報》此前曾發文談及「內捲」與「躺平」,文內的相關觀點正映照了上述許多網友的想法。

這篇「拒絕內捲,年輕人開始信奉『躺平學』了?」的文章稱,事實上,這些信奉「躺平文化」的年輕人也並非完全是鹹魚心態,也不同於幾年前網路上出現的「葛優躺」和「喪文化」,他們中的不少人仍然有自己對人生意義的看法。

只不過他們不願意捲入社會系統給人們設定好的程式,不想在這個快速而擁擠的進程中,追求傳統意義上的通過加班、拼業績等方式實現「升職加薪」「買房買車」,他們選擇自動退出追求社會系統中成功的快感,而將衡量的標準設定為內心對自我狀態的接納。

同時,文章也指出,在網路上流行起來的這一「躺平」文化雖不是主流,卻也釋放了一個要關注年輕人心理和生活狀態的信號。對大部分年輕人而言,生活並非沒有「欲望」,只是有時候實現的難度比較大,比如想要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想要盡可能地提升生活品質,在一番較勁之後發現沒能「翻身」或者「逆襲」,也就選擇了「躺平」。顯然,現代社會仍然要盡可能多地創造條件,讓年輕人有機會在社會系統中實現自我價值。

而另一方面,年輕人也不必急於「躺平」。哪怕是像《百元之戀》電影裡靠「家裡蹲」生活了32年的主人公,依然有產生「好想贏」意念的時刻,哪怕獨自抵抗生活的重拳,也不妨向生活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