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政治

【多維導讀】拜、習同台 美中鴻溝難跨越

拜登4月22日召開了全球領導人氣候峰會,這次峰會是用視訊的方式舉行

文/張有志

多維新聞作者東坡所撰寫的〈拜登上台後首同習近平同台,雙方分歧引發關注〉一文指出,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4月22日舉辦了全球領導人線上氣候峰會,數十國領導人出席了峰會,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中美在全球氣候治理上的分歧也在這次峰會上暴露無遺。

香港《南華早報》4月23日報導稱,中國和美國在如何承擔應對氣候變化的責任上有著截然不同的調子,這凸顯了兩國之間的競爭,儘管這是雙方都同意共同努力解決的問題。

報導稱,拜登在講話中說,美國並不是唯一的主要碳排放國,世界上最大的那些經濟體必須站出來。但是習近平說,各國要持之以恆,不要朝令夕改,已開發國家要幫助開發中國家應對這場危機。

中國官員進一步表示,氣候變化不應被用作擴大影響力的地緣政治牌,並指出大國仍未能向窮國提供足夠的幫助。中美雙方的這些分歧引發了質疑,兩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能走多遠。

報導稱,上海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韋宗友教授說:「希望已開發國家做出更多貢獻是中國一貫的立場,而不是現在才作出決定。當然,由於目前中美之間的氣氛不好,特別是美國國內正在準備針對中國的《戰略競爭法》,這給中美未來的氣候合作增加了很多不確定性。」

復旦大學中國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任曉說,中美這兩個世界上最大的排放國在包括氣候問題上的分歧損害了兩國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中方的政策更加前後一致,而美方的反反復覆更大,所以現在更取決於美方是否有意願和採取實際行動。」

他還說,雖然中國沒有提出新的氣候承諾,但是之前做出過承諾。「現在的問題是美國做得不夠。中國現有的氣候目標並不低,如果中國能完成這些目標就很好了。」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4月23日也發表了一篇題為《中美之間最新的競爭領域:拯救世界》的報導稱,美國和中國現在有了一個新的競爭領域:領導世界,避免環境災難。

報導稱,在本週的峰會上,拜登為美國宣佈了雄心勃勃的目標,承諾到2030年,將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05年的水準上減少50%至52%。歐盟、加拿大和日本也宣佈了它們的新目標。與此同時,習近平重申了自己2020年夏天做出的承諾,誓言讓中國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報導稱,在實際執行方面,中國的一黨專政、自上而下的政治體制意味著它不受選舉週期的影響,這與美國不同。

事實上,習近平在4月22日晚間以視訊方式出席了本次全球氣候高峰會,習近平提出了六點聲明,表示氣候變化給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挑戰,國際社會要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並在會上重申,中國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以及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承諾中國在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要遠遠短於發達國家所用的時間。

此外,習近平還表明,中國將承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第15次大會」,推動共建綠色一帶一路來造福各國人民。而他也強調在全球環境治理上要堅持共同但帶有區別的責任原則,認為共同但帶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是全球治理的基石,針對中美日前發布的應對氣候危機聯合聲明,他期待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一起為推進全球環境治理而努力。

不過,此次高峰會儘管著眼於氣候危機,但終究還是拋不開政治議題,即便美國表態減碳,其他國家卻也不見得會在氣候高峰會上跟進,而除了所有與會國家元首一同視訊連線外,美中元首是否會有另外安排一對一的線上會談也備受各界關注。美中雙方是否會就美中關係等政治議題,舉行另類的閉門線上高高峰會,其可能性也無法排除。

可以預見的是,在美中兩大強國因台灣、新疆與香港等問題爭論不休之際,拜登邀請習近平參會、而習近平也允諾出席,意味著兩國或許將在某些領域中進行務實合作,但無法避免的是,雙方在某些領域的激烈競爭交往模式,仍將持續進行下去,象徵的是在美中競爭框架下的有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