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政治

【多維導讀】美中再怎麼衝撞 中共也不至於對台動武

美國對台承諾堅若磐石

文/張有志

多維新聞由記者郭茂辰所撰寫的〈美台危險試探,武統只差臨門一腳嗎〉一文指出,美國國務院日前公佈新版對台交往準則,放寬與台灣的往來。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表示:「新版對台交往準則放寬與台灣接觸的準則,符合我們的非正式關係。」美國國務院在官方網站上發表的聲明稿寫道:「這項指導方針強調台灣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民主體,是重要的安全和經濟夥伴,也是對國際社會的正向力量。」

雖然美方的聲明中明確定義是維持雙邊非官方關係,有效執行基於《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與六項保證的「一個中國政策」,但新交往準則同意美台官員進行工作層級的會面時,可在美國聯邦機構內舉行,也可在「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舉行,過去這些是明文禁止的。英國《金融時報》分析,此舉顯示拜登新政府對中國採取比外界預期更強硬的立場。

近些年,由於中美在外交、科技、金融等領域的持續競爭,甚至在一些方面出現了對抗的局面,華盛頓方面開始全面深化對台關係,不斷侵蝕美國「一中政策」的基礎,持續挑戰或弱化中國政府的一個中國原則。

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自2016年12月2日在當選後與蔡英文通話,創下台美自1979年斷交37年以來,首度有總統當選人和「中華民國」總統直接通話的紀錄後,川普不僅於2018 年3月簽署《台灣旅行法》,接著又在7月批准《2019 年度國防授權法案》。2019年5月,美國眾議院通過《2019年台灣保證法》,要求美國對台軍售常態化。2020年3月,簡稱《台北法案》的《2019年台灣友邦國際保護暨強化倡議法案》經參眾兩院通過後,由川普簽署生效,法案要求美國行政部門協助台灣鞏固邦交、參與國際組織以及增強美台雙邊經貿關係。2020年8月,美國衛生部長訪問台灣,成為1979年以來訪問台灣最高階別的美國政府官員,也是美國通過《台灣旅行法》之後,首位訪問台灣的美國部長級官員。

時至今日,華盛頓方面雖未終結「一中政策」,但美國對台灣向戰略清晰邁進的壓力越來越大。但另一面也應看到,基於美國傳統的戰略思維,就目前而言,美國應該會繼續保留一定的模糊空間來確保自己的決定權,如何介入仍將取決於當下的狀況、北京的行動以及台北的行為。

其實,近來多位美國軍方官員和安全問題專家,最近不斷對大陸將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一事提出嚴重警告,但其實,無論是安全事務專家還是在軍方將領中,目前對於大陸是否會對台動武、什麼時候對台動武等問題都存在相當多的不同意見。

既有很多專家提醒大陸可能即將動武,不過也有不少人認為,在美中雙方的軍事實力、綜合國力、經濟科技實力對比仍然相當明顯的情況下,大陸不會貿然鋌而走險,這無疑是輕忽了大陸對於領土主權完整的底線與紅線,也低估了大陸在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上的信心及堅持。今年三月初,大陸外交部長王毅便公開敦促美國應充分認識台灣問題的高度敏感性,並「徹底改變上屆政府越界、玩火的危險做法」,他更強調,中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沒有妥協餘地」。

前述多位美國國會議員指稱台海將成美中衝突引爆點的發言與提案動作,實則在為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將於4月14日舉行的會談敲邊鼓,因為當天將要進行《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的審議工作,該法案旨在遏止大陸不斷擴大的全球影響力,發起人為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民主黨人Bob Menendez及共和黨人Jim Risch。這項長達283頁的《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重點提到,美國政府必須鼓勵盟國採取更多行動,以制止大陸的強勢行為。此外,該法案要求每個美國聯邦部門和機構都應指定一位高級官員,負責協調與中國進行戰略競爭的政策。

美國國會近期動作頻繁,相繼推出重大「抗中」法案,顯示拜登上任後,美國政壇「抗中」態勢仍不變,致力於與大陸發動全面的戰略競爭。儘管如此,但是在中國和平統一的政策還沒改變之下,美中即使再衝撞,中共也不至於立即對台動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