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政治

【多維導讀】美國真的可靠嗎?

美國總統拜登

文/張有志

多維新聞記者林犀所撰寫的〈美國對中國再提制裁,將把民進黨政府逼到新節點〉一文指出,蔡英文政府任內,最大的「成就」,就是確實地將台海擺到中美衝突的第一線,使台海成為國際矚目的「火藥桶」。

4月8日,在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上,部分民主黨及共和黨人共同提出「戰略競爭法案」(Strategic Competition Act),自然,是針對主要對手中國。法案中提出要制裁「因竊取美國智慧財產權而受惠的中國企業」,亦對新疆問題、及台灣有表態。

在台灣問題上,雖然美國承認一中政策,但要求美國政府加強與台灣的往來,並且美國在與台灣政府互動時「不應有所限制」(should be no restrictions)。

在相近時間,美國商務部限制美國企業出口特定產品給七家中國企業及機構,這七家大陸企業與機構大多為雲端運算中心。對於這做法,美方說是保護美國國家安全,大陸認為這是「美國不滿自己在超級計算方面技術落後」。

有趣的是,這把火也波及到台灣,據美國媒體《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台灣企業台積電與另一家科技公司世芯生產的晶片,有提供給此次被制裁的大陸企業飛騰,台灣經濟部長連忙跳出來澄清一切符合規範。

中美波動,台灣動輒得咎。政治站隊美國,經濟「不得已」站隊中國,但大國博弈的現實,讓台灣政府現在有些「精神分裂」。

事實上,根據美國的「一中政策」立場,制定了沿用多年的對台「戰略模糊」政策,美國是在不承認台灣獨立的情況下支援台灣的,美國為台灣提供政治和軍事上的支持,但不明確承諾要捍衛台灣免受中國的攻擊。然而,隨著中國力量的日益增強,有關美國是否應該對台灣的防禦做出更清晰的承諾這項辯論也正在進行中,部分是為了降低因中國誤判而導致不必要的戰爭的風險。

這反映出了美國外交政策上的核心挑戰,也是拜登政府在制定亞洲總體戰略時的一個重點,包括白宮、國務院和五角大廈都在重新評估美國戰略的核心原則,以適應一個新的、而且是更危險的美中「戰略競爭」對抗階段。就在上個月,美軍印太地區司令戴維森認為中國有可能在未來6年內試圖以武力奪回台灣。

以往,儘管美國通過外交聯繫、軍售、堅定的措辭,甚至偶爾的軍事演習來支持台灣,但美國長期以來一直不願說明將會如何應對這種功擊,在台灣與美國斷交之後,失去了「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支持,也沒有任何聲明、原則或安全協議迫使美國「必須」來拯救台灣。

台灣雖然在領土層面的價值有限,但作為世界領先的半導體生產地之一,近年來台灣也已具有更大的戰略重要性,特別是在美中之間正在興起的超級電腦高科技比拼中,半導體的重要性等同於石油,兩國的晶片供應均有短缺。這些因素有可能是共同致使拜登政府轉向台灣提供了明確支持的因素之一,一些專家稱這些強勢的支持令人驚訝。

因為到目前為止,拜登政府一直保留了川普政府時期對於台灣擴大的政治支持,但這樣的政策變化卻很可能會激怒中國,導致反效果,美國的具體安全保證或許會鼓勵台灣領導人正式宣佈獨立,這一舉動無論看起來是否僅限於象徵意義,對中國來說都是越過了一條明確的紅線,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今年一月便明確表示「台獨就意味著戰爭」。國際政治是現實的,夾在美中兩強之間的台灣該如何自處,不可不慎。